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作用

摘要:美起源于什么,美的本质又是什么,一事物因何而美,古今中外,历来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给出美的确切含义,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但是在文学艺术领域,美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作者通过美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而欣赏者始终注视着的,实际是具体的艺术形象,头脑中始终活跃着的,是审美意象(充满作者情感的、具有寓意指向的艺术形象)。本文通过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浅析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作用。

关键词:美的本质文艺创作文艺欣赏具体表现

一、对美的本质的初步探讨

(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的困难

美的本质是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困难主要不在于说明“什么是美的”(对个别事物作审美判断或经验描述),困难在于回答“美是什么”(在各种美的事物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和其他事物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杨辛、甘霖等著:《美学原理(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5页)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所写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用的是对话的形式,开头希庇阿斯说:“这问题(指‘美是什么’)小的很”,小到微不足道,但到辩论结束,才觉得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苏格拉底对希庇阿斯说,讨论中“我得到了一个益处,那就是更清楚地了解一句谚语:‘美是难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10页)看来美的本质问题,不仅引起了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的探讨,也引起了哲学家们的思索,他们都指出回答这个问题的困难。

(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对于“美的本质”,西方美学家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柏拉图主要从精神上去追寻美的本质,他认为,“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88页)。在他看来,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美”都根源于“美本身”,是它使一切事物变成“美”的那个品质的。

但是,亚里士多德则坚决批判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观点。他认为,“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倚靠体积和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万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亚里士多德:《诗学》,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26页)。他对美的观点主要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去探索,肯定了美在事物形式和比例上的重要性,认为美在事物中主要靠事物的“体积和安排”。

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33-134页)。他从社会生活中探讨美,认为“美是生活”。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西方美学史上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是和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各个哲学家从自己的哲学观点出发对美的本质进行了不同的回答。

(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古人已经对美的本质开始有较多的研究,但意见仍然不统一。

孔子认为美和善是密切联系的,如他所说的:“里仁为美”(《里仁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泰伯篇》)等。在这里,孔子把“美”和善、德混为一谈,等同一个意思。

宋初欧阳炯说:“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式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0页)他认为美需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需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刘勰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美学理论。他的美的观点是建立在“自然之道”基础之上的。他说:“日月叠璧,以垂立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地理之形;此盖道之文也。”(《文心雕龙·原道》)他认为“无识之物”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是由自然界本身所产生的。

综上所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是比较朴素的,与世界观的联系并没有那么密切,但是对于美的本质的问题则一直没有解决。

(四)美的本质的初步界定

现实生活经验和文艺修养是研究美学所必备的基本条件。(葛剑雄主编,朱光潜著:《朱光潜谈美学》,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91页)美的事物引起人们的喜悦虽然离不开一定的感性形式,但是这种喜悦的根源并不在于感性形式的本身,研究美的本质,就是要探索是什么因素决定这些感性形式成为美的。我们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就是由于里面包含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杨辛、甘霖等著:《美学原理(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5页)笔者认为,美的本质源于在劳动中、在实践中自由创造的结果,而且其表现在文艺修养中则是通过人对事物的感知也可以把自然丑转化为艺术美。

二、美对文学艺术的指导作用

(一)美学是文学艺术的理论基础

美学有一个别名——“艺术哲学”。“美学科学创始人”德国的鲍姆嘉通说:“美学使用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文学艺术的理论。”作家和艺术家在生活中如何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都需要美学的指导。

1.文艺创作

(1)文艺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

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当现实生活中的美触动了文艺家,激起了他美好的情思,使他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于是就有了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问世。虽然黑格尔的美学认为艺术美的源泉来自理念,但是他在论述与数家的创作时,也不得不承认“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357-358页)他提出艺术家“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在我国文艺史上,一些杰出的文艺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与深入生活有密切联系。例如女诗人卢文丽从小在西湖边长大,学业有成后再杭州日报社工作,始终与西湖相伴,因百看不厌西湖的美,于是她创作出“西湖印象诗100首”,来赞美家乡的西湖;又如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不是简单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而是在深入观察、研究生活的基础上,发现生活之美,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我国艺术史上的珍品。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算什么本领,这算什么创造?”(《鲁迅全集》第6卷,第175页)这说明文艺家离开了现实生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创造。所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美给了文艺家以灵感和激情,使他们各自写出了美的文艺作品。

(2)文艺创作中的形式美

从文艺创作上看,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但是我们在艺术创作中也要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