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在科学课探究活动中的“妙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在科学课探究活动中的“妙用”
杨磊周希贵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涅斯库),它可以表达特定的意义。在科学课探究活动中“妙用”音乐,能充分达到科学和人文的结合,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铺垫探究内容;
有不少的乐曲里面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或描述一定的科学现象,以这些歌曲导入,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铺垫作用,让孩子更加地入情、明理。
一次公开课教学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在教学伊始阶段,我用吉他伴奏和孩子们齐唱他们熟悉的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
这一音乐的运用,目的有三:其一,唱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孩子的紧张感,让孩子“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其二,吉他伴奏为课堂研究吉他琴弦振动产生声音埋下了伏笔;其三,“为什么鼓上的小米粒会蹦蹦跳跳?”“为什么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这本身就是这节课声音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唱歌的形式自然渗透了探究的问题。音乐,在这里起着“一箭三雕”的妙用。
学习《蚂蚁》一课时,在学生对蚂蚁的外形特征、活动方式等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后,我让学生唱一唱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蚂蚁王国》的主题歌“小小蚂蚁真稀奇,头上有个发报器……”。通过这首歌曲,学生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音乐做好课堂调控;
科学课的探究活动,孩子一般都比较活跃,经常“一发而不可收拾”。如果此时,教师强行加以制止,不仅很被动,而且非常容易挫伤学生的探究兴趣。用音乐加以控制,则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
《磁铁的磁性》教学片段:
师:给大家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音乐开始是开始动手实验的信号,音乐停止,希望同学们也能给自己的研究画一个句号。
生分组实验,3分钟后学生开始离开座位,到教室的各个角落找寻可探究的材料——
生甲要把老师的眼镜架拿来做实验,老师蹲了下来……。
生乙把听课老师的领带夹和皮带拿来做实验……。
生丙专门寻找教室里金属制作的器物,他似乎有很多的发现。
生丁认真地记录着:我身上磁铁能吸住的有……。
一生准备用磁铁吸一吸老师的笔记本电脑,另一名学生马上上来阻止,并和他讨论起来,而后又来征求老师的意见。
一生突然大叫起来:“老师,我发现磁铁能吸引多媒体投影的屏幕。”老师急忙赶过去和他一起探究。
……
音乐停,生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并互相提醒着:“音乐停了,赶紧坐好。”
试想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没有音乐的介入,那又将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哪?一定会有不少的孩子会自管自的在玩磁铁,任老师怎么提示,他都会所“示”无睹,因为——磁铁对不少孩子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时候,就会有不少老师“龙颜大怒”,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从此“一去不复还”;另一种做法老师对他置之不理,则孩子又将游离于课堂之外,还容易“吸引”更多的孩子也游离于课堂之外。音乐的妙用既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又保证课堂科学探究活动的有序性。
当然不是所有的探究过程都可以用音乐加以调控,有些活动的过程本身就不适合配以音乐,而音乐调控出现的时机也因时而异。《口琴的研究》(自编教材)一课,由于学生研究的对象是口琴的声音,研究口琴靠什么发出声音的,口琴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因此,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不宜同时出现其他干扰性的音乐。同时,孩子研究口琴又往往容易“玩不释手”,这也是“孩之常情”,如何合理地调控好探究活动呢?在学生大都完成对口琴的研究时,一段清新高雅的“高山流水”悠然响起,与刚才孩子研究口琴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孩子自然被这优静的乐曲所吸引,自然也就静了下来。这是音乐调控课堂探究活动的另一种方式,并非伴随探究的过程,而是出现在活动的结束部分。
三、音乐创设探究情境。
情境是指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所造成的能产生一种特殊心理的氛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科学探究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所以科学探究活动要达到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目的,就必须善于创设一个情境,一个自然宽松、情趣盎然、充满美感、愉快和谐的科学探究情境,让学生为探究所吸引,为活动所吸引,使教学形成“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境界,成为具有吸引力、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音乐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记忆,同样可以使学生感到美的形象,理解和体会美的情境,唤起学生心中的情感。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配以适当的音乐,不仅能很好的渲染一种探究的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例如教学《蜗牛》一课,在学生进行蜗牛爬行比赛时,我播放幽默形象的乐曲《蜗牛和黄鹂鸟》,学生在欢快、宽松的情境下探究,很容易感受到科学探究是轻松的、有趣的。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列举。
“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感情,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在科学课探究活动中妙用音乐,可以起着“灵丹妙药”的作用。当然,我们提倡音乐在课堂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妙用”,而不是乱用、滥用,绝对不能为形式而形式,“妙用”,是一门学问,我们在继续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