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功能解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红核脊髓束 3. 前庭脊髓束
对侧Ⅻ及Ⅶ眼裂以 下 的 面 神 经 核 (1 个 半核)
4. 顶盖脊髓束
5. 内侧纵束 6. 网状脊髓束
上行纤 维
• 1内侧丘系: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 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 2脊髓丘脑束: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痛 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 3三叉丘系:传递对侧头面部的皮肤、牙 齿以及口、鼻腔粘膜的浅感觉。
脑功能解剖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 ,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 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是人类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 最高调节器。 两侧半球间有大脑纵裂,其底有胼胝体。每侧半球均有 许多沟、回。以 3 条较恒定的沟 ( 外侧沟、中央沟、顶枕 沟) ,可将每侧半球分为5叶: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 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 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及感觉障碍。 • 脑干病变常见于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 化等。
小脑
cerebellum
外形分部
位于颅后窝。 其可分为
小脑 半球
蚓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按小脑的发生,可分为; (1)原小脑:即绒球小结叶。前庭N核→原小脑,也称前 庭小脑。 (2)旧小脑:蚓部及中间部构成。脊髓小脑束→旧小脑, 也称脊髓小脑。 (3)新小脑:外侧部构成。大脑皮质→脑桥→新小脑, 也称大脑小脑。
小脑脚
由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组成, 每对小脑脚都含有这两种纤维。
小脑上脚(结合臂)— 中脑、间脑 最靠内侧,主要由自齿状核发出, 终止于对侧红核和丘脑的传出纤 维组成,传入纤维有脊髓小脑前 束、三叉小脑束、顶盖小脑束、 红核小脑束等。 小脑中脚(脑桥臂)— 脑桥 最粗大,其内绝大部分为对侧脑桥核发出的入小脑的传入纤维,也有少许脑桥 网状结构的核团至小脑的传入纤维。传出纤维非常少,由小脑至脑桥。 小脑下脚(绳状体)— 延髓、脊髓 位于小脑上、中脚之间。传入纤维有脊髓小脑后束、前庭小脑束(来自前庭神 经、前庭神经核)、三叉小脑束、来自延髓下橄榄核和网状结构的纤维。传出 纤维包括起自绒球和部分小脑蚓至前庭神经核的小脑前庭纤维,起自顶核至延 髓的顶核延髓束(包括顶核网状纤维和顶核前庭纤维)。
小脑核的纤维联系
一、小脑核传入纤维 小脑核的传入纤维,主要来自小脑皮质的梨状细胞: 蚓部的皮质投射到顶核 小脑半球内侧部的皮质主要投射到同侧的球状核和栓核(此二核在低等生物 也合称间位核) 小脑半球外侧部的皮质则投射到齿状核。 此外,小脑核也可直接接受来自于中枢神经其它部位的传入纤维,如:来自 延髓下橄榄核的橄榄小脑纤维可直接投射到全部小脑核;来自前庭神经核的 纤维可直接投射到顶核;来自于红核的红核小脑纤维则可直接投射到球状核 和栓状核。 二、小脑核的传出纤维 小脑核的传出纤维构成了小脑传出纤维的绝大部分,它们经三对小脑脚出 小脑,借此与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分形成复杂的纤维联系。
(三)颞叶
• 主要功能区:1.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 势半球颞上回后部。2.听觉中枢:颞上回 中部及颞横回。3.嗅觉中枢:钩回和海马 前部。4.颞叶前部:与记忆、联想、比较 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5.颞叶内侧面:与 记忆、精神、行为、内脏活动有关。
(四)枕叶
• 主要与视觉有关。
• 基底节病变主要产生运动异常和肌张力 改变。
小脑核
顶核:因位于第四脑室顶。靠近中线而得名。它接收小脑蚓来的纤维,发出纤维至 延髓网状结构,即顶核延髓束,也有部分纤维终止于前庭神经核,然后通过网状脊 髓束和内侧纵束控制躯干肌和眼外肌的运动,参与平衡调节,协调眼球运动。 球状核:位于顶核的外侧,主要接受旧小脑来的纤维,发出纤维加入小脑上脚。 栓状核:为一前后狭长的的楔形灰质块,位于齿状核门并与之不易区分。它的传入 纤维也来自旧小脑,传出纤维也加入小脑上脚。 齿状核:位于小脑髓质中部,仅见于哺乳生物,人类最大。其背内侧部较小,出现 较早,属旧小脑;腹外侧部较大,出现较晚,属新小脑。它接受新小脑皮质来的纤 维,发出纤维经小脑上脚出小脑,有的止于网状结构和对侧红核,有的投射至丘脑。
1.锥体束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 锥体细胞(主要为4区)
经内囊、中脑脚底中 3/5脑桥基底部到延髓 腹侧锥体深面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
前索 白质前连合 交叉
同侧经中间 神经元或直 接止于前角 运动细胞
止于对侧前 角运动细胞
皮质核束
双侧Ⅲ、Ⅳ、Ⅴ、 Ⅵ、疑、副神经核 及Ⅶ眼裂以上面神 经核(6个半核)
小脑的功能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和平衡,协调骨 骼肌的随意运动
小脑的功能障碍
小脑或其纤维束受损害时,均可引起小脑的功能障碍,典 型体征: 肌张力改变 平衡障碍 共济失调 眼球震颤 意向性震颤
(五)岛叶
• 位于外侧裂深面,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 关。
(六) 边缘系统 是指端脑、间脑和中脑的一些区域和结构,在 纤维联系和功能上密切联系相关的系统。发生上古老而原始, 形态上较恒定,功能上主要与嗅觉、内脏活动、情绪行为、记 忆有关。 边缘系的功能:①与嗅觉有关:梨状区大小与嗅觉敏锐程度 有密切关系。②与内脏活动有关:刺激杏仁体、眶回等→内脏 活动↑③与情绪行为有关:刺激海马、扣带回→愉快感、性欲 ↑④与记忆有关:海马损伤→近期记忆障碍。
边缘叶
边 缘 系 统
扣带回 海马旁回 海马结构 隔区
额叶眶回后部 其他皮质 岛叶前部 颞极 隔核 杏仁体 皮质下结构 下丘脑 中脑被盖 丘脑前核
(七)内囊
• 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丘脑之间的白质 层。 • 完全性损害时,典型表现为三偏综合征, 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八)基底节:位于大脑白质深部,
4外侧丘系
双侧蜗神经核 双侧上橄榄核 听觉纤维 交叉 斜方体 外侧丘系 外侧丘系 不交叉
功能:一侧的外侧丘系传导双耳的听觉冲动
• 5脊髓小脑束:参与非意识性本体感觉的传 导 • 6内侧纵束:其主要功能是协调眼外肌之间 的运动,调节眼球的慢速运动核头部的姿 势。
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位于脑干中央区域被盖内弥散分布的胞体 和纤维交错排列的网状区域。与大脑皮质、间脑、脑干、小 脑、边缘系统及脊髓均有广泛联系。 在脑干网状结构中有许多神经调节中枢,如心血管运动 中枢、血压反射中枢、呼吸中枢及呕吐中枢等。 网状结构中的一些核团接收各种信息,又传至丘脑, 再经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中继后传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以 维持觉醒,因此被称为网状激活系统,如果受损,可出现意 识障碍。
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植物性神经的高级中 枢,是脑内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最重要部位之 一,是控制内分泌机能活动的重要部位。下丘 脑与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关系密切。 下丘脑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阐述 其对摄食行为、水平衡、体温、情绪反应、昼 夜节律、以及其它功能的调节。下丘脑分泌的 神经激素,调控着垂体的内分泌活动
三、上丘脑
位于丘脑背内侧,胼胝体压部下方。包括松果体、后连 合、缰核、丘脑髓纹。
与生物钟有关。是边缘系统对内脏 活动调节的中继站。
四、下丘脑 位置:背侧丘脑的腹侧。 功能概况: ①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调节温度、渗透压、激素水平) ②合成、释放激素。 ③维持内环境稳定、控制情绪行为。
下丘脑的主要功能
五、底丘脑
• 主要是丘脑底核,属于锥体外系的一部 分。
脑干外形
脑干外形
脑干的灰质 • 脑神经核:与3~12对脑神经相连 • 中继核(薄束核、楔束核、红核、黑质):经 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中继换元 • 网状核:位于脑干的网状结构中 脑干的白质 上、下行的纤维束 出入小脑的纤维
下行纤 维
(一)额叶
• 位于外侧裂上方和中央沟前方。 • 功能:与精神、语言、随意运动有关。 如皮质运动区在中央前回,运动性语言 中枢位于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回 后部交界处,前部与记忆、判断、抽象 思维、情感等有关。
(二)顶叶
• 位于中央沟后、顶枕沟前和外侧裂延线上 方。 • 功能:1.中央后回为深浅感觉的皮质中枢。 顶上小叶为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中枢。2.运 用中枢:位于有时半球缘上回,与劳动技 巧和复杂动作有关。3.阅读中枢:角回。
组成: 1. 豆状核 苍白球(内) 旧纹状体 新纹状体 锥外系重 要组成部 分
壳
2. 尾状核(头、体、尾)
3. 杏仁体:
4. 屏状核:
属边缘系统
功能不详
二、后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后外侧下方,包括内、外侧膝状体。分别 接受视、听通路的传入,为特异性传导通路,间脑中继站。
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间脑可分为:背侧丘脑、 后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一、背侧丘脑dorsal thalamus, 也称丘脑
位置:位于间脑的最背侧,形成第三脑室侧壁的背半部,占 整个间脑的4/5。
丘脑损伤的表现
丘脑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感觉障碍。表现为: 1. 在两点距离分辨觉、物质质地、重量、形状的辨别等方面, 出现感觉障碍。 2. 对身体运动形式和所处位置的判断出现异常。 3. 丘脑外侧部或中央区病变后,往往出现一种自发性突然发 作的疼痛,即“丘脑痛” (thalamic) 4. 丘脑膝动脉栓塞,可能导致丘脑综合征 (thalamus syndrome),表现为对侧半身感觉障碍,痛温觉阈值升高、 感觉异常。
对侧Ⅻ及Ⅶ眼裂以 下 的 面 神 经 核 (1 个 半核)
4. 顶盖脊髓束
5. 内侧纵束 6. 网状脊髓束
上行纤 维
• 1内侧丘系: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 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 2脊髓丘脑束:传递对侧躯干和四肢的痛 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 3三叉丘系:传递对侧头面部的皮肤、牙 齿以及口、鼻腔粘膜的浅感觉。
脑功能解剖
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 ,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两侧 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是人类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 最高调节器。 两侧半球间有大脑纵裂,其底有胼胝体。每侧半球均有 许多沟、回。以 3 条较恒定的沟 ( 外侧沟、中央沟、顶枕 沟) ,可将每侧半球分为5叶: 额叶 顶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 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 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及感觉障碍。 • 脑干病变常见于血管病、肿瘤、多发性硬 化等。
小脑
cerebellum
外形分部
位于颅后窝。 其可分为
小脑 半球
蚓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按小脑的发生,可分为; (1)原小脑:即绒球小结叶。前庭N核→原小脑,也称前 庭小脑。 (2)旧小脑:蚓部及中间部构成。脊髓小脑束→旧小脑, 也称脊髓小脑。 (3)新小脑:外侧部构成。大脑皮质→脑桥→新小脑, 也称大脑小脑。
小脑脚
由小脑的传入、传出纤维组成, 每对小脑脚都含有这两种纤维。
小脑上脚(结合臂)— 中脑、间脑 最靠内侧,主要由自齿状核发出, 终止于对侧红核和丘脑的传出纤 维组成,传入纤维有脊髓小脑前 束、三叉小脑束、顶盖小脑束、 红核小脑束等。 小脑中脚(脑桥臂)— 脑桥 最粗大,其内绝大部分为对侧脑桥核发出的入小脑的传入纤维,也有少许脑桥 网状结构的核团至小脑的传入纤维。传出纤维非常少,由小脑至脑桥。 小脑下脚(绳状体)— 延髓、脊髓 位于小脑上、中脚之间。传入纤维有脊髓小脑后束、前庭小脑束(来自前庭神 经、前庭神经核)、三叉小脑束、来自延髓下橄榄核和网状结构的纤维。传出 纤维包括起自绒球和部分小脑蚓至前庭神经核的小脑前庭纤维,起自顶核至延 髓的顶核延髓束(包括顶核网状纤维和顶核前庭纤维)。
小脑核的纤维联系
一、小脑核传入纤维 小脑核的传入纤维,主要来自小脑皮质的梨状细胞: 蚓部的皮质投射到顶核 小脑半球内侧部的皮质主要投射到同侧的球状核和栓核(此二核在低等生物 也合称间位核) 小脑半球外侧部的皮质则投射到齿状核。 此外,小脑核也可直接接受来自于中枢神经其它部位的传入纤维,如:来自 延髓下橄榄核的橄榄小脑纤维可直接投射到全部小脑核;来自前庭神经核的 纤维可直接投射到顶核;来自于红核的红核小脑纤维则可直接投射到球状核 和栓状核。 二、小脑核的传出纤维 小脑核的传出纤维构成了小脑传出纤维的绝大部分,它们经三对小脑脚出 小脑,借此与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分形成复杂的纤维联系。
(三)颞叶
• 主要功能区:1.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优 势半球颞上回后部。2.听觉中枢:颞上回 中部及颞横回。3.嗅觉中枢:钩回和海马 前部。4.颞叶前部:与记忆、联想、比较 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5.颞叶内侧面:与 记忆、精神、行为、内脏活动有关。
(四)枕叶
• 主要与视觉有关。
• 基底节病变主要产生运动异常和肌张力 改变。
小脑核
顶核:因位于第四脑室顶。靠近中线而得名。它接收小脑蚓来的纤维,发出纤维至 延髓网状结构,即顶核延髓束,也有部分纤维终止于前庭神经核,然后通过网状脊 髓束和内侧纵束控制躯干肌和眼外肌的运动,参与平衡调节,协调眼球运动。 球状核:位于顶核的外侧,主要接受旧小脑来的纤维,发出纤维加入小脑上脚。 栓状核:为一前后狭长的的楔形灰质块,位于齿状核门并与之不易区分。它的传入 纤维也来自旧小脑,传出纤维也加入小脑上脚。 齿状核:位于小脑髓质中部,仅见于哺乳生物,人类最大。其背内侧部较小,出现 较早,属旧小脑;腹外侧部较大,出现较晚,属新小脑。它接受新小脑皮质来的纤 维,发出纤维经小脑上脚出小脑,有的止于网状结构和对侧红核,有的投射至丘脑。
1.锥体束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 锥体细胞(主要为4区)
经内囊、中脑脚底中 3/5脑桥基底部到延髓 腹侧锥体深面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
前索 白质前连合 交叉
同侧经中间 神经元或直 接止于前角 运动细胞
止于对侧前 角运动细胞
皮质核束
双侧Ⅲ、Ⅳ、Ⅴ、 Ⅵ、疑、副神经核 及Ⅶ眼裂以上面神 经核(6个半核)
小脑的功能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和平衡,协调骨 骼肌的随意运动
小脑的功能障碍
小脑或其纤维束受损害时,均可引起小脑的功能障碍,典 型体征: 肌张力改变 平衡障碍 共济失调 眼球震颤 意向性震颤
(五)岛叶
• 位于外侧裂深面,与内脏感觉和运动有 关。
(六) 边缘系统 是指端脑、间脑和中脑的一些区域和结构,在 纤维联系和功能上密切联系相关的系统。发生上古老而原始, 形态上较恒定,功能上主要与嗅觉、内脏活动、情绪行为、记 忆有关。 边缘系的功能:①与嗅觉有关:梨状区大小与嗅觉敏锐程度 有密切关系。②与内脏活动有关:刺激杏仁体、眶回等→内脏 活动↑③与情绪行为有关:刺激海马、扣带回→愉快感、性欲 ↑④与记忆有关:海马损伤→近期记忆障碍。
边缘叶
边 缘 系 统
扣带回 海马旁回 海马结构 隔区
额叶眶回后部 其他皮质 岛叶前部 颞极 隔核 杏仁体 皮质下结构 下丘脑 中脑被盖 丘脑前核
(七)内囊
• 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丘脑之间的白质 层。 • 完全性损害时,典型表现为三偏综合征, 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八)基底节:位于大脑白质深部,
4外侧丘系
双侧蜗神经核 双侧上橄榄核 听觉纤维 交叉 斜方体 外侧丘系 外侧丘系 不交叉
功能:一侧的外侧丘系传导双耳的听觉冲动
• 5脊髓小脑束:参与非意识性本体感觉的传 导 • 6内侧纵束:其主要功能是协调眼外肌之间 的运动,调节眼球的慢速运动核头部的姿 势。
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位于脑干中央区域被盖内弥散分布的胞体 和纤维交错排列的网状区域。与大脑皮质、间脑、脑干、小 脑、边缘系统及脊髓均有广泛联系。 在脑干网状结构中有许多神经调节中枢,如心血管运动 中枢、血压反射中枢、呼吸中枢及呕吐中枢等。 网状结构中的一些核团接收各种信息,又传至丘脑, 再经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中继后传至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以 维持觉醒,因此被称为网状激活系统,如果受损,可出现意 识障碍。
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植物性神经的高级中 枢,是脑内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最重要部位之 一,是控制内分泌机能活动的重要部位。下丘 脑与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关系密切。 下丘脑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阐述 其对摄食行为、水平衡、体温、情绪反应、昼 夜节律、以及其它功能的调节。下丘脑分泌的 神经激素,调控着垂体的内分泌活动
三、上丘脑
位于丘脑背内侧,胼胝体压部下方。包括松果体、后连 合、缰核、丘脑髓纹。
与生物钟有关。是边缘系统对内脏 活动调节的中继站。
四、下丘脑 位置:背侧丘脑的腹侧。 功能概况: ①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调节温度、渗透压、激素水平) ②合成、释放激素。 ③维持内环境稳定、控制情绪行为。
下丘脑的主要功能
五、底丘脑
• 主要是丘脑底核,属于锥体外系的一部 分。
脑干外形
脑干外形
脑干的灰质 • 脑神经核:与3~12对脑神经相连 • 中继核(薄束核、楔束核、红核、黑质):经 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中继换元 • 网状核:位于脑干的网状结构中 脑干的白质 上、下行的纤维束 出入小脑的纤维
下行纤 维
(一)额叶
• 位于外侧裂上方和中央沟前方。 • 功能:与精神、语言、随意运动有关。 如皮质运动区在中央前回,运动性语言 中枢位于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回 后部交界处,前部与记忆、判断、抽象 思维、情感等有关。
(二)顶叶
• 位于中央沟后、顶枕沟前和外侧裂延线上 方。 • 功能:1.中央后回为深浅感觉的皮质中枢。 顶上小叶为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中枢。2.运 用中枢:位于有时半球缘上回,与劳动技 巧和复杂动作有关。3.阅读中枢:角回。
组成: 1. 豆状核 苍白球(内) 旧纹状体 新纹状体 锥外系重 要组成部 分
壳
2. 尾状核(头、体、尾)
3. 杏仁体:
4. 屏状核:
属边缘系统
功能不详
二、后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后外侧下方,包括内、外侧膝状体。分别 接受视、听通路的传入,为特异性传导通路,间脑中继站。
间脑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间脑可分为:背侧丘脑、 后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一、背侧丘脑dorsal thalamus, 也称丘脑
位置:位于间脑的最背侧,形成第三脑室侧壁的背半部,占 整个间脑的4/5。
丘脑损伤的表现
丘脑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感觉障碍。表现为: 1. 在两点距离分辨觉、物质质地、重量、形状的辨别等方面, 出现感觉障碍。 2. 对身体运动形式和所处位置的判断出现异常。 3. 丘脑外侧部或中央区病变后,往往出现一种自发性突然发 作的疼痛,即“丘脑痛” (thalamic) 4. 丘脑膝动脉栓塞,可能导致丘脑综合征 (thalamus syndrome),表现为对侧半身感觉障碍,痛温觉阈值升高、 感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