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提高班教学大纲

篮球提高班教学大纲
篮球提高班教学大纲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8171 课群名称:运动技术 英文名称:Basketball 学时:48 实验:0 上机:0 适合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篮球运动 (一)篮球运动的概况 (二)篮球技术、战术、分析 第二章篮球规则 (一)裁判法及记录的工作 (二)篮球运动的竞赛组织工作 第三章基本技术 (一)移动技术 (二)传接球技术 (三)投篮技术 (四)运球 (五)持球突破 (六)防守对手 (七)抢篮板球 第四章基础配合 (一)攻守基础配合 (二)快攻与防守快攻: (三)成队攻守战术配合: (四)作业 ①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个人技术⑦多观看比赛观察篮球配合技术的运用③充分学 习理解裁判法并且能够掌握实践经验④多参与组织编排各种比赛,熟练掌握各种编排法

二、学时分配 《篮球》课程教学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性质及任务 《篮球运动教程》是大学体育课程专修课教材,主要讲授篮球理论知识和篮球基本技术。课程主要以技术为主,兼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分析及掌握和解决问题的作用。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风尚。学完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能了解篮球的发展概况,基本熟练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战术及基本战术配合,能根据篮球组织编排方法,去组织一般的基层比赛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对排、足球等项目组织编排上有共同之处相互联系,在讲授排球、足球 两门课程也曾讲授过组织编排,可以作为参考。 三、课的重点、难点、深度和广度 个人技术、战术配合、规则、裁判法、组织编排多本课程的重点,要求熟练掌握 个人技术及战术配合,充分理解裁判法和规则并且能运用到实践战中去。在组织编排 中能独立承担基本的篮球比赛。 课程在讲授中,在个人技术战术配合等方面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多练,在裁判法规 则的讲授中多举例子,让学生多观看比赛,充分理解裁判法及规则并且能运用到实践 中去。 制定单位:西安工业大学体育系 执笔人:孔凡杰 审核人:项丽静 批准人:陈亚麟 修订时间:2010年3月

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一)目的任务 1.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培养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2.使学生对篮球运动有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了解篮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培养从事篮球运动锻炼的兴趣,做到学有所长,终生受益。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团体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和拼博精神,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 (二)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篮球运动的传、接、运、投、突等基本技术,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及熟练性、协调性,提高临场运用的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锻炼的能力。 2.战术方面重点掌握进攻、防守战术基础配合;半场人盯人防守和进攻半场人盯人;快攻和防守快攻;区域联防和进攻区域联防等全队战术的理论知识、方法及要点,并付诸教学比赛实践。学会根据本队特点制定攻、防战术,合理掌握进攻节奏,加强战术意识的培养,提高实战能力。 3.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紧密结合,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掌握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锻炼原则与方法,经常、科学地从事身体锻炼,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4.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趋势、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规则及裁判方法等方面,建立正确概念,达到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对实践起指导作用。(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纲要 篮球基础课(一)

1.专项内容: (1)基本技术: ①移动:起动、急停、转身、变方向跑、侧身跑、后退跑、滑步、后撤步。 ②传接球:双手胸前传球、双手头上传球、单手肩上传球、单、双手反弹传球。双手接球。 ③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运球急停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④运球:高运球、低运球、运球急起、急停、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⑤持球突破:原地持球交叉步、同侧步突破。 (2)防守对手:防持球队员、防不持球队员。 (3)战术基础配合:传切配合。 (4)专项素质:灵敏类、速度类、速度耐力类、力量类。 2.专项理论: (1)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及中国篮球运动基本情况。 (2)篮球运动与终身体育。 (3)投篮、传球、运球、持球突破等主要技术的分析。 3.身体素质:男生为1000米、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女生为800米、仰卧起坐。 4.考试内容:一分钟半场往返运球行进间单手投篮。 篮球基础课(二) 1.专项内容: (1)基本技术: ①移动:变速跑、攻击步、移动综合技术。 ②传、接球:单手体侧传球、单、双手接球。 ③投篮:接传球急停跳起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④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运球。 ⑤持球突破:原地持球交叉步突破、同侧步突破。 ⑥抢篮板球:抢进攻篮板球、抢防守篮板球。 (2)基本战术: ①战术基础配合:突破分球、掩护、挤过、穿过、绕过、换防。 ②全队战术: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 (3)专项素质:灵敏类、速度类、力量类、柔韧类。 2.专项理论:最新篮球规则的基本内容与篮球裁判方法简介。 3.身体素质:男生为100米、引体向上或双杠双臂屈伸;女生为100米、仰卧起坐。 4.考试内容

篮球选项学期教学计划 篇二:篮球课教学计划 篮球课教学计划 一、课程介绍 1892年,篮球运动首先从美国传入墨西哥,并很快在墨西哥各地得到开展。这样,墨西 哥成为除美国外,第一个开展篮球运动的国家。此后,这项运动先后传入法国、英国、中国、 巴西、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黎巴嫩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开展、普及和发展。 1896年,美国人鲍勃盖利将篮球传入中国,首先在天津、北京等城市青年会中开展起来。在 1910年旧中国首届全国运动会上,篮球首次被列为表演项目。1913年,篮球被列为我国国内 正式比赛项目。篮球自1951年起一直是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32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 会成立,男子篮球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946年,美国出现职业篮球联 赛,并发展为目前的nba。女子篮球运动到20世纪初才开展起来。1976年,女子篮球被列为 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篮球比赛的标准场地长26米、宽14米,四条界线外至少2米处不得有任何障碍物,如 在室内则天花板的高度应至少为7米。球场分中线、前场和后场,中线上的中圈和前、后场 罚球区罚球线上的两个半圆半径均为1米80。篮圈下面的矩形为限制区,通常称禁区。前、 后场内的拱形弧线外的地区称3分投篮区,在拱形弧线外投篮命中得3分。 二、课程任务 1、使学生初步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战术配合和科学健身的方法。 2、发 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3、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和爱好,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4、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三、教学 内容(一)专项理论 (1)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篮球运动的技术、规则变迁与发展趋势(3)篮球基本技术、战术分析(4)基 本技术、战术的特点及动作方法 (5)基本技术、战术临场应用的时机、条件及动作要点 (二)技术实践 1、基本技术 移动:基本站立姿势,起动,侧身跑,急停,跨步,转身,跳,滑步。传接球:双手 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双手头上传接球,单手体侧传接球,反弹传球。 运球:高、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背后变向运球,运球后转身,运球急停急起。 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跳投,运球或 接球急停跳投。 持球突破:同侧步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 个人防守:防不持球队员,防持球队员,抢球,打球,断球。抢篮板球:抢进攻篮板 球,抢防守篮板球。 2、基本战术 (1)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2)全队进 攻战术配合:快攻,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进攻半场区域联防防守。 (3)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挤过配合,交换防守配合,“关门”防守配合,夹击防守配合。 (4)全队防守战术配合:防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四、学时 分配 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篇三:篮球教学计划) 拓展案例 【拓展案例一】 《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低运球突破》教学设计与教案

篮球校本课程总结 一、目的及意义 篮球是极具竞争性、对抗性,也具有极高的锻炼和健身价值,以及欣赏和审美价值的运动项目。中小学生学习篮球与参加篮球活动,是为了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术技能、基本战术、简单配合与比赛方法;更是为了通过身体练习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体能和智能等多方面的能力,以达到健身健康的目的。参加篮球活动,能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素质;能在复杂多变的赛场上,提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在激烈对抗的环境里,磨炼意志,发展个性和智能;能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品质;能在观赏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标准》并未对教学内容作具体的规定,因而篮球教学的组织、选编与开发,就成为篮球课程开发与教学前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适应对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的新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小学生对参与篮球运动的期盼和学练的需求,力图从竞技篮球运动项目作为小学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选编,以及教材化开发入手,着重探索与研究适合小学不同水平段学生学练水平和学生学习需求 的篮球教学内容结构,开发和创编适宜小学生活动与篮球技能运用的篮球球内容、篮球游戏,探讨不同水平段适切的篮球教与学的方法。这些研究将对于新课程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落实与重构,对于拓展与丰富新时期小学篮球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内容的形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思路和方向,落实目标,形成操作方案;进行网络互动和统一学习培训,做好校本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其次是通过分析各类课标教材,筛选篮球各水平段的教学内容;收集整理、选编班级校本课内容,最后是设计教学计划,设计课时。高年级基本上掌握运球、传球的技能,进行一些稍微复杂的运动技术,小测试、评比等形式锻炼学生意志和体能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苦和累的精神。 每个周上一节校本课程,针对不同的学生,分提出不同要求和方法,进行分别的练习,同时也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有没有进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和同伴交流经验。在不同组内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可以看到自己动作还需要哪个地方改进,再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再比一比,有没有提高。在提高这个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快乐。由不懂到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练习,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所不同的进步,也体验到不同的感受,也掌握到动作的方法和规律。虽然有所提高了,还需要加强努力学习,那么教师在今后教学的方法上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

公体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试用于05-06学年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时分配: 内容学时 理论: 1、篮球运动概述2 2、篮球基本技术、战术分析2 3、篮球竞赛规则4 实践部分: (一)技战术 1、专项素质训练和篮球游戏4 2、篮球基本技术34 3、篮球基本战术10 (二)技能 1、篮球的教学比赛8 2、观摩或裁判实习2 考核:4 机动:2 总计: 72 三、教学内容: 1、基本班: ①移动:基本姿势、起动、急停、跨步、转身、滑步、后撤步、交叉步、碎步、攻击步(介绍)、侧身跑、后退跑(介绍)。 ②运球:高,低运球、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急起。 ③投篮: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女),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男),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 ④传接球:双手胸前伟接球,单、双手传反弹球,单手肩上传球。 ⑤篮球:基本战术、传切配合、侧俺护、交换 ⑥教学比赛、身体素质、篮球规则与裁判法。 2、提高班: 体前换手变向运球、运球转身,背后运球(介绍),持球突破(交叉、同侧步跳投(男)、(原地、行进间)。单手体侧传球,单手背后传球,单手胸前传球。 双手头上传接球,双手低手传球,单手低手传球,单手接球,抢篮板球,策应配合,穿过配合,挤过、关门、二攻一、三攻二、一防二、二防三、2-1-2区域联防,2-3区域联防,半场松动人盯人防守,身体素质,教学比赛等。 四、技评、达标考试: 1、专项成绩(60%)。 A、基础班: ①中距离投篮(男单手肩上投篮,女方法不限。)

二0一二年八月 目录 前言 (3) 第章篮球运动概述 (4) 第二章中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6) 第一节传接球 (6) 第二节运球 (8) 第三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11) 第四节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13) 第五节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15) 第三章篮球战术 (16) 第四章篮球主要规则 (21) 篮球动作评价标准 (22) 学生自我评价表 (23)

前言 一、说明 本教材是结合我校“开发拓展型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和遵照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课程的特点而制定的。 (一)本教材适用对象为本校中学各年级学生。本课程为拓展型课,属考查课程,总学时18学时,共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 (二)本教材为试行,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补充、修订、完善。 二、教学任务 (一)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我校教学计划的规定,认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篮球游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猛顽强的优良品质和思想作风。 (二)掌握篮球游戏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发展学生身体及智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游戏方法。 (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编篮球游戏和组织进行教学的能力;具有指导进行身体缎练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 (一)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18学时。 (二)各类教学内容的时数与比重 时数与比重容教学内时数比重 篮球裁判知识游戏化:理论11.11%2(1) 把裁判手势编成操部分裁判知识编成诗歌或顺口溜(2) 双手胸前传接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能33.33%6原地或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部分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传接球接行进间低手投篮─全场三对三教学比赛传接配合——半场控制球实践44.44%8二攻一配合──全场二打一部分半场人盯人防守──半场五对五比赛11.11%2考核其它.合计18100% 篮球运动概述第一章 一、篮球运动的概念 篮球是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是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篮球运动作为一个竞技运动项目,是以投篮为中心,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项目。 篮球运动是一项趣味性较高的运动,教师要保护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在教学中

篮球 一、教学目地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学习篮球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基本规则,侧重实战体验,寓练于乐,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健身理念。通过学习,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目的。 通过篮球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运用基本战术进行比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传、接球;运球;投篮;传切配合;掩护配合;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 难点: 单手体侧传、接球;运球后转身;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掩护配合;区域联防。 三、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 (1)篮球运动概述 (2)篮球技、战术分析 (3)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简介 (4)篮球运动特点及对身体锻炼价值 2、基本技术 (1)移动:基本站立姿势、起动、侧身跑、急停急起、跨步、转身、跳、滑步。(2)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双手头上传、接球;单手体侧传、接球;反弹传球。 (3)运球:高、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背后变向运球;运球后转身;运球急停急起。 (4)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跳投;运球或接球急停跳投。 (5)持球突破:同侧步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

(6)个人防守:防守无球队员;防守持球队员;抢球、打球、断球。(7)抢篮板球:抢进攻篮板球;抢防守篮板球。 3、基本战术 (1)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传切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2)全队进攻战术配合:快攻;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进攻半场区域联防。(3)防守战术基础配合:挤过;交换防守;“关门”、夹击。 (4)全队防守战术配合:防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 四、教学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教学进度(仅供参考) (1)第一学期教学进度

13——14岁篮球基本功训练教学大纲 基本功训练内容及要求 基本功应变练习训练内容 1)、球性——球感基本功应变练习 无球跑动接球后,假动作,持球突破,后转身投篮:单身抛球——原地起跳——单手抢球——双脚急停——双手持球做投篮假动作——同侧步突破——推放球起动——右手运球后转身练习;(右手) 单身抛球——原地起跳——单手抢球——双脚急停——双手持球做传球假动作——交叉步突破——推放球起动——右手运球后转身练习;(左手) 双手抛球左侧 2)、球感、球速基本功应变练习 原地:体侧高、低运球(节奏、幅度)变化——体前变向——体前变向虚晃;体前变向|胯下变向——背后变向; 进行间: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胯下变向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胯下变向——后转身变向运球(节奏、幅度、动作频率变化)。 3)、支配球、控制球时身体重心与应变练习 原地高抛球——单手抢球——原地随意运球——原地躺下坐地运球——随时运球起立练习:原地随意运球|看手势坐地运球|躺下单手支撑单手运球——看手势随时起立练习; 坐地双腿伸直单手体侧运球——向前绕腿运球换手——向后绕身体背后换手运球——看手势随时起立: 4)、双手控两球的组合 原地双手交替高低运球——提前变向——前后推拉: 行进间双手交替高低运球——看手势变行进间双手体前交替变向运球; 行进间双手体前交替变向运球——看手指变右手胯下变向,左手体前变向运球; 行进间双手交替高低运球——看手势体侧双手交替前推后拉运球——看手势变右手做背后变向,左手做体前变向运球 2基本功训练要求 1)、手、脚、腰跨、视野要有机组合,控制球支配球能力,做到球性、球感、球速控制自如,随心所欲。 2)、提高应变能力,设计好模拟场景,有针对性性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反应、控制球和控制身体重心的基本技能。 3)、变化和应变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练习质量。 4)、兴趣和游戏安排 二技术训练内容及要求 1技术训练内容 1、进攻技术应用训练的内容 1)、起动摆脱接球技术 阵地防守反击起动——朝中路侧身跑接应接球(或边线中场附近接应接球); 阵地进攻中外线45°朝里移动——急停变向——朝外起动摆脱接球(或朝外移动——急停变向——朝里起动摆脱接球);阵地进攻中外线45°朝下移动——急停变向——朝上起动摆脱接球(或朝上移动——急停变向——朝下起动摆脱接球); 外线队员起动摆脱溜底线绕出接球;

《篮球》教案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公共体育课是大学生必修课程,篮球课历来是普及程度较高、深受学生喜爱的公共体育主要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的 从体育教育的本性出发,以“从生活走向体育,从体育走向社会”为基本理念,本课程目的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帮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与方法,了解体育的价值,使学生能够把握体育的思想,体会体育的理性精神及对身体的关照与对生命的滋养,欣赏体育的美学价值,领会体育的创新精神和体育文化的深刻内涵,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任务 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认识篮球运动的基本特点,提高篮球技术、战术水平及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掌握简单的战术,提高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培养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组织一般性比赛的能力;掌握篮球竞赛基本规则,提高学生观赏篮球比赛的水平。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一)在课程学习之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观赏篮球比赛,了解篮球的有关知识,并与课程任课教师和高年级的同学交流了解篮球课程的学习内容、上课形式和考试方式。 (二)制定学习计划,参加课余锻炼,观摩比赛录像,培养学习兴趣。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学时) 运动项目的技战术理论、运动健身的原理与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养生与保健知识、锻炼的自我监督与评价、运动处方。 基本要求:学习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及相关健身知识。(二)专项运动技能教案(学时) 、移动技术 、传接球技术 、投篮技术 、运球技术 、持球突破技术 、防守技术 、抢篮板球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对不同阶段的学员,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到提高阶段的技术运用)。(三)专项素质(学时) 、速度:折返跑;变速跑; 、力量:上下肢力量;腰腹肌力量(对抗力量); 、耐力:速度耐力; 、协调柔韧灵敏:弹跳练习。 基本要求:提高篮球运动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并能在比赛中运用。(四)一般身体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学时) 、长距离跑:男生M、女生M练习; 、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等素质练习和体能训练; 、身体素质练习: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M跑和M(男)、M (女)。 基本要求:发展一般身体素质,掌握一般身体素质练习方法。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一)教材 、王家宏主编.《球类运动—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年出版. 、张宏成主编.面向世纪高校教材,《大学体育新教程健身原理与方法》.苏州大学出版社,年月出版. 、张宏成主编.面向世纪高校教材,《大学体育新教程竞技运动与科学锻炼》.苏州大学出版社,年月出版. (二)参考书 、肖威编著.《大学体育健康理论与实践》.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年月出版. 、胡金平主编.《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及教案评析》.人民体育出版社,

篮球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篮球运动是集跑、跳、投于一身的集体对抗性项目。大学生从事篮球运动,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可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体验勇敢与顽强、竞争与拼搏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团队作风。本课程主要讲授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重大赛事、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基本规则以及医疗保健常识。教学中侧重于实践体验,寓练于乐,以促进身心的协调发展,提高欣赏水平,达到健康之目的。 二、总学时:30学时 三、学分:1学分 四、授课对象:全日制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 五、教学内容: 第一节篮球运动基本知识 1.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特点及重大赛事 2.篮球运动的规则和裁判法 3.篮球运动的观赏与审美(NBA) 第二节篮球运动与健康 1.现代篮球运动对人体的锻炼价值 2.人体在不同发展时期如何选择篮球运动作为健身、健心手段以及方法和要求 3.篮球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第三节技术动作 1.移动:基本姿势、滑步、跑动、急停、转身 2.传、接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行进间传接球 3.运球:高运球、低运球、变向运球、运球转身、背后运球 4.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原地跳投、急停跳投 5.持球突破:交叉步突破、同侧步突破、前(后)转身突破 6.抢篮板球:单手抢篮板球、双手抢篮板球 7.抢打断球 第四节战术演练 1.进攻配合:传切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 2.防守配合:关门配合、补防配合 3.快攻与防守快攻: 六、参考学时分配

七、教学进度 (一) 1.简介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及重大赛事 2.讲述篮球专项课的教学目标、任务及要求 3.学习运球(行进间及原地)及基本姿势 4.学习移动—急停 (二) 1.复习运球(原地与行进间) 2.复习急停,学习滑步、侧身跑、变向跑 3.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了解单手传球 (三) 1.介绍我国篮球发展及CBA篮球 2.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传球及各种移动步法3.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4.介绍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四) 1.复习传接球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2.复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介绍转身运球和背后运球3.学习跳投技术(原地跳投及急停跳投) (五) 1.介绍违例(球出界、时间违例、脚踢球、走步)2.复习跳投技术 3.学习行进间低手投篮 (六) 理论课 1.篮球起源、发展、特点 2.篮球技战术分析 3.篮球运动的主要裁判法 (七) 1.介绍违例(回场球、罚球) 2.复习跳投技术和行进间低手投篮 3.学习持球突破(交叉步及同侧步) (八) 1.介绍侵人犯规 2.复习持球突破 3.学习抢、打、断球技术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篮球运动概述 (4) 第二章中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教法建议 (6) 第一节传接球 (6) 第二节运球 (8) 第三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11) 第四节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13) 第五节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15) 第三章篮球战术 (16) 第四章篮球主要规则 (21) 篮球动作评价标准 (22) 学生自我评价表 (23) 前言 一、说明 本教材就是结合我校“开发拓展型课程,促进学生与谐发展”得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创新得意识与能力。根据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得总体要求与遵照有关规定,充分考虑本课程得特点而制定得。 (一)本教材适用对象为本校各年级学生。本课程为拓展型课,属考查课程,总学时36学时,共进行一个学年得教学。

(二)本教材为试行,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并加以补充、修订、完善。 二、教学任务 (一)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我校教学计划得规定,认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得指导思想。结合篮球游戏得特点,对学生进行组织性、纪律性与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猛顽强得优良品质与思想作风。 (二)掌握篮球游戏得基本理论知识。 (三)发展学生身体及智力,使学生掌握基本得篮球游戏方法。 (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编篮球游戏与组织进行教学得能力;具有指导进行身体缎练得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 (一)教学时数 本课程得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 (二)各类教学内容得时数与比重:

第一章篮球运动概述 一、篮球运动得概念 篮球就是中学生最喜爱得运动项目之一,锻炼身体得综合效果好,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得拼搏精神,就是初中体育教学得内容之一。篮球运动作为一个竞技运动项目,就是以投篮为中心,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而进行得攻守交替、集体对抗得球类项目。 篮球运动就是一项趣味性较高得运动,教师要保护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得兴趣,在教学中采取合理得丰富多样得游戏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正确得篮球理论知识与运动方法提高她们得运动水平,从而使学生对篮球运动由一般得兴趣转化为执著得热爱。 二、篮球运动得教学功能 对于体育教学中得篮球运动来讲,它就就是一项集体对抗得球类游戏项目。它得特点就是集体性、对抗性、趣味性。除了具有一般运动项目得锻炼价值外,篮球运动复杂多变得比赛过程,能提高神经系统得灵活性,进而提高大脑得分析综合能力与应变能力。竞争对抗得游戏形式,能提高学生参与得兴趣,培养学生得体育情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计划 永登县新城区小学少年宫篮球 课程计划 篮球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 篮球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使他们逐渐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 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从篮球活动中受益,为形成持久的篮球兴趣爱好。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对篮球的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 惯; 2、学习简单的篮球基本技术,发展柔韧、协调和灵 敏的身体素质; 3、培养篮球争抢意识和勇敢精神; 4、建立篮球课的常规和要求。 1、学习熟悉基本技术动作要领和方法;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篮球运动,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3、具有良好的心 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发展身体柔韧、协调和灵敏素质; 5、培养勇敢精神,积极主动和团队精神。 水平三(5-6年级): 1、熟悉基本技术动作,发展运动技能,对技术动作进行规范化训练。发展在 对抗中的应变能力; 2、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进一步发展发应、动作和移动速度; 3、学习基础 配合和比赛知识,培养和提高战术意识;

4、加强心理训练,提高意志和注意品质;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态度,养成克服 困难的坚强意志。 二、阶段教学内容 水平一:(1-2年级) 学习领域一: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二:身体健康 1、柔韧性学习 2、灵敏性学习 3、速度学习 学习领域三:心理健康学习领域四:理论知识学习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二:(3-4年级) 学习领域一:运动技能 (一)技术基础学习 (二)基本技术训练 学习领域二:身体健康学习领域三:心理健康学习领域四:理论知识学习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三:(5-6年级) 学习领域一:运动技能 (一)技术基础学习 (二)基本技术训练 学习领域二:身体健康 学习领域三:心理健康 学习领域四:理论知识学习 学习领域五:社会适应能力 四、课时计划 周次具体内容 1 - 2 球感的练习 3 - 4 基本步法的练习

《篮球》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篮球运动的本质就是在特定的规则,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下所进行的投篮比准游戏,其属性是文化,其表现形式是特殊的社会人文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篮球运动目前已成为各高校中最为普及且最受欢迎的球类运动。 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大专段必修课程 适用层次:本大纲适用于大专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技能课 一、教学目的 篮球运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方面的素质,同时由于篮球运动具有的趣味性和竞技性,目前已成为各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篮球运动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学事业,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知识,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有着巨大帮助。同时学生通过在校学习篮球技术,体验篮球文化,养成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对于将来走出校园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实现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并通过篮球运动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要从学情实际出发。着重介绍基本技术和战术的掌握。根据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通过强化练习法和分解与完整练习法等手段,加强其对技术的掌握。同时针对未来学生就业的需要。适当增加如(小篮球运动和篮球游戏的组织编排)等适宜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开展的篮球项目。 3.学校各有关部门应定期检查保养篮球场地与篮球器材。由于篮球运动的对抗性和运动强度较大,教师在教学时还应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授课总学时:222学时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ea18265175.html,)/工作计划范文/教学工作计划 〔篮球教学计划〕 篮球教学计划(一) 一、课程名称:篮球 二、授课对象:4,5,6年级学生 三、课程目标: 5—6年级学生在一定的竞争环境中学习,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单、双手投篮,多点三步上篮以及教学比赛,攻防战术学习等。 小篮球是一项集体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 集体性运动项目,集体运动的对抗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活动游戏性和观赏的娱乐性以及各种传媒的效应,都是吸引小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重要因素,使得篮球成为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也使得小篮球成为小学生最热门的教学内容。 “小篮球校本课程”的实施开展,首先从思想上高度 重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小篮球是我市“校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篮球也是我市传统项目,为此我们为了继承我市的优良传统,将篮球项目推广普及到全市中小学生,其次体育课程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体育学科纳入中考),

深受家长和学生喜欢。因此小篮球为校本教材,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为学生健康锻炼和身心健康服务。 六、课程实施: (一)实施形式: 1、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可以得用课外时间为课时。 2、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合班活动或跨班级活动。 3、活动地点:校内。 4、活动准备: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宣传开发小篮球课本课程的重大意义。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计划及有关措施。 5、成果展示:在校内开展各种比赛及展示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的方法开展篮球友谊赛。 (二)实施办法: 1、坚持以发展学生兴趣入手、坚持从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本。 2、坚持每节课安排球性练习,各种运球练习。 3、教师对技术教学、动作要规范。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及提高学生篮球技术教学相结合。 5、明确考查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习。

《篮球》教学大纲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教学计划》(2005年8月修订),结合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学生实际情况编写的。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篮球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篮球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的运用能力,并具备篮球教学和竞赛组织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

四、教学内容纲要 (一)理论部分 第一章现代篮球运动概述 本章教学重点:篮球运动的起源和演进、其他形式的篮球运动 本章教学难点: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篮球运动的起源和演进 1、篮球运动的起源 2、篮球运动的演进 第二节现代篮球运动特点及发展趋势 1、现代篮球运动特点 2、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第三节其他形式篮球运动 1、小篮球活动 2、三人制篮球 ③轮椅篮球 第二章篮球技术、战术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投篮技术、一对一个人攻防技术、基础配合、快攻 本章教学难点:投篮技术、基础配合 第一节篮球技术分析 1、篮球技术基础动作(基本手法、基本步法) 2、投篮技术(原地投篮技术、行进间投篮技术、跳起投篮技术) 3、获得球技术(接球技术、抢篮板球技术、抢断球技术) 4、支配球技术(传球技术、运球技术) 5、一对一个人攻防技术(有球一对一个人攻防行动、无球一对一个人攻防行动) 第二节篮球战术分析 1、基础配合(传切配合、掩护配合、抢过配合、交换配合) 2、全队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半场人盯人防守与进攻半场人盯人防守) 第三章篮球重点规则及二人裁判法介绍 本章教学重点:违例、犯规 本章教学难点:犯规 第一节篮球重点规则 1、违例(出界、运球、带球走、3秒、5秒、8秒、24秒、球回后场) 2、犯规(圆柱体原则、垂直原则、合法防守位置、合法和非法掩护、阻挡

四年级(水平二)小篮球熟悉球性的练习 本单元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著。熟悉球性的练习是指用指、掌触球,用手腕做各种压、翻、转的动作,是提高控球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学习和掌握传、接、运、投等技术奠定基础。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教材很实用,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指、掌触球,手腕做压、翻、转的动作,提高控球能力,为学习和掌握传、接、运、投等技术奠定基础。 2.体验和感受球性,尝试学习简单、基本的运球方法。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 4.培养学生勇敢、机敏、果断等心理品质和团结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理念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限修内容中的小篮球教学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来进行熟悉球性的练习。 四、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篮球的一些知识,但在小篮球基本技术上还是刚刚起步。 2、少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一些熟悉球性的练习,但动作还需要规范,质量还需要提高。 3、学生对篮球运动有着的浓厚的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本次教学任务。 五、教学准备 小篮球41个, 录音机1台。 呼啦圈8个 障碍物4个 六、教学效果预 全课练习密度:45-50% , 平均心率:130-150次/分。

四年级小篮球熟悉球性的练习教案(水平二)

《原地运球》教学设计说明 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李群兵 一、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遵循运动技术动作形成规律,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参与。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原地运球的学习,熟悉球性,使80%的学生初步掌握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法。 2、发展学生灵敏性、协调性、上下肢力量和快速奔跑能力。 3、在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手指分开,掌心空出 难点:手指、手腕柔和用力 四、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共48人,班级大多数学生喜爱小篮球的活动,对小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上课时可能因为过度兴奋而导致注意力分散。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本节课学习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原地运球手法,通过对篮球单元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原地运球的动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合作的乐趣。 五、教学特点 1、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手部游戏“拍拍熊”导入,通过单手上抛、接球,双手交替上抛、接球,两人体前推球,原地体验运球的练习,以学生对球不同位置(正下方、正侧方、正上方)的感知来强化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法,体会运球时双脚的站位,通过顺口溜、篮球游戏与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尝试──体验──合作练习──评价”的过程中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达成本课学习目标。 2、组织形式 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观察示范,相互学习,在原地运球的教学中采用了双半圆弧的队形,通过单人、两人、四人等不同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练、在尝试体验,小组的互助中掌握运球手法。在游戏中采用五人小组集体练习的组织形式,提高练习密度,发展了学生的灵敏、协调性,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3、评价手段 本节课通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的动作概念。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体育课教案

篮球理论课教案 一.篮球运动概述: 第一节: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篮球运动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干部训练学校,在加拿大出生的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1891年发明的。他受启发于当地青年摘桃仍入桃筐的活动性游戏,即在一块场地的两端设置两个竹制桃筐,展开投篮比赛,这是篮球运动的雏形。 现代篮球运动的演进: 包括有5个阶段: 1.初创试行阶段:1892年,奈.史密斯将比赛场地按照进攻方向分为后场、前场、中场。同时明确了比赛的要求,不久又提出了13条简明而必须严格执行的比赛规则。 2.完善、推广时期: 1932年6月18日在瑞士的日内瓦由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士、意大利、希腊、拉托维亚、捷克斯洛伐克、阿根廷等欧美8国的代表酝酿组织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会上以美国大学生篮球竞赛规则为基础,初步制定了国际统一的竞赛规则13条。规定比赛人数为5人;场地上增加了进攻限制区,进攻投篮时,若对手犯规,则投中加罚一次,未中加罚2次;竞赛时间该为20分钟一节共赛两节等。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篮球运动被列为男子正式比赛项目,现代篮球从此登上国际竞技舞台。

3.普及、发展时期: 20世纪50—60年代篮球运动员的高度开始成为现代篮球竞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进攻、防守技术和战术有了明显提高。 4.全面提高时期: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篮球赛中,女子篮球正式列为奥运会竞赛项目。80年代中期,篮球竞赛规则对进攻时间、犯规罚则做了修正,并规定了远投区,增加了3分球的规定。 5.创新、攀登时期: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的第25届奥运会上,以美国“梦之队”中的乔丹、约翰逊等为代表的现代篮球技巧表演,把这项运动技艺表现的更加充实完善,战术打法更为简练实用。 第二节: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 一、空间对抗性特点 1.高空性 2.瞬时性 二、内容多元化特点 三、多变、综合性特点 四、健身、增智性特点 五、启示、教育性特点 六、职业、商业性特点 第三节: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趋势 1.智在充实 2.高在壮、灵 3.悍在凶狠 4.快在节奏 5.准在提高 6.全在综合 7.变在瞬时 8.星在奇特 9.技在升华 10.阵在机动 11.帅在智谋 12.男、女篮并趋 第四节: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一.篮球运动传入中国 现代篮球运动是于满清末期(1895年),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派往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就职的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介绍传人我国天津市,因此,天津市是我国篮球运动的发源地。 (见教科书19—38页) 1.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一种娱乐、健身的体育游戏,也是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运动,又是一门学科课程,还是新兴的一种体育产业,总体上说这是一种人类进步的社会文化现象。 2.篮球运动自1895年传入中国后,于1914年1月,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才被列为比赛项目。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正式版

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提高学生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运用能力为目标,,将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与运动技术学习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安排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与自学、探究学习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形成积极、健康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1、乒乓球是一项趣味性极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充满情感的比赛,欢乐与绝望,喜悦与悲哀,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每一场比赛,魅力无限的乒乓球早已进入世界

上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当中。它深深地吸引着热爱运动的人们,经常练习可以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增强大脑的灵活性及应急性。 2、乒乓球校本课是以乒乓球项目(乒乓球入门技术及结合技术、提高技术、基本战术)为练习的主要手段。通过乒乓球选修课教学,能够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乒乓球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该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提高对乒乓球运动的鉴赏水平,推进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3、学生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使其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