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王一飞说课稿《登岳阳楼》(作者:陈与义)

11王一飞说课稿《登岳阳楼》(作者:陈与义)
11王一飞说课稿《登岳阳楼》(作者:陈与义)

《登岳阳楼(其一)》(作者:陈与义)说课稿

兰州十一中王一飞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所选择的课文是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对于这首诗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

一、说教材。《登岳阳楼》这篇课文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本单元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使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而《登岳阳楼》正是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一首诗。这是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本诗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半壁江山沉沦的悲痛。诗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是本诗的主要特点。

二、说教法。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这样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赏析作品的意境美;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灵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积累。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我把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

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能让每一名学生各抒己见、甚至相互争论的学习氛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具备一定的诗歌积淀,在阅读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充分感知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我将采

用以下学习方法:诵读法,联想法,比较阅读法和讨论法。让学生自己读诗作,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话题导入,引出课题

(二)指导方法,轻松预习

(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由话题引入课文,正式进入课文学习前,我将从学生学过的诗文崔颢《黄鹤楼》导入,引出江南三大名楼的话题——即:江南三大名楼是哪三座?答案是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以及湖南岳阳的岳阳楼。由此顺利引出诗文题目《登岳阳楼》。

(二)指导方法,轻松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这种需求尤为强烈”。为此,在上新课之前,通常我要求他们按照我教的方法做好预习,预习要求包括1、自学生字词,根据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2、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3、读了课文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你读懂想考考他人的,也可以是自己没理解的,4、可以用铅笔试着把课后的问题做一做。

(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首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虽然到了初中八年级,但对于生字词的了解和掌握仍是最基础的。接着,再检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最后,要求学生运用三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情况。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之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这时师对于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步处理,对于不涉及文章重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当堂互为解答,对于能引领全文中心的问题,教师不急于讲解,留到集中阅读环节,重点突破。这样,师生共同探讨课文重点难点,有利于解决教学问题,也体现了互动性。

(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在这个环节,我相信学生的能力,引领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学习:

1、分析诗歌意象,感悟作者情感。

我设计了以下场景:当夕阳西下,日暮时分,你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回想国破家亡之痛,此时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想法?使学生缘情置景,设身处地的体会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把自己情感与语言文字溶为一体,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对于作者内心情感的感悟就更加透彻了。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艺术效果。

针对于诗歌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一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境,体会诗句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小组合作讨论诗句,得出感悟后全班交流,教学由扶到放,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⑵

提出本句中“万里”与“三年”对举这一对仗特点,使学生讨论交流后,懂得诗人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的方法,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3、赏析重点诗句,理解全诗思想

怎样理解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中所包含的思想?

针对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把本句中的重点词语找出来,读一读,做一下圈点批注,并且谈谈体会。

这样,通过交流体会,学生对全诗重点语句的认识更加透彻,也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诗中的亡国之痛。

在本环节中,主要运用了谈感受、找句子、品句子、读句子、悟真情的学法。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不同文本在结构、思想、意蕴有相互关联的情况,所以在本课的最后我设计了比较阅读的环节,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要领指导下,设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把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进行比较阅读,从而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五、说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使用。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由于学习古代诗歌,在时间跨度上距离现在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很难体会到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思考的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借助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图片与音乐,使学生缘情置景,设身处地,在脑海

中形成了画面感,这样,对于诗歌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多媒体教学资源让我们真正做到了从教师为主转向学

生为主,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方法指导为主,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使得学生更好学,更爱学习。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地点:洞庭之东、江水以西

时间:傍晚(欲暮)

事由:登楼

意象:夕阳白头风霜老木沧波抒悲情

课文原文: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岳阳楼记 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中考复习所处的位置及复习目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优秀之作,在创作背景上都是作者因倡导革新不成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篇目。它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它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散中有整,整中有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同时,那忧人为先、乐己在后的豪迈胸襟,尤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认真借鉴。复习《醉翁亭记》,意图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欧阳修山水游记的借景抒怀,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的特点。景物描写在本文中很有特色,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其作用是本文复习的重点。 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主题。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2、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3、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4、拓展迁移,比较、联系实际。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学会品味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二)本课设计思路及重点难点的确立 文言文的复习一定要落实到实处,本说课设计针对的是常态教学下的普通班级,这又是两篇极好的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进而帮助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法。这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因此,我在各段学习中向学生出示了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我想突出这节课的亮点设计: 1、每段均配有相应的精美图片,较好的创设了情境,再现了文中的人、事、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促进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加速背诵突破教学重点。 2、对文中成语的理解和归纳落实的较实,成语往往就是来源于古诗文,这样的归纳整理更便于学生对成语的积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为写作水平的提高达下了基础。 3、让学生分别说出描写洞庭湖、岳阳楼、醉翁亭四季景色的诗句,这既能加深对课文中景物描写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掌握文学常识、主题。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重点句的默写、翻译和理解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岳阳楼记》抓住“忧与乐”,《醉翁亭记》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与课文内涵。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

《登岳阳楼(其一)》教案

《登岳阳楼(其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以《登岳阳楼(其一)》为例,教会学生阅读登临类诗歌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自主解读同题材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能自行解读诗歌。 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2、比较陈与义和杜甫诗歌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宋代著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诗歌朗读,把握诗意 1、朗读《登岳阳楼(其一)》(落实常识: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整体感知:找诗眼。【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的诗眼。】明确:悲 1)从何处感受到悲情?——老木沧波无限悲(悲是全诗的“诗眼”) 板书:方法一抓诗眼定基调 2)再次朗读全诗的结尾句,体会情感的抒发 3、梳理诗意,体会意境 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洞庭之东、长江西面)黄昏(夕阳、湖山欲暮时)秋天(风霜) 2)目见何景何物?——帘旌(近景)夕阳(远景)老木沧波 3)生发何感何思?——吴蜀横分地(联想到三国吴蜀在此争夺荆州,驻扎岳阳,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年多难(漂泊多难的三年,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补充:凭危——危是高处,高楼的意思,《山市》“惟危楼一座”感:无限悲 板书:方法二理诗意悟诗情 4)这些内容和诗歌抒发的悲情有什么样的联系? A、时间、地点——触动——悲情 B、景物(环境)——烘托——悲情(帘旌不动夕阳迟渲染了冷清的氛围) C、联想——诱发——悲情(万里远游,三年磨难) D、意象——表现——悲情(风霜:双关;老木:作者自喻) 板书:方法三抓意象品意境 5)探究主旨:为什么生如此之思?——知人论世 指导:可以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所见、所思中寻找线索 知人:陈以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经历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从万里来游(从北方逃难来到南方)三年多难(历经丧乱) 论世:北宋灭亡,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国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结论——作者抒发的是国家灭亡的悲愤,自身经历的感伤 板书:方法四思背景探主旨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引导语: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首诗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那么相关的《登岳阳楼》教案要怎么设计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的杜甫登岳阳楼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知识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教学难点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江西南昌)。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出示岳阳楼图片) 宋代闻名诗人陈与义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的课堂。(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了解 【师:欣赏诗歌前,了解诗人,了解诗的历史背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现在我们就来结合课文的注释,熟悉诗人陈与义与他的经历】(出示课件“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著有《简斋集》。 2.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 3.了解“靖康之变”:先请学生说说靖康之变,然后出示课件了解。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一)读准诗歌 【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多读,才能感受诗歌的美。那现在就让我们赶紧去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1、自由朗读诗歌。 2、请一个学生朗读。 3、齐读诗歌。 4、明确诗歌节奏。【师:读准字音只是诵读的前提。朗读诗歌,还需注重节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一般节奏应该是223,但在读诗的时候应该结合意思来朗读,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节奏划分。】(出示课件“节奏”) 5、学生根据PPT的节奏划分齐声朗读。 (二)读懂诗歌 1、解释要害词: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迟:缓慢 横分:瓜分 徙倚:徘徊 凭危:凭:靠着;危:高处。登楼(出示课件“注释”) 2、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大致了解诗歌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诗的内容描绘出来。 3、PPT显示诗歌大意,学生齐读(出示课件“译文”)

人教版语文选修《登岳阳楼》说课稿

登岳阳楼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登岳阳楼》。新课程强调“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必修课为“点”,选修课为“面”。“点”上求精求深,求辐射;“面”上求广博,求补充。“选修”是必修的辅助与变通,是更有弹性的发展性教育的延伸。本诗为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第二单元自主赏析课文,本单元重点要求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学习此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学习此诗是进一步加深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法德领会。 本文是作者杜甫登上岳阳楼,面对眼前的景物,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的经典诗篇。根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轴”的“三主式”和“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特别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诗歌鉴赏中最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品味诗歌的意境美,从而准确的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基于此我制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即: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美。 基于诗歌具有形式凝练,情感含蓄的特点。诗歌教学必须根植于情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朗读是加深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我设置了本文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即:通过反复诵读,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杜甫的总体风格是“沉郁顿挫”,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杜甫的这种创作风格,我制定了本文的第三个教学目标即: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我把通过反复诵读,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设置为本诗的教学重点。把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制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为: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方法是朗读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诵读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有经典范读,学生朗读,全班齐读,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情感。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我设计的本课的教法和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必修部分我们就学习了杜甫的诗歌《登高》,诗人用风、天、猿、渚、沙、鸟、长江、落木八种意象,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登

岳阳楼记说课稿——市一等奖

“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怀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的第二篇。文辞具美、骈散结合。作者范仲淹以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根据文言文“文“”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 鉴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作者感情可能比较困难,据此,我把情感目标设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及学法 (一)说教法 诵读法、引导法 (有效地实施教学,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二)学法 “摘录法”、“质疑合作探究”法。 (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要,力求“文”“言”并重。) (一)课前预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 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二)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拓文 第一步:激趣入文 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第二步:交流知文 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词义辨析、归纳整理,是对文言文本的“二度开发”。一改过去文言字词教学中教师串讲,学生记录,最后死记硬背的做法,教给学生梳理重点词句的方法,点拨学法,达到对“言”的落实。)附:学生分类整理字、词、句。举例如下: 字音:属()汤() 重点实词:①一词多义:或观②通假字:属具 虚词:以然则若夫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①衔远山,吞长江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吾谁与归 (以上从字音、一词多义、通假字、重要虚词、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和重点句子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整理,丰富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步:吟读品文 1、教师配乐范读,生悟朗读技巧。 2、学生自由吟读,理清文本内容。 3、学生小组赛读,探究写景精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本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以及感情的领悟能力,但由于他们没有亲临岳阳楼欣赏过那里的美景,只能靠他们的想象,靠他们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因此,教师要作好朗读指导,尤其是作好范读,并且要求学生背诵。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学生对诗句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巧设导入 如:师:一看诗歌,我们首先看它的什么? ——题目! 师:好,那我们看题目《登岳阳楼》,从题目你想到什么? ——他为什么要登上岳阳楼?登上去之后看到什么?又会有什么感受!

活动2【讲授】找意象 师:那根据你的经验和你对古诗的积累,一般诗人登上高处,有可能会有什么情感?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师:然后往下看,我们看到诗人是谁? ——杜甫。 师:杜甫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诗人,老师想听听你们对他的了解是 怎样的 ——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 衰的时期。期间发生的安史之乱使到他后期长期漂泊异乡,最终客死异乡! 师:那你知道他写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状态呢? ——在后期 师:何以见得呢? ——从注解1中说到这首诗写在大历三年(768)年,这时杜甫57岁,距离他病逝还有两年。还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以看出。 师: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晚年杜甫登上岳阳楼,为什么要登岳阳楼,到底会看到什么,然后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我们都知道,诗人抒发 情感时除了直接抒情,还常常间接抒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景、物上,我们称这些景或物为什么? ——意象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教书人生 《登岳阳楼》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本诗,在诵读中体悟诗人不顾个人悲苦,心怀天下的无私情感。 2、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比较阅读感受本诗丰厚的艺术内涵 教学时间:第九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及作品: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古。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附录一:杜甫年谱(据朱鹤龄所编,有删节) 唐睿宗先天元年(712)甫生。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公年二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735)公自吴越归,赴京兆贡举,不第。 开元二十五年(737)公游齐赵。 开元二十九年(741)公年三十,在东都(洛阳)。 天宝五载(746)公归长安。 天宝十载(751)公年四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天宝十四载(755)授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往奉先。 肃宗至德元载(756)五月,自奉先往白水依舅氏崔少府。六月,又自白水往鹿州。闻肃宗即位,自鹿赢服奔行在,遂陷贼中。 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谒上凤翔,拜左拾遗。疏救房殖,上怒,招三司推问。宰相张镐救之,获免。八月,墨制放还郴州省家。十月,上还西京(长安),公扈从。 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冬晚,离官,间至东都。 乾元二年(759)春,自东都回华州。七月,弃它西去,度陇,客秦州。十月,往同谷。十二月,人蜀,至成都。 上元元年(760)公在成都,卜居浣花溪。 代宗宝应元年(762)公居成都草堂。七月,送严武还朝。未见,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反,因人梓州。冬,复归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皆梓属邑。 广德元年(763)在详州。是岁,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春晚,遂归成都草堂。六月,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永泰元年(765)正月,辞幕府归草堂。四月,严武卒。五月,离蜀南下,自戎州至渝州。六月至忠州。秋,至云安,居之。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教学难点] “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我们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大家应该记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样的句子,范仲淹这里所说的“前人”里就有一个杜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二、【本课解题】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鹊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岳阳楼的名联: 1、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2、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3、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4、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三、【课文朗读指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四、【古诗串讲与赏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翻译: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解词:昔闻:过去就听说过

岳阳楼记说课稿_1

岳阳楼记说课稿 导读:评委老师:下午好!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此次它被选编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岳阳楼记》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将朗读技巧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朗读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加深对文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实现以下的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通过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能够背诵课文;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根据我的教学安排,接下来我将重点陈述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为了巩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我将:朗读和背诵全文;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设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而朗读技巧的训练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体会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也有一定难度。 教法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特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将具体运用以下教法: ①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在课前查找资料,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 ②以古典音乐和岳阳楼的风景图片为背景,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③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 ④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利用合作、讨论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登岳阳楼公开课教案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必修三这一册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 三、赏析指导 (一)知人论世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怎么理解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四)缘景明情 1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登岳阳楼说课稿(评委版)

《登岳阳楼》说课稿 洞口一中欧阳桂华 一、说教材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其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诗人的胸怀博大宽广。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高二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诗歌的能力,但因为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的局限,对诗歌的赏析与感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和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难以和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对诗歌鉴赏,也缺少系统的鉴赏技巧。基于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定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背诵本诗。 2、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3、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情感价值:4、了解诗人诗歌关注现实、关注民间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怀。 为了避免枯燥的说教,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渗透在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中,以达到教学不仅教书而且育人的目的,让情感教育如春风化雨一般悄然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学重点:背诵诗歌,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坼”、“浮”二字妙处的理解。 三、说教法

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而以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评价讲述为辅。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反复诵读、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练习巩固 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问题设置、点拨引导、评价讲述 四、说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这些分析,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用1个课时,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课前准备:上课之前,让学生搜集作者生平经历以及作品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通过搜集达到让学生提前了解的目的,也能很好的为营造轻松、自主的课堂效果做准备。 (二)情境导入 (三)背景介绍 (四)赏析诗歌 诗歌赏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根据前面教法中的分析,我以诵读贯穿诗歌赏析的始终,做到读前提要求,读中设问题,读后谈反馈,紧扣教材本身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充分体味教学内容,尤其是情感与意境。 第一遍:初读。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懂诗句的字面意思。 第二遍:听读。听课文配乐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 第三遍:仿读。以《病中吟》为背景音乐,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初步感知本诗的风格与情感基调,教师再从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简单评价、指导。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课文朗读的轻重缓急后,然后再配乐自由朗诵,读出自己的感悟。

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 我说课的篇目是<<岳阳楼记>>,这是人教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古文单元的精读课文。 一.说教材 (一).说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此文是作者被贬于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一篇记.其文通过叙事引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由情入理,既墨蕴彩色,淋漓尽致的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巴陵胜状图,又随物赋感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但是作者真正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表现他在政治失意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其文语言上骈散句结合,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让读者在朗读的音乐美中览景悟情,爱不释手.总之,这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名篇,是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魅力)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文中的作用 教学工具:课件和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经典的美文,其文意境博大深远,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准备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采用情景感染法,带学生试\'登\'岳阳楼,一览巴陵胜景.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欣赏洞庭湖的阴晴胜景,诱导学生的向往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同时新课标要求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登岳阳楼》教案 杜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教学难点] “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建筑精巧雄伟,它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我们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知道了这一名冠天下的岳阳楼,大家应该记得在范仲淹的文章里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样的句子,范仲淹这里所说的“前人”里就有一个杜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那首描写岳阳楼的诗歌《登岳阳楼》。 二、【本课解题】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

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鹊楼),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岳阳楼的名联: 1、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2、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3、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4、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三、【课文朗读指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四、【古诗串讲与赏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登岳阳楼》说课稿

《登岳阳楼》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帮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3、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妙处。 二、说教学设计 我的整节课进行了阶梯性问题设置,先通过情感诵读法让学生整体感悟诗人思想感情。 其次通过自研自探整体解读整个画面及特点,再通过合作探

究进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整个设计富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规律。 三、说教法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2)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4)质疑设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5)追问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诵读法是古诗鉴赏的基础,通过诵读可以体会格律诗的韵律美,可以初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作品风格,因此,诵读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有诵读全篇,又有品读名句。讨论法点拨法和引导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讨论法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的这次课讨论的方式较多,有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师生对谈等。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模板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模板 引导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案怎么设计才好呢,以下是收集的关于登岳阳楼教案模板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 2.诵读诗歌,通过分析诗歌语言鉴赏诗歌意境,学习古诗词炼字题的解题方法。 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广阔胸襟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意境,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时数: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在唐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他却只能在漂泊困顿中度过了自己的大部分人生。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登高》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约

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风沉郁顿挫,诗艺精湛,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史”。 我们高中学过杜甫的诗歌《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 五)、《登高》、《蜀相》等。 2、诗歌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时年57岁的杜甫携家眷出三峡,漂泊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带。这时距杜甫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他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完全靠饮药维持生命。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今湖南岳阳市)寓居。一天,杜甫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3、诵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个别字词含义,质疑: (个别难理解词语:坼、戎马、凭轩、涕泗)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关于岳阳楼的诗句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以言诗。——周元鼎题岳阳楼 杜诗范记高千古;山色湖光共此楼。——黄道让题岳阳楼 (二)诵读,解疑,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初步感知诗歌内容——翻译诗句(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释 义)(学生小组内交流)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阳楼记》一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设定、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名家名篇,以写景记游得古代散文为主,几百年来传诵不衰,《岳阳楼记》以它斐然的文采,高远的立意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就像一盏明灯,至今仍给我们以明示。因此本课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给我们留下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在语文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这篇优美的散文,它结构美,语言美,立意美,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因此,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难点是: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作品内涵,体会作者感情。(这是为了给学生今后学习这类作品提供规律性的启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的旷达胸襟,从小树立远大抱负。(这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完成以上目标,激发学生兴趣,体现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一读二品三体验的教学方法,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明理、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初读课文。 (一)情景导入∶教师出示岳阳楼的雄伟画面,并配以诗朗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岳阳楼的诗文名句?学生回答中可能会涉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后教师借机引导学生介绍作者、背景,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读: 第一遍:听名家诵读课件,激发朗读兴趣,学生可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 第二遍:学生自由朗读,力求准确流畅。 第三遍:指学生朗读,教师对学生的误读和节奏给予必要的指导。 读之后,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就不困难了,如有,采用小组交流和全班共同交流的方式解决。在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遍:多角度体会朗读:1、你是作者,在完成这篇记后审读。 2、你是滕子京,在收到记之后赏读。 3、你是一位胸怀天下的有志之士,品读。 学生选择一个角度练习朗读。 第五遍:指学生按自己选择的角度朗读。师生指导。 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学生对课文读的越熟,理解的就越深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经过了这一环节的反复朗读,学生读通了文意,读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教学的重点。

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 优秀教学设计

《登岳阳楼》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诵读指导,熟读诗歌,体会诗意。 2.通过体会杜甫诗中写景意象的特点,把握诗人壮大深厚之情。 3.从杜甫诗歌中总结景、情、心的关系,把握诗人为诗的一般规律。 【课前准备】下发学案,学生先学。 【学习过程】 一、导入(温故知新) 请写出《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句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鉴赏探究 1.《登岳阳楼》中写景的句子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请你置身诗境描绘这一景色。 赏析要点:1)核心意象:洞庭湖。 2)关键词:“坼”:分裂,引申为划分。大地仿佛被切割开,使洞庭湖水有了开天辟地的磅礴气势。“浮”:漂浮。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表现了洞庭湖水面的宽阔无垠。 3)诗句再现:洞庭之水,你是那般磅礴汪洋,你的千层巨浪,万顷碧波,使原本紧密相连的江南大地訇然中开,分为了吴楚两地。

洞庭之水,你是那般浩渺无垠,如大海一般,使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在你的湖水中漂荡起落。 4)前人点评:宋﹒刘辰翁:“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3.请从诗中重点选择一联与写景句联系品赏,你能读出作者哪些情感? 赏析要点: 1)首联: 重点词:昔闻,今上。 前人点评:清﹒仇兆鳌:“昔闻”“今上”,喜初登也。 傅庚生:这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 桑田沧海……许多感触。 2)颈联 重点词:无一字,有孤舟 前人点评:黄生:亲朋无一字相遗,老病有孤舟相伴,后各藏二字。 浦起龙: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3)尾联 前人点评:黄生《杜诗说》:前半写景,如此阔大;后半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转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 小结:杜甫作为一位心忧天下,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诗人,在《登岳阳楼》一诗中,他摒弃了对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而从大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