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傅雷家书 大学语文赏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成家-精神的充实与灵魂的伴侣
《赠大学毕业生》及《爱情篇》之启悟摘要:《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不仅仅是教育我们成材,而是成人,一个大写的人。渐渐接触社会,少年时代怀揣的理想相逢残酷的现实,或会慢慢幻灭,热忱的心也会随之冷却。然而我们要追求生活,不能只是停留在生存的态势上,而无暇无力关注精神层面的充实。尝试给人生寻找并奠定一个基调,身随心动,在被物质充斥的时代环境中保持心灵的清醒与澄澈。而《傅雷家书·爱情篇》则是探讨理性的爱情观。爱的发展,要建立在尊重、相互了解和对彼此爱情上的信心上,彼此要维持自身人格的独立,理性的爱带给人的是一种温暖、亲密和会心的接受。
关键词:充实本真理性长久
【要成材,更要成人】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写于1932年,题为“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然而凡是愿意思考的人,想要充实一生的人,都应该潜心读一读。经典,总是常读常新的。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在这个时代仍能显示出熠熠光辉,每每阅读都有新的心得,经受一次心灵洗涤。
先生立足时代背景,提出除了继续做学术研究,无论走哪条路,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映射到现在的时代,面临毕业,谋虑出路的问题,工作、公考、读研还是出国,或者是赋闲在家,毕业成待业?踏入社会,学非所用往往会冷淡求知的欲望,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又会幻灭对理想的追求,成为时代的庸人、顺民,就是堕落。
在日渐程序化的生活中,如何防止堕落,永葆思维的活力以及精神的充实?
先生说应该“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多发展一些非职业的兴趣”,相信“信心可以移山”。《中庸》曰:“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正确地利用闲暇时间,是精神生活的需要。“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先生着眼于人精神生活的充实,生动地用“恋爱一个女子”作比喻,并用响亮的语调告诫我们:“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
先生的这句话,我极为赞同。从生物适应性角度来讲,生物往往会被环境所同化,而在千万被社会磨去棱角的匹夫匹妇中,葆有精神的充实,需要拥有强大的心力,在社会“堕落”的洪流中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岿然不动。
经历一段时间的忙碌,机械的忙碌,却无为,找不到生活的重心以及所追求的本真意义所在,思虑许久,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日一方数独,沉浸在数字的海洋中,精神有所寄托,享受思考的乐趣,使得禁锢在琐事中的灵魂得以片刻放松。
在保持心灵的坚守时,要心存信心,对于时代和社会要保持一点内心的镇定和理想的信任。纵然现状,生活再不如意,转过身,背对阴影就会面对阳光。
先生谈到因果的铁律,说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在人生中意想不到的某个时刻,我们的努力都会有所回馈。改用佛典里的一句话以激励:“功不唐捐!”
对的,功不唐捐。
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人会抱怨,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还有一句话,“前人种树,后人纳凉”。只是时间还不够,场合不合适,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即使收获仅仅是一种感觉。
先生主张,“文学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高远之思想”,“真挚之情感”。“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作个防身的锦囊罢”,列举事例,两个典故出自《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文章浅显自然,言辞恳切,朴实又不乏诙谐。先生设身处地从大学生所想出发,以平和谨严的性格,作谆谆之教,以理服人,以长辈的殷殷之心,在同学们即将毕业之际,勉励大家带着什么样的锦囊走向社会,如何保持求知的欲望,保持对人生的追求。
然而,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我们要学到什么?
黄高才先生在《大学教育的职能》中谈到:一个人能否事业有成,不仅取决于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高超的技能,而且取决于他的情商,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讲,情商的决定作用更大。所以,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操作技能,而且要特别重视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涵养自己的进取精神,增强成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完善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
大学生的坐言起行,在真正步入社会前的转型期会奠定一生的基础。反躬自问:我们在大学时代,“求知识的欲望”和“理想人生的追求”是否足够强烈?走上社会之后,又能否坚持理想、保持兴趣和信心,倘若在校求学期间无强烈的求知欲望,何谈日后?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走进象牙塔。良好的教育平台,本应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人数比例却是事实。原因无外乎先生说的:抛弃了学生时代求知的欲望,抛弃了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追求。这些说法,我们心知肚明,一语击到软肋,道破本质。态度却不尽相同,有人羞愧不已,有人充耳不闻,有的人则用来鞭策自己。无论属于哪一种人,都不能忘记最基本的东西,可以不成材,但要成人。
今天的大学生能够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的不多,绝大部分人要到社会上,工作,考公务员,或者创业。先生讲的“堕落”的危险我们不能不面对,学生时代的理想最容易被击得粉碎,身上的棱角被一点点磨光,日渐圆滑。要坚信“功不唐捐”,坚信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终有一天会结出果实。
进入大学,渐渐接触社会,少年时代怀揣的理想相逢残酷的现实,慢慢幻灭,那颗热忱的心也会渐渐冷却。我们追求的是生活,而不是生存。现在许多人只是停留在生存的态势上,过于繁重的生存压力让人们无暇无力,去关注精神层面的充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问”是精神层面,从来都难以敌得过物质层级上的诱惑。给自己的人生寻找并奠定一个基调,身随心动,在被物质充斥的时代环境中保持心灵的清醒与澄澈,坚持生活最本真的意
【理性的爱情】
恋爱是人生中最美妙,同时也是最盲目的情感。
生命没有了爱情很黯淡,而把爱情当作全部的生命也很危险。爱情可以使你的世界变得辽阔,让你透过一个人看到世界,然而过于亲密的爱情也会使你的世界越来越狭窄,让人窒息。
傅雷先生说“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找一个相伴一生的人,当然宁缺勿滥。“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爱情是要寻找灵魂伴侣,微妙的心动是恋爱反应的催化剂,而“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应该作为伴侣的选择标准。
面对日益沉重的生存压力,许多原本“有则甚好,无则亦可”的物质参考指标,成了“有则才要,无则免谈”的至高准则。“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作为选择的标准。摆脱本不是自己设定的标准,抓住一刹那的心动,便觅得爱情。
恋爱时要维持自身人格的独立,爱情应该是扩大世界观的,爱的发展,要建立在尊重、相互了解和对彼此爱情上的信心上,明哲、体贴、容忍,如此的爱情给人的是一种温暖、亲密和会心的接受。
爱情需要激情与浪漫,但只有激情与浪漫的爱情就像火焰,燃尽之后灰飞烟灭。真正能够维系一生的爱,是伴侣之爱。平静、含蓄、温和,方能持久。随着时间推移,爱情会慢慢过渡为亲情,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总能把热恋时的激情消磨得只剩下日子的味道。
爱情是一种感情,而长久的爱情更是一种经营。
参考文献:胡适《什么是文学──致钱玄同》
黄高才《大学教育的职能》
《杨澜访谈录——张小娴谈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