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资料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土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
究
本土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绍兴民间文化为例
绍兴县教育局沈国香
一、课题的来源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波,西邻杭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称号,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绍兴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资源。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原因,除了旅游产业开发外,目前,对民族民间文化内涵的开发与应用整体意识不强,使民间文化遗产逐渐趋于消亡。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传承文化,幼儿园教育是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幼儿阶段了解和体验家乡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件……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人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行为得到了一些改变,但不少幼儿教师仍停留于执行现成的“教材”,对由专家开发的“教材”疏于分析,习惯拿来就用,至使课程设计者与执行者之间思想距离无法弥合,给课程理解和落实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立足教师熟悉的地方民间文化开展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二、课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原始部落定居时代,属于河姆渡文化圈的绍兴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区域,历史上曾两度为都,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可以在此找到遗存、得到印证。
绍兴城市临水而居,有别具一格的水乡风貌,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水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绍兴的许多地理、建筑、人物、传说、名胜、古迹、河道、湖泊、路桥、风土、人情等等都闪耀着水文化的灿烂光辉。历代名
人荟萃,代有人杰,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治水英雄大禹归葬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此,书圣王羲之超凡绝伦的《兰亭序》作于此,陆游千古爱情绝唱的《钗头凤》题于此;范蠡、西施、嵇康、贺子章、徐渭、秋瑾、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等历史人物都哺育、根植于此。绍兴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曾拥有五大剧种、五大曲种。越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绍剧以一些优秀剧目为载体,在省内外形成了不凡的影响,莲花落在中国地方说唱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还有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的新昌调腔以及绍兴滩簧、诸暨乱弹、绍兴平湖调等。绍兴的民间工艺源远流长、珍品迭出,绍兴花雕和锡箔制作工艺、嵊州竹编和泥塑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绍兴历史上还出现过许多美丽的传说,如舜禹传说、梁祝传说、西施传说、曹娥传说等。绍兴的传统风俗资源也十分丰富,在衣食住行方面形成了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物品和礼仪。这些遗产不仅仅是绍兴人的宝贵财富,更是全国、全世界的财富。无论是历史青册还是当今现实,绍兴都不愧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常家山水国”,可以说,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独树一帜。
近年来,绍兴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在建设文化强市中的积极作用。2004年3月以来,市政府专门建立了相关的组织,制定了保护民间文化资源的政策意见和方案,对民间文化艺术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抢救、保护、传承工作,进一步落实对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大力倡导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民间文化和爱国爱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开展“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民间文化引入中小学生、幼儿的生活与学习视野,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生命力不断衍生,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新生命、找到新位置,求得新发展。
(二)实践意义
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有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应
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依托绍兴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在耳闻目睹中亲身了解家乡优秀的地域文化,丰富了教育活动的内容,为幼儿提供尊重、亲近、体验民间文化的机会,从而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而且使民间传统的、优秀的、适宜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材料得以传承到下一代;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活动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内涵发展,真正构建富有人文精神的幼儿园园本文化特色。因此,本课题研究对开创区域内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引领促进作用。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定义。
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从不同的目的和角度有不同的定义。学术界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泰勒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另一个关于“文化”的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为分界的,认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是以人和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的概念。从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来看,其外在表现即人类社会和民族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文化的内在本质,有学者指出:“文化就是人化”,世界上凡经过人工改造,经过人化的非自然物,都涵括在文化领域之内。客观世界只有渗入了人的意识,才能称之为文化,离开了人,就无所谓文化。因此,可以说,人、人类社会和民族创造和发展了文化。
民间文化(folk culture)指的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古往今来就存在于民间传统中的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保留了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具有民间自发性、传承性、民俗性的特征,如绍兴童谣《老酒谣》、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