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1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12篇

中华,一个多名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
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每一个地区都各自具有特色的风
俗。以下是XX整理的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12篇,欢迎阅读!
【篇一:汉族饮食文化】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
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
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
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
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
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主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
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
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
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
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大
米制品种类繁多,如米饭、米糕、米粥、米团、米面、糍饭、汤
圆、粽子等;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馒头、包子、面
条、烙饼、馅饼、饺子等都为日常喜爱食物,其他如山东煎饼、
陕西锅盔、山西刀削面、西北、华北抻面、四川担担面、江苏过
桥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风味食品。
菜肴
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
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
的各种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
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
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
差异和区别。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
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
素。
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
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
洋洋大观。
八大菜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由于气候、
物产和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饮食原料、烹饪
方法、口味爱好也不同,因而形成很多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
地方菜系是在地方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每个菜系都
融合了很多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菜肴特色。如北京菜,就是融
合满、蒙、回、汉等民族菜肴发展起来的菜系。一个主要的菜系,
往往又派生出几个分支,如粤菜就有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
中国的大菜系究竟有多少?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四大
菜系说、八大菜系说,也有十大、十二大菜系说。其中公认的有
四大菜系,即川菜、鲁菜、粤菜和苏菜,其他比较著名的还有京
菜、沪菜、闽菜、湘菜、浙菜、徽菜等。
“川菜”是四川菜系的简称,以成都风味为正宗,还包括重
庆、乐山、江津、合川等地方菜。川菜选料讲究,操作精细,品
种繁多,风味独特,鸡、鸭、肉类多,鱼类较少。素以豆瓣酱、
糟辣椒、花椒、红油、蒜泥、陈皮、香醋为主要调味品。口味的
基本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具有浓厚的四川
乡土气息。主要调味方法有干烧、干煸、鱼香、酸辣、椒麻、怪
味、红油等。传统名菜有樟茶鸭子、香酥鸡、麻婆豆腐、宫保鸡
丁、怪味鸡、干烧鱼翅、干煸鳝鱼、鱼香肉丝、回锅肉等。
“鲁”是山东菜系的简称,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
发展而成。其特点是选料考究,刀工精细,调味适中,工于火候。
烹调技法以爆、炒、烧、炸、熘、焖、扒等见长。调味中多咸、
鲜、酸、辣、五香、酱香、葱香、蒜香等味。色泽上讲究明汁亮
芡,擅长用糖色调色,故菜肴色彩鲜艳,多呈金黄色或枣红色。
传统名菜有九转大肠、汤爆双脆、德州扒鸡、奶汤鱼肚等。
“粤菜”是广东菜系的简称,由广州、潮州、东江等地方菜
发展而成。其基本特点是选料精细,原料和调味品种类繁多。动
物性原料除鸡鸭鱼虾外,还擅长使用蛇、狸、狗、猴等野生动物。
烹调技法上吸取了西方菜肴之特长,擅长煎、炸、炒、焗、炖等。
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著称。传统名菜:烤乳猪、盐焗鸡、脆
皮鸡、蚝油牛肉、生炆狗肉、豹烩三蛇等。
“苏菜”是江苏菜系的简称,是由扬州、南京、苏州等地的
地方菜发展形成的。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配色协调,
造型美观逼真。以烹制河鲜、湖蟹、菜蔬见长。烹调方法擅长炖、
焖、蒸、烧、炒等,着重用汤,讲究原汁原味。风味特点是清鲜、
滑嫩、爽脆,肥而不腻,淡而不薄。传统名菜有蟹粉狮子头、松
鼠桂鱼、荷包鲫鱼、拆烩鲢鱼头、脆鳝、凤鸡、煮干丝等。 【篇
二:汉族丧葬习俗】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
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
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
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
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
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
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
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为“饭
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
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
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
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
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
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
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
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
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
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
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
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
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
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
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
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
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
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
“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
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
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
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
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
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
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
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
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
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
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
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
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篇三:朝鲜族民族风情】
鲜族风情: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是歌舞、服
装、民风、民俗都极有特色,是我国56个民族大花园中一朵鲜
艳亮丽的奇葩。
鲜族人爱整洁,身上的衣着和屋里的器具,总是收拾得真正
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鲜族人喜欢睡火炕,炕面上铺着油漆过
的厚纸板,进屋就脱鞋,然后不论是主人和客人,都在炕上盘腿
而坐。喝茶和吃饭时,都在炕上摆放着一张小饭桌子,茶饭都摆
在小桌子上。鲜族人极讲究礼貌,待人友善,民风淳朴,极好客。
鲜族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律都穿白衣,故有“白衣民族”之
称。男人的裤子裆大腿肥,便于盘腿打坐;上衣斜襟无钮扣,用
一条长布袋束腰,在外衣上面喜欢套一件带钮扣的深色坎肩。妇
女的上衣短小,下面的裙子宽而又长。上年纪的女人基本上是白
衣素裙,年轻姑娘则是五颜六色,鲜艳靓丽的裙袄。鲜族人有自
己独特的造形的鞋,鞋的样子很像一只小船,鞋尖上翘,穿脱都
方便。妇女承担着家中繁重的劳动,家里和地里的活女人都能干。
她们都习惯用头部顶水和其他物件,而不是用肩挑和挑手提。
朝鲜族几乎人人都能歌善舞。人们说“长袖善舞”,鲜族人
喜穿长裙长袖衣服,舞起来自然是好看的了。连老大爷、老大娘
几步简单动作的舞蹈,也非常优美动人。女人经常出来表演的,
有长鼓舞、红绸舞;男人经常表演的是帽子上的大长穗舞。洋琴
和木琴、手风琴,是伴舞的主要乐器。朝鲜的民歌优美动听,像
《桔梗谣》、《春耕谣》等,则是让人百听不厌的。
朝鲜族的民族体育,更有其悠远的历史传统,在民间极其普
及,其中,跳板、摔跤、荡秋千是他们的长项。男子比较喜爱的
是摔跤,主要是民族式的角力,不许用拳头和脚伤着对方,也不
用背部着地计较输赢,只要将对方摔倒即算是结局。女人则喜欢
跳翘翘板和荡秋千。每逢端午节和中秋节,年轻的女子都要穿得
漂漂亮亮,成群结伴地做跳板和荡秋千游戏。荡秋千最是她们的
拿手戏,她们能像燕子般地凌空飞舞,并在秋千板上做出各种舞
姿动作,坐在四周围观的男女老少,一边为她们喝采,有的也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