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斗力的差异看孙悟空形象世俗化特点的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战斗力的差异看孙悟空形象世俗化特点的加强
作者:杨真真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11期
内容摘要:《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战斗力在大闹天宫之际与西天取经之时有着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其自身能力的下降、师父潜移默化的影响、天宫神佛与妖魔之间特殊关系的影响、小说故事内容形成的先后顺序的影响等。孙悟空在战斗力有所改变的同时,人物性格也越来越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这些发展变化奠定了孙悟空事业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孙悟空战斗力世俗化
“战斗”是孙悟空生命历程中的关键词之一。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通过一次又一次浴血奋战,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了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使命,实现了个体价值的进一步提升。然而,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大闹天宫之际与西天取经之时,孙悟空的战斗力表现得并不一致,甚至呈现出前强后弱的态势。
除此之外,《西游记》中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如小说第八十三回,陷空山无底洞的地涌夫人设计抓获了唐僧,孙悟空钻入她腹内,折磨得她生不如死,也没能顺利将唐僧救出。机缘巧合之下,孙悟空窥探到地涌夫人与托塔天王、哪吒父子之间的关系,遂请来后者,才将这白毛鼠精收伏。文中交待,白毛鼠精曾是李天王父子的手下败将。按理说,孙悟空对付她应该易如反掌,毕竟,李天王父子曾是悟空的手下败将。实际上,没有李天王父子的帮助,孙悟空想要救出师父恐怕还需一番周折。
可以看出,西行路上,孙悟空虽不惧艰险,亲自参与战斗,但最终能够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是得益于他人的帮助,而帮助悟空的人,有可能曾经是他的手下败将。换言之,如果不去搬救兵,想要令妖魔俯首称臣是非常困难的。这比起此前孙悟空的战无不胜,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显然,孙悟空的战斗力确实有所降低。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孙悟空自身能力的下降及天庭淫威的震慑作用。大闹天宫之后,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五百年的时间,对于需要修炼增值的神魔来说,既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孫悟空在山下压了五百年,身体尚不得动弹,更别提修行了。长期备受压抑的生活使得他的身心俱疲,身体素质大为降低,而各路妖怪却与时俱进,功力大增。所谓不进则退,孙悟空自身能力的下降是无法避免的,毕竟天赋再高,也要时常勤学苦练才能保持状态。
同时,孙悟空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自由,被压五行山,使他彻底失去了自由,度日如年。小说中写道,他“昼夜提心”、“晨昏吊胆”,日盼夜盼,只等师父来救他脱身。大闹天空的“无所畏惧”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吃一堑长一智。经此一事,孙悟空定会收敛心性,哪怕再度遭遇昔日的劲敌,也会气软几分。
二.唐僧言传身教的影响。昔日的孙悟空作战以勇猛著称,面对敌人绝不手软。他以降妖伏魔为己任,对付妖怪必然要心狠手辣,这显然与取经队伍领袖唐僧的理念背道而驰。唐僧讲究慈悲为怀,秉持着不杀生的原则,哪怕对妖怪也一样。西行路上,两者因为杀不杀生的问题矛盾重重,多次发生龃龉。孙悟空因此吃尽苦头,紧箍咒的折磨已然令他痛不欲生,盛怒之下的师父还曾将他驱逐出取经队伍。在师父谆谆教诲之下,在一次又一次的激烈冲突之后,孙悟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服从师父的意愿固然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但若逆师意而行,两者的矛盾将无法调和,会严重影响取经大业的顺利进行。另外,孙悟空最终被能够获得“斗战胜佛”的封号,说明他始终保持着佛心。因此,为了缓和与师父之间的矛盾,遵循佛门子弟的清规戒律,在取经路上,只要能救出师父,收服妖怪,并不一定必须亲力亲为。从这个角度来说,西行途中之所以不敌妖怪,也许只是孙悟空手下留情而已。
三.天宫神佛与妖魔之间特殊关系的影响。《西游记》中妖魔的构成固然比较复杂,但仔细考量,他们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天上的神佛有着某种或隐秘、或直接的联系。这些妖魔,有的是神佛出身,比如黄袍怪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木狼,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看炉童子;有的是神佛有意、无意放纵的侍从、坐骑,如乌鸡国全真道人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独角兕大王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有的是神佛的亲眷好友,如黑水河的鼍龙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外甥,狮驼国的三大王云程万里鹏是如来佛祖的舅父。当然也有与天庭毫无瓜葛或是土生土长的妖魔,但在数量上并不占多数。总而言之,妖魔大都是有背景、有靠山的,他们的横行无忌,与天上神佛的放纵有很大的关系。
孙悟空通过多次与这些妖魔交战,对他们的背景已经有所了解。面对强敌,硬碰硬显然不算妥当,不妨在师父的生命安全暂时有所保障的前提之下,打探妖怪的来历,再请出他们的主人出面收服。这样一来,既保存了实力,又卖了神佛的人情,还能在自知理亏的神佛面前涨几分颜面,可谓一举三得。
在漫长的取经道路上,孙悟空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付妖魔,不一定需要使尽全力、斩草除根,只需动动脑子,搬来救兵,解除危机,救出师父即可。
四.《西游记》故事完成的先后顺序产生的影响。《西游记》作为世代累积型的作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小说原本讲述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原先的主角是唐僧。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加入了英勇无畏的保护者孙悟空的形象,而后猪八戒、沙僧等人物相继加入取经队伍,故事的主角也从唐僧转变为孙悟空。由此可见,唐僧取经的故事是先有的,并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而大闹天宫的故事很有可能是成书时才写定的。因此,取经故事中的孙悟空形象定型较早,也比较稳定,能力虽强,却并不占尽优势。作者在撰写大闹天
宫的故事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故事精彩纷呈。其他因素,如大闹天宫时天宫神佛对待孙悟空的态度有所同情,不愿将其置于死地、为了突出取经的困难,刻意将妖魔的法力放大等。
无论是出于自身因素,还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孙悟空战斗力的差异确实存在。从造成差异的原因中不难看出,孙悟空本身有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那就是世俗化特点的强化。
所谓“世俗化”,是指平庸的倾向,或趋于大多数人的流行倾向,即平庸化、流行化。无父无母、天生天养、不受任何社会关系束缚的孙悟空在出生伊始同所有呱呱坠地的婴孩一般,没有任何世俗化的性格特点。而后,在其追求自由的过程中,孙悟空严重触犯了社会规范,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直接冲突。大闹天宫的过程就是他对名誉、地位和权利的发现过程、认知过程。换言之,孙悟空已经从对名誉权势一无所知转变为追名逐利。当然,孙悟空的这种变化并非他的天性所致,而是整个社会秩序耳提面命式的教育结果。
大闹天宫过后的孙悟空不再是那只懵懂无知的石猴,在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浸染之下,他有了许多世俗化的特点,比如利欲熏心、爱计较、会揣摩人心等等。取经故事中的孙悟空人性化的特点更为突出,他不断地迎合、适应社会对于不同阶层的人物的要求,逐步获得了社会认同感。
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压抑自己的天性,忍气吞声地追随迂腐无能的师父;他有意无意地隐藏实力,对那些与神佛沾亲带故的妖魔手下留情;他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不时地给师弟们创造崭露头角的机会......经历了无数艰难挫折的洗礼,孙悟空的情商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不再锋芒毕露,表面上好像错过了战斗力最强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他在隐忍中越来越强大。他的聪明狡黠、老于世故、忍辱负重助他走上了成人立业的道路,顺理成章地修成了正果,成为天神的一份子。
孙悟空形象的世俗化特点有着深层的象征意义,它影射了现实生活中某一类特殊群体。这类人大多生活在混乱不堪的时代,他们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有报效国家的决心。然而,他们生不逢时,想要通过正当的途径求得生存立命之根本简直难于登天。他们不得不对黑暗的现实低头,披上伪装的外衣,隐匿自己的心性,苟延残喘地过活,这是与《西游记》的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墨客的普遍遭际。最残酷的事实是,孙悟空通过改变最终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而他们却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污浊的世界将他们吞噬。
参考文献
[1]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黄炎军.略论孙悟空形象的世俗性演变[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