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黄曲霉毒素中毒及其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饲料原料水分含量
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饲料原料的水分 含量为17%~18%时是黄曲霉生长繁殖的 最适条件。谷实类在粉碎后如果水分含量 过高则更适合黄曲霉的生长。因此,饲料 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防霉含水量以下。
(三)仓库和管道污染
如果饲料原料长时间仓储或仓库潮湿、漏 雨,库存过多而不注意通风、干燥、打扫 卫生,特别是已经粉碎的物料,由于它颗 粒小,容易吸收周围的水分,就很可能为 黄曲霉的生长繁殖创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其次,颗粒饲料的生产中要注意冷却和配 套风机的选择,否则易造成颗粒冷却时间 不够或风量不足,出机饲料水分、温度过 高而黄曲霉的生长。最后,要定期清理颗 粒料提升料斗或管道中形成的霉积料。
(四)运输管理
饲料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当,以致饲料受 淋。受潮、曝晒、通气不当、堆压时间过 长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 件。
六、临床症状
根据动物百度文库种、性别、年龄、营养状态、 个体耐受性,以及毒素量的大小、多少不 同,中毒的程度和临床症状也有显著差异。
一、病因
关于黄曲霉毒素的毒理问题,吴刚氏于 1977年前,已经初步搞清了一些关键性的 问题,明确了黄曲霉毒素关系到DNA的模 换和RNA的代谢、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 脂肪合成,线粒体代谢,溶酶体的结构和 机能,多核(糖核)蛋白体向细胞膜的结 合等。也有人认为黄曲霉毒素B1的环氧化 物反应性强,与其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 性都有关系。
动物黄曲霉毒素中毒及其防治
概述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而具有严重危 害性的一种疾病 。主要表现肝脏受到侵害, 影响肝功能,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出 血,胆管和肝细胞增生,引起腹水、脾脏 肿大以及消化机能障碍,体质衰竭等病征。
概述
动物黄曲霉毒素中毒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起, 在英国、美国、巴西及南非等十八个国家 早已发生。黄曲霉毒素发现于1960年,在 英格兰由于当时称为火鸡x病的一种新疾病 而死了十多万只雏火鸡。许多雏鸭和小牛 在吃了生霉的巴西花生粉后很快死掉,产 生此剧毒物质的霉菌就是黄曲霉,因此该 毒素被适当地称为黄曲霉毒素。
一、病因
黄曲霉毒素,根据文献记载,已有12种之多, 分为B1和G1两大类,其结构类似,均为二 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食品与饲料中污染的有 B1、B2、G1、G2、M1、M2等六种。但须 说明,其中B1和G1两类毒素可溶于多种有机 溶剂,如氯仿、甲醇、乙醇等,却不溶于水、 已烷、石油醚和乙醚等。
黄曲霉毒素B1对各种动物的致癌作用的敏感 性差别极大,某些动物易发生癌变,某些动物 则需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引起癌变。
四、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黄曲霉毒素耐热,B1毒素在268~269℃时才 分解。高压0.103Mpa(120℃)2h降低1/ 3~l/4,4h降低1/2。加入强碱和5%次氯 酸钠可完全破坏。黄曲霉毒素(主要是B1、 B2、G1、G2)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如氯 仿、丙酮、甲醇和乙醇),但不溶于己烷、石 油醚、水与乙醚中。在紫外线激发下,毒素发 出很强的荧光。如B1和B2经层析在紫外线下 发出紫兰色荧光;G1和G2发出黄绿色荧光, 低浓度的纯毒素易被紫外线降解。
三、黄曲霉毒素是如何产生的?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 曲霉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霉菌的生长繁殖 需要一定的温度(25℃~32℃)、湿度 (80%-100%)条件。当霉菌处于高温、高湿 或处于与其它霉菌竞争的应激情况时,就会产 生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性极毒的物质,是黄 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普遍存 在于霉变的食品及饲料中;黄曲霉毒素耐高温, 在烹调及常规处理中很难将其破坏,对人畜危 害极大。
一、病因
本病病原为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 生曲霉产生的。动物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发 生是由于动物和家禽误食被黄曲霉或寄生 曲霉污染的含有毒素的花生、玉米、麦类、 豆类、酒糟、油粕以及植物油和酱油等, 引起急性中毒,特别是慢性中毒的病理演 变过程。
一、病因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江苏、广西、贵州等 省区,都先后有过动物黄曲霉毒素中毒发 生的报道。幼小动物、雏禽的敏感性比成 年哺乳动物、家禽为高,公畜比母畜为高。 因而,往往造成严重危害的经济损失。
二、何为黄曲霉毒素?
中文名称:二呋喃香豆 素
性质: 为一类含氧杂环 类抗菌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 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 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 生物。
三、黄曲霉毒素是如何产生的?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 的次生代谢产物,经常在玉米、花生、棉 花种子、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其中以 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家庭自制发酵食 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尤其是高温高湿 地区的粮油及制品种捡出率更高。
五、饲料中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原因
(一)环境温度和湿度
黄曲霉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 度条件,25~30℃是最适生长温度,最适 相对湿度为80%~90%。由此可见,黄曲 霉的生长繁殖与一定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密 切相关的。在众多的饲料发生霉毒的地区 来看,南方地区都要高于北方,这是因为 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的生长 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容易生长。
一、病因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各种谷物及其副产品极易污染,特别是梅 雨季节及温度(24-30℃)和湿度适宜的时 期。若收割、脱粒、贮藏保管不当,则更 为严重,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量也最多,因 而在动物和家禽中常常发生黄曲霉毒素中 毒现象。
二、何为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G1、G2。 其中B1被认为是主要的有毒物质,有2种这些
毒素的代谢产物M1和M2。其中黄曲霉毒素 B1主要存在于农产品,动物饲料,中药等产品 中。 黄曲霉毒素M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1后在 体内经羟基化代谢的产物,一部分从尿和乳汁 排出,一部分存在于动物的可食部分,如乳、 肝、蛋类、肾、血和肌肉中,其中以乳最为常 见。黄曲霉毒素M1的毒性和致癌性与黄曲霉 毒素B1的基本相似。由于牛乳及其制品是人类、 特别是婴儿的主要食品,所以其危害性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