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合集下载

当前形势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当前形势下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 河南科技 学院资 源与环境 学院,新 乡 河南 4 5 3 0 0 3 )
【 摘 要 】追溯 了环境科 学专业的发展 历史 ,据此分析 了在 当前形势 下,随着科技 、社会 、经济的不 断发展 ,高校环境科
学专业教 育必须跟上 时代 的发展 ,不断更新教学 内容 ,调整课程 结构体 系,以促进教 学质量 的提 高。文章 结合教 学实践 ,探讨 高校环境科 学专业教 学改革之路 。
种 学科 的 知 识 。
着科技 、社会 、经济 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环境 的认识和要求 也在不断发生深刻 的变化 ,环境科学专业教育要适应这种 日 新月异 的变化 , 就必须跟上时代 的发展 , 不断更新教学 内容 , 调整课程结构体系 ,以促进教学质量 的提高 。
i mp r o v e me n t o f t e a c h i n g q u a l i y. t Th e n,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a u t h o r ’ S t e a c h i n g p r a c t i c e , t h e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r o a d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i n
a b r e a s t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t me s , c o n s t a n t l y u p d a t e t h e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s , a n d a d j u s t t h e c u mc  ̄u m s t uc r t u r l a s y s t e m, t o p r o mo t e t h e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1. 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通识性课程,应当以丰富的案例和实践为支撑,引导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可以通过更新和拓展课程内容,使其包括更多现实中的环境问题、热点事件和前沿科技,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课堂讲授应当与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尤其是在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

3. 增加实践环节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当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或者开展环保科普宣传,从而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强化跨学科融合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跨学科的通识课程,应当充分利用各个学科的优势,提供多元化的知识视角。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而言,可以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开设在线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料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性。

6. 强化评价体系教学改革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的课程评价和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术能力、观念转化和实际应用能力纳入评价范畴,以便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跨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改善。

希望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对环境科学的理解和关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环境保护事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

环境科学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该学科综合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工程学、法学、社会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的知识。

作为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新学科,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设置环境科学专业,但是,在环境科学专业教育教学中大多数高等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综合型大学或工科大学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实践教学,使得某些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的培养方案缺乏行业特色,不利于环境科学专业创新性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据统计,全国共有林业类普通高等院校19所,其中本科院校8所,专科院校11所。

“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3所,其中有13所高等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有5所高校有硕士点,2所高校有博士点,3所高校具有环境类学院。

其中只有北京林业大学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其余两所都是资源与环境学院,侧重于环境生态、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未成立环境类学院的林业类高校主要将环境科学专业放置在林学院、森林资源学院等。

因此,如何适应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林业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摆在我们林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性的课题。

一、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的成功就业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是培养人才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

因此,很多学者都深入探讨了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厚基础重实践的要求和模式。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环境生态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产生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侧重研究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在总结近些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结合本校以水环境为特色的环境工程和环境生态专业的专业设置特点,对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外实践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与实践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一环境生态学的重要性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逐渐加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主要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方面。

这就要求各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维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生态系统功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环境友好型的文明形态,需要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索取于自然并无害化废弃于自然,环境保护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而环境生态学是推进环境保护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教学改革建议(一)结合专业和社会需求,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环境生态学是以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两学科为主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应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工程治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环境与生态保护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最新资料推荐------------------------------------------------------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是高校环境类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又是其他专业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从选择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四方面,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环境科学是包含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及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它的核心是环境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环境。

从社会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长江大学把《环境科学概论》既作为环境保护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同时又是其他专业环境素质教育的必(选)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环境现状,认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在学习环境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储备的同时,培养对后续环境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培养学生评估环境质量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

长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所开设的环境科学概论,糅合了环境概论基础理论与环境监测的实验教学内容,其中不仅存在较多新的1 / 6概念和思想,还存在丰富的实践知识,具有内容广泛、综合性强的特点,它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非常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学生而言,在理解和掌握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因此,加强该课程教学的探讨对于更好地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结合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特点,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是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综合实践性很强,结合环境科学类实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分析实验,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为形成完整的环境科学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这门课程中依然采用灌输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过多强调深奥的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课程,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根据目前社会需求以及高校环境类人才培养现状,我们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创新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题教学模式,建立具有青岛农业大学特色的环境科学学科。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理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数据分析方法。

结合本校环境科学的专业特色,本科毕业生多从事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的工作。

从而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农业环境监测的特点相结合,在数据统计分析例题方面主要强调监测类数据的总结和分析,建立实用性较强的教学体系。

目前,这门课程还没有适合的教材,以往教材理论部分过于强调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深奥难懂,与环境科学专业的结合性较差。

因此该课程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内容改革:1.强调基本理论的应用性我们采用盖均镒编著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根据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听取专家建议和学生反馈意见,自编讲义,引用环境科学类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高对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性。

另外对课本上面繁杂的数理统计公式进行简化式教学,主要强调公式的`实际应用性,忽略复杂的推导过程。

2.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毕业方向根据专业特色,明确学生就业和考研这两个毕业方向。

课程学习以毕业方向为指导,就业学生主要侧重学习环境类监测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考研学生则更侧重环境类实验的设计与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学生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程与自己毕业紧密联系,会激发学习热情,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为就业或考研做好准备。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
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亟待
探讨。

一、课程定位的明确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必须明确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该课程应该介绍环境保护的基础
知识和原理,以及环境污染的来源、种类和控制方法。

同时,还应该介绍一些成功的环境
保护案例,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多样,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加强实践与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调查研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和思考,进一
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应该创新,包括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与工具,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采用参观调研、实验室实践等
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四、评价制度的完善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评价制度应该完善,评价内容应该全面,包括学生成绩、小论文、实验报告、项目调研等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过程应该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创新思维
的表现、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等方面。

总之,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定位、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提
升学生的环境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探讨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探讨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Ⅸ 环境 科 学概 论 》 是从人I : 1 与 环境 、 大气环境 、 水 环境 、 土壤环境、 生 态 环境 、 人 居 环 境 以 及 可 持 续 发 展 等 方 面 进 行 阐述 f 3 1 。 而人口、 大气、 水、 土地、 生物 多样 性 等 环境 资源 作 为 农 业 生产 的物 质基 础 和
1 7 7 …Leabharlann II0 1
Ch i n a Ed uc at i on I n n ov at I o n Her al d
跨专 业 考 研 打 基 础 。 本 系选 用 的 教 材 是环 的 学 生 一 方 面 会 认 为 与本 专 业 联 系 不 大 ; 境 科 学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环 境 学 》 ( 陈英 旭 主
编, 2 0 0 1 年3 月第 一版 ) , 该 教 材 的优 点 是 所 普 化 , 不重视该课程 的学习 。 因此 , 教 师 应 学 环 境 , 在 教 学 双 方 平 等 交 流 探 讨 的 过 程 达 到 不 同 观 点碰 撞 交 融 , 进而 激 发教 学 涵盖 的 内 容 非 常 广 泛 , 共分为 1 7 章, 包 括 绪 采 用 灵 活 的 教 学 方 法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中 , 论, 大 气污 染 , 水污染 , 土壤污染 , 固体 废物 趣 , 深 入 浅 出 的 引导 学 生 , 使 他 们 意 识 到
课 本 中 的理 论 知 识 与 其 实 际应 用 结 合起 来
的理解, 提 高学 生 的 环 境 保护 意 识 和 素 养 。
1 . 2补 充新 内容
由 于 所 选 用 教 材 的 出版 时 间 距今 已 有
并 将 相 关 知 识 点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此, Ⅸ 环境科学概 论》 是 南 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十 几 年 , 书 中 一 些 内容 难 免 跟 不 上 当 今 环 进 行 讲 解 ,

高校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校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校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探索、考核机制4个方面,对本课程教学过程进行探索,旨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建立环境科学的知识框架,培养和强化环保意识,为高校该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学概论;教学;教学实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高等院校在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环境学概论是高校环境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认识专业的启蒙课程,也是很多高校开展环境素质教育的通识课程,是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养成的基础,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引”与“导”的作用[2]。

因此,环境学概论的课程建设对推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于环境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性强、发展迅速,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教学内容要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但该课程授课学时较短,这为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笔者根据环境学概论讲授和学习经验,在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为高校该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1教学目标定位该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基础课程,而传统的教学目标侧重于课程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实践”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目标,既要注重“双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育,又要注意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现代教学观念,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深植正确的环境观,在渐进的课程中强化专业素养,在主动探究中创造自我发展方向,在互动成长中培养实践能力,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知识、方法、能力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是目前的主要教学目标。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摘要:本文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旨在形成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习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改革;学生为本;环境科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46-02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由生态学理论支撑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平衡等理论,对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生态文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生态学相关课程,作为生物、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我校,普通生态学是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后继专业课的基础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学习普通生态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意识,让学生能够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普通生态学的教学必须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对生态学教学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我校普通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所有活动、所有环节的落脚点,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纽带。

普通生态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知识点非常多,而该课程的课时数是48个学时。

要在48个学时内把所有知识点都涉及到,势必会造成过于理论化以及重点不能突出的问题。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但还需要进一步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2.缺少实践教学作为辅助。

普通生态学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许多生态学原理和现象,仅仅通过书本是无法牢固掌握和理解的。

但目前我校普通生态学课程并没有相对应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学生应用一些生态学原理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不强。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一、通识教育课程分析M TI'通识教育课程包括6个部分,分别是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科技限制性、实践、沟通表达和体育等课程。

1.数学与自然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同一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难度有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几乎M TI'所有专业都要求学习“数理化生”这些学科,共六门课程,这是M TI'通识教育课程不同于耶鲁大学}z和斯坦福大学[3]等美国著名大学通识课程之处,也不同于国内知名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田。

M TI'认为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对现代生活有巨大影响,作为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凡从教学内容上看,数学包括单变量微积分和多变量微积分(含线性代数)两门课程。

化学课程只有一门化学科学原理,内容偏重化学基本理论(主要是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内容,还涉及具体的无机、有机和生物化学内容。

物理学包括经典力学和电力与磁力两门课程。

生物学只有生物学导论一门课,内容侧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基本内容。

可以看出,M TI'强调通识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而非专业性。

2.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共有8门,要求从5个系列的基础人文艺术社会科学((H A SS-D)中选3门不同类别的课程,从专业性人文艺术社科科学系列课程((H A SS-C)的某个领域中选3一4门,如历史学领域,要求在历史系专业课程中选修3门,且只能选1门(不能超过2门)导论性课程(intivductory comse},选课要求由历史系教师确定Csl。

而且,要从其他可以满足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要求的课程中选2门或1门课程。

可以看出,M TI'环境工程专业(其他专业也一样)对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的要求,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

一方而,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让他们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客观评价主体和客体或个人与社会,从多个角度科学地看待个人专业。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c o u r s e s 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 c u l t i v a t e i n t e r e s t i n l e a r n i n g ,i mp r o v e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a b i l i t y a n d i n s t i l l t h e c o n c e p t f o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a s t e a c h i n g i d e a s b y c o mb i n i n g t e a c h i n g p r a c t i c e s ,S O t h a t i t c a n b e a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f u r t h e r i mp r o v i n g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h e t r a i n i n g . Ke y wo r d s :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T e a c h i n g i d e a s ; T h e r e f o r m o f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s
生听 , 这是最 基本 的教学 模式和学 习方法 , 学生 的基础知识
掌握 的比较扎实 , 即所谓 一朝学 习 , 终 身受用 。但 现在终 身
受用 的知 识越来越 少 , 知识正处在 日新月夜 的变化 时代 , 这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是大学生普遍接触的一门课程,其内容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传统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在教学方法和内容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实践环节不足、教学案例单一等。

随着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背景介绍现,以“碳中和”、可持续发展等新课题的出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途径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1.2 问题阐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前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案例分析等问题。

学生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后往往难以深入理解环境科学的知识,缺乏对环境问题的全面认识和分析能力。

而且当前环境状况的严峻性也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阐述】中,我们将重点探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环境科学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3 研究意义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对环境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和行为习惯。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使环境科学课程更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探索解决环境挑战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本文关键词:教学改革,初探,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本文简介: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背景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迅速发展,从事环境产品生产、经营、环境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咨询服务、“三废”综合利用及自然生态保护的环保产业也得到发展,20xx 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人均产值6万元。

20xx年保产业的总产值达2000亿元,“十五”期间年增长率为15%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本文内容: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背景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迅速发展,从事环境产品生产、经营、环境技术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咨询服务、“三废”综合利用及自然生态保护的环保产业也得到发展,20xx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1080亿元,人均产值6万元。

20xx年保产业的总产值达2000亿元,“十五”期间年增长率为15%。

按每人平均产值6万元计,每年增加的投资给毕业生创造30万人的就业机会,五年有150万人的人才需求。

环保事业作为“十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环保人才的需求量也会逐日增加。

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有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就业竞争的激烈,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使环境科学专业的传统教学面临着重大的考验,如何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合适的人才这个问题被提上了教改的日程。

本文主要对环境科学专业传统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之举,通过实践发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明显。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现状传统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是“高深学问”。

在前苏联专才教育的影响下,环境科学专业的传统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例如:在教学体系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试验;在教学方法上,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在具体课程的安排上,注重了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各相关课程的内容上缺乏沟通,彼此重复、繁琐,学生听课感到乏味等。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改革与探索-环境工程论文-工程论文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改革与探索-环境工程论文-工程论文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改革与探索-环境工程论文-工程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足专业认证需要的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OBE)和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

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改革环境工程原理工程教育论证1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探讨面对专业认证的新形势和新背景,需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老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为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性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该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结合本科生毕业能力培养目标2.2,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能够运用环境工程基本原理及专业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表达。

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表达环境工程技术中的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

比如,在过滤这一章节,我们可以针对雾霾天气人们出门要戴口罩进行问题设计,在该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雾霾是什么?何种口罩能起到防雾霾作用?防雾霾的原理是什么?逐渐把过滤概念、过滤原理及相关知识引出,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逐渐掌握过滤过程及基本要点,接下来再结合工程技术分析过滤问题时,学生就会感觉容易很多。

[5]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并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表达,复合专业认证的教学理念。

1.2课堂教学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结合近年来,我们学院与专业的软件公司合作,将“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中的一些关键工程分离单元、运行原理和相关参数计算等进行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可以使学生非常直观、身临其境地学习流体流动、污染物在分离单元的运行轨迹以及各分离单元的运行、工作原理与相关参数选择与计算等。

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相关教学思考的研究分析论文

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相关教学思考的研究分析论文

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相关教学思考的研究分析论文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相关教学思考的研究分析论文环境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随养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环境的不断认识和重视,研究热点也在不断更新。

高校《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是环境科学的基础课,可作为环境科学类专业的基础课,也可作为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

《环境科学概论》内容涉及而广,包含t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同时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污染综合防治等原理及方法为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并对人们所关心的人口急剧增加,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通过《环境科学概论》的学习,可拓展知识而,t解和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木理论和知识,为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如大气、水污染控制工程等)知识奠定基础。

作者以教材选取为切入点,针对学生在课堂内外遇到的有关环境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对《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不断提高《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养重要的实际意义。

1教学目标讨论与教材选取1.1教学目标的探讨《环境科学概论》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主体,一个以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木原理为基础,养重阐述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生态学基础、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探讨人类活动对各种环境要素的影响,特别是对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介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体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噪声和其他物理污染与控制技术、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科学知识。

通过《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环境的基木概念和基木知识;认识人类耐以生存的环境系统特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基木原理;认识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土壤等方而)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n;掌握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t解环境科学的最新发展,从而提高环境意识、增加环境保护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评估环境质量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科学管理环境、保护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环境科学概论是环境科学类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为学生的环境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因而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探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1.增加应用实践环节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应该增加与实际环境问题相关的应用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室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环境污染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方法及环境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并开发出一些小型环境保护项目,让学生从中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更新课程内容应当及时更新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内容,增加新的环境问题、新的控制技术和新型污染源,包含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制造等热点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科学理论水平,使其在新的环保领域中有一定的领悟和理解。

3.强化与环境经济的联系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与资源的有机结合紧密相关,因此环境与经济问题既有冲突也有互补,应该在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与经济间的关系,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间的平衡,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权益意识。

1.倡导探究式学习传统的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和笔记记忆,缺乏与环境实践相结合的环节。

应该倡导探究式学习,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和问题解答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和汇报成果,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多数环境问题是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不同专业和领域的人员共同解决。

因此,应该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通过让学生组成小组做课题研究,相互合作、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在集体中思维和协作能力,加强教学互动性和学生的自主性。

1.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传递信息快速、直观、生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措施。

《环境学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环境学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环境学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探1.设置《环境学概论》公共选修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众所周知,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

因而,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环境协调发展这个基础,经济的可持续性就只会是一句空话。

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是今后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他们进行包括环境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国家环保总局、中宣部、国家教委于1996年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非环境专业要开设环保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

”环境保护工作本身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没有这些非环境专业人才的积极参与,没有他们的自觉行动,仅靠环保人员孤军作战,环境的保护、经济的持续发展只会是步履维艰, 甚至陷入困境。

因此,非环境保护专业开设《环境学概论》课程并上好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素质和环境意识,而且可以把环境学知识和观念潜移默化到他们的专业知识中,这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是有所裨益的。

2.适合《环境学概论》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的一、二、三章为提出问题部分。

把环境问题的出现,当今社会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等内容提出来,目的是从一开始就引起同学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环境科学的理论部分——生态学理论则帮助同学建立生态思维。

第二部分三至九章为全书的中心,属分析问题部分。

首先就整个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概念性内容进行讲解,这当中要涉及许多环境学领域的概念,如污染物、污染源、环境背景值、环境承载力、环境自净作用。

接下来的三章分别就各个环境要素的污染问题逐一论述。

同时考虑到不要过于专业化,把一般书中对污染治理技术过于详细的论述简略化,主要是管理对策。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论文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论文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论文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论文1改革教学方法2改进教学模式通常实验仪器设备难以满足单独实验要求,或者实验过程多、任务重,实验时间有限,有些实验须采用小组实验。

而小组实验中,有些学生有惰性和依赖心,不利于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不利于独立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将小组内实验分配到个人,合理安排每位成员的任务和作用,进行合理分工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协作精神,同时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偶然误差,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每学期12个实验,由3个教师分班教学,采用10~12人/组分组进行讲解,做到每人过关。

由于课程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针对某实验中的一个方面进一步研究设计实验方法,如活性炭吸附实验仅考虑了活性炭投加量对其的影响,而活性炭的制备原料和方法、孔隙大小、振荡时间长短、不同的温度和pH值也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创新实验和本科论文的选题。

3加强对备课和实验报告的重视程度3.1做好预备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好预备实验至关重要。

认真做好预备实验,可以确保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应认真钻研,了解相关实验原理,并动手操作,结合实际进行调查。

如,笔者对照有关教材和国家标准,对GB/T12496.10-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标准硫酸铜比色法,在标准条件下初步得到的吸附值约为11ml。

3.2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技写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验课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的总结与分析,是学生的实验成果和写作成果。

因此,笔者改革以往当次实验课上交实验报告的模式,要求学生做下一个实验时上交上一个实验报告,这样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查阅相关科研资料和分析处理数据,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的论断,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在《环境科学概论》现有教学方法体系中引入基于环境问题或事件的环境项目PCM(Project…Cycle…Management,…PCM)教学方法,驱动学生主动分析环境问题的利益相关者、环境问题的诱因和影响、完成解决该环境问题目标所需的手段,培养学生优化选择环境项目组件和环境项目设计能力。

从而培养了学生积极性、分析能力、设计能力、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等,推动《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革新。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项目;项目周期管理
《环境科学概论》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的先导必修课,在引导学生认识相关环境问题和掌握基本环境知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

目前该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以老师讲授为主,结合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等辅助形式。

虽然《环境科学概论》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但是大部分学生参与方式属于被动的信息搜索与汇总[3];而且该课程的教学以给学生介绍环境问题为主的方式进行,鲜有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并给出粗略的解决方案。

所以在《环境科学概论》现有教学方法中引入让学生讨
论如何解决相关环境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探讨的设置
调整《环境科学概论》原有授课框架,添加实际环境问题或事件解决方案探讨部分。

新添加部分可以设置在每一环境问题介绍完之后,比如水环境问题介绍完毕后,可以引入几个典型的实际水污染案例进行解决方案的分组探讨;也可以在所有类别的环境问题介绍完毕后,选取各个类别的典型案例进行分组探讨。

内容设置完成后,我们基于什么样的方法开展解决方案的探讨呢?
二环境项目PCM教学法
我们为一个实际环境问题或事件建立一个环境项目,这个环境项目的作用就是如何可行高效的解决对应的环境问题。

而项目周期管理(ProjectCycleManagement,PCM)方法能帮助解决环境项目的规划、管理与实施[4]。

每小组学生针对一个环境问题建立一个环境项目,利用PCM方法来完成该环境问题的分析,包括利益相关者分析、具体问题分析、目标分析和项目选择,然后基于项目设计矩阵
(ProjectDesignMatrix,PDM)和业务计划进行项目的规划,最后进行监督和评价。

三环境项目小组实施规则
分析阶段以卡片树方式进行实施,小组成员在一张卡片上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陈述,陈述要具体和精炼,要避免抽象和一般性的陈述。

小组成员写完陈述后要进行讨论,一致认可的陈述卡片留下,期间不能询问卡片陈述的作者。

四环境项目PCM的详解分析
由于环境项目的实际时间跨度问题,在《环境科学概论》课堂上不引入业务计划和监督与评价阶段部分。

(一)利益相关者分析
为一个具体环境问题建立一个环境项目时,利益相关者分析作为初始分析需要获取哪些个人、组织、机构等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这个环境项目,对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比如哪些是利益获得者,哪些受到负面的影响,哪些是决策者等,同时要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特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
解决一个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保人士单独可以完成,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才可以解决。

(二)环境问题分析
环境问题分析以因果关系树(问题树)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诱因和影响分别以树根和树枝的方式进行设置。

首先确认一个环境事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然后分析该核心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逐层递进完成因果关系树的设置。

通过环境问题分析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和系统地了解一个环境事件的诱因和影响。

(三)目标分析
目标分析是为了阐明问题解决后所处的状态,以手段和目的树(目标树)方法进行分析。

将因果关系树最底层的负面的陈述转变为正面的陈述,逐级向上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如何筛选可实施的措施和手段完成可实现的环境目标。

(四)项目选择
环境项目选择要在目标树中找到可行和具有竞争力的项目组件,并将这些组件圈出。

理清圈出组件的目标和实施方式,删除不可实现组件,最后依据筛选标准确定最后的项目组成。

筛选标准通常包括资源可利用性、风险、时间、成本效益率、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等。

这部分锻炼学生如何制定一个可实施的最优的环境项目。

(五)PDM
PDM以4×4矩阵来展示环境项目的框架和设计,详见图1.首先将目标树圈出部分按照层次依次转换到PDM矩阵第一列中。

根据设置的先决条件、输入、重要的假定、验证办法和客观可证实的指标,以纵向逻辑Z型上升方式完成环境项目的总目标。

这部分可使学生对一个项目的实施所需相关要素的逻辑组合有一个综合的认识。

五结束语
在现有《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框架体系基础上引入基于环境问题或事件的环境项目PCM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们参与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学生通过设计环境项目不仅可以对环境问题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如
何解决该环境问题所需要的要素和方法流程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艳,董彬.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学导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4(23):57-58.
[2]岳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3):16-19.
[3]马俊杰,王伯铎,宋进喜,陈海.“环境科学概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56):57-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