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 不住的强烈反应。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所以在
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 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
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 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
莫奈晚年,越来越倾向于描绘他的感受,他所看到
的东西给予他的感官感受,他要用色彩表达出来。
所以他的画,别鼻子贴着画死看,退后一点,看全体, 感受他试图给你的那种整体感,那种质感和印象
他试图让草地、山峦、谷堆、教堂。池塘、阳光、空气都成为 一个整体,他试图用色彩、光线和质感,给与你一整个完整的, 呼之欲出的浓烈体验。
做结论了:
莫奈和印象派的画,不是乱涂抹。他们都是专业出身,有创新思想的人。
他们不喜欢新古典派既定的构图、捏造的美丽。
他们也不喜欢学院派那种高雅的主题。莫奈欣赏柯罗,欣赏康斯特布尔,
欣赏特纳,欣赏那些非主流但真实的画家。
他们想描绘“眼睛看到的东西”,想描绘最平凡的主题。
莫奈作画很快,笔触很粗。
用色彩的间杂、快而密的笔触,描绘光线的变化、水流、雾气、池塘 这些流动的东西,截取那一瞬间,最真实的东西。
《吃土豆的人》。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 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 气息。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 为一位农民画家。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 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
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 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 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 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 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 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 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
给人类的画师——就像曾经给他的笔端注入魔力
• 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 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 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 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
派的色彩理论。你要用眼 睛看整体,而不是局部。
之后的五年,他和他的 朋友们继续竭力对抗舆论, 但不成功。大众要花很长时 间,才能从“盯着画不放”
的老习惯,进化到“退后 几步,看着画的色彩和 整体气氛。
而他还在画烟雾之类,比如画圣拉扎尔的火车站
1879年莫奈一度用大量冷色调描绘雪景,粗疏的史学家会认为那是他描绘新风格, 但那些细心些的人会注意到:那年他妻子卡米耶病重逝世,他已经穷到暖色调颜 料(当时更昂贵)都买不起了。
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
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
无言绝命书。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中开了一枪。
黑暗背后仍是蓝天。
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 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 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 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
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 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 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 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 起来。
我们观察一下印象派出现之前的油画作品:
我们看看阴影部分,你会发现印象派之前的阴影只是棕色或黑色。而实 际上我们观察阴影的时候会看到阴影其实是偏紫色的,同时可能带点环境 色,不是纯粹的棕色或黑色,这说明了印象派或者说莫奈的观察方式比前 人更加理性和严谨。
稍稍了解莫奈的人都知道,光和色是莫奈一生绘画的主题,我们甚至可以称 他是色彩的发明者,在莫奈之前,无人能将光影与色彩捕捉的如此精细。与 前人们在素描关系和人体结构上潜心钻研不同,莫奈更沉迷于大自然中的颜 色。他曾如此向世人解读绘画:当我在绘画对象时,观察的并非对象本身, 而是一块块颜色,这里是一块蓝色,那里是一块红色。
而莫奈,作为绘画专业学生,却师承欧仁-布丹,使用了不规矩的,笔触 略粗疏,很快,抓住瞬间印象的那种套路。 莫奈学会了很多野外写生、观察光线、描绘动态事物的技法,对此后
的印象派影响深远。
于是,这种离经叛道的画法一面世,就受到了舆论的大肆抨击,印象派这
个词带着嘲讽和戏谑的感情色彩由此诞生。
注意这幅画里,多种色 彩笔触的堆叠,莫奈画绿色, 不是纯绿色,而是许多不同 颜色的杂合——这就是印象
《日出 印象》Monet
印象派主张真实地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
后印象派的根本观点是反对真实地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 而要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向日葵》Monet
《向日葵》van Gogh
梵高作品欣赏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文森特·威廉·梵高(又称”凡高”,以下称“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 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 《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 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曾割掉耳朵,后在法国瓦兹河饮 弹自杀,时年37岁。
所以1895年,批评家布劳内尔写道:
“莫奈的艺术,已经成为了 自然本身。”
自然的光影虚实是需要开山大师站在自然中仔细观察作画的。 但当时,爱迪生的电灯也刚刚发明,
日落之后天幕拉下,光晕色彩就一齐消失了。 All fade to black.
“所以莫奈的画,最早不过日出,最晚不过日落。”
他的世界里没有黑夜。
1988年,他开始创造著名的麦垛联画:他指望不同季节,天 气,光照之下,塑造一个麦垛的无数形象。这促成了19世纪 90年代,他的鲁昂大教堂联画。
麦垛联画中的其它作品。
而在19世纪90年代,莫奈旅行少了。他在吉维尼建起了那传奇的日式花 园,设置了日式拱桥和睡莲池。当然,他偶尔还去伦敦和威尼斯作画, 但他多少有些老了。1941年他74岁,他的眼睛开始背叛他。
所以我们放大观察这幅画,只是一个个的色块, 而远观却成为了逼真的水纹,这
种更加严谨和客观的色彩原理也成为了现今色彩考试的基准。
首先我们小结一下1860年代之前: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主要负责给教会和 老爷爷们画美丽人体;北方画家主要负责逼真的肖像画、风景画——就是拍 照——卖给个阶层。意大利派里,罗马和佛罗伦萨重人体,威尼斯重色彩; 北方画家重材质和细部。卡拉瓦乔进化了光影,鲁本斯开了巴洛克=重色彩 重感情,普桑开了古典主义=重线条端正。 到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承普桑一派,是为主流:重线条重构图;浪漫主 义——派承巴洛克,重感受重色彩,狂野恣肆。 新古典主义发展为学院派,是官方主流。 巴比松画派和现实主义画派则追求质朴的描绘风景,属于在野党。
也具有非凡的个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一般印象主义画家的
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 “为了更有 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 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
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 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后印象派区别于
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莫奈与梵高
莫奈作品赏析
Claude Monet (1840.11.14.-1926.12.5)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他的推广。他最重要的风 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看不到 凸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曾长期探索光 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 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梵·高 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
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 画家死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
1888年梵·高邀请高更来阿尔同住,起初他们相处愉快,但随着梵高病情反复, 两个的艺术家却是不断的争吵。在一场剧烈争执后,高更大怒而去,梵·高无法 阻止,亦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竟割下自己的右耳。世界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
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
不过这都没关系……”.
The end
所以,这一年他开始准备的“大型装饰画”让世界震惊。他准备了一年 多,在1915年秋天开始,画到1922年4月。完成了最后的传奇巨作,他的 大量睡莲画。
他希望“让人们产生在睡眠无边无际的幻觉,像个开满鲜花的水族馆”。 他做到了。虽然当时,他绘画几乎已经分不清色彩,只能靠颜料管上标 的字母来辨别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