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价值观更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育价值观更新

音乐教育价值观反映的是对音乐教育的功能、效应的认识与追求。我国自古便有“以乐育人”的乐教思想,但对音乐教育功能的研究至《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之前是局限在辅德、益智、健体、审美、愉悦五个方面。而且由于应试教育所导致的教育偏离,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往往重视的只是音乐教育的辅德价值和益智价值,视音乐教育为政治思想工作、智力培养的一种工具,这种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偏离,必然地导致了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倾向,具体表现为在音乐教学中忽视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淡化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质,漠视音乐教学过程对健康人格、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培养的独特作用。

我国首次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在研究了国际音乐教育改革趋向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对音乐教育功能、效应作了更深刻、更高度的审视,提出了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观:

(1)、审美体验价值观

音乐课程审美体验价值观的提出是为了回归音乐教育本质的功能,突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大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艺术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国民素质教育,其目标是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由于受传统的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影响,音乐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诸如从乐谱和音符入手,以识谱为教学目的的音乐知识教学,以培养时值、音高、和弦概念为目的听觉训练等等。脱离了音乐的、枯燥的、机械的操练,不可能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学生厌烦这类学习是必然的。强调审美体验价值,即为改变上述非音乐化的音乐教学现象,让学生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热爱音乐、享受音乐,进而理解音乐。

(2)、创造性发展价值观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创造性发展这一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观,首先是因为音乐活动自始自终充满了创造机遇,作曲、表演、欣赏称为三度创作。音乐内容和形象的不确定性,即同一首作品,有多少个表演者就会有多少种特色,有多少个听众就会有多少种感受,这一特点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挥,这是其它学科教育可望而不可及的。第二是因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时代的迫切呼唤,是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许多国家都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例如: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乐对人的创造性能力发展的作用,在哈佛大学设立了“零点计划”研究部门,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为美国政府将音乐列为核心课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我国也对音乐开发智力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许多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但由于我们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的方面问题,尤其是受某种功利性的影响,使得音乐教学对人的智力开发,创造力培养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非常有必要重申音乐教育的创造价值,让音乐教学在创造能力培养上大显身手,尽其所能。

(3)、社会交往价值观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首先因为:音乐艺术的情感性和多人合作性是浓缩了的与社会共处形式,因而是培养人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最佳方法。例如:齐唱、合唱、齐奏合奏,作为群体的活动,既需要彼此间的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又需要不强化也不弱化地将个体作用发挥至恰到好处。其次是基于以下两点迫切需要1、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使全世界迅速发展为一个地球村,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碰撞加快、竞争加大,封闭、自守、单枪匹马已不能应对“连锁”、“超级”、“集团”式的市场竞争。因此,学会共处与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一样被认为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2、中国在独生子女教育上的偏颇使得新的一代十分缺乏合作精神和能力,长此下去

将影响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音乐教育把群体合作精神,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目标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4)、文化传承价值观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从艺术的角度认识音乐,它具有审美的、情感的、表演的、形象的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从文化的角度认识音乐,它不仅具有艺术的,还具有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地域的特性,反映着人类多种的生活方式,记载着人类漫长的发展轨迹。对音乐的文化意义的不断认识,使的当今的音乐教育已不仅把音乐教育的目标放在美育、技艺教育,而且把它更多地放在了文化及人的发展上。“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音乐教育就将音乐教育的目标从重‘艺术作品’转向重‘文化中的音乐’”。(摘自《世纪之交际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教育》管建华著,87页)1994年美国政府立法通过的《学校音乐教育方案的标准》认为“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特定时间、空间的产物,因而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结果,就是使学生建立有关不同时代及不同地域音乐的文化的观点。”(摘自《美国音乐教育概况》刘沛编著,145页)所以该“标准”对1—12年级的学生音乐教学都提出了“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方面的要求。当前我国研制颁布和正在实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了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并在课程目标中明确了要让学生“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音乐教育要从音乐体验入手,更要从文化传承出发,并以文化传承为目标,这是对音乐教育价值的一种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