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1.4.2 从不同的方向看(2)教案 北师大版【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方向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方向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不同的方向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学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进行观察和操作,他们能够感知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学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难点: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激励。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物体,如玩具、图片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物体,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描述它们的位置。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 北师大版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举例。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历程: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了。
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的2个问题:(1)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②已知25×25=625,则24×26= (不要计算)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④更一般地,若a×a=m,则(a+1)(a-1)= 。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及复习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全)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编写意图——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内容特点1 本章内容与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2.内容定位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从事对基本几何体的操作性活动;认识基本几何体及其展开图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了解点、线、面,体会一些基本几何对象由空间到平面的转换过程。
设计思路1.整体设计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内省化(想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2.各节内容分析§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以及分析、概括其形状特征,初步接触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和球的概念,明确它们的组成及基本性质。
介绍点、线、面的基本含义。
§2 展开与折叠在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中认识棱柱展开图的特征,初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讨论,进行图形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3 截一个几何体在对立方体的切与截活动中从事发展空间观念的学习:从具体认识截面的形状到想象通过切与截所可能产生的形状。
§4 从不同方向看将观察与研究的对象转到平面上——通过想象与表达、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也为学习投影与视图打基础。
§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梳理有关基本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其组成与分解。
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一些建议1充分展示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看出”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新标准。
以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体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教学基础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还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空间观念,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三、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包括丰富的数学内容,如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等。
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
2. 整式的加减运算。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4. 线段、角的度量和计算。
难点: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符号的确定。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中的等量关系建立。
3. 几何图形的推理和空间观念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
2.认识整式,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3.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掌握线段和角的度量与计算。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4.从不同方向看 教案示例一
教案示例一从不同方向看江苏常州吴亚红执教曹敏评析教材分析《从不同方向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我们生活在图形世界中,准确地说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因此,新教材一改老教材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知识体系,第一章就采用身边的几何体——丰富的图形世界入手来研究图形.这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发展直觉思维和空间观念,逐渐形成自己对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学生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只有两个月的差异,但老教材却有让他们无法适应的巨大变化,而新教材则注意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修改了学生不喜欢的“字母游戏”,采用他们更乐意参与的活动、游戏等形式,给他们空间和时间,给他们释放表演欲望、展现青春活力的舞台.因此,新教材这种“在玩中学”更适合他们.七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已有了一定的观察、鉴别、分析能力,他们已能将简单的物体抽象成简单的几何图形,能根据直觉用笔画出自己的感觉,而且他们更乐意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世界,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嘴表达,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因此,教师要百般珍惜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每一个变化,调动一切积极性,尊重每一个观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和引导.设计理念1.能利用新课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以教材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和价值追求.2.抛弃旧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创设多种生活中的数学情景,引导课堂实践,通过观察比较、小组讨论、集体评价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有效地组织教学.3.充分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课堂导入所用的诗和结尾的评价都是点睛之笔;充分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力求在课堂中体现艺术性和人本主义思想,以期达到课程目标中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从而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并发展空间思维.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3.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培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的能力.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从观察几何体拓展到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人文教育.教学重点:经历活动过程,加强与他人交流,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难点: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目标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多元化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按《数学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把教材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这是对新课程的正确理解.】教具准备1.投影片,录像.2.水壶、杯子、乒乓球.3.圆柱、长方体各两个,正方体、四棱锥模型各一个.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谁知道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欧阳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多美的山,多美的诗!(打出投影1:诗与画.)诗情画意来自作者苏东坡从多个角度对庐山的仔细观察.从哪些角度呢?金超: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在山中看.师:不愧是语文课代表,回答得非常好!可能有些同学会纳闷,今天老师上数学课怎么会念起古诗来?其实,苏东坡通过作这首诗,教给了我们观察祖国大好山河的方法:从多个角度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庐山奇妙、壮观的美丽景色.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从不同方向看》.看什么呢?看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和数学中熟悉的简单几何体.下面同学们能否通过观察和抽象思维来回答问题?(打出投影2.)【跨越学科界限,让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教学知识.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师:看投影片,请指出下列各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例1 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巢文标:第一幅图是乙看到的,第二幅图是丁看到的,第三幅图是丙看到的,第四幅图是甲看到的.师:完全正确!同学们应用生活经验解决了问题.下面请三个同学做一个小实验,谁愿意?生:我愿意!(学生纷纷举手,体现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师:(老师摆好道具)请杨吴健、金丞燕、季晨皎同学上来.(按不同方位站好.)请告诉大家,你们分别看到了什么?杨吴健:我看到了一个小正方体和一个水壶.金丞燕:我看到了一个水杯和一个水壶.季晨皎:我看到了一个小正方体、一个水壶、一个水杯.师:讲台上明明摆着同样的东西,但他们三个人的回答却不一样,是怎么回事呢?施卓:因为他们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师:现在请杨吴健、金丞燕两位同学调一下位置,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杨、金:是的.师:谢谢你们的合作.确实经过同学们的实验、观察发现了……生:发现了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东西可能不一样.【学习的目的在于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去探索发现规律.教师用生活中的两个小例子.采用丰富的呈现形式,创设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境,便于学生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课程标准理念.这种学习方式大大突破了传统的说教,增强了学习的体验、兴趣和信心.师:下面我们把书翻开到第15页,看图,想一想,哪幅图是小华看到的,哪幅图是小彬看到的?庄家园:第二幅图是小华看到的,第四幅图是小彬看到的.师:回答得真不错!如果想同时看到杯子和乒乓球,那么他们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谢鹏:从上面看,从正面看,稍微斜一点看.师:刚才我们做了、看了,现在你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对象的实例呢?胡博: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个人,看到的五官不一定相同.刘小琳:美术课,老师叫我们去写生,从不同方向画同一个物体或景色.杨丹萍:达芬奇画鸡蛋,他从不同的方向看,画出来的鸡蛋不一定相同.生:师:太精彩了!师:老师请同学们看两段录像.(放录像)世界杯赛上欧文是假摔吗?羽毛球出界了吗?【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说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关键是教师如何从中提炼数学内涵为我所用.也说明学生的体验活动效果明显.这段师生举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知识真正成为了多元目标的载体,新课程的理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现象都很好,并且都体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从不同的方向看,才能全面看清某件事物.现在让我们继续来观察一下数学中我们熟悉的简单几何体.打开书第16页,用自己做的几何体搭一搭,摆一摆.四人小组围坐交流,边看边记录.下面的五幅图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生:老师,怎么摆啊?师:从左到右依次为……生:依次为长方体,四棱锥,正方体.师:对了,这样大家再来看一看.【从生活自然过渡到数学,一学生问“怎么摆啊”,体现出了真正的课堂民主.这一活动设计既能指导学生读书、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又给学生创设了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学会合作、探究.师:有答案了吗?第一幅图请叶春兰回答.叶春兰:从后面看到的.师:相对于后面的叫什么呢?叶:正面.师:所以也可以说是从背面看到的结果.第二幅图呢?生:从上面看到的结果.师:第三幅图呢?奚丹枫:从左面看到的.师:从左面就能看到这样的结果吗?生:从左侧正对着长方体看到的.师:第四幅图呢?施华传:从前面,也就是正面看到的.师:回答得很完整.最后一幅图呢?刘晓琳:从右侧看到的.师:吸取第三幅图的教训.刘:从右侧正对正方体看到的结果.师:这样才正确了.无论是生活中的物品,还是数学中的简单的几何体,我们从不同方向看或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请问:我们要从几方面才能把一个物体看完整呢?奚丹枫:要从六个方面:上、下、左、右、前、后.师:还有人有不同意见吗?陈艳:还有侧面呢.师:那至少要从几个方向看呢?许佳慧:三个就对了.因为数学中的几何体可以认为是对称的.师:今天,所有同学表现得都棒极了,说的答案都很有道理.在数学上,我们把从观察者的角度,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接下来,我们来看正方体的三视图.【要完成知识目标,解决本课的重点,先表扬一下全体同学,创造性地应用了评价原则.三视自概念此时出现,真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生:都是正方形.施卓:三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师:你还能不能举一个几何体,它的三视图都为同一个图形呢?生:球体.师:摆出两个正方体,变化图形,三个,四个,五个.(生上黑板画,略.)师:为了巩固一下刚才所学的知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考考自己?生:有.师:请做课本第18页第2题.2.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请说出下面的三幅分别是从四个方向看到的.谢鹏:它们分别是左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师:对吗?看清题目,审题要清,立意要明.谁能帮谢鹏的答案设计一个问题?陈如彬:请指出这个图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师:书上题目的答案是什么呢?马健:分别是从左面、上面、前面看的.师:谁知道圆柱的三视图.俞杭:两个长方形,一个圆.施华传:不是长方形,底下的边是弧.师:为什么他们看到的不一样呢?俞杭:我远他近.师:请大家再看投影,你看到了什么?生:长方形.师:同样,我们用远看或投影的方式来观察一个圆锥的三视图呢?【施华传同学出现了问题.教师马上设计了远看和投影两种方式让他感悟,而不是抛出问题的结论.】生:两个三角形,圆和圆心.师:长方体的三视图呢?看着你的模型把它们画出来.(学生画图.)师:这些视图的线段之间有关系吗?与长方体比较.张浩:主视图的长、俯视图的长相等,就是长方体的长;主视图的宽、左视图的宽相等,就是长方体的高;俯视图的宽、左视图的长相等,就是长方体的宽.师: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语言流利,条理清晰.掌声响起!师:看书第18页第3题的练习,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纪成娇上黑板画,老师点评.)【应用不同几何体的形状、位置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师:同学们掌握得还不错.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何收获?金超:我学到了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陈艳:我还学到了什么叫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杨吴健:我还学到了正方体、长方体、圆锥的三视图.师:说得很好!你学习了从不同方向看,对你做人有何启示?金超:我觉得,不仅看物体是如此,看每个人、每件事也是如此,要全面观察.师:太好了!你真聪明,想了这么多,而且很有道理.老师也有同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件事或一个人,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我作为一个老师,也会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今后看物、看人、看事要多角度、多方向分析观察,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如此小结,画龙点睛之笔,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使本课主题得以升华,而且教师也自我评价了一番,这又是对课堂评价的再发展,说明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课后总结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堂教学的最高艺术是看学生,而不是看教师,看学生能否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完成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重视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性地应用了课堂教学评价原理,恰当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展现了一个平等、互动的民主课堂.摘自海南出版社《新课标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从不同方向看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同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和图形。
3、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重点: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程序设计:1.请同学们观察几幅照片:“横看成岭侧成峰”,说明从不同方向看学校教学楼的印象不一样.2.看一看:在讲台上摆放一个热水瓶、一个茶杯、一个茶叶盒,二个同学站在左右两边,看讲台上的三个物品,请同学们说明各看到什么?讨论:若要同时看到三件物品,应在什么位置看?:在地上摆放三件物品:右图中的A、B、C、D表示从桌子的四周观察三件物品的几个不同地点: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一组图分别从哪儿看到的?问题:下面几个图分别是从哪个地方看到的?4.随堂练习:下面是一辆汽车从小明的面前经过而拍摄的一组照片,请同学们思考汽车进入镜头的先后顺序应是怎样?可以是(2)(1)(5)(4)(3)思考:答案是唯一的吗?若小明是绕汽车拍摄的,上面五幅照片,小明从哪些地点拍摄的?5.议一议:(1)请同学们观察下图,想一想,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是什么?(2)用实物按上图放好,从不同方向看,验证自己的想法;(3)请同学们研究给出的五幅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让同学们根据投影屏幕第1个图,自己摆放好圆柱体与长方体,观察长方体和圆柱,然后说出三幅图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据下图将立方体块堆放好,然后从三个方向看,思考分别看到哪些图象?从上面的活动中可以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其中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即物体的三视图.:下面是由7块小正方体木块堆成的物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如下,请同学们说出哪一个是主视图?哪一个是左视图?哪一个是俯视图?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问题2:请同学们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三视图:一个玻璃正方体如图所示,红线表示两根嵌在正方体内的铁丝, ,请画出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并用彩色笔标明铁丝的位置.:(1)请同学们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体会? (2)你能根据下面的三视图来放出相应的立方体组合吗?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3)你能根据下面的三视图来放出相应的立方体组合吗?主 左 俯主、左、俯。
(完整版)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推荐文档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 4.学生自探(讨论) 二.解疑合探 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 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新增加线段 AC,称为这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观察一下,在增加了这条对角线以后,图 形有什么变化? 看刚才所画的这个五边形,选择其中一个顶点,画出从这个顶点出发的所有对角线.图形有 什么变化? 我们来看一下: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 1 条对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分割成 2 个三角形; 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 2 条对角线,把这个五边形分割成 3 个三角形;从六边形的一 个顶点出发,有 3 条对角线,把这个六边形分割成 4 个三角形.这其中是不是可能存在着某 种规律? 在四边形中,有 1 条对角线,2 个三角形;五边形中,有 2 条对角线,3 个三角形,等等, 现在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是不是对所有的多边形都是这样?还是只对部分多边形才是这 样?一个多边形,如果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 n 条,那么被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是不是 一定比 n 多 1 个,也就是(n+1)个呢? 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然后对这些图形 的某些性质进行了探讨.在探索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很多非常重 要的结论.如果我们把这些结论本身先放在一边不说,就得到结论的整个过程而言,这个过 程本身是不是也非常有意义? 二、解疑合探 看课本,整个图案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数数看,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怎么数?可以互相 交流一下. 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按大小分成三类:第一类,边长为 1 个单位的三角形,有几个? 第二类,边长为 2 的三角形,共有 3 个;第三类,边长为 3 的三角形,只有 1 个.那么所有 的三角形只要加加起来就行了. 书上有什么叫弧、什么叫扇形,自己回去看一看.后面“读一读”里有几种正多面体,每种 正多面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正几边形、共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这些呢,书上的表里 面也都列出了.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学校要求我担任七年级(1)班和七年级(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所以,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六章内容。
分别为: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
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方向看》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从不同的方向看》教案一. 教材分析《从不同的方向看》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周围的数”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和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而为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空间想象力方面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使学生能正确、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并准确地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过程。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特点。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一些图片,展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形状。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从不同的方向看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1.4从不同的方向看学法指导结合实际情形或者搭建模型来理解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意义一、预学质疑(设疑猜想、主动探究)1.指出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原图的?2.下面这些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3.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成的几何体的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的从左边看的形状为( )要大胆质疑,提价值性问题:阅读课文内容,你认为模糊或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二、研学析疑(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说一说: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原图从 看 从 看 从 看13 21 A . B . C . D .2.画一画:长方体、圆锥、球、圆柱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3.探究活动1: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变式训练:如图是由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示意图,则该几何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三、导法展示(巩固升华、拓展思维)1. 如图为7个正方体堆成的一个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个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2.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A.正方体 B.球 C.圆锥 D.圆柱3.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若干块小正方体堆积而成从正面看和从左面所看到的图形.请结合这两幅图,写出这个几何体最少要多少块小立方体组成?并画出你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的所有可能(注:在小立方块上标数字,以表示该处小立方块的块数).4.如图,这是一个由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你画出它的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图形。
四、小结反思(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五、促评反思 (反思评价,课外练习)1.如图是从三个方向看到的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构成这个立方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 从不同方向看 教案
从不同的方向看(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空间观念.2.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的不同的图形.3.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教学难点识别简单的三视图.●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结合一些具体的实物的情境,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然后过渡到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具准备一个茶杯、一个暖水瓶、一块长方体的橡皮及若干个长方体、圆锥、圆柱、正方体.●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谁来告诉我这首诗的意思呢?[生]这首诗说的是:从前面看,觉得庐山是一座又开阔又高大的山岭;从侧面看,又觉得庐山是一座险峻陡峭的高峰;再从远处和近处,从高处和低处看庐山,总觉得它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我实在说不出到底什么才是庐山的真面目,因为我自己就在庐山中呀.[师]这位同学表述的太精彩了.这首诗正是诗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景观的结果.我们这节课也学着去用诗人的眼光去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我想我们也会有惊人的发现.Ⅱ.讲授新课1.创设不同的实物情境,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教师将实物一个暖水瓶、一个茶杯、一块橡皮按顺序摆放好,暖水瓶放在中间,其余的放在两旁.并将这个实物组合放在教室中间,让同学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并将观察得到的画在一张纸上.(注意视线和你所看到的物体的面保持垂直)教师经过两分钟后可从前、后、左、右四个同学手中拿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同时教师也可自己画一幅从上方看到的图,展示给全体同学,并提出问题.[师](1)我手中的这五幅图,分别是哪一位同学看到的,哪一幅是我看到的.(2)如果要想同时看到杯子和橡皮,那么我应该站在什么位置?[生](略)(注意,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师]我现在将三个几何体摆在讲桌上;一个长方体,一个棱锥,一个正方体.同学们来看下面的五幅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参看课本第十六页议一议的图片)(教学时可先鼓励学生进行想像,然后分组用实物观察.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应充分地进行观察,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体会,找出想像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差异.请学生回答课本中议一议的问题)[生]图1是从背面看到的结果;图2是从顶部看到的结果;图3是从左侧正对长方体看到的结果;图4是从正面看到的结果;图5是从右侧正对正方体看到的结果.(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小组中观察的位置不同,画出自己观察得到的图,让小组其他成员想像你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并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实际观察)[师]同学们通过充分的交流和操作,我们会发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得到不同的图形.其中我们重点研究三个方向上看到的图.即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下面我们看几个由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如下图所示:当我们从正面看就得到主视图;从左面看就得到左视图;从上面看就得到俯视图.(如下图所示)2.分辨和画出一些几何体的三视图.[师]我们来看两个例题:[例1]桌子上放着一个长方体和圆柱(如下图),说出下列三幅图分别是_____.分析:根据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可判断得出.解:(1)是俯视图;(2)是主视图;(3)是左视图.[例2]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分析:先由学生板演,并深入学生中去对接受较差的学生以帮助、关心.解:[例3]甲、乙、丙、丁四人分别面对面坐在一个四边形桌子旁边,桌上一张纸上写着数字“9”,甲说他看到的是“6”,乙说他看到的是“”,丙说他看到的是“”,丁说他看到的是“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左边,丙在丁的右边B.丙在乙的对面,丙的左边是甲,右边是乙C.甲在乙的对面,甲的右边是丙,左边是丁D.甲在丁的对面,乙在甲的右边,丙在丁的右边解:由图可知应选择D.Ⅲ.随堂练习(课本第十七页)1.一辆汽车从小明面前经过,小明的拍摄了一组照片.请按照汽车被摄入镜头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照片编号,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图片见课本第十七页最下面)分析:学生可以自己先想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可深入学生中去,学生的答案可能不惟一,但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合理的说明,就应予以鼓励.解:可以是②①⑤④③.2.画出下面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解:[例4]做一做用5个或6个小立方块搭建几何体,然后根据你搭建的几何体,通过观察画出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并且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一个小组搭建的几何体最多.画出的三视图最标准.Ⅳ.课时小结这节课经历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在观察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图形,从而能够识别和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Ⅴ.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6及做一做.Ⅵ.活动与探究有一个正方体,在它的各个面上分别标上字母A、B、C、D、E、F,甲、乙、丙三位同学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其正方体,观察结果如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各个面上的字母对面各是什么字母?[过程]先根据在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所得的图形不同,因为可以先想像再操作验证自己的想像是否符合实际.[结果]F的对面是C;E的对面是A;D的对面是B.●板书设计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一、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二、例题讲解三、课堂练习●备课资料(一)下面画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件用具,只是它们都是从某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你能分别说出它们是什么东西吗?解:根据题意,这几个物体都是从正上方看到的,它们是(1)铝锅;(2)白炽灯泡;(3)菜刀.(二)巧剪零件图1图2某工厂有六种规格的铜片,其形状如图1所示.现分别要剪图2那样六种形状的零件,如果每一种铜片都只能剪某一种形状的零件,那么应该如何搭配才能充分利用材料,使剪完后铜片的边角料一点也不剩余?由于六种规格的铜片和六种形状的零件都是由小方格组成的,所以一种铜片能够剪成某种零件而没有边角料的必要条件,是铜片的小方格的总数应为这一零件中小方格块数的倍(一)(二)(三)(四)(五)(六)30 24 32 32 25 21(1)(2)(3)(4)(5)(6)6 878 5 6对照表中的数据,按照上面提出的倍数关系,以及铜片和零件在形状上的特点,稍加分析,就可以获得下列几种剪法:第(一)块铜片剪(5)号零件,第(二)块铜片剪(1)号零件,第(三)块铜片剪第(4)号零件,第(四)块铜片剪第(2)号零件,第(五)块铜片剪第(6)号零件,第(六)块铜片剪第(3)号零件.(三)以中国人姓名命名的数学成果(1)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学王国里,有许多中国人姓名命名的数学成果,在科学的征途中矗起一座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1.刘徽原理、刘徽割圆术: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提出了求多面体体积的理论,在数学史上被称为“刘徽定理”;他发现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其周长无限逼近圆周长,创立了“刘徽割圆术”.2.祖率: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将π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西方国家早了1000多年.被推崇为“祖率”.3.祖暅原理:祖冲之之子祖暅提出了“两个几何体在等高处的截面积均相等,则两体积相等”的定理,该成果领先于国外2000多年,被数学界命名为“祖暅原理”.4.贾宪三角:北宋数学家贾宪提出“开方作法本源图”是一个指数是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的系数表,比欧洲人所称的“巴斯卡三角形”早六百多年,该表称为“贾宪”三角.5.秦九韶公式: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已知不等边三角形田地三边长,求其面积公式”,被称为“秦九韶”公式.6.杨辉三角: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开方作法本源”,后又称“乘方术廉图”,被数学界命名为“杨辉三角.”7.李善兰恒等式: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在有关高阶差数方面的著作中,为解决三角自乘垛的求和问题提出的李善兰恒等式,被国际数学界推崇为“李善兰恒等式”.8.华氏定理、华—王方法:194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证明了“体的半自同构必是自同构自同体或反同体”.1956年阿丁在专著《几何的代数》中记叙了这个定理,并称为“华氏定理”.此外,他还与数学家王元于1959年开拓了用代数论的方法研究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新领域,其研究成果被国际誉为“华—王方法.”9.胡氏定理:我国数学家胡国定于1957年在前苏联进修期间,关于数学信息论他写了三篇论文,其中的主要成就被第四届国际概率论统计会议的文件汇编收录,并被誉为“胡氏定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从不同方向看(二)》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总课时:6课时
第七课时:4、从不同方向看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发展空间观念,能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
3.会由实物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4.渗透图形的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能画立方体及其简单
教学关键:理解方法,熟悉题型。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3分钟)提问:上一节学了从不同方向看的一些知识,本节课继续学习,并且还要学习立方体组合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设计:(30分钟)
长方体。
2、有一个正方体,在它的各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1、2、
3、
4、
5、6,甲、乙、丙三位同学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此正方体,观察结果如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各个面上的数字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甲 乙 丙
四、巩固练习:P26页1题
五、老师布置(大约3分钟)、解答课堂练习。
A 组,作课时达标习题。
B 组.:P26至27页习题
板书设计:练习示范,例1题图 6
6 1 4 2 3 1
5 4
3
三视图(学生板演),补充习题
七、教学反思:很大一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较差,灵活的题不会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基本几何体;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性质。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自学感知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
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3.自主思考,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分别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下列图形中那些是柱体?2.将下列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第三环节:展示点拨1.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侧面的形状都是()。
认识棱柱:棱柱可以分为()和(),直棱柱的侧面是()。
(注:本书只讨论直棱柱)2:⑴按柱、锥、球分;⑵按组成几何体的面的平曲分;⑶按有没有顶点分3.请找出三棱柱的面数、顶点数、棱的条数;四棱柱的呢?五棱柱的呢?探索n棱柱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关系。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2 从不同方向看教案 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七年级数学上册1.4.2 从不同方向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七年级数学上册1.4.2 从不同方向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朝阳湖镇七年级数学上册1.4.2 从不同方向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1。
4。
2 从不同方向看课题1。
4.2 从不同方向看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2.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
3.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组合体及俯视图中数字的变化导致三种视图的变化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品质。
教材分析重点脱离模型,画出相应的视图。
难点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主视图与左视图.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每位同学课前准备边长为5cm的正方体模型4个;教师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8个。
二、我搭你画活动1: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搭几何体(可以变换不同的搭法)其他同学画出其三种视图.活动2:教师呈现一个搭建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从正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层?从左面看呢?从上往下看呢?三、问题探究例1: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1)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何含义?小正方形中的数字是表示相应的位置有几个小正方体,也就是相应位置的层数.(2)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先按题目所给的条件搭出模型,再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然后画出三种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2 从不同的方向看(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尽可能地搭出由小立方块组成的不同的几何体,并观察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2.能根据每个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及其中一种视图画出另外两种视图.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搭建几何体的过程,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实验.
2.能够充分地与同学交流、合作,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1.搭建简单的几何体,通过观察画出三视图.
2.通过小立方块搭建几何体的俯视图及相应位置上方块的个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教学难点
利用空间想像力,由已知搭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及相应位置上的小立方块的个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教学方法:尝试发现法.
教具准备:多为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
[师]什么是主视图?什么是左视图?什么是俯视图呢?
[生]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
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
[师]现在我们每个桌子上都有5个一样大小的小立方块,你能搭出多少种几何体?观察后,你能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吗?
Ⅱ.讲授新课
1.做一做.
[师]现在,我们就以同桌为单位,用5个小立方块搭建几
何体,要尽可能地搭出不同的几何体,再从不同的方向看一
看自己所搭的几何体,想一想,它们的三视图如何画?
(教师这时可以参与到学生搭建几何体的过程中去,十分钟后可以将同学们搭建成的不同的几何体进行展示,然后同学们再交流,从中选取五种不同的搭法)
[师]我们先看第一种搭法.画出这个
几何体的三视图.
(让三个同学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同学
画在练习本上)
(等同学们画好后,一起来进行实际观察,
验证三位同学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生]老师俯视图能否画成右边这个样子.
[师]你能告诉我,你是站在哪一个方向上观察到的吗?
[生]我是站在这个几何体的背面从几何体的背面观察到的.
[师]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俯视图应是观察者站在这个几何体的正面,从上方观察得到的图像.不过,你这种敢于提出问题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下面我们再来看同学们搭成的四种几何体,我们分四组分别画出它们的三视图,然后我们以组为单位,交流、验证画出的三视图是否合理.
[师]我们先来看几何体(1)的三视图.
我们一块儿来实际观察,验证一下结果.
(同学们经充分交流后,肯定三视图结果的正确性)
[师]然后,我们再来实际观察验证几何体(2)(3)(4)的三视图.
(2) (3)
(4)
(教师和学生一块验证其正确性后,提出一个新问题)
[师]如果已知三视图中的俯视图及相应位置上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搭建几何体或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另外两个视图呢.
2.例题讲解
[例1]右图是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的数字表示该
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分析:本例对空间想像力要求较高,可让学生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立方块,尝
试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重视利用操作来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同伴进行交流,验证结果.
解法一:先摆出这个几何体,再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解法二:根据俯视图联想确定主视图有3列,左视图有2列,再根据数字确定每列方块的个
数.
由此可得主视图、左视图如下:
[师]如果将上题的已知条件改
变一下,俯视图不变,小正方形
中的数字改变一下,如图,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分析:结合例1,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方法,只要能独立解决问题即可.
解法一:先摆出这个几何体,再画出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解法二:根据俯视图确定主视图有3列,左视图有2列,再根
据数字确定每列方块的个数.
主视图、左视图如右图所示
[例2]在一个仓库里堆积着正方体的货箱若干,要搬
运这些箱子很困难,可是仓库管理员要落实一下箱子的
数量,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将这堆货物的三种视图画
了出来,你能根据三视图,帮他清点一下箱子的数量吗?
这些正方体货箱的个数为( )
A.5
B.6
C.7
D.8
分析:根据左视图和主视图,可以在俯视图中标出每个位置上小立方块的
个数(如图)所以货箱共有8个,或者让学生利用操作来帮助解决问题.
答案:D
Ⅲ.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两幅图分别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
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相应几何体的
主视图和左视图.
解:左图、右图相应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分别为:
2.下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成几何体的左视图,小正方形中数字表示在该
位置上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相应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分析:由已知可知有8个小立方块,先摆出这个几何体,你会发现这样的几
何体不惟一,因此,答案不止一种,只要合理的都算正确的.
解:(由于答案不惟一,在此选其中两种答案),主视图和俯视图如下:
第一种:第二种:
Ⅳ.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视图,并在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图形的基础上,识别简单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Ⅴ.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1.7.
Ⅵ.活动与探究
试一试: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
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
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它至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
[过程]以学习兴趣小组为单位,分组实验、操作,充分交流每个同学的意见.
[结果]这样的几何体不惟一,它最少需要10个小立方块,最多需要16个立方块.其中,从下层数:第一层7块;第二层至少2块,至多6块;第三层至少一块,至多3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