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交网络的分析工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社交网络的分析工具

作者:艾婧

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10期

摘要社交网络源自英文SNS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早期的网络社交通常是以电子邮件作为起点,但早期的E-mail仅仅是解决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常见的社交网络,都是从较简单的起点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事社交网络方面的公司,初始定位是引爆性开端。这时候,需要借助社交网络的分析工具和系统框架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是否可以成为合理实用的网站定位,并扩大社交网络的范围。

关键词社交网络关系分析工具信息分析工具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明确这个框架很重要,我们要有意识地形成社交网络关系与信息的布局,其中,关系是根本,它对信息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只有通过系统的视角才能更清晰地掌握社交网络的整体脉络,了解在不同的关系框架下,不同的信息是如何传播与反馈的,并且通过关系与信息工具来分析社交网络的整体布局构造。其次,从关系的角度来看,在社交网络中,人们对关系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建立和维护这两个方面,通过划分关系强度来了解不同网站之间的关系;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关系框架的建立而确定,在某些方面,关系框架不仅决定信息的流向,还在某些方面决定信息的开放度以及内容分类等。

一、三个关系分析工具

“三个关系分析工具”指的是社交网络“关系强度”“关系需求”“关系模式”的比较分析工具。

(一)“关系强度”分析工具

关系强度,简单来说被划分为强、中、弱,强度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作为社交网站的基础,关系强度往往影响各大社交网络的建立与发展。一般来说,关系强度较弱指偏虚拟化,关系强度较强指偏现实化。以信息流为主体的社交网络,关系强度较弱。第一,以新浪微博为例,在使用期间,用户可以彼此互相关注,因此这种关系是偏弱的,但与此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强关系存在,在发展初期,关系强度较强的关系不会超过较弱的关系。第二,以Facebook为例,Facebook使用期间,以同学、朋友等现实关系为主,因此是强关系为主的关系强度。第三,以微信、腾讯QQ为例,主要是以“朋友圈”来区分关系,譬如腾讯QQ系统会向客户推荐适合客户圈子的群或公众号,由此可见这是强关系与弱关系并存的,用户把不同类别的关系放在不同的朋友圈中去管理。第四,不同的社交网络,其内部的关系强度,是有所差别且具有自己的偏重点的。因此在初始阶段便应该确定好相应的关系强度,并在以后的发展中随环境趋势逐步改变侧重点。

(二)“关系需求”分析工具

关系需求即分析网络用户需要什么,需求分析的任务是解决用户“做什么”的问题,了解用户需要什么并准确地表达出来作出分析,得出结论。由于关系需求面对大众客户,因此分析时也具有一定的困难,与关系强度分析工具相同,不同的社交网络有着不同的需求,每个社交网络的侧重点也不同。第一,以新浪微博为例,因为只需要单向关注便可以建立新关系,所以新浪微博有着较低的门槛,容易发展新关系,满足众多网络使用者的需求。第二,以微信为例,微信与新浪微博相比,侧重点大大不同,微信在建立新关系之前需要双方确认,其侧重点是维护旧关系。

(三)“关系模式”分析工具

关系模型目前存在三种方式,分别为双向对等模式、单向请求模式、单向指定模式。第一,以新浪微博为例,采用的是单向请求的模式,无需征求对方意见,都可以关注对方的动态,接受对方的私信。新浪微博的社交网络模式与国外的Twitter发明的follow功能相似,主要侧重点在于发展新关系。第二,以微信为例,其采用的模式为双向对等模式,即在确立关系之前,需要双方确认。不过在互联网时代下,微信所涉及的模式不仅仅是双向对等模式,它还包括国外path的单向指定模式,例如只有在关注公众号的情况下,才可以收到其推送的单方面的消息。使用者也可以订阅和分享自己喜欢的消息,这一点又恰恰融合了新浪微博的单向请求模式。

二、三个信息分析工具

“三个信息分析工具”指的是“信息发放度”“信息流向”“信息分类”的分析工具。

(一)“信息发放度”分析工具

由于每个社交网络的关系维度不同,各个社交平台的信息流向也不同,信息发放度自然有所侧重。以微信、新浪微博作比较,微信在网络结构上,实际上与腾讯QQ是大致相似的,二者与新浪微博对比,微信的信息开放度低,更多是以一对一的隐私对话模式为基础的,而新浪微博作为开放的个人媒体信息平台,其与生俱来的开放性让其信息流动速度更快,系统自净能力更强,信息开放度自然要高很多。从关系维度上来说,新浪微博强调信息但不过分强调关系;而微信中,信息则更多是在意关系焦点的。因此,信息发放度受关系框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而信息开放度的设定,一般是居于网络用户需要基础。

(二)“信息流向分析工具”

一般的社交网络流程,追随者通过互粉、互圈、互指与被追随者建立新关系,来接收被追随者发布的信息。信息流向关系到发布或接收信息的范围、信息传播效率以及社交关系的发展与稳固,因此“信息流向”分析工具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析工具。依旧将微信与新浪微博作对比,新浪微博的传播效率明显高于微信,其社交范围也广于微信,由于微信的单向请求的关系模

式,其发布与接收的信息路径收紧,信息流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传播效率自然不及新浪微博。与“信息开放度”分析工具有相同之处,二者与关系分析工具具有紧密联系,信息流需谨慎规定,才能与关系框架保持和谐。

(三)“信息分类”分析工具

信息分类分析,相比前两种信息分析工具,更为简洁,步骤更加易懂。一般分为原创图片、采集图片、线下消费分享、线上服装搭配分享等多个方面;而分类模式最常见的有直接法、职能法、网络法等。当然,不同的分析角度与关系框架会产生不同的分析类别。信息分类,也可作为信息垂直发展的问题来看待。第一,微信和新浪微博从基本角度观察,都是属于图片型社交网络,二者均创建相册供用户分享图片信息,但新浪微博在2015年开通的live photo更胜一筹,支持动态图片,音形合为一体,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因为新浪微博的开放性,其在信息分类的过程中,新浪微博的角色、对象分类模式具有统一的趋势。第二,微信的信息分类更多地体现在公众号的推送机制上,公众号会对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发布,用户也可以针对不同内容关注不同的公众号来实现信息的分类。

三、综合分析比较

在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发展中,典型产物即是新浪微博与微信。虽然微信的诞生要晚于新浪微博,但是其影响力却不比新浪微博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会超过微博,这恰恰体现了社交网络的流动性和发展性。

首先,新浪微博具有大众性,如同一张巨大的广告牌,将信息展示在公众的眼前,有利于公众话题的传播;而微信,更倾向于一对一的私密谈话,上文中也一直有提,这一点与新浪微博的“广播式”截然不同,采用的是非公共机制,这样,信息的范围大大缩小了,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部分用户的隐私。因此两者有弊有利。

其次,如今社交网络的渐变,借助社交网络来展开网络营销的这种模式已经崭露头角。虽然新浪微博与微信在营销内容上交叉,但是细分开来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从信息角度来看,微博对传播信息的作用明显高于微信,因为微博作为公众话题区,传播效率高,很容易通过一个公开信息来定位一个用户。从关系角度来看,微信处于优势,微信由于更加私人化,其关系维持和沟通能力明显强于新浪微博,微信的移动性和及时性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四、结语

从电子邮件的起点开始,社交网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步壮大,国内的社交网络在学习国外的经营模式之外,在符合本国国情的前提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从一开始最基本的交友模式,渐渐演变成娱乐化模式,网络用户之间的关系不再拘泥于维护旧关系的程度上,而是扩大现实范围,将网络的虚拟性与社会的现实性完美结合,更加注重建立新关系的关系维度上。创造出更多的多媒体空间,引爆用户,吸引注意力,让关系和信息这两个层次互相影响,互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