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兰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特兰(Cattleya hybrida)又名卡特丽亚兰,为兰科卡特利亚兰属植物。因其花朵硕大、色泽艳丽,并具有特殊的芳香,被誉为“洋兰之王”。现今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等国将卡特兰定为国花。我国栽培卡特兰的时间不长,现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和云南,大多是合资企业生产,并有少量出口。随着人们花卉消费水平的提高,卡特兰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度上升。目前,组织培养是卡特兰商品化种苗生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组培苗是在组培室中最适宜的条件下获得,而组培室同外界自然环境条件差异很大,如何使卡特兰组培苗尽快地适应外界的生长环境,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是实现卡特兰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南京市农科所先后引进卡特兰杂交栽培品种48个,进行新品种选育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目前,组培育苗技术已经获得成功,现将卡特兰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设施

采用钢架联体温室,配置湿帘降温系统、燃油热风机、外遮阳、内保温等温控设施,一年四季可保持室内温度18~30℃、空气相对湿度50~90%和适宜的光照,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完全能够满足卡特兰的生长要求。

2炼苗

2.1出瓶最佳状态

组培试管苗的质量关系到移栽成活率和移栽后的生长发育状态及成品率。卡特兰组培苗生根培养后,当苗长5~6cm、具有3~5片叶、叶色正绿平展、具有2~3条根、根色白嫩时,出瓶效果最好,此时苗的生命力最旺,易于移栽成活。

2.2炼苗最佳环境

出瓶前2周将组培试管苗置于温室苗床上,保持环境温度20~25℃,光照强度5000Lx左右,进行过渡锻炼,以增强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出瓶前1周,将瓶口盖子逐步打开进行开瓶锻炼,即首先松盖(或塞)1~2d,然后部分开盖1~ 2d,最后完全揭去盖,让瓶苗逐步适应外界的光照和湿度。3移栽

3.1基质选择

卡特兰在自然环境下常年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根系裸露,需要较高的透气性。因此,基质选择以疏松透气为主,可选用水苔、兰花石、树皮、珍珠岩、椰丝、椰壳、陶粒、碎砖块等。一般成株选用的基质为兰花石、树皮、椰丝等比混合而成,组培苗根系抗旱能力弱,选择水苔作基质效果比较好。水苔使用前用水浸泡6h以上,然后甩干备用,脱水后以不拧出水为准。

3.2出瓶定植

用镊子将幼苗从试管中钳出,切忌用力过重造成伤口而引起病害,然后将苗放入清水中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以免琼脂发霉引起烂根。用800~1000倍多菌灵或百菌清浸根10~20min,待根部表面水分稍晾干后,用已准备好的水苔将根部包裹完整,植入塑料小钵中。为防中心不稳,盆钵可放置在塑料托盘中。

3.3栽培管理

3.3.1光照。定植后的小苗要避免太阳光直射,以免灼伤叶片。2周内日间需遮光80%~90%,1个月后日间需遮光60%~70%。生产上一般采用双层遮阳网遮光,外层是一层固定的50%的遮阳网,内层是一层可活动的75%的遮阳网,便于调控光照强度。

3.3.2温度。温度是否适宜是种好卡特兰的关键,卡特兰小苗适宜的栽培温度为昼温21~29℃,夜温18~21℃。夏季温度越高,就越要配合高的湿度方能安全度夏,而高温高湿易于滋生杂菌,造成苗霉烂或根茎处腐烂,因此应对温度加以控制。遮阴、通风和调节湿度(经常喷雾或地面洒水等)都有助于控制温度。冬季是卡特兰生长的困难时期,要确保温度在15℃以上,并减少浇水。

3.3.3水分。卡特兰对空气湿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刚移栽的幼苗,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移栽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用遮阳网遮阴避免太阳光直射。为防烂根,定植后切勿浇水,以喷雾的方式提供叶面蒸发所需水分,晴天需喷雾5~6次,并保持通风透气。1周后根据水苔干湿程度酌情浇水,正确的浇水方法是:待盆土干透后浇水,要浇透,同时确保栽培基质不积水。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系缺氧,生长不良,严重的还会引起根系腐烂。一般以4~5d浇1次较合理,基质能在3~4d内恢复干燥。水的pH值控制在5.5~7.0之间,水质中不能含有高浓度的铁离子,否则会引起植株的死亡。

3.3.4施肥。卡特兰是吸收力极强的植物,肥料施用过量或过浓,会导致烂根,引起植株生长不良。因此,刚种植的小苗不可施肥,但可施用1/2MS营养液补充营养,促进小苗生长。1个月左右根系恢复后,根据薄肥勤施的原则,每周喷施1

(下转第39页)

卡特兰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技术

张宁宁邵和平衡燕张琼

(江苏省南京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介绍了卡特兰组培苗炼苗的最佳状态、最佳环境以及卡特兰组培苗的移栽技术,包括基质选择、定植方法和栽培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卡特兰盆花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卡特兰;组培苗;炼苗;移栽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0-0037-01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自主创新项目“卡特兰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

术研究”[CX(08)130]。

作者简介张宁宁(1976-),女,江苏盐城人,助研,主要从事观赏园艺

植物的栽培繁育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9-04-01

(上接第37页)

次0.1%花多多复合肥(20-20-20),以促进植株根系生长。

3.3.5病虫害防治。在炼苗过程中,卡特兰幼苗易受到多种真菌病害的侵染,因此,种植后每隔7d按时喷施1次50%多菌灵、50%代森锰锌或70%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并要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已使用2~3年以上的温室,要进行1次彻底的消毒灭菌。为害卡特兰幼苗的害虫主要有蚜虫、螨虫、介壳虫等,防治可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马拉松乳剂或10%克螨灵乳油等1000倍液喷雾,每周喷1次,连续喷洒3~4次。4参考文献

[1]刘晓青,陈尚平,李倩中,等.卡特兰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及其快繁技

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6(6):275-276.

[2]李长杰.卡特兰组培苗的栽培与管理[J].花木盆景,2002(6):16.

[3]吕复兵,蒋明殿,朱根发,等.卡特兰杂交与种子无菌播种研究[M]∥

张启翔.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7.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48-149.

[4]郑宝强,王雁,朱向涛.卡特兰的栽培管理[J].中国花卉园艺,2008

(15):62-65.

[5]邵和平,高年春,张宁宁,等.卡特兰开花特性鉴定与花期调控栽培

技术[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3):70-75.

晾晒1~2d。傍晚收进屋内,以防发生冷害。晒姜可以提高姜块的温度,打破休眠,促进体内养分分解,加快姜种发芽速度;同时减小姜块中的水分含量,防止姜块腐烂,便于选种。

②选种。应选择姜块肥大、色泽鲜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健壮姜块作姜种。③催芽。催芽是姜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催芽的目的是促使幼芽快速萌发,使幼苗出土快而整齐,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姜芽大小标准:一般芽长1~2cm、粗1cm左右为宜。2.4整地施底肥

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松软透气、呈微酸性的壤土。播种前,施足底肥,深翻20~30cm,细耙1~2遍。一般施优质圈肥75~90t/hm2,麻渣3r/hm2,氮、磷、钾复合肥750kg/hm2,锯末225.0kg/hm2,用耙齿钩将肥料和土壤混匀整平耙细。

2.5播种

2.5.1播种前准备。①掰姜种。为了精选种姜和壮芽,仍需进一步挑选,重新掰姜,掰姜应掌握姜块大小。应将大块掰成小块,以50g左右为宜,白天在露地晒2~3d,傍晚放在屋内避免受冻。②浸种。姜根茎是由地上茎基部膨大而成,分枝数的多少与其产量成正比。试验表明,乙烯利浸种能促进姜植株分枝,增强长势,提高产量。乙烯利浸种的浓度以250~500μL/L为宜。处理方法是:将掰好的姜块放在盛有250~ 500μL/L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15min,捞出后随即播种。2.5.2播种方法。播种为垄栽,畦宽2.5m,播种量4500~ 5250kg/hm2,行距40cm、株距20cm,定苗7.50~8.25万株/hm2。

2.6水肥管理

2.6.1浇水。姜发芽慢,出苗时间长,而出苗前为了防止地表板结和地温过低影响幼苗出土,一般不浇水。因此,播种前必须浇足底水以保证幼芽顺利出土。①发芽期。出苗后一定要适时浇水,不可太早或太晚。若浇得太早,土壤表面易板结,幼芽出土困难,易造成出苗不齐;若浇得太晚,姜芽受旱,芽尖容易干枯。一般于播种15d后浇第1次水,2~3d后紧接着浇第2次水,然后中耕除草保墒,可促进幼苗旺盛生长。②幼苗期。幼苗生长慢,生长量小,因而需水不多,但因其根芽不发达,吸水能力弱,对水分要求比较严格。应早、晚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度65%~70%。③旺盛生长期。地上茎叶大量发生,蒸腾面积迅速扩大,地下根茎开始膨大,植株生长快,生长量大,需水量多。一般每8~10d浇1次水,经常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5%~80%。全生育期共浇水3~4次。

2.6.2追肥。姜生长期长,对肥料的需要量大,但因不同生长期植株生长速度和生长量不同对肥料的吸收速度及吸收量有较大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生长期植株对肥料的吸收规律合理施肥。①发芽期。生长量极小,植株主要依靠种姜贮藏的养分生长,从土壤中吸收的很少,并且种植前施入的基肥充足。因此,一般不需追肥。②幼苗期。植株生长量也较小,对肥料需要量不多,应在苗高30cm左右、发生1~2个分枝时,追1次小肥提苗壮棵,称“壮苗肥”。一般施硫酸铵或磷酸二铵180kg/hm2左右。植株生长速度大大加快,根茎快速膨大,立秋前后,进行追肥,称“转折肥”,一般施磷酸二铵450kg/hm2、硫酸钾375kg/hm2,距植株基部15cm左右处开深穴将肥料施入穴中,而后覆土,随后浇透水。9月中旬植株地上部生长基本稳定,生长中心为根基。在此期进行第3次追肥,称为“补充肥”。一般施硫酸铵225~375kg/hm2、硫酸钾375~450kg/hm2,或复合肥525kg/hm2。全生长期共根外追肥3~4次。

2.7病虫害防治

2.7.1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生产中常见、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细菌性病害。植株受病菌侵害后,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而后由下而上变为枯黄色,叶缘蜷缩,最终枯死。茎部受害,先是基部呈水浸状,然后变黄,待叶片全部凋萎枯死后,从基部折断倒伏。以土壤、肥料、灌水传播为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农业防治:一是轮作换茬,以切断土壤传播病菌的途径。二是严格选种。姜收获前,先在姜田里选无病健壮的植株留种。三是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砂壤土,施净肥、浇净水,切不可用病株残体或带菌地沤肥,有机肥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药剂防治可于种植前用1∶100的福尔马林浸种10min,用塑料薄膜密封闷6h后再播种;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对防止病害继续发生有一定效果。

2.7.2姜根结线虫病。又名姜癞皮病,是由根结线虫侵染后引起的一种病害。近年来发病较重,成为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线虫主要侵染根和根茎,侵染后植株发育不良,叶小,色暗,茎萎缩,根部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根茎表面产生瘤状。表皮干燥后形成像蚧疮一样粗糙的伤痕。线虫主要以病土、病菌、灌溉水等途径传播。土壤温度20~30℃、土壤湿度40%~70%,适合线虫繁殖。地温超过40℃或低于5℃时,都不利于线虫活动,55℃经10min致死。防治方法:严格选用无病姜种,实行轮作换茬,施腐熟有机肥,土地深翻。药剂防治可选用3%米乐尔颗粒剂、5%克线磷粒剂灌根,用量45~75kg/hm2,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