酶研究、提取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历史:
时间事件
公元前
800年
公元前800年,古老的烹调方法中已使用来自微生物的酶。

1810 1810年,Jaseph Gaylussac发现酵母可将糖转化为酒精。

1814 1814年,原俄国科学院院士Ckirchoff K用少量的麦芽提取液在室温下使淀粉转变为糊精和糖,初步认识了酶的催化作用,开始了酶的研究。

1833 1833年,法国化学家Anselme Payen和ean-Franois Persoz,用乙醇从麦芽中提取淀粉酶,用于棉布退浆。

描述了从大麦的麦芽中分离淀粉酶多聚体的过程,并
将之命名为淀粉酶(diastase)意思是“分离”。

这是第一个无细胞酶制剂,并
指出了它的催化特性和热不稳定性。

1835-1
837
1835-1837年,Berzelius提出催化作用的概念。

1836 1836年,德国生理学家Theodor Schwann在研究消化过程时,分离出一种在胃内消化蛋白的物质,将它命名为胃蛋白酶。

用作消化药。

这是第一个从动物组织中
提取到的酶。

1857 1857年,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细胞活动的结果。

1878 1878年,德国Kunne首次将酵母中进行酒精发酵的物质称为酶。

(enzyme)这个词来自拉丁文,意思是“在酵母中”(in yeast)。

1883 1883年,Johan Kjeldahl建立了一套检测有机物中-3价氮的方法,即测定氮的含量的方法。

1894 1894年,加酶食品的第一次商业化生产。


德国化学家Emil Fisher提出酶与底物作用的“锁钥学说”,并解释酶的专一性。

1896 也有说97的1896年,德国巴克纳(Buchner)兄弟杂研究酵母时发现,酵母的无
细胞抽提液也能将糖发酵成酒精。

他把这种能发酵的蛋白质称为酒化
酶(eymase),表明酶能以溶解状态、有活性状态从破碎细胞中分离
出来而非细胞本身。

促进了酶的分离和对其理化性质的探讨。

一般认
为,酶学研究始于此。

Buchner
获得了
1911年诺
贝尔化学

1902 1902年,亨利(Henri)根据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的实验结果,提出中间产物学说。

他认为在底物转化为产物之前,必须首先与酶形成中间复合物,然后再转变
为产物,并重新释放出游离的酶。

1903 1903年,Henrico提出酶与底物作用的中间复合物学说。

1904 1904年,英国人哈登利用透析袋分析酵母提取液的成分。

1908 1908年,德国Rohm用胰酶软化皮革,后用作辅助洗涤剂。

Boiden从细菌中分离
出淀粉酶。

1913 1913年,米彻利斯(Michaelis)和曼谷(Menten)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提出米氏学说,推导出酶催化反应的基本动力学方程——米氏方程:
1917 1917年,Effront从细菌中分离出淀粉酶。

于1923年进行大规模生产,用于织物退浆。

1925 1925年,Briggs Handane对米氏方程作了一项重要修正,提出稳态学说。

1926 他从1917年开始用刀豆粉为原料,分离提纯其中的脲酶。

1926年,萨姆纳(Sumncr)首次从刀豆提取液中分离纯化得到脲酶结
晶.这是生物化学史上首次得到的结晶酶。

井证明它具有蛋白
质的性质,提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观点。

后来对一系列
酶的研究,都证实酶是一种蛋白质。

在此后的50多年中,人
们普遍接受“两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这一概念。

1937
年他又得到了过氧化氢酶的结晶,还提纯了几种其他的酶。

Sumncr著作:《生物化学教本》《酶的化学和方法》、《酶-化学及其作用机制》等。

Sumncr同Northrop 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930-1 936 1930-1936年,Northrop 和Kunitz得到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结晶,证明酶是一种蛋白质。

1958 1958年,诱导契合学说。

D.E.Koshland
1960 1960年,雅各布(Jacob)和莫诺德(Monod)提出操纵子学说,阐明了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1961 1961年,Monod提出变构模型。

1961 1961 年国际生化联合会酶学委员会提出将酶分为:
氧化还原酶:在生物体内参与产能、解毒和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将某功能基团从一个化合物转至另一个化合物;
水解酶:在生物体内外起降解作用,是人类应用最广的酶类;
裂解酶:可脱去底物上某一基团而留下双链,或可相反地在双链处加入某一基团;
异构酶:依生物代谢需要对某些物质进行分子异构化;
连接酶(合成酶):关系着许多生命物质的合成;
1963 1963年,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用酶的突破。

牛胰核糖核酸酶A的一级结构被确定。

Hirs、Moore、Stein测定了RNAase A的氨基酸序列。

1965 1965年,Phillips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阐明蛋清溶酶菌酶的三维结构。

1965-1 974 1965-1974年,淀粉工业的重大突破随着一种可以将淀粉分解成糖的,不含转葡萄糖苷酶的葡萄糖淀粉酶上市,微生物酶类应用于食品工业的首次重大突破于20世纪60年代发生。

1969 1969年,Merrifield合成了有酶活性的胰RNase。

1982 1982年,切克(Thomas Cech)等人发现四膜虫细胞的26SrRNA前提具有自我剪切功能。


RNA前提约有6400个核苷酸,含有一个内含子
和两个外显子,具有自我剪切的催化作用。


1989
年诺
贝尔
化学

RNaseP酶,它是由20%
的蛋白质和80%的RNA组
成的。

科学家将这种酶的
蛋白质除去,同时提高镁
离子的浓度,留下来的
RNA仍具有与该酶相同
1983 1983年,阿尔特曼(Sidney Altman)等人发现核糖核酸酶P的RNA部分M1RNA具有核糖核
酸酶P的催化活性。

的催化活性。

1986 1986年,Schultz和Lerner等人研制成功抗体酶(abzyme)。

Boyer和walker阐明ATP合酶合成与分解ATP机制。

获1997年诺贝尔化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