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论文的参考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浅析
摘要: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文章在我国目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冲突;协调对策;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是一个整体, 它包括自然界的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如大气、阳光、土壤、森林、水等)、人类创造的事物(如道路、房屋、风景区等)和居住环境(如院落、村落、乡镇和城市环境等)。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条件, 它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 消纳生活和生产排出的废弃物,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所以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 人类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产物, 离开了这一特定的环境, 人类难以生存, 但人类可以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改造自然界, 为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可持续发展最早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著名的布伦特兰报告之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在此报告中,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又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 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得以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它与环境相互依靠, 相互促进,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
二、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
然而,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人类为了生存, 改善生存条件, 不断地向自然索取, 有时甚至是掠夺性的利用, 最终导致自然不时以洪水、干旱、沙漠化等灾难予以报复。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冲突日益增多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我国, 这种冲突突出表现为环境污染与资源损害已构成了对发展的威胁。具体表现为:
1. 水土流失、土壤荒漠、耕地被占用问题严重。据2000 年水利部公布的资料显示,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 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38%, 其中黄河、长江、海河、淮河、松辽河、珠江、太湖等七大流域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一半。因水土流失, 全国每年流失土壤50 多亿吨, 新增荒漠化面积2100 平方公里, 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 每年损失的耕地面积达七万多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在第六个/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 中国已经成为受荒
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60 亿元。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不仅造成了生态失衡, 而且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 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据世界银行1998 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 我国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四位, 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82 位。按国际标准, 人均水资源20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 立方米的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目前,我国有15 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 有七个省、区、县人均水资源低于生存起码要求。另外,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 余条河流约10 万公里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 46. 5% 河长受污染严重; 10. 6%的河长严重污染, 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在全国七大流域中, 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 污染河段占60%以上。全国有1/ 4 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3. 森林生态功能弱化。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以它特有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防治污染、减少噪音、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而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 这些功能随着近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已逐渐被全社会人民所认识。然而, 近年来, 我国的森林生态功能却逐年弱化。据国家林业部第五次中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森林面积为 1.589 亿公倾, 森林蓄积量112.7 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 但森林覆盖率只有16. 5%, 位居世界111名。调查结果表明,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整个林业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 主要问题有森林质量不高, 单位面积蓄积量较小;树龄结构不合理, 可采资源减少;次生林和人工林较多, 原始混交林较少, 不利于防虫防病防火;林地被征占数量巨大, 超限额采伐问题严重。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我国现有森林整体生态功能弱化。
4. 大气污染问题严重。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也已十分严重, 大气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目前,全国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只有60. 2%, 相当多的城市仍以煤炭为主要民用燃料。大量燃煤造成煤烟型污染, 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21%, 许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城市裸露地面多、建筑施工现场不规范、渣土垃圾粗放收运使得城市空气中颗粒物常年居高不下。据测定, 城市大气污染中凝结核和粉尘的数量比郊区高10倍,有害气体比郊区高 5 - 20 倍。在全国重点监测的338 个城市中,63. 5%的城市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由此可见, 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5.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增多。近10 年来,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
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迅速增长。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国城市垃圾平均以每年8. 98% 的速度增长, 到2000年已增长到1. 4 亿吨, 而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清运量约1.18 亿吨, 仅有60%垃圾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 成了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隐患。据报道, 2001 年, 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0.7 亿吨, 城镇生活污水227.7 亿吨, 而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34.3%。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河道成了纳污沟, 水环境恶化, 七大流域城市河段都形成了明显污染带, 城市饮用水资源也受到了污染。
三、协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目前污染严重和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依照5国际环境法6中可持续发展原则, 1996 年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为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战略目标, 提出了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两项任务, 亦即要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实施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之战略, 在两个方面上开展工作。为此, 笔者仅就上面两个方面提出一些浅见。
1. 控制人口增长。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环境污染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形成了人口压力和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 在占世界7%的耕地上养活世界22%的人口,按人均数比较, 我国已属于资源贫乏国, 再加上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我国目前面临结构性环境污染、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严重短缺以及耕地不足影响粮食供给等一系列严重挑战的重要原因。进一步采取措施, 确实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有助于缓和这种恶劣局势,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已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发展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是不可分割的, 环境问题阻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也仍有相当部分人环保意识淡薄, 法制观念不强, 而这一部分人往往又是破坏环境最严重的群体。一些地方领导也存在着先发展后环保的错误思想, 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增长; 缺乏生态观念, 违反自然规律, 重视眼前利益, 忽视长远利益, 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 我们要采取一切手段, 加大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强舆论导向, 引导公众监督, 掀起一个环境保护的高潮, 将提高环保意识作为培养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3. 加紧修订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 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了许多法规条例, 使环保工作获得了法律上的保证。我国政府也先后制定了5环境保护法6、5水污染防治法6、5大气污染防治法6、5固体物质污染环境防治法6等法规。这对促进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