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与热同类,热乃毒之渐,毒乃热 之极。毒与浊常兼夹为害。
我们对“浊毒”的概括
浊毒致病常导致机体内部失调,发 生脏腑组织器官等机能、代谢、形 态结构上的变化。
浊与毒互为一体,胶结致病,成为一 个综合的致病因素。
浊毒可由外而中,亦可因其他病理 产物而化生。浊毒作为致病因素, 可为致病的主要原因,亦可为致病 诱因,称浊毒诱邪。
浊毒理论创始人—李佃贵教授
由李佃贵教授主持的浊毒理论研 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 全国首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 毒证重点研究室”。
浊毒学的概念
• 浊毒学是研究中医浊毒学说及其 临床应用的临床学科。
浊毒学的概念
• 建立浊毒学的理论体系,探讨浊毒 的致病规律,构建浊毒学证治体系 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临床 指导意义。
那么,这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应该早就存在 了,张仲景也应该见过“浊毒”,叶天士也 应该知道“浊毒”,只是他们没有提出这样 的概念,没有用我们的方法提出问题、解决 问题。
我们今天倡导这样一种学说,并不是善于标 新立异,虚张声势地玩弄概念,而是具有十 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浊毒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 “浊毒” “浊毒证”是什么? •中医“浊毒证研究”受到国家重视,被 列为重点支持课题,其研究过程也与其 他科研项目一样,必须明确很多基本的 科学问题。 •浊毒证研究首先必须回答,其研究的对 象是一个新的物质,还是一个新的学术 理论,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假如“浊毒”是一个新的物质,这个物 质是什么?它与传统中医所说的“毒”、 “浊”是何关系?
浊毒的涵义与概念
·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
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指多种原因 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 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 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
浊毒证病机变化
·浊毒互结,浊以毒为用,毒以浊为体,
胶着难愈,邪壅经络,气机不畅,邪不 得散,血不得行,津不得布,津血停留, 化生痰浊瘀血,日久痰浊、瘀浊相互搏 结,反复日久,耗伤脏腑气血津液,从 而造成浊毒内壅、气滞络阻、脾不升清、 胃失和降、阴血耗伤、气虚血郁的证机 变化,而浊毒相干为致病的关键。
浊的总结
湿轻浊重、积湿成浊;水湿遇毒发 生浊化,浊化之邪较湿更加稠厚浓 重、胶结秽浊、更难祛除。
浊既是致病因素,也是一种病理产 物,具有胶结、黏滞、重浊、稠厚、 浑秽的特性。
浊与湿同源、同类,湿乃浊之源, 浊乃湿之甚,浊为湿之重。
毒的历史沿革
《说文解字》曰:“毒,厚也,害 人之草。”最初指毒草,后来引申 为祸患、祸害。
浊毒证概念
•浊
• 浊:浊与湿同源,同类,湿乃浊之源, 浊乃湿之甚,浊为湿之重。湿与浊常兼 夹为害,并可以互相转化。
•毒
• 毒:毒与热同类,热乃毒之渐,毒乃热 之极。热与毒常兼夹为害,并可以互相 转化。
“浊毒”如何与传统对接?
• 在中医的传统理论里,早就有关于风毒、寒毒、湿 毒、热毒、火毒、疫毒的说法,那么,“浊毒”是 一种新毒吗? •中医认为,毒就是对人体的伤害因素,六气太过变 为六淫,六淫引起人体发病,六淫就是“毒”;人 吃的药物、食物,如果药不对证,或者食物变质, 造成了对人体的伤害,这种所谓的药,或者食物就 是“毒”。 • 人体内有许多生理物质,本来是清洁而流动的,如 果由于内在、外在的各种原因,失去了其本来的特 性,变成混浊、浓稠的物质,成了引起人体发病的 物质,它就是“浊”。 因此说,“浊毒”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
“浊毒”如何与传统对接?
由此可见,“浊毒”,并不是在风毒、 寒毒、湿毒、热毒、火毒、疫毒之外, 另有一种“毒”;
也不是在湿浊、血浊、气浊之外,还有 一个新的“毒浊”。
“浊毒”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也可 以说是一个物质所包含的两个元素。
浊的历史沿革
张仲景提出了浊邪的性质,指水湿之邪, 浊与湿相同“清邪居上,浊邪居下”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 浊毒定义---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 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 病因素,同时也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脏腑 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 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 而化生的病理产物。
“浊毒”广泛性与危害性
“浊毒”作为一个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 产物的物质,应该不是现在才有的。
“浊”在中医学《内经》中早有记载;
朱丹溪指出“胃中浊气下流为赤白浊。 赤浊属血,白浊属气”(《丹溪心法·卷 三·赤白浊六十四》)
浊的历史沿革
叶天士认为浊邪的致病特点为害清, “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 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在历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 并未涉及浊邪一词,只在述及湿邪 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湿性重浊”时 才提到“浊”字。
浊毒理论
河北省中医院
杨倩 教授
浊毒理论创始人—李佃贵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河北省 中医院院长,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河 北省中医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第三批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李佃贵教授经40多年的临床探索,首创了 “浊毒理论”,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 转”的理论束缚,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 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期 病变、慢性肝病、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等 疗效显著。全国各省市慕名来找李佃贵教授 看病的患者很多。
• 创建浊毒学的理论体系,建立浊毒 学临床学科,对于中医学学术体系 的提高与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浊毒学的概念
• 浊毒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 成部分,是研究浊毒致病及机体处 于浊毒状态时病机变化、演变规律、 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及 治法方药的应用理论体系。
浊毒证概念
• 浊毒证定义: 浊毒证是指以浊毒为病因 使机体处于浊毒状态从而产生特有临床 表现一组或几组征候群。
《辞源》载“毒”的本义有三:恶 也,寒也;痛也,苦也;物之能害 人者皆曰毒。
毒的总结
泛指药物或药物的毒性、偏性和峻烈之性 发病之因,包括非时之气
指病证,如:湿毒、暑毒、阴毒、痰毒、温毒等 指病机,毒是六淫邪盛所致
指治法,如以毒攻毒等
我们对“浊毒”的概括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气、血、 津液运化失常,致水、湿、浊、瘀 等病理产物不断积聚、凝结产生具 有毒害作用的病理产物,内损脏腑 皆可称其为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