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治思维
缺乏规则、缺少理性、群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
法治思维
依规则和程序办事
二、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的法治 思维和法治能力
(一)基于新一轮改革的需要
1.前四轮改革是“随机应变型的改革”。 (1)第一轮改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或重点任务; (2)第二轮改革,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增强 企业活力为突破口; (3)第三轮改革,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构 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为突破口; (4)第四轮改革,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突破口。
3.在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公正合理 地协调利益关系,依法消解利益冲突。重视和善 于运用司法作为矛盾终结机制的制度和方法,维 护司法尊严、权威和公正。建立和完善多元联动 矛盾调处化解机制。 4.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树立社会 公正、法律权威、维权的思维。高度重视和善于 运用司法维稳的机制和方法,使维稳工作走上法 治化轨道。
法治中国建设与领导干部法治方式转 变
严 励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 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明确要求: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 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运用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这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 的历史条件下对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治方式进行治国理政的新要求,必将对推进依法 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产生重大的影响和积 极的保障作用。
(三)法治思维与传统思维的区别
传统思维有神治思维、道德思维和人治思维。 神治思维,即神意决策、神意统治,缺乏理性, 是愚味统治。 道德思维,没有确定的规则,不具有强制力, 道德观变化,道德观相互冲突。 人治思维,个人权威,个人专断,人大于法, 权大于法,官大于法,缺少规则,缺少程序,缺 少集体决策、民意决策。 法治思维,是规则治理,程序决策,集体决策, 民意决策,一切按法律办事。法律具有规范性、 普遍性、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
3.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水平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王安石。 ⑴法治的本质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 式的能力,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 国家法治建设进程。 ⑵只有各级领导干部提高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才 能在自上而下推动的法治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 ⑶只有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才能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实现法治政府的目标,加快依 法治国的进程。 ⑷只有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才能 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循私枉法等违法行为,解决极 少数行政机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部分地区 执法司法标准不统一、司法腐败现象突出的问题。
(二)什么是法治方式
法治方式是指公权力机关在法治理念和法治 精神的指导下,通过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运 用规范、制度、机制程序、法律设施等,处理各 种问题,解决各种矛盾,进行各项建设的措施、 方法、手段的总和。同时,以合法性为指引,依 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履行职责。 法治方式其核心内容是“法治”,是将宪法 和法律真正置于各项权力之上。防止“依人不依 法”、人大于法、权大于法、官大于法,甚至徇 私枉法。 法治方式着力解决治国理政的方法论。
经历十年浩劫国民经济濒临崩溃,面对 “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僵硬的意识形态 教条”,只能是采用“摸着石头过河”、“先 变革,后变法”、“先突破既有法律规范,再 滞后修订或立法认可”的模式进行改革,“尊 重人民的创造,改革是先有实践后有文件和法 律”。
2.新一轮改革是“深思熟虑型的改革”。
即通过对现有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现有社会秩序和各种 制度安排进行全面系统的反思,全社会成员达成最大共识, 然后不仅从政策方针层面进行调整改革,更应是从法律制 度甚至广泛的政治、行政制度安排进行修订创新,特别是 制定出新的法律,在全体社会成员充分尊重法律和现行制 度安排的前提下,在法律和制度框架内按部就班地进行改 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就 是制度性安排的深化改革。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 治方式的能力决定着新一轮改革的成败。
政策思维
法治思维
法治具有稳定性、强制性、可操作性; 侵权有司法救济途径
4.与单位管理模式下管理思维的区别。
计划经济的单位管理模式
国家 单位
个人
政 治 功 能
经 济 功 能
文 化 功 能
社 会 公 共 功 能
社 会 保 障 功 能
社 会 控 制 功 能
现在的状况
国家 个人
5.与运动治国模式下形成的群治思维的区别。
三、怎样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一)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必须树立 以下思维方式
1.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维护法制尊严和权威。 (合法性思维) 2.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认真对待权利。 (权利义务思维) 3.要树立公平正义观念,切实保障社会水平。 (公平正义思维) 4.要增强程序立法,严格遵循正当程序。 (程序思维) 5.要弘扬理性精神,公平文明执法。(理性思维)
(二)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 法治方式治国理政
1.在深化改革的工作中,领导干部要以法治凝聚 改革共识,引导改革,规范改革程序,确定改革 方式,从而保障改革成果。 2.在推动发展的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 本。在科学发展的法治思维中,依法促进城乡、 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的协 调发展。树立增量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思 维,善于通过法治的方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各种问题。
(四)与我国特有的思维模式的区别
1.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思维的区别。
社会转型期
行政管理 法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2.与政治国家模式下形成的政治思维的区别。
政治国家管理模式
敌人
国家
政治组织
个人
人民
法治国家治理模式
国家
社会组织 社区、 社会团体
个人
3.与依政策治国模式下形成的政策思维的区别。
政策的局限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政策有原则性、灵活性,但不具有 可操作性、强制性; 政策侵权没有程序救济。
一、什么是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一)什么是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以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为导向, 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路 径及过程。简单说,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作为判 断是非和处理事务标准的思维。 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就是养成办事依法、 遇事找法、决策循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 靠法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法治习惯。 法治思维着力解决治国理政的世界观。
谢 谢!
(二)基于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的需要
1.2011年以前我国法制建设重在法律规范的完善 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重在立法的量,努 力做到有法可依。所以法制方针是“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标志着已经进入法律实施的 新阶段。
⑴依法治国重点是法律的贯彻实施,因而法制建设的方针 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⑵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⑶明确提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 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