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货币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格林斯潘时代美联储货币政策

/gb/gzw/xxzh/mrjj/jrsc/userobject1ai10 624.html

自1987年8月11日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以来,格林斯潘至今已经连任4届,其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如“市场教父”、“世界经济指挥”、“货币大祭司”等。随着美国经济史上最长的“长繁荣”期终止与新经济泡沫的破灭,虽然对他的功过是非下论断还为时过早,他能否在2004年继续连任也未可知,但适时作一回顾总结还是不无裨益的。我们暂且把自1987年以来的时间称作美联储历史上的“格林斯潘时代”,因为它鲜明地带有格林斯潘个人的烙印。

一、“格林斯潘时代”三阶段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特点

在《Money Policy Report to the Congress》(2000/7/20)中,格林斯潘总结说,劳动生产率变化是关键。他认为哪怕劳动生产率有很小的下降,都可能导致随之而来的生产和消费支出的停滞,而且这种停滞还将有可能成为持续不退的顽症。以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实际GDP)为主要指标,按美国经济在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的时期内是否景气来划分,“格林斯潘时代”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权威树立期(1987.8—1991.3)

从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20年间里,美国的生产率增长年均仅为1.4%。上任伊始,股市“黑色星期一”、第一次海湾战争与第9轮短暂衰退等事件就构成了对格林斯潘领导能力的巨大挑战。在此期间,“黑色星期一”(1987/10/19)的股市大跌对格林斯潘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他果断地宣布:“美联储根据其国家央行的责任,今天重申它时刻准备着发挥其清偿来源的作用,支撑经济和金融系统。”《福布斯》后来评价“这是格林斯潘最辉煌的一刻,他高举起喇叭,告诉银行把钱借给华尔街,然后降低短期利率,而长期利率也随之下降。”

在继承前任保罗·沃克尔的货币政策基础上,格林斯潘进行了相应的调整:(1)货币政策灵活且可信。当公众的支持允许采取必要的紧缩政策时,他采取强硬的措施迅速地压低通胀,随后由于货币放松到恰好达到使经济有节制地复苏,避免了需求过热,因此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胀的情况下实际上增加了就业。(2)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悄然转变。美联储这期间以M2为主要中介目标,但开始比以前更注意联邦基金利率,其控制目标范围扩大到400个基点,而不是以前的50个基点。(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合理配合。通常,财政政策强调长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货币政策侧重于进行短期调控,从而避免了政策冲突的可能性,美国这种灵活的政策分工和搭配一直持续至今。

2.权威高涨期(1991.3—2001.3)

细分起来,这个阶段也有三个时期。在第一时期(1991/3—1995)里,美国经济其实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每年的平均劳动增长率仅为1.61%,其中IT资本运用的贡献只有0.48个百分点,以至于出现“索洛悖论”(Solow Paradox)。但到第二时期(1995—2000/3),美国

经济呈现“一高双低”(高增长率、低失业率与低通胀率)的新经济奇迹。1996—1999年间的年平均劳动增长率为2.66%,其中IT资本运用的贡献为0.94个百分点。即美国在此期间劳动生产率增长中有3/5来自IT的贡献,ICT的创新和外溢成为这期间生产率增长最主要的原因。生产率的加速增长使美国年经济增长率达到4%,失业率降到6%甚至4%以下。等到了第三阶段(2000/3—2001/3),新经济进入到成熟技术的成本竞争时期,重大的技术创新趋于枯竭,剩下的只有有限的增量创新,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开始缓慢回落。

在这段“长繁荣”期里,格林斯潘声名高涨,他正确地预见了信息技术推动的新生产力,沉着冷静地应付了美国股市指数的一路高涨和亚洲金融危机,其娴熟的货币政策调控技巧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他赢得第4次连任。克林顿曾谈到他与格林斯潘的关系为“一对奇异的组合”时说:“我认为他所作的一切已相当出色。”

总结这个阶段的美联储货币政策特点如下:(1)稳定物价是美联储政策的首要目标;(2)以实际利率作为调控目标,政策指导思想趋于“中性”;(3)调控目标更加明确,调控手段更加灵活:(4)中介调控目标的选择和调控幅度的确定:(5)渐进主义和前瞻性;(6)决策方式更加透明,独立性和责任性进一步提高。

3.权威考验期(2001.3—至今)

在这个阶段,美国劳动生产率还在继续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由于雇主对未来没有把握,不愿意雇佣更多的职员。经济增长率从2%-3%(2000年第四季度)跌到2001年的1%,但实际上这个数字是带有迷惑性的,因为它是平均水平,由于消费、服务占了相当大的比率,它们遮掩了高科技、投资等部门实际上的负增长。“9·11”事件后,经济形势不太好也不太坏,总体按“强、弱、强、弱”地在发展。在这个多事之秋里,“新经济泡沫”破灭、“9·11”恐怖事件、安然丑闻、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及第10轮温和衰退等一连串的不利事件打击着美国经济,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当“不确定性”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里,在新经济奇迹下被掩盖的种种针对美联储的指责开始浮出水面时,格林斯潘能否力排众议,力挽狂澜,维护好自己的良好声誉,现实又一次为他提供了表演的舞台。

迄今为止,美联储表现出来的货币政策特点是:(1)充分发挥联邦基金利率的作用。自2001年1月开始,为了防止美国经济“硬着陆”,避免陷入长期衰退,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0%一直降到现在的1.25%,成为41年来的最低点,并一直强调必要的时候继续降息。(2)渐进主义的降息幅度。在降息过程中,格林斯潘每次只选择25或50个基点的小幅范围,以避免对经济造成过大的波动。(3)加大对通缩的研究。

二、对“格林斯潘时代”货币政策的评价

(一)“格林斯潘时代”货币政策的总体回顾

被尊称为美国“经济总统”和上个世纪最成功的央行行长,格林斯潘享有崇高威望决不仅仅是因为赶上一个美国经济的好时候。除了降伏通胀“顽疾”和培育新经济奇迹这些众所周知的功绩之外,格林斯潘应付危机的能力也是一流的。面对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他充分发挥美联储作为银行“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及时解决货币流动性问题,稳定了全球股市和经济,避免了1929年的“大萧条”重演。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尽管救助长期资本管理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