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完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曹爱平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
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
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在于通过对这些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二、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提问
1、李贽反正统思想的主要表现?
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3、顾炎武的成就?主要思想?
4、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的特点?
5、唐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新授: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介绍: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
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
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
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
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结合书中图片和《福建泉州李贽故居》介绍李贽生平
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粗看其穿戴的衣冠,就能推断他为明朝人,实际上他生活
的时间为1527~1602年,寿命较长,75岁。细看其面部,五官端正,眼睛中透着一股锐气和
正气。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正气的思想家,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新潮流。这是座落在泉
州市区南门万寿路的李贽故居。它是一座普通的民房,原来有三开间二进深。现存正面一间
和正厅堂,正厅堂宽6米,深9米,前有天井。故居曾一度改为宗祠,现辟为纪念堂。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
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
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引导学生将李贽的生活经历概括为三步:“年少时的求学,中年时的做官,晚年时的入狱”年。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2、探究学习:李贽有哪些“离经叛道”的思想?
解题关键: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思路引领:李贽“离经叛道”的表现
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组织学生结合思想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主张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得出: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4、学习思考:李贽认为私心是人类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李贽的这一认识?
答案提示:李贽在这里强调的是坚持和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同时,主张承认个性的意见,也是有意义的。李贽所说“私”和“心”的关系,实际上也肯定了思想的独立性。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三大进步思想家”共同的生活背景: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1、黄宗羲的简介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浙江南明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鲁王政权失败以后,他带着老母东奔西跑,险些被清政府捕去,后来长期在故乡隐居。黄宗羲的著作很多,最著名的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集》《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等。《明夷待访录》是在1663年写成的一本字数不很多的著作,但是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因此被清政府长期被列为禁书。
2、思想主张。
(1)黄宗羲的思想特点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2)思想主张: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自随。所至垦田度地,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音韵训诂、典章制度、兵农经济、郡邑掌故,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数十种著作。
2、思想主张:
3、探究延伸:
阅读下列材: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得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哪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
(2)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3)近代学者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的用于自勉的警句是什么?你觉得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勤奋学习,忠心报国;以天下为已任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的孜孜追求,当今社会更需要这种意识。学生时代的实践主要在于搞好学习,以便提高未来服务于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