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PCDC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PCDC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探讨
————————————————————————————————作者:————————————————————————————————日期:
数学PCDC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探讨-中学数学论文
数学PCDC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探讨
张伟军
(永新中学,广东广州511356)
摘要:初中数学PCDC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解决任务问题时,在活动任务中不断反思抽象,提升自己的概念层次。通过深入反思,在脑中将行动内化为过程,解题运作,再由进阶反思抽象,促成其概念的提升。以“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中心;双循环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3-0088-02 初中数学PCDC教学模式是(Problem Centered Double Cycles)的英文缩写,即以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模式,被认为是新课程理念下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即把以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加入建构主义教学专业标准的观点,进一步发展成的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中以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为线索,全面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一定的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并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展开积极思维,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新问题的心理品质。当提出了某个问题,并产生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便形成了“问题意识”。问题蕴含着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的展开,它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这对于知识的探究和意义建构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因此在新课程中实施初中数学
PCDC的教学模式对于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解决新课程中教师普遍感觉知识容量大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集中体现在纵向上以“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横向上由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归纳总结。从而真正做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初中数学PCDC教学模式理论构建
初中数学PCDC为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中心学习模式为蓝本,再从社会建构主义教学专业标准的观点,进一步把以问题中心教学模式加以改进,而发展成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初中数学PCDC教学模式时,要把握四个要项:环境、任务、引导、分析。而这四个要项也是一不断循环的创造历程,如图:方形上的箭头所示。教师课前先为学生准备问题或任务(task),再给学生以小组来做这些问题。教师巡视各组时,其目的在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和商议。为了解题和商议能顺利进行,教师要在教室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最后,分析教学是为了让前面三项要领能不断地改进,以产生教学上的良性循环,使得教师教学愈教愈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环在教室动起来,并想办法让它维持运转,且越转越好。
初中数学PCDC问题中心双循环教学模式
(Problem Centered Double Cycles,初中数学PCDC)
问题双循环是一种符合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问题双环基本上还是以问题中心的学习为核心,外加学习与教学双环而成。核心部分是修订自美国教育学者Wheatley于1991年所提出的问题中心学习模式。学习环是Ernest知识创造环的应用,教学环是受美国NCTM (1991) 教学专业标准的影响。此模式(如图)包含有三个主要部分:
(一)核心
指图一中圆内的部分包含有:问题(?) 、小组、合作、解题、谈话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构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成分。教师教学主要掌握这五个要素,来促进教室内学生建构知识与其意义的机会。
(二)内环
图一中的内圆表学习环或知识的创造环。其中“主”表个人拥有的主观知识;“客”表为社会或专家所共识的客观知识。此环用来表示知识具有主观和客观的双面性。学习其实是一种包含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不断互相创造循环的历程。而且只有当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关联在一起时真正的学习或有意义的学习才发生。此环是用来提供教师对知识发生有一宏观的认知图,以便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室内的学习活动方向。
(三)外环
图一中的外环表教师的教学环,主要成分有:任务、引导、环境、分析。表示教师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活动和教学后的总结都宜把握这四项要领,即,任务或问题如何设计、使用和改进才能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教室小组合作解题和商议活动引导如何设计、推展和改进以促进;解题和商议的进行,学习的发生和主客观知识之间的关联;学习环境如何创造、维护、和改善以促进学生或科学功力的发展;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如何评估,任务问题商议和学习环境对学生数、理知识、技巧、气质的影响如何分析。外环对内环与核心以及对学生科学或功力的发展影响,如何评估和分析。
依据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前认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学
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学生应该自我控制学习过程,改变传统的、被动听讲的角色。即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巩固提高。
二、初中数学PCDC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环境
在初中数学PCDC课堂教学模式下,传统教室的“秧田”式座次排列,被代之以6-8个面对面的组合小组,6-8人一组,平行分组,均衡搭配。小组同学面对面的形式,更有利于监督、沟通、互动。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自由放松。自学是最重要的环节,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绝大部分预设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提出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教师通过与多组同学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清楚学生存在的疑虑和需提升的“点”,从而为“真正落实该讲不该讲的问题”打下基础。然后,贯彻“先学后交,当堂达标”。“交”是更宽泛的“教”,体现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交叉学习。教师由“灌输式教学为主”转向“探究式教学为主”,学生由“接受式学习为主”转向“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师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对教材内容的陈述,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教师都明白,提高班级教学成绩,不仅是让优等生更优,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差生的成绩。在演讲展示环节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不超过两次,尽量为中差生提供展示机会;在预习、反馈两个环节,着重中差生的问题;利用学习小组,资源共享,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