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偏头痛药物治疗新进展(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偏头痛药物治疗新进展(完整版)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及致残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国内特异性治疗药物稀缺且不良反应严重,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对偏头痛的研究逐渐深入,新的、效果显著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不断被发现,给偏头痛急性发作治疗带来更多选择,也使偏头痛预防治疗有了更多希望。我们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有关治疗偏头痛药物的大量临床试验进行分析总结,系统评价这些药物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希望能为偏头痛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致残性疾病,表现为可逆性神经和全身症状,持续4~72 h,多呈中或重度发作,可累及头部任何部位,通常表现为单侧性和搏动性,日常活动可加重,常伴恶心和(或)呕吐,部分患者还伴有畏光、畏声焦虑、抑郁等非头痛症状[1,2]。发病高峰在25~55岁,女性多于男性。世界卫生组织将偏头痛列为世界上第三大最常见疾病和第二大神经系统致残疾病,排在全球疾病负担的第3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3,4]。

偏头痛治疗主要分为急性发作治疗和预防治疗,常用的急性治疗药物包括麦角生物碱、曲坦类(triptans)、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阿片类药物、抗癫痫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等。最先问世的偏头痛特异性

止痛药物是麦角类,但因其严重心脏和肝肾毒性,目前已基本被临床淘汰。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治疗偏头痛,但并非特异性抗偏头痛药物,且有很多消化道不良反应。其他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尽管已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均未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因此临床上最常使用曲坦类作为治疗中重度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但此类药物禁用于冠心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偏瘫型偏头痛和伴有脑干先兆的偏头痛患者[5]。这都使得现有药物不能很好地用于临床,目前约半数的偏头痛患者对治疗效果均不满意[6]。此外,频繁使用急性抗偏头痛药物增加了药物过量性头痛的风险。长期过度使用药物的偏头痛患者,其生活质量更低、残疾程度更高、劳动力损失也更严重。因此,特异性偏头痛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偏头痛研究逐渐深入,新的、效果显著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不断被发现,给偏头痛急性发作治疗带来了更多选择,也为偏头痛预防治疗开辟了新道路。我们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有关偏头痛治疗药物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重要标志性临床试验进行总结,系统评价这些药物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为偏头痛药物治疗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帮助,也为新的特异性偏头痛药物大量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和支持。

通过检索近些年对偏头痛的研究我们发现,新的急性靶向药物和预防性药物已经出现,主要包括5-羟色胺1F受体激动剂(ditan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受体拮抗剂(gepants)和抗CGRP单克隆抗体(MAb)等[7]。新药物的出现标志着偏头痛治疗模式的转变,给患者和临床医生带来更多希望。本文数据来源: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SCI-HU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文献发表时间: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索关键词:"偏头痛""药物治疗""偏头痛的预防药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等。

一、ditans

5-羟色胺1F受体位于三叉神经元、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核尾侧核,目前已经证实三叉神经系统参与偏头痛的发病过程。目前研究最多的是lasmiditan,一种高亲和力、高选择性的ditans。与曲坦类激动5-羟色胺1B/1D受体不同,其作用于三叉神经系统且不会引起血管收缩,从而避免了曲坦类的血管不良反应。lasmiditan正在被开发为偏头痛急性治疗的药物,尤其针对具有心血管疾患的患者,或目前治疗反应较差的患者[5]。

在SAMURAI(NCT 02439320)临床试验[8]中,2 231例偏头痛患者被随机分配为口服lasmiditan 100、200 mg组和安慰剂组,其中有1 445例患者除偏头痛外,至少有1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要求在发病4 h

内治疗偏头痛发作。最终得出2 h疼痛缓解率100 mg组和200 mg组分别为28.2%和32.2%,明显高于安慰剂组15.3%。服药后2 h最明显症状(most bothersome symptom,MBS)的缓解率100 mg组和200 mg组分别为40.9%和40.7%,较安慰剂组29.5%也具有显著差异。对无偏头痛症状但有畏光畏声等伴随症状的患者,lasmiditan在2 h内也显示出比安慰剂更好的效果。100 mg组和200 mg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但大多数均较轻微,多表现为头晕和感觉减退,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试验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9]。因此该试验证实:在具有较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lasmiditan 200 mg和100 mg剂量治疗急性偏头痛是有效且耐受良好的;lasmiditan对同时使用预防药物的偏头痛患者的急性发作疗效优于安慰剂;对于使用和不使用预防性药物的患者,lasmiditan的疗效和安全性是相似的[10];lasmiditan具有较低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率,但可能引起中枢不良反应,如头晕、疲劳和感觉异常[11]。

另一个Ⅲ期试验SPARTAN(NCT 02605174)[9,12]也得出了类似结论。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随机将3 005例发作性偏头痛(episodic migraine,EM)患者按1∶1∶1∶1的比例分配给口服lasmiditan 200、100、50 mg组和安慰剂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每种剂量的lasmiditan与安慰剂治疗2 h后患者的头痛缓解率和MBS缓解率。入组的多数患者(79.2%)在基线时有≥1种心血管危险因素。200、100、50 mg组2 h时的头痛缓解率分别为38.8%、3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