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迁移练习
1.2人口迁移作业
1.2 人口迁移(巩固案)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
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的“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
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人口总规模不断扩大,外来常住人口点常住人口比例的1/4多,据此完成1-2题:1.大量人口迁入上海的主要拉力是()A、自然条件差B、人口密度大C、经济发展水平高D、地均寿命长2.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人口从城区迁往郊区)的主要推力是()A、乡村环境优美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D、城市就业机会多右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4.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丁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春节后外出的农民工中,有21.2%调整了目的地,其中因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而返乡的农民工中,更有28%调整了外出目的地。
进入2010年,这种调整仍在继续。
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中西部的占29%,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出现了5.农民工调整外出打工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中西部经济发达B.东部农民工多,就业困难C.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完成,不再需要廉价劳动力D.近年来产业转移,促进了中西部经济发展6.面对此现象,东部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C.加快产业升级 D.调整产业结构读右图和下面材料,回答7~9题。
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2 人口迁移 课时练习
(2)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保障机制完善;政策开放。
(3)利:增加经济收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联系;缓解了人地矛盾。弊:造成劳动力短缺;留守问题、家庭问题增加。
【详解】(1)由材料可知,83%来自于农村,男性占据了主力。说明河北输出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主要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故可以从事工程建筑(基建),制造业,餐饮业,家庭服务业等。
14.B 15.C
【解析】14.邯郸市和保定市的人口增长率大致相同,但是邯郸市的总人口数小于保定市,故而邯郸市的人口增加数量小于保定市,B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衡水市位于华北平原,但是其人口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减少,A错误;承德市和衡水市的人口增长率大致相同,承德市的总人口数少,故而人口减少数量少,C错误;距北京较近的廊坊市人口增加显著,但同时较近的承德市人口却在减少,D错误;故选B。
10.高社会福利、高工资收入、高晋升机会,都会吸引外来人口大量向深圳流入,A、B、D错误;高商品房价使得外来人口购房压力大,留居困难,明显抑制深圳人口流入,C选项正确,故选C。
11.观察图像可得与广州相比,北京市距离深圳距离遥远,不利于北京市人口向深圳流动,风俗习惯不是主要因素,A正确,D错误;与广州相比,北京市是我国首都,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差异小,B、C错误;故选A。
4.A 5.B
【解析】4.丁曲线呈增长趋势且增幅较大,应表示总人口数量;乙占比较大,表示10~64岁人口;丙占比一直增加,表示65岁及以上人口;甲表示0~14岁人口。故本题选A。
5.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年龄结构(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百分比和总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中甲为0~14岁人口比重,乙为15~64岁人口比重,丙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丁为总人口数量变化,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自然增长率下降,而该城市人口总数在增加,是机械增长多导致。故本题选B。
1.2人口的空间变化(限时练习35)
《1.2人口的迁移》限时练习35(限时30分钟)美国每年都有一批人员定期随季节变化在国内迁移,其迁移主要路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环境变化B.婚姻家庭C.农业活动D.气候变化2.对该类人口迁移的主要时间和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A.春季向东迁移B.夏季向西迁移C.秋季向西迁移D.冬季向南迁移下表为按输出地分的农民工地区构成(单位:%),读表回答3、4题。
3.从表中可以看出( )A.在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在减少B.在西部务工的农民工增速最快C.东部地区农民工以外出为主D.中、西部地区以就地就近转移为主4.农民工数量的变化对西部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改善投资环境B.减小人口合理容量C.加大环境压力D.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2016·昆明模拟)“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5、6题。
5.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6.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 )A.北京、江苏B.黑龙江、海南C.新疆、河南D.湖北、河北国家统计局2015年4月29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 395万人。
结合下表,回答7、8题。
农民工规模(单位:万人)7.四年间我国( )A.农民工总量的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B.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C.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D.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慢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8.举家外出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到户籍所在乡镇以外的区域居住。
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增多( )A.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城镇化B.定会加重农村人口的老龄化C.会减轻城镇的基础实施压力D.会导致农村土地的大量荒废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存在“候鸟式”迁移的人口流动状况。
“候鸟式”迁移指在城市务工但不能摆脱农民身份,在农村仍保留宅基地的一种迁移方式。
1.2 人口迁移000学业水平测试练习00000000
1.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 量
1、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 是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预测2010 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45万 25万 25万 30万 30万 35万 35万
学业水平测试练习
1.2 1.3 人口迁移 练习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2
人口迁移
练习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异同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时间限度 差异 户籍变化
永久性或 临时或短期 长期性 变更户籍 不变更户 籍
联系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 的两种基本形式
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确
8.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 . A.1950年 B B.1955年 . 年 . 年 C.1965年 D.1970年 . 年 . 年
年份 出生率 (%) 死亡率 (%) 年份 出生率 (%) 死亡率 (%) 1950 3.95 1.70 1980 1.82 0.68 1955 3.98 1.08 1985 1.10 0.63 1960 3.60 1.00 1990 0.67 0.67 1965 3.79 0.95 1995 0.65 0.66 1970 3.64 0.76 2000 0.63 0.65 1975 2.30 0.73 2005 0.64 0.65
甲国 乙国
5.甲、乙两国相比 C 甲 A.甲国人口出生率低 甲国人口出生率低 B.乙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乙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C.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乙国人口平均寿命短 乙国人口平均寿命短
2024-2025年地理XJ版必修第二册1.2第二节 人口迁移(带答案)
第二节人口迁移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4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②③B.②④C.③④D.④⑤2.表示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的有()A.①②B.③⑤C.②④D.②⑤3.一列从苏州开往武汉的火车上,四位旅客进行的如下谈话,其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甲说:“我此次是去武汉出差。
”B.乙说:“我被武汉大学录取,正要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武汉是去探亲访友。
”D.丁说:“我去武汉是去旅游的。
”4.我国“五一”黄金周,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C.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D.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6.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C.增加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影响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
下图示意南非1996~2011年人口重心的移动轨迹。
据此完成7~8题。
7.1996~2011年,南非人口重心()A.始终与几何中心一致B.总体向西北方向移动C.移动速度逐渐减慢D.移动的空间距离很大8.南非人口重心的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加重南部沿海城市的人口压力B.加快东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C.缓解西北部地区土地资源紧张D.促进西北部地区资源的开发安徽和湖南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出大省(以外出务工为主),但人口外出去向省份有所差异,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9~10题。
9.导致安徽与湖南人口外出去向省份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经济水平B.文化差异C.空间距离D.交通发展10.安徽人口外出对本省的影响是()A.城镇化率提高B.不利于农业规模化发展C.科技水平提高D.不利于工业机械化发展A.从北美迁入拉丁美洲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亚洲下图反映了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迁往美国,②美国人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1)(解析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特点的是A.人口迁移规模加大,流动频繁B.人口迁移流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C.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D.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文化因素1.【答案】D【解析】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由自然条件差的地方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大批迁移;建国到80年代中期: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部分有计划、有组织;80年代后:由西部迁往东部,由农村迁往城市,自发迁徙,数量大。
目前人口迁移规模加大,流动频繁,故A错误;由于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迁移流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故B错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故C错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因素,故D正确;故选D 。
2..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2.【答案】C【解析】人口迁移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①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②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③定居地的变更。
A根据人口迁移的基本条件判断,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只有定居地变更达一定时间,且要跨越行政区,才能称为人口迁移,故A错误;B参与国际旅游,是短期内改变居住地,属于人口流动现象,B错误;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一般情况下,改变居住地的时间会超过1年,且跨越了国界,属于人口迁移,C正确。
D人口迁移不要求移动距离,但要求跨越行政界线,D错误。
故选:C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内地向沿海迁移B.我国古代时期没有人口迁移现象C.长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数量少、规模小D.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3.【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有组织性迁移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比重上升。
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附答案)—湘教版(2019)地理高一下学期必修第二册
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省际流向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广东流往北京D.从上海流往四川2.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甲地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乙地较高的经济水平D.甲地优美的环境每年10月,王先生都会从太原飞到海口,次年4月再从海口飞回。
每年,我国有上百万这种“候鸟”养老模式的老人群体。
据此完成3~4题。
3.此类人口流动的原因与下列选项相似的是()A.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B.我国20世纪60—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C.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D.美国东北部老人向“阳光地带”迁移4.针对这种“候鸟”现象,目前海口地区急需()A.提供更多就业机会B.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C.整治环境污染D.加快大户型房产开发下图为某地某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6.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中,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三亚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具有热带海滨风景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和全国最长寿的地区(平均寿命80岁)。
三亚市别称鹿城,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位居中国四大一线旅游城市“三威杭厦”之首,拥有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
据此完成第7~8题。
7.春节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海南三亚,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8.近年来,迁入海南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因素B.历史因素C.政治因素D.宗教习俗美国和墨西哥是陆上邻国。
下图示意两国国界线两侧不同景观。
1.2人口迁移同步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二高中地理
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练习1.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假日旅游B.极地考察C.某家庭乔迁新居D.三峡地区部分居民移居湖南解析 D 人口迁移的要领,包含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外出旅游、极地科考属临时性的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而家庭乔迁新居,尽管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但这种变更不一定超越特定的界线(如行政区界线),不一定属于人口迁移。
2.二战后,人口由迁入地区变成迁出地区的是( )A.非洲B.大洋洲C.北美D.拉丁美洲解析 D 在19世纪以前,由于美洲地区属于新大陆,各种原因的移民蜂拥而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拉丁美洲地区成为人口的迁出地区,北美和大洋洲仍然是人口的迁入地区,非洲则仍然是迁出地区。
3.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 000千米以上解析:C 人口迁移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①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域;②时间较长,一般为1年以上;③居住地的变更。
根据人口迁移的基本条件判断,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只有居住地变更达一定时间,且跨越行政区时,才能称为人口迁移,故A错误;参与国际旅游,短期内改变了居住地,属于人口流动现象,B错误;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一般情况下,改变居住地的时间会超过1年,且跨越了国界,属于人口迁移,C正确;人口迁移对移动距离无要求,但要求跨越行政区域,D错误。
故选C。
4.关于人口迁移“推力”和“拉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过多属于人口迁移的“拉力”B.廉价的土地属于人口迁移的“推力”C.良好的教育条件属于人口迁移的“拉力”D.稳定的社会环境属于人口迁移的“推力”解析:C 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是指迁出地引起人口迁出的因素;拉力因素是指迁入地引起人口迁入的因素。
1.2 人口迁移同步练习
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练习【知识梳理】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指人的①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19世纪以前:以②、大批的移民为主。
二战以后:人口从③国家流向④国家;⑤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特点: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⑥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⑦、有⑧地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⑨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⑩、土壤、水和等是最主要的因素。
2.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战争和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着决定作用。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自然条件长期稳定地影响人口的分布,短期内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
读“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空间流动成本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A.矿产资源的开发对长期人口分布影响力度大,流动成本较高B.水资源可以通过水利工程进行调配,将导致人口大规模向干旱地区流动C.土地资源开发受地形影响,技术水平提高将吸引人口向高海拔地区流动D.气候资源分布有一定规律,人口会长期集中分布在温暖的中低纬地区2.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资源C.经济收入D.婚姻家庭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
读图,回答3~5题。
3.图甲是“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号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表示无关的因素。
(新教材)2020鲁教版必修二1.2人口迁移同步训练
1.2人口迁移同步训练一、选择题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
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A. 生活成本低B. 发展空间小C. 广阔的发展空间D. 超高的房价2.“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A. 缓解人地矛盾B. 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C. 保护生态环境D. 促进经济发展1.B 2.D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
中小城市中生活成本低、物质回实惠、安稳的生活属于人口迁入城市的阻力,生活空间小属于推力, A错误,B正确;一线城市广阔的发展空间属于拉力,而超高的房价属于阻力,C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第2题,“抢人大战”引发大人口迁移,大多数属于技术人才的迁移,人才的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科技实力增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D正确。
故答案选D项。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
下图为2008-2015年我国农民工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农民工()A.总人数已超过了3亿B.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C.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D.月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4.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内地()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D.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5.影响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市场供需B.能源价格的波动C.劳动力年龄结构D.产业结构的调整3.C4.D5.A 解析:第3题,仔细读图,最外面一圈为2015年状况,总人数不到3亿人,A错;本地务工人数少于外地务工人数,B错;经过推算,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C对;月人均收入超过3000元,D错。
1.2人口迁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1.2人口迁移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人口迁移属于生态移民的是()A.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B.三峡工程库区居民外迁C.农村人口进城务工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2017年3月份开始,西安等一批新一线城市推出以落户优惠为主的人才政策,引发“抢人大战”。
下图示意近十年来西安人口净增长变化和该地净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据图文材料推断,近十年西安()A.人口性别比大幅提高B.户籍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人口容量变大D.人口结构趋于年轻3.2017~2018年西安人口净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主要原因是()A.户籍制度改革B.生态环境改善C.地方政策吸引D.生活水平提高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口迁移背景发生了巨变,利用各省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总迁移人口的比重观察迁入人口的规模比例变化更能反映迁入人口数量的真实特征。
下图是东北三省1982-2015年人口迁入状况。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东北三省的人口迁入状况,说法正确的是()A.三省的人口迁入规模在不断增加B.辽宁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最强C.吉林人口迁入规模始终保持最小D.黑龙江迁入人口比例持续下降5.东北三省迁入人口占全国跨省总迁移人口的比例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A.人口迁移的引力在增强B.人口迁移的推力在增强C.人口迁移的引力在减弱D.人口迁移的推力在减弱“反向过年”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亲人接来工作的城市过年,近年来选择“反向过年”的人大幅增加。
下图为我国部分城市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数量对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测,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城市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深圳7.“反向过年”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农村老龄化问题B.缓解城市春节用工荒C.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D.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差异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完成下列各题。
8.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9.“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课时作业10:1.2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合格考——大显身手一、选择题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3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②③B.③④C.④⑤D.②⑤2.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A.中国、澳大利亚B.墨西哥、中国C.墨西哥、美国D.美国、澳大利亚解析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需跨越国界,结合图例可看出③④表示的人口迁移跨越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正确。
第2题,结合图例可看出③④表示的人口迁移跨越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①②表示的人口迁移没有跨越国界,属于国内人口迁移,A正确。
第3题,P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向城市,且人口流向国外,应为发展中国家;Q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城市到城市,应为发达国家,且两国为邻国,只有墨西哥和美国符合该条件。
答案 1.B 2.A 3.C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4~5题。
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4.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拉丁美洲到北美洲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5.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解析第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第5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答案 4.C 5.D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6~7题。
6.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由核心区迁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由欧洲沿海迁向内陆地区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迁向核心区D.由经济发达区域迁向经济落后区域7.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解析第6题,根据文字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迁向核心区。
1_2人口迁移原卷版
1.2 人口迁移一、单选题1.以下属于人口迁移的有()A.韩国人到中国长期工作B.北京学生组团参观上海世博会C.美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D.广州市民到海南免税店购物小刚3岁时,爸爸就从贵州农村到了深圳工作,妈妈和他留守老家。
但每年小刚都可以去深圳爸爸那里度假。
2005年,妈妈去深圳工作,小刚也去深圳上初中,2011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
大学期间,小刚常利用假期外出旅游。
2018年,小刚研究生毕业,回到家乡开始创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材料中小刚的经历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到深圳上初中B.小学去深圳度假C.到上海上大学D.回到家乡创业3.吸引小刚爸爸去深圳工作的原因,最可能的是()A.经济B.政策C.灾害D.宗教4.吸引小刚回家创业的原因,最可能是()A.家乡情节B.住房条件好C.交通发达D.就业机会多5.目前,北京市人口密度远大于河北省人口密度,2000多万北京常住人口中有近一半是无北京户籍的外地常住人口,这是人口迁移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外地人口迁移至北京市主要是因为()A.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异地居住D.迁入区优美的环境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7.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8.我国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B.第二产业到第一产业C.平原到山区D.南部省区到北部省区二、综合题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对人口迁移而言,属于拉力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推力的是_____________。
(填字母)(2)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移缓解了当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可更加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农业______________资源,对更好的保护农村的_______________有着积极的作用。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1-2人口迁移练习
材料一:我国每隔五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长示意图(包括预测)
材料二:“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2)说出影响材料二现象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候鸟式”养老对迁入地的影响。
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
7.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是经济原因引起的B.是自然生态因素决定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下图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C.从北美迁往欧洲D.从欧洲迁往非洲
11.近现代人口迁移中,始终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A.北美洲、大洋洲B.北美洲、非洲
C.亚洲、大洋洲D.欧洲、非洲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人口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
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
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
D.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
6.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12.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
课时作业9:1.2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下图为“人口移动的模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②⑤B.⑥⑦C.②④D.④⑤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必须跨越国界,①③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第2题,人口迁移从居住地变更来看,需跨越行政区界线,故⑥⑦不属于人口迁移。
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3~4题。
姓名:刘小妹性别:女出生年月:1979年9月籍贯:湖南就业状况:江苏某针织厂姓名:史密斯性别:男出生年月:1948年2月原居住地:美国纽约现居住地:美国休斯敦(退休后移至) 就业状况:退休3.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文化C.交通运输D.自然环境4.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开发B.劳务输出C.气候优越D.水源丰沛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从资料上可以看出,刘小妹籍贯是湖南,而工作的地方在远离家乡的江苏某针织厂,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可见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A正确。
第4题,史密斯从美国纽约迁移到休斯敦,原因是南部城市休斯敦气候条件优越,C正确。
每年春节临近,对返乡者来说,又到了一年一度“一票难求”的时刻。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者越来越多,所谓“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
这种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
据此回答5~6题。
5.影响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①交通运输②经济因素③社会文化因素④国家政策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B.不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C.缓解东部地区春节“空城”现象D.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答案 5.B 6.C解析第5题,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口流动主要是为了家庭团聚、回家探亲,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
1.2人口的迁移每课一练(中图版必修2)
1.2 人口的迁移每课一练(中图版必修2)2010年3月14日,泰国各地大批“红衫军”成员前往首都曼谷示威游行,他们乘坐大巴、出租车、嘟嘟车等交通工具到达曼谷,不少人还带着蔬菜、粮食和锅碗瓢勺,准备生火做饭、安营扎寨。
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次泰国各地“红衫军”聚集曼谷的现象属于()。
A.人口迁移B.人口流动C.人口活动D.人口增长2此现象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B.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政治D.家庭婚姻的变化解析:此次“红衫军”的聚集时间较短,并未使定居地发生改变,属于人口流动。
导致“红衫军”示威游行的原因是泰国国内的政治变动。
答案:1.B 2.C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3题,二战以后,美国人口主要是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因而与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无关;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二战以前,与战后人口迁移无关。
第4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向东部地区的规模比向西部地区的规模要大得多,民工流动的人数也远比20世纪50~80年代中期多。
答案:3.B 4.C下图是“根据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6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检测回顾:
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2.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条件 B.自然条件 C.宗教因素 D.政治因素
3.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是
A.欧洲殖民者迁往“新大陆” B.中国人“下南洋”
C.贩运非洲黑奴到美洲 D.我国“三峡”工程移民
4.亚洲最大的国际人口迁移出现在
A.我国“三峡”工程移民 B.来非洲的殖民者被遣返回国
C.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分治 D.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
5.二战前后,始终是人口迁入地的国家有
A.阿根廷 B.英国 C.美国 D.大洋洲
6.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农村到城市 B.城市到农村 C.农村到农村 D.城市到城市
7.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人口迁移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B.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利大于弊。
对迁入地恰恰相反C.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能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
D.人口迁移会造成国家政局不稳定
8.影响右图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
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9.关于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流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移动两种基本形式
B.流动人口增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C.流动人口对交通不会造成压力 D.人口流动主要指人口在地区间长期改变居住地的现象10.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战争因素 C.气候因素 D.土地因素
11.关于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今天地球陆地上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有人类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迁移
B.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均有利,不会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D.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12.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水源条件的改善 B.民族政策的变化 C.交通和通讯的进步 D.经济布局的改变13.2001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对优秀人才的进入取消了户口限制,这种行为A.使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B.使劳动力和劳动市场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
C.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 D.有利于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14.2000年我国大陆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迁移明显增多,原因主要是
A.政府引导 B.环境变化 C.交通通讯便利 D.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15.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能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A.当地人口政策影响的结果
B.当地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高
C.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D.当地农业发达,粮食产量大
16.下列国家中基本是近几百年来由移民建立起来的是①美国②新西兰③新加坡④科威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有关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B.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因素
C.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问的迁移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小
D.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
18.下列各组地区和国家,与战争有关而引发大量人口迁移的是①20世纪中叶美国人口由东北向南、向西的迁移②20世纪末欧洲前南斯拉夫境内科索沃地区人口的迁移③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人口由沿海向内地的迁移④2003年春伊拉克难民移向周边国家和地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宗教因素 D.环境因素
20.下列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中属于拉力因素的是①适宜的气候②廉价的土地③过多的人口④食品供应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21.读20世纪80年代下
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
人口示意图。
(9分)
(1)从图中看出,我国人
口迁入量最多的地区
是、、 .
(2)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
主要方向及原因分别是
是什么?
(3)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4)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当堂训练
1.东营、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重大政治改革 C.经济发展变化 D.矿产资源的开发
2、2009年元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民工返乡潮提前到来的原因主要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思乡之情 D.自然生态因素
3、造成当今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别 B.国家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D.文化背景
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5.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 )
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 D.交通运输条件
6.2010年底-至2011年春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该国家回国,其中我国采用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日3.2万余人全部安全回国。
其原因是
A.该国发生大范围的“流感”灾害
B.石油资源大量开采,出现枯竭现象
C.此时期发生了大范围的沙尘暴灾害
D.政局动荡,使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7.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分析图12所示有关内容,简述
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
流向特征。
(2分)
(2)根据表内容,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原因。
(5分)(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分)
当堂达标参考答案
1-6、DBCDAD
7、(1)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2)从经济欠发达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
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分)
(3)有利: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不利:增加交通压力等城市问题。
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同步测试答案
1C 2B 3C 4C 5C 6A 7C 8D 9B 10A
11C 12D 13D 14D 15C 16A 17B 18D 19A 20A
21.(1)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2)由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生活水平高。
(3)开发资源,发展边境贸易
(4)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当堂达标参考答案
1-6、DBCBAD
7、(1)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2)从经济欠发达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
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
(3分)
(3)有利: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不利:增加交通压力等城市问题。
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同步测试答案
1C 2B 3C 4C 5B 6A 7C 8D 9B 10A
11C 12D 13D 14D 15C 16A 17B 18D 19A 20A
21.(1)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2)由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
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生活水平高。
(3)开发资源,发展边境贸易
(4)缓解人地矛盾压力,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