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科学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小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发现、探求科学真理。
新课程改革已经为小学科学教育指明了方向:加强科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获得利用科学知识对大自然进行探求与认知的本领,从而实现学科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有效转化。
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实现小学科学的生活化、实用化和社会化,赋予小学科学新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活力呢?
一、从生活实践中彰显科学理论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更多地是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而科学知识本身与生活、与自然界、与社会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让小学生一方面通过对科学的认知,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与习惯;另一方面运用科学进行生活实践,感知科学强烈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并进入到一种对科学主动探求的状态。
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小学生感受不到抽象的科学知识与熟悉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就会失去对科学进行主动探究的兴趣,无法形成有力的学习动机。
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挖掘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连接点”,将学生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营造“生活化”科学气氛,创建“生活化”科学场景,唤醒小学生对科学的渴望,调动他们学习热情和探究的
兴趣。
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中,小学生对米饭很熟悉,但对淀粉印象比较模糊,因此无法将这三种物质联系起来。
在讲解之前我分别将饼干、面包、苹果和马铃薯这些很常见的食物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们先找一找“淀粉的踪迹”,然后我再将碘酒拿出来,提问:如果将碘酒滴在这些食物上,都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会变黑;有的说,不会有变化……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我让学生们纷纷上台进行实验,当他们看到食物的不同变化时,都感到有趣和不解,对答案充满着期待,这时我告诉他们,引起食物变化的“罪魁祸首”就是淀粉。
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中充分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二、将科学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目的都是学以致用。
小学科学就是让小学生学会用科学的头脑去看待生活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用科学的魅力与力量去创造生活,从中获得进行科学探索的快乐,并建立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情感。
(1)注重课外活动的科学实践。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导致了很多科学活动都不能现场开展,因此,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科学理论运用到课外生活实践中去。
利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让学生观察食品包装,获取有关食物的信息,理解保质期、配料表的信息含义,并学会运用这些信息对食物进行适当选择。
鼓励学生去超市买一到两种食物,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选购,并将食物的包装完整的带到课堂上来,进行调查、讨论与交流。
在此基础上,再对孩
子们如何健康地饮食进行指导,就达到了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来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样一种目的,进而影响和改善孩子们的行为,使科学与生活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活中真实的食物联系,而不只是教科书和投影仪上的图片教学;让他们对生态环境有更深、更真切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2)注重日常生活的科学实践。
关注日常生活是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手段。
法朗士曾说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小学生的好奇心就表现在对某种事物所产生的兴趣上,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科学实践,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科学现象也会让小学生感到有趣:五颜六色的肥皂泡、调节台灯的小开关、现代化的电器产品、照相机、摄像机的方法原理,都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发现”和“小发明”都让小学生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体会到科学创造的乐趣,获得科学实践的情感体验。
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真正的科学是写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这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
”小学科学应一改以往只注重传统理论的巩固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科学实践与传统理论的有机结合。
要充分利用各种科学资源,为小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学习平台,创造一个真实的、有趣的科学世界。
(宿迁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