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的思考
摘要:要把云南省建设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不仅需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
调整、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还需要充分利用区域形象这一重要资源和无形资产,通过塑造区域形象,优化区域环境,从而提升区域实力。
本文在介绍区域形象的
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塑造独特区域形象的有利条件,并提出对策
建议。
关键词: 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
一、区域形象的内涵
区域形象是指某一区域内外的公众对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
教育、生态、人文等各方面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是区域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
程度的标志。
通过系统设计和公众参与以及各种活动与传播的力量,强化区域精
神理念,累计区域形象价值,增强区域的凝聚力与吸引力,改善区域发展的内外
环境。
区域形象有丰富的内涵。
它由区域环境、区域行为和区域精神三部分组成。
区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区域环境是区域形象的最直观部分,是区域
形象的外在表现,展现了区域的整体风貌。
自然环境是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区域独有的宝贵财富。
社会环境包括城市与乡镇的市政规划、公共设施建设、人文景观、公众卫生健康状况、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等。
区域行为包括政府
行为、企业行为和民众行为。
政府行为是区域形象的代表,民众行为是区域行为
的主体。
企业行为包括企业家与员工的素质与行为、经济效益状况、产品的品牌
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
区域精神是区域独特的价值观、文化内涵的集中浓缩,是区域形象的核心,它对内部公众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对外部公众产生巨大
的吸引力,集聚区内外力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区域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区域形象是区域参与竞争的武器、推介自我的工具、扩大影响的引力、对外
沟通的旗子。
一个地区良好的区域形象,对区域自身及所在国家,都是一种宝贵
的资源。
它不但能折射出区域的魅力和吸引力,还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辐
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与游人的“金字招牌”,是可以转化为有形财
富的巨大无形财富。
区域形象塑造是对原有的区域形象重新概括和适当提升,是
对区域形象的计划安排,区域形象塑造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首先,通过区域形象塑造,可以将区域中的亮点概括出来,加以发扬和宣传,提出符合区域发展方向的新亮点,提升区域品味,塑造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树立
后会产生持续的外部效应,能够提高区域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区域的独特发
展优势。
其次,区域精神也利于增强本区内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开发文化资源,使本
区人民自觉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利于区域居民的精神文明的提高。
良好的区
域形象对区域个体具有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区域的发展目标而
努力。
最后,区域形象塑造能够使现有的自然景观进一步人性化,向旅游者提供自
然景物与旅游心理相协调的文化氛围,将本地历史文化遗存因素按照新时期的社
会心理需求加以重新理解、消化、升华,使其拥有创造经济效益的商品价值,以
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推广,如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推
出香格里拉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三、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云南省从文化角度提出建立民族文化大省的形象定位,经过长期开发
建设和精心培育,云南省旅游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成效显著。
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和云南新闻网的数据,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省,在全球
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2008年旅游业仍创收660亿元,2009年实现旅游业总收
入810亿元,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6.83亿元。
区
域旅游形象是区域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区域旅游形象可以
代替区域形象。
考虑到云南省现在的整个综合力量发展程度在全国居于后列,是
比较落后、比较贫困的一个省份,更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塑造民族文化大省
的形象定位。
云南省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奇特的自然景色。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云南省具有奇特的自然奇观,丰富的旅游资源,丽江古城、三江并流和石林是云南省拥有的世界遗产。
云南省拥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药材之乡“的美誉,它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
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这些资源帮助云南省塑造
了旅游大省的形象。
(二)民族文化历史悠久。
在云南省发现的古人类的化石,已经有170 万年,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此外,云南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文化的丰富。
云南省从古代到现在,
人类南来北往,东来西进,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之处,是中原文化和南
亚文化、阿拉伯文化乃至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
云南省的各个地方可以看到东方、西方、南方、北方的各种文化。
(三)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云南省的地理、气候条件很特殊,十里不同天,一山分四季。
生活在这么特殊、不同的自然环境下的各个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各自很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就是其独特的文化。
这种情况在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是云南省的特色。
(四)人类社会的博物馆。
人类社会所经历过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官僚资本主义社会文
化的遗迹,都可以在云南省找到,这在其它地方是很难看到的。
云南省的各民族
是富有创造力,创造了大量的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
由于文化上的优势,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构思,是突出云南省特色、
极具新意和文化深层次意义的一种战略设想。
云南省区域形象建设从时序上看不
是最先,但是从水平、影响与效果角度考虑,却具有后发优势。
四、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对策建议
区域形象塑造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形象是区域间软
实力的竞争,塑造区域形象,需要各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的回报周期较长,却
可以长期受益。
云南省塑造区域形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云南省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塑造区域品牌。
云南省丰富而特色的资源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塑造。
随着
知识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对环保非常青睐,云南省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主打资源、文化大旗,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加大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
和重点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序开展“森林云南”建设,塑造适合的区域品牌,提高区域知名度。
(二)塑造农业绿色产业形象。
云南省优越的气候资源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塑造了农业绿色产业形象。
花卉园
林业、烟草、香料以及绿色保健品在全国的知名度较高,要继续保持绿色农产品
无污染、安全、优质的形象。
(三)重视企业形象塑造。
企业的形象好坏直接影响本地区形象,要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建立一批运作
良好的企业,以企业群体形象为核心,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
云南省现在烟草、
矿业等行业有全国知名的企业,但总体来说,大企业数量较少,这也是云南省经
济发展不快的原因,也不利于区域形象的推广。
通过培养一批企业,创建优秀的
企业文化,形成企业品牌,提高本区域的形象。
(四)利用区域产品提升区域形象。
名牌产品对一个区域形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品牌是区域经济中最活跃
的因素,所以品牌的成功是区域经济发展强大的驱动力和推进器。
品牌的容量大,凝聚力强,尤其是成为驰名商标的品牌,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非凡的繁殖能
力和扩展能力。
要加大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利用它提升区域形象。
(五)塑造社区与居民形象。
社区与居民形象是区域形象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一个区域的
文明程度。
社区形象靠公众行为来塑造,在社区内通过健康有益的公共活动,增
强社区的凝聚力,使社区成为群众高质量生活和安居乐业的家园。
要引导居民增
强文明意识、开放意识和市场观念,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云南省形象的代表,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自觉维护云南省的区域形象。
(六)宣传和传播区域新形象。
搞好区域的大众文化、大众体育和娱乐活动,是宣传和提高区域形象的一个
手段,也是提高区域内群众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的一个方面。
在得到区域内大众
认可的同时,要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向外界介绍。
相对于其他旅游省份,尤其是
沿海城市,云南省的宣传意识不够,区域形象管理环节薄弱,并未建立起全程管
理和将区域视为产品营销的观念,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七)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区域形象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推动,而政府的有效推动首先是政府自身良好形
象的建立。
政府形象是一个区域的门面,良好的政府形象既是一种资源,有利于
区域发展,也是区域形象的示范。
政府形象靠政府行为来塑造,各级政府要提高
办事效率,塑造政府为人民的形象。
并通过一系列的公共关系策划和传播媒介,
把政府的工作实绩塑造为政府的良好形象,树立区域内外的组织和公众对政府的
信任和信心,增强区域凝聚力,振奋区域精神。
当前已进入品牌竞争的阶段,塑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刻不容缓。
处于西部
地区的云南省,更要抓住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区域形象的重要资源,发挥区域
形象的功能,使西部的云南省披上文化的、绿色的外衣,实现区域形象与区域经
济的良性循环,促进云南省的政治、经济、人文、生态环境等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黄淳. 云南省迈向21 世纪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暨实施云南省形象塑造工程研讨会综述[J].
云南省社会科学,1998,4 .
[3]、史燕,金林平. 论区域形象设计[J]. 商场现代化,2006,8 .
[4]、云南新闻网/htm/jingji/20090119/84857.html.
[5]、云南省2010年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