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有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

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因此,“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班主任能,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班主任要掌握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普遍问题

(一)现代中学生心理特征。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成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学习紧张和环境陌生,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这些矛盾归纳起来,大体有下面几种:

(1)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中学生大多都有美好的愿望,他们幻想自己将来做一个科学家、企业家、领导干部,但有些学生学习不努力,得过且过,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很少,做得不够。

(2)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宠爱,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他们吃零食,穿高档衣服,过生日请客送礼。但这些学生轻视劳动,坐享其成,不懂得什么是应尽的

义务和责任,不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2)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发现同龄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于是,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或“日记本”说心里话,不愿意同长辈交流感情、透露内心世界,实行自我封闭,因而常常产生孤独感。他们普遍认为老师、家长对其不理解,热切盼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3)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对婆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人会顶撞家长及老师,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和心理上又要依赖父母、老师和学。

(4)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中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冲动,或因小的成功而狂喜,或因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或因鸡毛蒜皮争得面红耳

赤。他们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的状态,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

(6)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广泛涉猎,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鉴别能力还不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因此,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成长。

(二)现代学生心理问题。

据有关资料报道,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

综合各方面资料,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

脾气大、焦虑、抑郁;自尊心过强,性格孤僻古怪,不合群;爱猜疑,易嫉妒、易愤怒。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

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4)恐惧、悲伤、冷漠、自卑、自信心较差;固执、易受挫折;撒谎、偷窃、欺骗、斗殴骂人。

4、异常心理表现突出:自卑,退缩,无安全感;攻击性强,敌对,冲动,性情易变,抑郁;非友好的不服从,对现实缺乏挑战的勇气,精神非常脆弱。

5、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二、分析心理问题,综合心理特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方面生理的发展变化,带来心理的发展变化,使中学生具有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做事不考虑后

果的特点;另一方面多种特殊家庭类型的产生,离婚家庭,单亲家庭。特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由于这些孩子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爱,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其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受到压制或扭曲,并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下降,思想道德品质下滑,而且也导致行为异常和心理偏常。这是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特别突出的社会背景。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注意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三、对症下药

(1)教育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中学生有复杂的心理矛盾,但他们都是无意识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更不必说去纠正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因

此,班主任要给学生上心理健康辅导课,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学生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指出他们平时不健康心理的具体表现,告诉他们健康的心理应该是能正视现实、了解自己、善与人处、情绪乐观、自尊自制、乐于工作的,让他们对照健康心理的条件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知道应该做怎样的努力,才能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班主任可以开展“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

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通过合作训练,培养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理品质,克服脆弱心理。如开展评比“先进宿舍”、“先进学习小组”、“亲密无间的同桌”等活动,由班委会发起,向全班同学征集评比方案,选出评审小组,最后将结果列上光荣榜。这项活动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达到行动自律的目的。

通过情感训练,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闭锁心理。笔谈交心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如开展与单亲家庭学生“手拉手”活动。让一名单亲家庭的学生与多名学有所长,富有爱心的学生组成“手拉手”互助小组,一起讨论

问题,一起谈心,遇到困难,大家援助解决。(班主任工作反思)对于特殊家庭的孩子,班主任应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爱着孩子们的爱,梦着孩子们的梦,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痛苦着孩子们的痛苦”。“蹲下来做孩子们的朋友,站起来做孩子们健康成长路上的明灯”。亲近孩子,可以打开通向孩子世界的道路,为教育创设一个必要而科学的心理软环境。

(3)发挥同龄共振效应,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南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淘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征,自然似之。”这说明了学生容易受所处环境影响的心理特点。

基于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现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不等式:教师影响+家长影响<同龄共振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人而异,但这种趋向似乎在日益显现出来。现在

的学生愈加重视朋友关系,因为这种关系可以敞开心扉、诉说烦恼,这恐怕是一般家长和教师所企望莫及的。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说明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可以影响他周围的许多同龄人。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学生中树立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让他们发挥同龄共振的作用。当然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也会有传染性,我们要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了解自我,包括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以及不足和缺陷;接受自我,既不过高估计也不自欺欺人;认识现实,正视逆境,具有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自信待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劳逸结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健康的情绪,借助释放、升华、转移、自慰等方式克服不良心境;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学习掌握了一些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可以预防那些不健康心理的影响。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

作的全部内容,但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变革和发展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多方面的积极配合,通过多处渠道的综合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高三冲刺阶段, 忌讳重复地去做大量的题型, 尤其是文综。这个时候一定要回归课本, 即抓基础。 学生基础怎么样, 好不好, 通过每次的做题, 尤其是做客观题能够看出八九不离十。一次失误、两次失误可以理解, 但次数多了每次客观题分数都不高, 这肯定与基础知识不扎实有很大关系。为此我针对那些平时学习比较用功, 细心, 老师提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回答得不错, 但一做主观题就错不少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查。他们普遍都存在的苦恼就是:平时一遍遍看书、一遍遍地记, 可以说是不放过每一个书中的细节, 但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犯迷糊, 往往在两个相近选项中徘徊拿不定主 意。有时候甚至还是想不起来相关知识点。这样的问题很明显就是不会知识迁移。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建议学生做到: 一、看课本要带着问题看, 不是某个具体问题, 而是 某个历史阶段与其他历史阶 段的相关联系, 某个阶段特征 与其他阶段特征的联系等等。 这些问题, 在看课本前就应该 通过看目录的形式把他们领 会了, 如果学生对照目录不能 够把相关阶段特征很好地贯 穿起来, 那么下一步就是他要 看书的重点, 把阶段特征中所 涉及的每条线索上的相关知

xtnfuowen 识点有针对性地找出来,记下 来。 二、看基础题,以题带课 本。把以往做过的错题搜集整 理归类,可以有两种基本的归 类方法:一是按照历史知识板 块归类,如:古代史错题、中国 史错题以及世界史错题集;或 者按照错题的类型归类,如: 属于知识类错误的、能力类错误的等等。这样,复习的时候,把这些曾经做错过的题,再重新做一遍,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看课本时,主干知识不要反复地一味地看,因为那些东西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而且通过做题不断地在巩固练习的东西。如果我们一直在看这些东西往往容易产生疲惫,被动接受,反而不容易达到目的。这个时候着重看一些比较生僻的,以往考试容易忽略的,但又可能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些解释性的小字部分、一些插图、历史地图。这些东西可以通过看书补充,同时可以采取自己设计题型或者和同学之间互相提问等等形式,帮助自己很好地把这些生僻知识掌握了 。如何做好冲刺阶段的历史复习筲 河北/

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

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 对现代高中生来说,压力是一个很普遍现象,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有压力。随年级的不断升高,高考的临近,这种压力也越来越大,而随着压力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就成为困扰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心理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然而,就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应试教育还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条件下,教师依然在为了"名次"拼命地教,学生照常是为了"名次"没命地学,结果使学生负担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学生在性格、适应性和心理地调节等素质上存在不足,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交往等方面,严重的会引起犯罪、自杀等后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适应能力,发掘学生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日常性的教育活动,必须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而班主任--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于一体的这一特殊角色,有许多接触、观察学生、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影响的机会。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已势在必行。学会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新课题,那么我们应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结合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应用了一下几种方式来指导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心理健康教育的通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热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爱心,对学生具有深厚而又健康的情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

重要条件,它对学生的激励和感染作用是其它手段无可比拟和取代的。班主任为了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情上接纳自己,应首先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打开学生心理通道的前提。我国的教育由长期受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往往在师生关系上体现为绝对服从老师的权威;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而不习惯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使得学生对班主任怕多于信任,敬多于亲近,师生关系往往存在隔阂,甚至紧张冲突。通过师生平等交往,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信心,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中体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教育道理那就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各项工作。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做到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思想,理解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人有爱的需要和被人理解、尊重的需要。作为班主任,一方面要把握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心理特点与矛盾,另一方面要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观察、谈心、咨询、调查等方式具体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与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发现学生向上的闪光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并给予积极的引导。理解才能有共同的语言,才能进行心理交流。 第三,要真正地关心学生。关心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和帮助、支持对方。无论学生的成绩、智力、品德、体貌、家庭如何,教师都要给予同样的关心。班主任的关注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什么叫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创新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贯彻党和人民教育方针的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 在报纸、杂志等一些媒体上,曾经报导说在大学生或者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中心理不健康的人到30% ,40% ,50% ,乃至70% 。还有一些报道说我们的老师心理不健康者占半数以上。媒体不恰当的夸大其词的,甚至于不科学的把我们的学生说成不健康的儿童,把我们老师也说成不健康的成年人。为此,我曾经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的采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当前在咱们国家轰轰烈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个路子一定要走正。 那么什么叫心理健康?什么叫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今天我就这几个问题跟大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什么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在社会上都有好多提法,如:“心理素质提高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心理教育”、“心育”。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科学的提法,既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

把这一类的教育,规范地科学地鉴定为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以后我们统统用“心理健康教育”来概括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 (一)国际争议 对于心理健康问题在国际上都是有争议的,所以什么叫心理健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围绕着这些争议最普遍的有三个分歧。第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强调心理健康的客观标准,认为具有良好的身体,良好的品德,良好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就是心理健康。有的则强调心理健康是一种主观感受。有心理学家从外部标准、主观感受、情绪三个方面来论述心理健康。还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第二,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不同认识。在对西方心理健康研究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很多,例如:情绪和情感、主观幸福感、自尊、一般健康状况、生活满意感等,那么,究竟什么指标最能够反映心理健康的本质和核心呢?这个问题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认识。 第三,心理健康测量有没有误区?经过争议以后,认为有误区。为什么?像我前面所讲的,咱们那些媒体敢于炒作,说我们学生中间心理不健康的占30% ,40% ,50% ,乃至70% ,还胡说我们老师心理不健康的占半数以上。我们把他这些观点作为炒作,胡说八道,理由出是目前心理健康工作者所使用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大部分为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的测量,例如:对于忧郁、焦虑和其它负面情绪的测量,如Goldberg 的一般健康问卷;Bradburn 的负性情绪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 训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培训主题: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让班主任正确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在必要时,引导学生适时介入心理咨询。 培训对象:全体班主任 培训时间:3月8号 培训地点:报告厅 培训方式:主题讲座 主讲人:王旭卿 培训内容: 健康的心理幸福的基石 但心理健康常常被忽视 如果老师们能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就能更好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孩子 让他(她)的学校生活和人生更加快乐、幸福、成功 悄悄告诉你: 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2、有生命的失败胜过于无生命的杰作。 3、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4、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 5、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6、人生就像一张磁盘,烦恼可以删除,快乐可以拷贝。 7、经常疏通河床,不致溃堤,适时疏导心理,才能保持健康。 8、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是最成功的健康。 9、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10、失去了昨日的繁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又错过了今天的朝阳。

11、只有对前途乐观的人,才能不怕黑暗,才能有力量去创造光明。乐观不是目的,而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态度。 12、人生忧乐,存乎一心。情绪影响行动,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就能找到幸福的感觉。 13、不是烦恼太多,而是心胸不够开阔。 14、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他本人挡住了太阳光所形成的. 15、怨恨不一定会伤害别人,却一定会伤害自己。 16、孤立者往往不是别人要孤立自己,而是自己首先把别人视为“另类”。 17、宽宏大量者高朋满座,心胸狭窄者门庭冷落。 18、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燥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19、幸运之神会光顾世界上的每个人,但如果他发现这个人并没有准备好迎接他时,他就会从大门走进来,然后从窗户飞出去。 20、生活不是单行线,一条路走不通,你要学会转往。希望就在拐角处。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给自己确定的理想目标较为适合实际情况。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能理智地对待自我,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变化中达到平衡。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能够与其他同学较好地沟通和交往,有知心的朋友,不仅能接纳自我,而且也能接受他人,包容他人的缺点,同时也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而且能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能够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 4.具有顽强的意志 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所谓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清醒地懂得: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像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等为一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载体。无数事实说明,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为学生成年后适应社会做好铺垫。有许多犯错乃至犯罪的青少年,都有这样那样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每个教育者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和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使之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不断优化学生整体心理环境。 小学生心理不良的表现、及其成因: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是积极乐观、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渴求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充满自我成功信心的人。相反,却有少数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由于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未及时解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少言寡语,无组织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集体漠不关心,易生气、动怒、多疑,对别人的劝导具有叛逆行为。 第二、抑郁失落。不愿和人交往,对许多事情抱有幻想,并且付出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表现为悲伤、颓废,情绪不稳定,拥有孤独感。

最新感悟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感悟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形成的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小学班主任的新职责和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应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真正把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注意将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角色和心理健康医生角色融为一体。以心理学的有关理念、方法为指导,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培育良好班集体,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现在,我就担任班主任工作时的一些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用博爱之心浇灌每一位孩子。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教育》一书中说到“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句话一直震撼着并指引着我。因为,你为孩子付出多少爱,你就会收获多少爱。每一位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老师真诚的爱。爱每一位孩子,把他们当作朋友给予他们真诚的爱;爱每一位孩子,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有人曾说:“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作为教师,我认为面对有情感活力的一群孩子,只有洒下爱之甘露,才可获取爱之回报。

记得我班一个小女孩,一年级刚入校时,她全然不听老师的话,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待同学也根本不讲礼貌,还说脏话,严重时还会大发脾气。这让我们所有老师、同学都感到担忧。面对这个孩子我告诉自己决不能放弃,一定要好好地帮助她。于是,我处处关心、照顾她、鼓励她,教她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告诉她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如何遵守纪律,每天只要我一有空都会跟她在一起,渐渐地,她与我熟识了,每天都喜欢跟在我身旁。也许是我们相处的时间长了,交流的内容更多了,她感受到我对她的爱。一个月后,她竟然能和大家一道学习了,也不再我行我素了。但由于她与同学交往时爱说脏话,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玩耍,课间总看到她孤独的身影。此时,我都会耐心地教她,并且鼓励她,相信她会改掉坏习惯的。同时告诉全班:老师相信她能改好的!这树立了她的自信心。同学们不再疏远她了,她也找回了自信。 记得有一次她又忍不住要说脏话时,我在一旁朝她摇摇头,她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张开的嘴立刻闭上了。这让我欣喜若狂,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笑了,笑得那么开心。他的家人向我连声道谢,说到:“我们家几个大人都没能教好一个孩子,可你要教那么多的孩子,她才到学校一个月就有这么大的变化,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和惭愧啊!” 可见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关心、爱护这些孩子们呢?作为班主任,关心疼爱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几点心得: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材料

学习时间:2017.9 学习内容:班主任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咨询 讲解人:沈彩林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渐强调全程性、全员性。班主任要看到自己在心理辅导中的优势,消除畏难情绪,勇敢地担任起学生的心育工作。同时,班主任如果在学生心理辅导中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识。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提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尽管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越来越讲求生命品质,全面的健康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但还仍有许多人对于心理上的健康不够重视,甚至还存在讳疾忌医的情况。我们讲正确的意识是正确行为的前提。做班主任更是应该主动消除错误观念,树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意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是名人都能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理疾病。 2.要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成天与天性调皮的学生在一起,如果缺少职业热情,那就很难想象能把教育工作做好。现在有研究表明,许多教师在从

事教育职业后的5-7年,不可避免会出现所谓的职业倦忌。原先对工作的那份热情与喜爱逐渐消退。如何始终保持高涨的职业热情,这不仅是学校领导要考虑的事,而且也是教师本人要解决的问题。我想其中根本的一条,还是要不断学习钻研,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取得专业成长,增强职业效能感。有了对学生的一颗爱心,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显得自然而生动,其效果也会事半而功倍。心理辅导就是爱的慈善事业。伟大的文学家冰心讲:“有爱就有一切。”缺少爱的力量,工作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痛苦,对学生而言可能就是一种折磨。 3.要克服角色冲突。 心理学对角色的定义是指不同的角色所蕴含的行为规范与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辅导老师等都有自己的行为要求与角色定位。当要求一个人同时扮演好几种不同的角色,就不可避免会存在角色冲突,也就是所谓的行为规范矛盾。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就往往会出现冲突,“职业病”一词也由此而来。班主任与心理辅导老师角色定位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容易造成角色冲突。班主任要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对自我意识强烈、个性突出的学生,少一些指责命令,多一些沟通交流;少一些批评教育,多一些民主平等;少一些上纲上线,多一点温情理解。 4.要正确把握好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案例4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案例4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的案例第1篇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一系列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 二、教育部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对心理测试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要严格保密。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

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与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及青春期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3、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班主任工作误区 误区l:抓两头,带中间 所谓两头,一头是好学生,被树为典型榜样,他们的缺点被成绩掩盖着;另一头则是有问题的学生差生,被批评的对象,常常被老师当成坏典型,被用来杀一儆百。这样,好学生容易形成狭隘、嫉妒心理,一有不顺心的事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举动,使得班主任要严厉批评,又觉得不忍;稍微点拨一下,学生自己又不收敛,产生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差生则往往对失败体验过多,外界评价太低,易导致怯懦、自卑、抑郁、对立等缺陷。而中间的学生潜伏的问题在外界条件成熟时,就暴露出来了。这样发展下去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文/古金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

节。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刚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结合起来。因此,班主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智力发展固然十分重要,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生命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因为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孩子成长的前提条件。根据小学生的基础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小学阶段应重点培育的心理品质有:合群、

交往、乐学、会学、自信、上进、毅力、耐性、自律、自理。下面浅谈一些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以良好心理素质来影响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优秀的心理辅导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感情

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才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学生也就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班主任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营造宽松快乐的心理环境,重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除受制于先天生理因素外,主要决定于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图文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 文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关注细节成就完美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几点体会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关键字:小学、心理健康、学校、教师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首先,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一流教育要有一流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其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关注学生健康发展,也是所有班主任所有老师的责任,不仅要交个他们知识。当然老师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关注。下面是由出guo 为大家的“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

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三)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五)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学习,不及时充电,不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就将被时代所淘汰。

班主任心理健康计划4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计划4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计划第1篇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活泼向上、乐观开朗的小学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班级中的学习差生、单亲家庭中缺少关爱的学生,这一作用更为明显的体现出来。下面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班级现状分析: 我班现有37名学生,其中男生21人,女生16人。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在总体上不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者不适应。从性别来看,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从成绩来看,成绩

中上等的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较好,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工作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关心爱护学生,培养他们活泼、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 四、存在的问题: 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五、采取的措施: 1、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要多和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4、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各门学科产生兴趣,热爱学习。 5、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为这些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6、努力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她是初二女生,性格内向,学习刻苦努力。对自己要求很高,责任心强,有理想。一旦迭不到自己的目标。她首先不是考虑目标是否合理,而是陷入自责,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不自信。于是下一次还会制订更高的目标以作弥补,那肯定还是达不到,于是再次深深自责,变得越来越自卑。在潜意识中,她总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因此,很难找到知心朋友,也就很难有安全感、认同感与归属感。严重的自卑与自我否定倾向都属于不良人格,而这些心理障碍又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因此长时间地干扰了她的情绪。正是由于她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力式,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目标,因此,她一直处在一种紧张抑郁的、生理与心理全都极度不适的状态下,这对她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先认真地听完她的叙述,不做评价。她述说的过程也是不良情绪和压力释放的过程。 2.分析李虹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她的压力主要是学习上的压力,压力是多方面的,比如家庭、同学间的竞争、学习方法不当,更重要的是性格方面及错误的认识。 3.纠正错误认知。示范解说,我拉着李虹的手走到房间的一面墙边,用双手抵住李虹的双肩向墙的方向按压。李虹不解地看着我。“你就是这样,把自己压在一个过于狭小的空间,所以把自己逼得透不过气来。只有让自己的心处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它才会舒展。”

看到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接着说:“你不是以自已是否舒适为标准,而是用道德标准限制自己的行为。可是你要知道,有张有弛,才是文武之道啊!弦绷得太紧是会断的。 4、阳性强化法。对她的积极做法和成功之处不断鼓励,不断强化,不去触及她所说的那些不愉快的往昔回忆,而是把她的注意力引到她现在的生活和爱好上。她说她爱写作。我问她,不快乐的时候是不是会写出来呢?她说以前是的,但初三时间太紧了,没有精力写什么东西愉悦自己。 5、把每天快乐的事写下来:给李虹留了一项作业,每天记下两个“快乐”,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想,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总之.一切让她感到高兴的事物。她很郑重地答应了。一个月之后。她告诉我说她的情绪“好多了。” 案例启示: 学校越来越重视升学率,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这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面对着这狂风暴雨式的压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面对着师长的殷切期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忧虑——如果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那该怎么办呢? 针对这个个案,我运用的方法有认知疗法,即让李虹认识到一张一弛的道理,并给她留了心理作业,通过行为训练,逐渐改善她的心理状态;发现并肯定她的优点和长处,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对于类似的心理障碍个案,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系院:黄淮学院姓名:张政学号:093411014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越来越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时,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迫使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才不至于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人类进入了心理负重年代”。其中大学生首当其冲,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正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导致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主观上看,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心理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首先是充满远大抱负与现实经验不足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抱负远大,忧国忧民,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缺乏对实际的了解,因此大学生经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彷徨,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其次,要求他人尊重与自己尊重他人的矛盾。很多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不喜欢别人干涉、指责,但对他人却缺乏尊重,还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致造成自命不凡、虚荣清高的个性缺陷。第三,思维独立、批判性强与识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矛盾。第四,对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对所学专业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学习与恋爱的矛盾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以及对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选择问题等等。大学生思维独立性、批判性进一步增强,但辩证思维还不深刻,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敏锐,自我控制能力有待发展,因而大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问题。 从客观上看,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社会思想多元化,竟争加剧、生活节奏加速,使人们产生紧迫感、压力感以及心理上的距离感。很多学生在中学成绩优秀,受到学校“重点培养和保护”,进入大学后失去了这种优势和地位,产生心理失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子女只顾学习,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生活懒散,缺乏纪律性,自理能力极差,抗压能力不强。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避免由于以上各种问题而造成的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确保大学生以良好、阳光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和社会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关键性阶段,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著名学者俞国良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虽然不够完美,但是并不能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威胁,而道德败坏和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会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因此在小学阶段,小学班主任应对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1引言 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角色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还是学习的引导者、尊敬的长辈和亲切的朋友。由于小学班主任和学生每天相处的时间几乎超过学生和其家长的相处时间,因此,小学班主任更应肩负起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要想做好这点,离不开小学班主任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引导方法,当学生心里出现困惑或问题时,小学班主任要及时采取办法进行解决,防止学生负面情绪的扩大化。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

2.1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育不仅包含理论知识内容,也包括实践内容。这点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小学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實际出发,避免假、大、空的现象。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依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高效性与科学性。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平易近人,做学生的好朋友,多和学生进行沟通。这种亲切的沟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对教师吐露心声。同时,班主任在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学会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学情”,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除此之外,班主任要从自身找原因,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不断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指导小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工作的开展。但是,只重视理论知识也是不行的,班主任还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与管理方法,掌握一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对于学生的一些心理变化和问题及时疏导。例如,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和课堂上总爱说话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班主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行为主体采取相应的方法,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2加强班级文化,创设良好心理环境 要想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学班主任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 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教学论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班主任)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九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