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衍射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尤其是他的研究引导发现 了宇宙X射线源”。
里卡多· 贾科尼、小柴昌俊、雷蒙德· 戴维斯获2002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
X-射线结晶学方面获得的诺贝尔奖
1901: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Wilhelm Conrad RÖntgen.发现X-射 线. 1914: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Max TheodorFelix von Laue.发现X射线衍射.
对K系列和L系列的进一步研究得到了有 关原子内部结构的极为重ຫໍສະໝຸດ Baidu的结果:是 原子的核电荷,而不是原子量,决定该 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就是说, 原子的核电荷决定原子的化学属性。
巴克拉(1877~1944)获19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4年,西格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发现X射线中的光



X射线安全防护系统
循环水冷却系统 控制计算机及输出系统

(1) 阴极——发射电子。一般由钨丝制成,通电加热后释放 出热辐射电子。 (2) 阳极——靶,使电子突然减速并发出 X射线。高速电子 转换成X射线的效率只有1%,其余99%都作为热而散发了。所 以靶材料要导热性能好,还需要循环水冷却。
一、发展历史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 C RÖntgen)发现X射线
第一张诺贝尔物理学奖状(1901)授予W.K.伦琴 (1845~1923)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 von Laue)等发现X射线在晶体中
的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 。
劳厄(1879~1960)获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应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时往往需要单色光,利用这一原理, 可以合理地选用滤波材料。可以使Kα和Kβ两条特征谱线中去掉 一条,实现单色的特征辐射。
滤波片的选择:

1. 它的吸收限位于辐射源的Kα和Kβ之间,且尽量靠近Kα,强 烈吸收Kβ,而K吸收很小; 2. 滤波片以将Kα强度降低一半最佳。 Z靶<40时 Z滤片= Z靶-1 Z靶>40时 Z滤片= Z靶-2
1976:诺贝尔化学奖授予William Nunn Lipscomb Jr.硼烷的结构 和成键情况. 1985:诺贝尔化学奖授予Herbert Aaron Hauptman和Jerome Karle(Isabella Karle).应用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 法. 1988:诺贝尔化学奖授予Johann Deisenhofer, Robert Huber和 Hartmut Michel.噬菌调理素(一种光化学反应中心)的结构.
1912年,小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
实验事实。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 公式: 2dsinθ=nλ,表明用X射线可以获取晶体结构的信息。 1913年老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 计,并发现了特征X射线以及成功地测定出了NaCl的晶体结构。
靶材料的原子序数越大,X射线波长越短,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的性质:

① 肉眼不能观察到,但可使照相底片感光、荧光板发光
和使气体电离;

② 能透过可见光不能透过的物体; ③ 这种射线沿直线传播,在电场与磁场中不偏转,在通 过物体时不发生反射、折射现象,通过普通光栅亦不引 起衍射;
特征X射线:由若干互相分离且具有特定波长的谱线组成,其强度 大大超过连续谱线的强度并可叠加于连续谱线之上,为一线性光 谱。这些谱线不随X射线管的工作条件而变,只取决于阳极靶物 质的组成元素,是阴极元素的特征谱线。 特征光谱特点: 对于从L,M,N…壳层中的电子跃入K 壳层空位时所释放的X射线,分别称 为Kα, Kβ,Kγ …谱线,共同构成K 系标识X射线。类似,L壳层、M壳 层…被激发时,产生L系、M系…标 识X射线。 由于一般L系、M系标识X射线波长 较长,强度很弱,因此在衍射分析工 作中,主要使用K系特征X射线。 这两部分射线是基于两种不同的机制产生的。
二、X射线衍射原理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在电磁波谱上位于紫外线和 γ射线之间,波长范围是0.01-100Å 。


X射线的能量与波长有关
凡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或其他高能辐射流(如γ射线、X射线、 中子流等)被突然减速时均能产生X射线。
仪器设备:
X射线衍射仪基本组成包括:

X射线发生器(X射线管、管套、高压变压器、高压控制 单元、高压电缆等) 衍射测角仪 辐射探测器 系统控制单元
劳厄方程,式中H、K 、L称为衍射指数或 干涉指数。
劳厄方程是确定衍射线方向的基本方程,进入晶胞的X射线 只有满足劳厄方程才在空间的某些方向上出现衍射线。
根据图示,干涉加强的条件是:
2d sin n
式中:n为整数,称为反射级数;
为入射线或反射线与反射 面的夹角,称为掠射角,由于它 等于入射线与衍射线夹角的一半 ,故又称为半衍射角,把2 称 为衍射角。
X射线衍射及其应用
主要内容:

X射线衍射发展历史 X射线衍射原理 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 X射线衍射分析应用
晶体结构分析:


材料的结构测定以衍射方法为主。
衍射方法(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中子衍射、射线衍射等)。 X射线衍射(德拜粉末照相分析、高温、常温、低温衍射、背 反射和透射劳艾照相,四联衍射、二维探测器等)。
X射线衰减规律:当一束X射线通过物质时,由于散射和吸收的 作用使其透射方向上的强度衰减。衰减的程度与所经过物质中 的距离成正比。
质量衰减系数μm: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对X射线强度的衰减程度。 质量衰减系数与波长和原子序数Z存在如下近似关系: μm≈Kλ3Z 3 (K为常数) μm随λ的变化是不连续的,其间被尖锐的突变分开。突变对应的 波长为K吸收限,用λk表示。


④ 这种射线对生物有很厉害的生理作用。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各种不同的和复杂的过程。就其能 量转换而言,一束X射线通过物质时,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被散 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物质继续沿原来的方向传播。
X射线被物质散射时,产生两种现象:相干散射和非相干散射。
相干散射:物质中的电子在X射线电场的作用下,入射光子碰撞 电子,若电子能牢固地保持在原来位置上(原子对电子的束缚 力很强),则光子将产生刚性碰撞,其作用效果是每个电子在 各方向产生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电磁波,散射线之间能互相干 涉,称为相干散射;相干散射波之间产生相互干涉,就可获得 衍射,故相干散射是X射线衍射技术的基础。
亨利· 布拉格(1862~1942)和 劳伦斯· 布拉格(1890~1971) 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7年,巴克拉(Charles Glover Barkla)发现元素的次级X射线标
识谱。每一种化学元素产生一种次级X射线辐射,它可被看作是 该元素的特征标志,巴克拉称其为标识X射线。标识谱线被区分 为两个不同的范围:K系列和L系列。
X射线分析常用阳极靶材料K系特征谱线:
阳极靶元素 Cr Fe Co Ni Cu Mo 原子序数 Z 24 26 27 28 29 42 K系特征谱波长(埃) Kα1 Kα2 Kα


U(KV)≈(3-5)UK 20-25 25-30 30 30-35 35-40 50-55
2.28970 2.29306 2.29100 2.08487 1.93604 1.93998 1.93735 1.75661 1.78896 1.79285 1.79026 1.62079 1.65791 1.66174 1.65918 1.50013 1.54054 1.54439 1.54183 1.39221 0.70930 0.71359 0.71073 0.63228


(3) 窗口——X射线出射通道。既能让X射线出射,又能使管 密封。窗口材料用金属铍或硼酸铍锂构成的林德曼玻璃。窗口 与靶面常成3-6°的斜角,以减少靶面对出射X射线的阻碍。
X射线谱:
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其波长组成是很复杂的。按其特 征可以分成两部分:

连续光谱 特征光谱
韧致X射线:当X光管中阴极发出的电子经加速后与阳极靶材相 撞并急剧减速时,其相互作用的产物之一便是被称作白色辐射或 韧致辐射(bremsstrahlung)的连续谱。

阳极靶的选择:
1. 阳极靶K波长稍大于试样的K吸 收限;
2. 试样对X射线的吸收最小。
Z靶≤Z试样+1
X射线衍射原理:
当一束单色X射线入射到晶体时,由于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是有规 则的,那么晶体可以当作是X射线的三维衍射光栅。

原子间距离与入射X射线波长 有X射线衍射分析相同数量级 ,故由不同原子散射的X射线 相互干涉,在某些特殊方向上 产生强X射线衍射,衍射线在 空间分布的方位和强度,与晶 体结构密切相关,每种晶体所 产生的衍射花样都反映出该晶 体内部的原子分配规律。这就 是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非相干散射:X射线光子与束缚力不大的外层电子或自由电子碰 撞时,电子可能被X光子撞离原子成为反冲电子。因反冲电子将 带走一部分能量,使得光子能量减少,从而使随后的散射波波 长发生改变。X射线光子离开原来方向,能量减小,波长增加。 这样一来,入射波与散射波将不再具有相干能力,成为非相干 散射或康普顿散射。 非相干散射突出地表现出X射线的微粒特性,只能用量子理论来 描述,亦称量子散射。它会增加连续背景,给衍射图像带来不 利的影响,特别是轻元素。
谱线。X射线标识谱间的辐射起源于原子内部而与外围电子结构 所支配的复杂光谱线及化学性质无关。他证明了巴克拉发现的K 辐射与L辐射的确存在,另外他还发现了M系。他的工作支持波 尔等科学家关于原子内电子按照壳层排列的观点。
西格班(1886~1978)获1924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2002年,贾科尼(Riccardo Giacconi)等发现宇宙X射线源。表彰
1915: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William Henry Bragg和 William Lawrence Bragg.布拉格定律及晶体结构.
1962:诺贝尔化学奖授予Max Perutz和John Cowdery Kendrew.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结构(同晶置换). 1962:诺贝尔医学奖授予James Dewey Watson,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和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Rosalind Franklin). 从纤维衍射得到DNA结构. 1964:诺贝尔化学奖授予Dorothy Crowfoot Hodgkin.维生素的 B12晶体结构.
连续谱特点: 1. 连续谱的强度分布曲线 均存在一个短波限λ0, λ0 的大小仅取决于X光管内电 子的加速电压V,与X光管 电流(mA)和靶材(原子序数 Z)均无关。
I ∝iZV 2
2. 连续谱强度分布的形状 主要决定于X光管加速电压 的大小。连续谱各波长的 强度与X光管的电流成正比, 且随阳极材料的原子序数 增大而增加。

在X射线一定的情况下,根据衍射的花样可以分析晶体的性质。 但为此必须事先建立X射线衍射的方向和强度与晶体结构之间 的对应关系。 联系X射线衍射方向与晶体结构之间关系的方程有两个: 劳厄方程 布拉格方程

三维原子点 阵的衍射
a (cos cos 0 ) H b(cos cos0 ) K c(cos cos 0 ) L
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指的是X射线能量在通过物质时转变为其它 形式的能量,X射线发生了能量损耗,吸收的实质是发生能量转 换。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主要是由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而引起的。 这个过程中主要发生X射线的光电效应和俄歇效应。 除此之外,X射线穿透物质时还有热效应,产生热能。我们将 光电效应、俄歇效应和热效应所消耗的那部分入射X射线能量 称为物质对X射线的真吸收。由于散射和真吸收过程的存在 (主要是真吸收),与物质作用后入射X射线的能量强度将被 衰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