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倾城之恋
一、总述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写给自己的童话。 流苏和柳原都不过是流落在乱世中平凡自私的男 女,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长久的相依相偎。这 个看似意外而圆满的结局却是张爱玲对于爱情实 质的精明领悟:爱,其实就是凡夫俗子的渴求。 即使爱的背景可以绚烂、浩瀚、惊天动地,真正 的天长地久也是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平 凡。
他迷恋善于低头的传统中 国的风韵,迷恋传统的中 国女人流苏和柳原的互动 有许多地方都是出于心计 的,一个是传统的女人期 待婚姻,一个是漂泊的浪 子想找情妇,柳原对流苏 是如此的迂回、曲折;流 苏对柳原是如此的矜持、 含蓄,香港之行是流苏人 生的一次赌博,流苏进行 着异常的心灵之旅,一场 心智的较量。
婚恋:
1 实用功利的婚恋观 爱情在她的笔下是利益、是交易、 是生存的工具,这里的人物不是爱情至 上的理想主义者,这些人之间的爱情发 生了异化,爱情不再是纯真浪漫的,变 成了谋生的手段。
2 虚幻偶然婚恋观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费尽心机赌 胜了,赢来了赖以生存的婚姻,但成全她 的不是个人努力,而是一个城市的坍塌。 3 悲观残缺的婚恋观 《倾城之恋》中,香港的沦陷成就了白 流苏的婚姻,但并没有成就她的爱情。
亲情: 血缘亲情是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讴歌 的对象,父慈母爱、手足情深也成为文 学作品中描写的永恒主题,但是,在张 爱玲的小说中,呈现出的却是一幅荒凉 的亲情世界,传统的美好亲情神话被彻 底消解,无论是母子关系、父子关系、 乃至手足之情都呈现出家族成员之间不 应有的冷酷、自私、淡漠、虚伪。
1.淡漠、自私的母女关系 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一反传统 母亲美好的形象,母亲的形象受到极大 的嘲讽和调侃,母亲变得自私、冷漠。 2.冷酷的手足之情 在《倾城之恋》中,母女关系尚且自 私、冷漠,手足之情即兄妹关系、嫂嫂 和小姑的关系更是不堪一击。
二、文章分析
①《倾城之恋》的悲剧意义 ②《倾城之恋》人物分析 ③《倾城之恋》的哲学蕴涵
④论《倾城之恋》的语言特色
①《倾城之恋》的悲剧意义
悲剧1:男女婚姻,多数与金钱利害死 死纠缠。金钱令女性沦为商品,又令她 们成为有意识的商品推销者,为推销自 己或子女而彼此厮杀。 悲剧2:社会的丑恶本质 悲剧3:女性的生存困境 悲剧4: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
例子:“自己骨肉,照说不该提钱的话。提起钱 来 ,这话可就长了!我早就跟我们老四说过——我说 :老四,你去劝劝三爷,你们做金子,做股票,不 能用六奶奶的钱哪,没的沾上了晦气!她一嫁到婆 家,丈夫就 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 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 “还有谁,还不是你那六姑!我们诗礼人家 ,不准 学跳舞的,就只她结婚之后跟她那不成材的姑爷学 会了这一手!好不害臊, 人家问你,说不会跳不就 结了?不会也不是丢脸的事。像你三妈,像我,都 是大户 人家的小姐,活了这半辈子了,什么世面没 见过?我们就不会跳!”
悲剧2:社会的丑恶本质
张爱玲借助“男女意小事情”视角,透 视了一个苍凉的大社会,特别是写出沪 港大都会中已呈现的陈旧生活、道德观 念与日渐浓重的资本化碰撞的情况,通 过与金钱利害死死纠缠的男女婚姻的描 写,揭示出金钱令女性沦为商品,又令 她们成为商品的推销者的可悲之处世。 用“喜剧”性的大团圆意在讽刺整个社 会的苍凉。
传统的美色“倾城”向写实“倾城”的转换
在浅水湾一边山的高墙下,范柳原对 流苏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 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 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 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 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 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 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 对你有一点真心。”
1.时代背景
《倾城之恋》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发 生在的上海故事。《倾城之恋》承载的 是一个年代的故事,有着一个年代的气 息。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 让白流苏半保守半开放。保守的家,和 半开放的她,形成种种冲击,也就逼迫 着她不断地变化着,以便找到自己的生 存之路。这一幅幅旧中国的社会风情画 及其道德性极强的主题,而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还较少有人涉及。
一个秋天,她已经老了两年,——她可禁不起 老 当她再次赴港时,她是失败者的心情,因 为这种屈服:“内中还搀杂着家庭的压力—— 最痛苦的成份。”即使在柳原终于得手的那一 晚,张爱玲也没有放过流苏那种欲盖弥彰的创 痛感:“他爱她。这毒辣的人,他爱她,然而 他待她也不过如此!她不由得寒心。”在对这 种心理的捕捉和观察上,张爱玲传达了她的并 非“顽皮而风雅的”态度。)
4.要点概括
主要三个部分: 一、旧城的封闭——流苏家庭的遭 遇 (一)旧式家庭的没落腐朽 (二)寻求挣脱家庭的出路 二、心城的斗争——流苏婚姻的赌 注 (一)赌注1——出走香港 (二)赌注2——返回上海 (三)赌注3——再次赴港 三、倾城的团圆——流苏命运的转 折 (一)炮火里的简约婚姻 (二)战争后的平淡生活
对流苏来说: • 长久以来,她都没有真正相信过范柳原。“ 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她 仅有的一点学问,全是应付人的学知” • 她必须逃离开嗜着她的青春和生命的上海, 那个时候家庭的侮辱早已经盖过背井离乡的 伤感 • 范柳原仅是她为了给家族一点颜色瞧瞧的道 具,或是一张长期饭票
对柳原来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以说,这里面,经济利害是在场者,爱情 是不在场的。柳原意在求欢,流苏旨在求生 存,这是女性根本的悲哀,也是张爱玲的洞 见所在。于是在她笔下,范柳原的调情是主 动的、高等的,流苏则处于应战、拙于防范 的状态。
例子:一:“她如临大敌,结果毫无动静。 她起初倒觉得不安,仿佛下楼梯的时候踏空 了一级,心里异常怔忡,后来也就惯了 ” 二:“她把两双手按在腮颊上,手心却是 冰冷的。” 这都是流苏与范柳原的“参差”、不同之点 。
• 喜欢白流苏只是为了精神慰籍 • 渴望白流苏在精神层面同他站在一个高度上 ,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或者肉体上 的满足。 • 他对流苏说:“我要你懂得我! ”
当战争来临时
• 一场真实的战争打乱了爱情战争的秩序 • 当一切都要失去的时候,人与人的交流才变的真诚 ,彼此之间的爱情才除去了交易的色彩 • 相嚅以沫、生死相依,隆隆的炮火声中两人之间没 有了精刮的算计,反倒是抛却了自己全身心的念着 对方 • “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 有她”。在什么都有的时候对爱情挑三拣四,甚至 游戏爱情;在一切都没有了,生命也受到威胁的时 候,却无私的爱了起来
悲剧3:女性的生存困境
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女性已经沦为弱势性别 ,丧失了社会地位,成为了男人的附庸,没有主体 可言,所以,做一个男权社会认定的女人,就成为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的最好的归宿。在张爱玲笔下的 男权社会中,男人们持有经济操控权,也就在制度 、观念和经济实力方面获得了从容支配女性的特权 ,而女人就远没有这份幸运,处于经济劣势的她们 首先面临的是生存危机,所有的人生愿望都不得不 还原于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婚姻是求取生存的保 障,恋爱是获得保障的途径,谋爱是为了谋生,谋 求婚姻就成了女性的必由之路。虽然,在结婚这条 路上,生活的压力和紧张少些,但做稳了附庸的女 性们也会时时感到压抑和命运的不可捉摸。
悲剧1:男女婚姻,多数与金钱利害死死纠缠。金钱令 女性沦为商品,又令她们成为有意识的商品推销者,为 推销自己或子女而彼此厮杀。 在《倾城之恋》里,没有人性,女人与男人为敌, 女人与女人为敌,张爱玲写出了一个封建腐朽气息 与洋场利欲恶臭交织的社会里女性的变态与沉沦。 她喜欢的“参差的对照”用之于范柳原与白流苏, 我们可以看到,流苏的调情,背后是生存的焦灼与 无奈,这与范柳原是不大一样的。不一样姑且用范 柳原念错的一句古诗来说明,范柳原叹流苏不爱他 ,引《诗经》上《击鼓》(邶风)中句子:“死生 契阔,——与子相悦”;但我们知道,原文是“与 子成说”。成说,指的是订约,是夫妻白头偕老的 盟誓。范柳原念“成说”为“相悦”,必不是张爱 玲的笔误,而是他的愿望,说成调情,也没什么不 可以。但流苏要的则不是调情,而是“成说”,她 要一纸婚契。在一时的相悦与一生的婚契后,柳原 与流苏都不存爱情天长地久之心。
白居易《长恨歌》
一是对贵妃专宠、 一是对爱情永存 君王误国的怨恨, ,超越生死这一 乃至于皇帝不杀 境界的恋慕:“ 美女恋人不足以 在天愿作比翼鸟 平民愤:“六军 ,在地愿为连理 不发无奈何,宛 转蛾眉马前死。” 枝。”
“倾城”的另一意义
倾覆、倒塌,沦陷,在这个 意义上,倾城之恋名副其实。 香港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和 范柳原,使他们做成了一对 平凡的夫妻。
悲剧4: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这个根本点上是反传奇的 ,她在两个层次上显示了冷嘲的,反讽的态度。一 个层面是不存在美色与倾城的联系,就小说女主人 公而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 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所谓“ 成全”,实为反语,因为这中间的逻辑是荒唐与怪 诞的。犹如张爱玲自辩说:“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 里的,可是这时代却在影子似的沉没下去,人觉得 自己是被抛弃了。为要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 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 ,人类在一切时代中生活过的记忆,这比瞭望将来 要明晰,亲切。于是他对于周围的现实发生了一种 奇异的感觉,疑心这是个荒唐的,古代的世界,阴 暗而明亮的。
3.标题分析
小说的标题,首先给人一个 阅读的提示。 标题唤起读者一些可能的阅 读经验,是作者预先设计的 读者期待视野。
“倾城之恋”
只是一个复合 名词,它不具 有叙事性质
还可以理解它
是一个形容词 ,形容妇女容 貌极美,美到 令众多的人倾 慕、倾倒的程 度。
“倾城倾国”
“一顾倾人城, 一音多义, 再顾倾人国。” 影射女色误 传统的阐述: 国,导致倾 “女有扬娥入宠, 城倾国 再盼倾国”
B.范柳原
范柳原是一个有钱的华侨和他 在伦敦的交际花情妇生下的儿子, 由于他父亲在中国有妻子,柳原 充其量算一个庶出的,而当母亲 去世后,孤身一人流浪伦敦“很 吃了些苦”。父亲故世后,才获 得继承权,却得不到整个家庭的 尊重和认可,成了一个浪荡公子。 范柳原从小在英国长大,是个 很“西化”的中国人,而出身名 门的大家闺秀白流苏就是一个纯 粹的中国女人,有着东方女性特 有的贤德与顺从。
②人物分析
A.白流苏
1传统而又开放 “一家二十来口, 合住一栋房子,你在屋子里剪个指 甲也有人在窗户眼里看着”“从小 时候起,她的世界就嫌过于拥挤”, 和好赌的丈夫离了婚,在娘家受尽 欺辱。 2柔弱却又强悍的矛盾性格 败落的 家、守旧的老母、唯钱是图的哥嫂 共同逼迫了白流苏撑起柔弱背后的 强悍。
3 赌徒心理 由一个楚楚可怜 ,等待救援的落难公主,摇身一 变成为一个主动出击,为自己未 来而努力的女骑士。旧思想在这 个家庭中根深蒂固,况且先前婚 姻的失败,娘家的冷落以及徐太 太的适时点醒,都逼得流苏心里 只能摆下“婚姻”这个唯一的事 业。从而形成了她以“赌注”为 背景的婚姻模式。
2.内容大概
没落翰林家庭的白流苏离婚后寄居母家,所带 的家资耗尽之后遭到兄嫂的冷嘲热讽,母亲也 不主持公道,逼着流苏以寻求婚姻的重新实现 来逃离樊笼求得生存。然而,饱经世故、狡猾 精刮的范柳原只求一情人而不敢结婚,两人正 陷入困境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让两人 患难中相濡以沫,流苏终于得到了一个平凡的 归宿。
故事的结局 • 流苏再婚,成为家里人眼中的奇迹 • 不过离了婚的流苏,又变成最平凡的女人, 城倾了,爱也断了,倾一座城成全一段感情 ,终究不能长久,男人的甜言蜜语又向另外 一个女人说去了
• 张爱玲给了一个倾城的背景,却留了个 冷情的尾巴
③《倾城之恋》中的哲学蕴涵
对现代文明的否定:
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资 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正逐渐取代封建秩序和伦理道 德,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 也渐渐吞噬掉了封建主义的亲 情和婚恋。
一、总述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写给自己的童话。 流苏和柳原都不过是流落在乱世中平凡自私的男 女,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长久的相依相偎。这 个看似意外而圆满的结局却是张爱玲对于爱情实 质的精明领悟:爱,其实就是凡夫俗子的渴求。 即使爱的背景可以绚烂、浩瀚、惊天动地,真正 的天长地久也是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平 凡。
他迷恋善于低头的传统中 国的风韵,迷恋传统的中 国女人流苏和柳原的互动 有许多地方都是出于心计 的,一个是传统的女人期 待婚姻,一个是漂泊的浪 子想找情妇,柳原对流苏 是如此的迂回、曲折;流 苏对柳原是如此的矜持、 含蓄,香港之行是流苏人 生的一次赌博,流苏进行 着异常的心灵之旅,一场 心智的较量。
婚恋:
1 实用功利的婚恋观 爱情在她的笔下是利益、是交易、 是生存的工具,这里的人物不是爱情至 上的理想主义者,这些人之间的爱情发 生了异化,爱情不再是纯真浪漫的,变 成了谋生的手段。
2 虚幻偶然婚恋观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费尽心机赌 胜了,赢来了赖以生存的婚姻,但成全她 的不是个人努力,而是一个城市的坍塌。 3 悲观残缺的婚恋观 《倾城之恋》中,香港的沦陷成就了白 流苏的婚姻,但并没有成就她的爱情。
亲情: 血缘亲情是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讴歌 的对象,父慈母爱、手足情深也成为文 学作品中描写的永恒主题,但是,在张 爱玲的小说中,呈现出的却是一幅荒凉 的亲情世界,传统的美好亲情神话被彻 底消解,无论是母子关系、父子关系、 乃至手足之情都呈现出家族成员之间不 应有的冷酷、自私、淡漠、虚伪。
1.淡漠、自私的母女关系 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一反传统 母亲美好的形象,母亲的形象受到极大 的嘲讽和调侃,母亲变得自私、冷漠。 2.冷酷的手足之情 在《倾城之恋》中,母女关系尚且自 私、冷漠,手足之情即兄妹关系、嫂嫂 和小姑的关系更是不堪一击。
二、文章分析
①《倾城之恋》的悲剧意义 ②《倾城之恋》人物分析 ③《倾城之恋》的哲学蕴涵
④论《倾城之恋》的语言特色
①《倾城之恋》的悲剧意义
悲剧1:男女婚姻,多数与金钱利害死 死纠缠。金钱令女性沦为商品,又令她 们成为有意识的商品推销者,为推销自 己或子女而彼此厮杀。 悲剧2:社会的丑恶本质 悲剧3:女性的生存困境 悲剧4: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
例子:“自己骨肉,照说不该提钱的话。提起钱 来 ,这话可就长了!我早就跟我们老四说过——我说 :老四,你去劝劝三爷,你们做金子,做股票,不 能用六奶奶的钱哪,没的沾上了晦气!她一嫁到婆 家,丈夫就 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 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 “还有谁,还不是你那六姑!我们诗礼人家 ,不准 学跳舞的,就只她结婚之后跟她那不成材的姑爷学 会了这一手!好不害臊, 人家问你,说不会跳不就 结了?不会也不是丢脸的事。像你三妈,像我,都 是大户 人家的小姐,活了这半辈子了,什么世面没 见过?我们就不会跳!”
悲剧2:社会的丑恶本质
张爱玲借助“男女意小事情”视角,透 视了一个苍凉的大社会,特别是写出沪 港大都会中已呈现的陈旧生活、道德观 念与日渐浓重的资本化碰撞的情况,通 过与金钱利害死死纠缠的男女婚姻的描 写,揭示出金钱令女性沦为商品,又令 她们成为商品的推销者的可悲之处世。 用“喜剧”性的大团圆意在讽刺整个社 会的苍凉。
传统的美色“倾城”向写实“倾城”的转换
在浅水湾一边山的高墙下,范柳原对 流苏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 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 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 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 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 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 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 对你有一点真心。”
1.时代背景
《倾城之恋》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发 生在的上海故事。《倾城之恋》承载的 是一个年代的故事,有着一个年代的气 息。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 让白流苏半保守半开放。保守的家,和 半开放的她,形成种种冲击,也就逼迫 着她不断地变化着,以便找到自己的生 存之路。这一幅幅旧中国的社会风情画 及其道德性极强的主题,而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还较少有人涉及。
一个秋天,她已经老了两年,——她可禁不起 老 当她再次赴港时,她是失败者的心情,因 为这种屈服:“内中还搀杂着家庭的压力—— 最痛苦的成份。”即使在柳原终于得手的那一 晚,张爱玲也没有放过流苏那种欲盖弥彰的创 痛感:“他爱她。这毒辣的人,他爱她,然而 他待她也不过如此!她不由得寒心。”在对这 种心理的捕捉和观察上,张爱玲传达了她的并 非“顽皮而风雅的”态度。)
4.要点概括
主要三个部分: 一、旧城的封闭——流苏家庭的遭 遇 (一)旧式家庭的没落腐朽 (二)寻求挣脱家庭的出路 二、心城的斗争——流苏婚姻的赌 注 (一)赌注1——出走香港 (二)赌注2——返回上海 (三)赌注3——再次赴港 三、倾城的团圆——流苏命运的转 折 (一)炮火里的简约婚姻 (二)战争后的平淡生活
对流苏来说: • 长久以来,她都没有真正相信过范柳原。“ 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她 仅有的一点学问,全是应付人的学知” • 她必须逃离开嗜着她的青春和生命的上海, 那个时候家庭的侮辱早已经盖过背井离乡的 伤感 • 范柳原仅是她为了给家族一点颜色瞧瞧的道 具,或是一张长期饭票
对柳原来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以说,这里面,经济利害是在场者,爱情 是不在场的。柳原意在求欢,流苏旨在求生 存,这是女性根本的悲哀,也是张爱玲的洞 见所在。于是在她笔下,范柳原的调情是主 动的、高等的,流苏则处于应战、拙于防范 的状态。
例子:一:“她如临大敌,结果毫无动静。 她起初倒觉得不安,仿佛下楼梯的时候踏空 了一级,心里异常怔忡,后来也就惯了 ” 二:“她把两双手按在腮颊上,手心却是 冰冷的。” 这都是流苏与范柳原的“参差”、不同之点 。
• 喜欢白流苏只是为了精神慰籍 • 渴望白流苏在精神层面同他站在一个高度上 ,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上的安全或者肉体上 的满足。 • 他对流苏说:“我要你懂得我! ”
当战争来临时
• 一场真实的战争打乱了爱情战争的秩序 • 当一切都要失去的时候,人与人的交流才变的真诚 ,彼此之间的爱情才除去了交易的色彩 • 相嚅以沫、生死相依,隆隆的炮火声中两人之间没 有了精刮的算计,反倒是抛却了自己全身心的念着 对方 • “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 有她”。在什么都有的时候对爱情挑三拣四,甚至 游戏爱情;在一切都没有了,生命也受到威胁的时 候,却无私的爱了起来
悲剧3:女性的生存困境
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女性已经沦为弱势性别 ,丧失了社会地位,成为了男人的附庸,没有主体 可言,所以,做一个男权社会认定的女人,就成为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的最好的归宿。在张爱玲笔下的 男权社会中,男人们持有经济操控权,也就在制度 、观念和经济实力方面获得了从容支配女性的特权 ,而女人就远没有这份幸运,处于经济劣势的她们 首先面临的是生存危机,所有的人生愿望都不得不 还原于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婚姻是求取生存的保 障,恋爱是获得保障的途径,谋爱是为了谋生,谋 求婚姻就成了女性的必由之路。虽然,在结婚这条 路上,生活的压力和紧张少些,但做稳了附庸的女 性们也会时时感到压抑和命运的不可捉摸。
悲剧1:男女婚姻,多数与金钱利害死死纠缠。金钱令 女性沦为商品,又令她们成为有意识的商品推销者,为 推销自己或子女而彼此厮杀。 在《倾城之恋》里,没有人性,女人与男人为敌, 女人与女人为敌,张爱玲写出了一个封建腐朽气息 与洋场利欲恶臭交织的社会里女性的变态与沉沦。 她喜欢的“参差的对照”用之于范柳原与白流苏, 我们可以看到,流苏的调情,背后是生存的焦灼与 无奈,这与范柳原是不大一样的。不一样姑且用范 柳原念错的一句古诗来说明,范柳原叹流苏不爱他 ,引《诗经》上《击鼓》(邶风)中句子:“死生 契阔,——与子相悦”;但我们知道,原文是“与 子成说”。成说,指的是订约,是夫妻白头偕老的 盟誓。范柳原念“成说”为“相悦”,必不是张爱 玲的笔误,而是他的愿望,说成调情,也没什么不 可以。但流苏要的则不是调情,而是“成说”,她 要一纸婚契。在一时的相悦与一生的婚契后,柳原 与流苏都不存爱情天长地久之心。
白居易《长恨歌》
一是对贵妃专宠、 一是对爱情永存 君王误国的怨恨, ,超越生死这一 乃至于皇帝不杀 境界的恋慕:“ 美女恋人不足以 在天愿作比翼鸟 平民愤:“六军 ,在地愿为连理 不发无奈何,宛 转蛾眉马前死。” 枝。”
“倾城”的另一意义
倾覆、倒塌,沦陷,在这个 意义上,倾城之恋名副其实。 香港的沦陷成全了白流苏和 范柳原,使他们做成了一对 平凡的夫妻。
悲剧4:人觉得自己是被抛弃了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这个根本点上是反传奇的 ,她在两个层次上显示了冷嘲的,反讽的态度。一 个层面是不存在美色与倾城的联系,就小说女主人 公而言,“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 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所谓“ 成全”,实为反语,因为这中间的逻辑是荒唐与怪 诞的。犹如张爱玲自辩说:“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 里的,可是这时代却在影子似的沉没下去,人觉得 自己是被抛弃了。为要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 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记忆 ,人类在一切时代中生活过的记忆,这比瞭望将来 要明晰,亲切。于是他对于周围的现实发生了一种 奇异的感觉,疑心这是个荒唐的,古代的世界,阴 暗而明亮的。
3.标题分析
小说的标题,首先给人一个 阅读的提示。 标题唤起读者一些可能的阅 读经验,是作者预先设计的 读者期待视野。
“倾城之恋”
只是一个复合 名词,它不具 有叙事性质
还可以理解它
是一个形容词 ,形容妇女容 貌极美,美到 令众多的人倾 慕、倾倒的程 度。
“倾城倾国”
“一顾倾人城, 一音多义, 再顾倾人国。” 影射女色误 传统的阐述: 国,导致倾 “女有扬娥入宠, 城倾国 再盼倾国”
B.范柳原
范柳原是一个有钱的华侨和他 在伦敦的交际花情妇生下的儿子, 由于他父亲在中国有妻子,柳原 充其量算一个庶出的,而当母亲 去世后,孤身一人流浪伦敦“很 吃了些苦”。父亲故世后,才获 得继承权,却得不到整个家庭的 尊重和认可,成了一个浪荡公子。 范柳原从小在英国长大,是个 很“西化”的中国人,而出身名 门的大家闺秀白流苏就是一个纯 粹的中国女人,有着东方女性特 有的贤德与顺从。
②人物分析
A.白流苏
1传统而又开放 “一家二十来口, 合住一栋房子,你在屋子里剪个指 甲也有人在窗户眼里看着”“从小 时候起,她的世界就嫌过于拥挤”, 和好赌的丈夫离了婚,在娘家受尽 欺辱。 2柔弱却又强悍的矛盾性格 败落的 家、守旧的老母、唯钱是图的哥嫂 共同逼迫了白流苏撑起柔弱背后的 强悍。
3 赌徒心理 由一个楚楚可怜 ,等待救援的落难公主,摇身一 变成为一个主动出击,为自己未 来而努力的女骑士。旧思想在这 个家庭中根深蒂固,况且先前婚 姻的失败,娘家的冷落以及徐太 太的适时点醒,都逼得流苏心里 只能摆下“婚姻”这个唯一的事 业。从而形成了她以“赌注”为 背景的婚姻模式。
2.内容大概
没落翰林家庭的白流苏离婚后寄居母家,所带 的家资耗尽之后遭到兄嫂的冷嘲热讽,母亲也 不主持公道,逼着流苏以寻求婚姻的重新实现 来逃离樊笼求得生存。然而,饱经世故、狡猾 精刮的范柳原只求一情人而不敢结婚,两人正 陷入困境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让两人 患难中相濡以沫,流苏终于得到了一个平凡的 归宿。
故事的结局 • 流苏再婚,成为家里人眼中的奇迹 • 不过离了婚的流苏,又变成最平凡的女人, 城倾了,爱也断了,倾一座城成全一段感情 ,终究不能长久,男人的甜言蜜语又向另外 一个女人说去了
• 张爱玲给了一个倾城的背景,却留了个 冷情的尾巴
③《倾城之恋》中的哲学蕴涵
对现代文明的否定:
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资 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正逐渐取代封建秩序和伦理道 德,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 也渐渐吞噬掉了封建主义的亲 情和婚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