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讨-旅游管
理
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讨
张遵东梁金敏
摘要:贵州现代化建设,农村城镇化是重点,其中乡村旅游独具特色。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政府职能缺位、创新机制不成熟等,贵州省的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本文认为应采取科学规划,突出贵州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基础建设、强化宣传,突显“乡村性”、坚持适度城镇化等,促进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贵州省
近年来,贵州在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发展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较全国而言,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绝大多数省份。本文将乡村旅游和农村城镇化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以抛砖引玉,借此引发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一、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现状
1.乡村旅游对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还需加强
旅游业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环境、文化的发展,使目的地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迈进。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若仍采用传统的开发模式,超强度地开发,不仅不利于旅游开展,还会给城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而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使郊区由传统功能向现代功能转变,即由过去主要侧重于保障城市供应、为城市居民提供鲜活食品功能转变为既向城镇居民提供农产品,又兼顾生态、娱乐、
教育、文化等多种综合功能。乡村旅游在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多种消费需求时,同时又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对农村城镇化起推动作用。近几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很多少数民族村寨和地区纷纷打出自己特色的主题口号,如“西江—千户第一苗寨”“贵定布依音—寨金海雪山”等,但由于历史、政策、技术等原因,贵州乡村旅游质量不高,文化产品内涵挖掘不深,市场意识不强,对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2.农村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教育水平较高、经济条件较好、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要目标的城市人们向往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文化。与此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空间狭小,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成为越来越脱离自然的“孤岛”,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这必然会带动乡村旅游的兴起。但目前贵州城镇化水平低,与全国相比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差距,受山地切割地形的影响,交通条件不是十分便利,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能对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是35%,城镇化水平仍落后于全国52.57%的平均水平,也落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44.93%。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二、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1.创新机制不成熟
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在政府的重视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开发模式单一,缺乏特色。一般都是观花、品果、垂钓、吃农家饭等,旅游项目趋同,缺乏独立的完整性,旅游吸引力不强。贵州乡村正在兴起的农家乐,大多都是以户为单位,经营的项目不外是吃农家饭,住农家旅馆,打麻将等项目,项目单调,
服务质量差,收费不统一,难以吸引大量的回头客源。同时,贵州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深受强势的城市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古香古色的传统文化乡村,遭到大拆大建的破坏性开发,致使一些积淀了丰富人文信息的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摧毁,这样的城镇化带来的不是福,而是传统文化记忆的消失。这对今后的产业发展布局,尤其是对乡村农耕文化旅游的发展,是致命的缺憾。
2.基础设施薄弱
贵州是全国比较贫困的一个省,2012年全省GDP为6802.2亿元,名列全国倒数第六,仅和广东佛山一市相当,城镇和乡村的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大部分小城镇和乡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差,缺乏环卫环保设施、园林绿化设施,消防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使农民不愿意进镇,大量新建住房成为“空楼”,浪费了土地和人力资源。同时,公路等级较低,公交设备较差,难以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此外各种路标、指示牌设置尚不齐全,导向服务尚不理想。比如一些民族地区,具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去目的地需要几经辗转,使城市内的游客只能“望景兴叹”。
3.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
根据吴必虎的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理论,乡村旅游地应当主要分布在距主要城市中心100公里范围内,而且在总体上呈衰退趋势,即距离城市越远,乡村旅游地分布越少,规模越小。但目前贵州省小城镇和乡村旅游地的距离不是太近,就是太远,没有对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开发的项目单一,导致园区季节依赖性增强。一些看到投资观光农业收益大,在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的情况下,盲目上马,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大部分的观光农业只停留在农家乐、园果采摘等几个单一项目
上,没有做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阻碍了贵州省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4.乡村性与城镇化之间的矛盾难解决
城镇化率的提高,一方面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生活、乡村自然风貌、良好生态环境等成为稀缺资源,但另一方面,却使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景观受到很大的冲击。目前,贵州已初步形成以黔中城市圈为中心,安顺、六盘水、遵义为骨干,以凯里、兴义、都匀、铜仁、毕节等中小城市为枝干,以众多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居民点体系。这种多层次遍及省域的城镇居民点体系,对区域的平衡发展,区域市场的形成,乡村旅游的开发,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地理、社会和经济环境。但同时许多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东西也开始逐渐被“城镇化”,如贵州青岩古镇已开始丧失其古老的韵味,安顺地区的布依族石板房村寨也矗立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住房等。贵州的乡村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对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的地域特色挖掘不够,市场化程度低,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5.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所在,其中农业产业化是原始动力,新型工业发展是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尤其旅游服务业是后续动力。但目前贵州农业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涉及领域广但结构不合理,服务层次不高,资源优势处于潜伏状态,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贵州城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以贵阳市为全省中心城市和地理中心,主要城镇沿贵昆铁路、渝黔铁路、湘黔铁路等四条铁路线和210、320 两条国道公路线展开。在贵阳、遵义的城市周围,城镇分布较密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省际边界地区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