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切入,认识到“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决断”,确立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建设目标、开发路径、课程内容、实施流程、评价方式,树立“教师即课程”的课程观,建设结构化的批判性思维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先看“核心素养“与“批判性思维"

农耕文明时代,书信交流是最重要的方式,人只要会书写就足够使用“书信”这种交流工具了,我们称之为“书写素养”

工业文明时代,出现了电报、电话。人除了书写之外,还需要拍电报、打电话

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网络已经十分普及。人需要非常熟练地掌握QQ、微信、e-mail等各种即时通讯手段。人除了“书写素养”外,还需要“媒介素养”。

按照词典上的解释,“素养”指一个人平素的修养,是“素质”和“教养”的融合体。一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养”,跟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要求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结构的改变,信息手段的丰富,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素养指涉的内涵和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军事素养、经济素养、职业素养、文化素养、政治素养等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内容。

但是每一种“素养”的分量和作用又因其自身的结构性因素不同而千差万别。“核心素养”是一个人具备丰富素养的集中体现,是素养丰富内涵的高度凝结。

钟启泉教授认为,经合组织(OECD)界定的“核心素养”框架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维”。这里的“反思”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反省、审察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具备应变的能力、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立足于批判性立场展开思考与行动的能力”。

特别是能够对自己思考的过程展开反思和审视,以便不断地调整完善自己的思考,是一种既敢于否定又能够肯定、既消解又重构的批判性认知。

张华教授比较世界上多种不同的“核心素养”框架,认为共同的“核心素养”为协作、交往、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四大素养。

在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可以发现“核心素养”与“思维”的紧密关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涵盖18个基本要点。

其中与“批判性思维”“反思性思维”密切相关的要点为“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问题解决”

在对话和协商的过程中,如何消除彼此的分歧,采用何种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达到共赢,都是批判性思维发挥作用的领域。如:在《与苏格拉底对话》课程中,模拟欧梯佛洛、克里同、费多、厄刻克拉提斯等众人与苏格拉底对话的场景,仔细揣摩不同语境下的语言思维和对话逻辑,借鉴对话过程中的言语活动经验,证实思维交际性,强化思维思辨性。

综合以上三种课程类型,根据各自不同的课程特点和性质属性,分必修和选修两种修读方式保证课程的校本化、专题化、活动化、个性化,并且在课程的修读过程中充分利用讲座、社团、校报、圆桌会议等形式,丰富课程开展的多样性。

四、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实施为规范“基于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建设与管理,聘请校内外名师组建课程学术委员会,统一制定并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管理条例(暂行)》,明确课程实施的组织形式、课程目标、课程研发、申报审核、课程评价、教学要求、课堂管理、作业布置、上课时间、学分要求、奖励制度等内容。

批判性思维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课程开发、课程申报、课程录入、选课通知、课程选择、课程研习、课程考核等七个阶段。

其中,课程开发、课程申报、课程录入、选课通知是准备阶段,课程开发、课程申报的主体是教师,同时秉承“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开发课程”的意识兼顾学生和社会上的资源,如:家长、高校教师等。课程开发完毕后,需要填写课程纲要,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实施建议等,向课程与教学处申报课程。

课程与教学处组织课程学术委员会进行遴选,通过审核后,录入学校网上选课系统,并附上开课教师、学分课时、上课地点、内容简介等资料予以发布。

学生接到选课通知后,登录网上选课系统,浏览课程菜单,根据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修读结束后,按照课程评价细则进行课程考核。由于课程开发的主体不同,课程考核由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主体进行。考核不及格,需要补考或者重新修读。

五、批判性思维课程的评价

根据基于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内容及研发路径,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思维课程评价细则(暂行)》,建设符合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理念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坚持“过程”导向,注重学习场域表现。

在学生修读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在学习场域中的思维反应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完成情况。将过程考核贯穿在整门课程的研习过程中,具体化为多次任务完成,统计出勤次数、作业上交、提出质疑、回答问题、笔记记录等表现状况。根据不同的过程考核结果,赋予不同的等级成绩。

常州孔小波(997249309) 20:47:59

(二)坚持“市场”导向,注重社会评价认可。

课程评价不再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认知,对社会上的权威性评价予以承认。如:学生修读《时评微写作》《任务驱动式写作》等课程时,参加作文比赛,以论述类等强调思维分析的作文获奖,可以根据奖项认定成绩。《唇枪舌剑》课程的修读学生获得各种不同辩论赛的奖项亦可承认。总之,能够体现思维考查的正规成绩均能够代表学生的修读状态。

(三)坚持“反思”导向,注重个体思维体验。

在活动化、个性化的课程修读过程中,不仅要观察学生的情境表现,还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自我评估。每次活动结束后,对照“思维活动自我评价表”进行“反思”,提高评价实效。

○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考虑到思维的正当、清晰、相关?

○我提出了几个批判性问题?

○我的语言表述是否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我使用了哪些思维方法?

○我取得了哪些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