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某小净距隧道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坝光隧道小净距段的施工技术

坝光隧道小净距段的施工技术

1 工 程 概 况
深圳 市葵 坝路 是龙 岗 区大鹏 半 岛路 网 的重要组 成 部分 , 是联 系 葵涌街 道 与坝 光精 细化 工 园 区 、 岭澳 核 电站 的 主要 通道 之一 ,也 是精 细化 工 园建设 及运
度较大 , 岩受风化 作用强烈 , 基 岩石较破 碎 , 芯 岩 呈 块 状 。 隧 道 穿 越 地 层 主 要 为 岩 性 主 要 为 残 坡 积 亚 粘 土 、 风 化凝 灰 岩 等 。 强
术 和措 施 , 提高 隧道 支 护结 构 的强度 、 刚度 和整 体性 , 减少 和控 制 两条 隧道 开挖 时 的相互 影 响 , 合理 地利 用 围岩 自承 能力 保 证 围岩与 支护 结构 共 同作用 。

关键 词 : 小净距 ; 隧道 ; 施工 : 控量 测 ; 监 深圳 市 中 图分 类 号 : 4 5 U 5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9 7 1 ( 0 1 0 — 12 0 10 — 7 6 2 1 ) 9 0 5 — 3
隧 道 洞 身 围岩 大 部 分 为第 四 系覆 盖 层 ,下 部
用小净 距隧道方案 。 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 , 小净距 隧道工 程不断出现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无 成熟 的“ 工法 ” 照 , 参 因此 , 究小净 距 隧道 的施 工技 研 术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本 文 根 据 葵 坝 路 坝 光 小 净 距 隧 道工程 实践 , 分析 了小净距 隧道围岩力学特征 , 以 及 小 净 距 隧 道 的技 术 难 点 和 对 策 ,总 结 了小 净 距 隧道 的施 工 方法 、 工 工 艺 和技 术 措 施 。 施
O 引 言
现行 《 公路隧道设计规 范》 JG D 0 04 (T 7 —20 )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岑安岭隧道位于高州市东岸镇山甲村与上垌村一带,设计为小净距隧道,洞室净空11.0×5.0m,隧道净宽:0.75+0.75+2×3.75+1.0+1.0=11.0m;左线起讫桩号为:ZK55+893~ZK56+403,长510m;右线起讫桩号为:YK55+892~YK56+400,长508m。

进口左右线间距16.59m,出口左右线间距10.52m。

洞口设计标高左线98.684m、右线98.702m;出口设计标高左线101.413m、右线101.414m,隧道最大埋深约105.8m,属中隧道。

隧道区地质为白垩系含砂砾岩、寒武系加里东期混合岩、残破积黏性土,局部见加里东期花岗岩侵入。

隧道主要围岩类型为Ⅲ、Ⅳ、Ⅴ级,参数见下表:隧道参数表2、初步施工方案隧道机械化施工作业图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隧道出口段通过水平中空注浆锚杆加固中间岩柱,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分析结果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实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岑安岭隧道为小净距隧道,为保证隧道结构安全,隧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Ⅴ围岩采用CD法(单侧壁导坑法)施工、Ⅳ上下台阶法(短台阶法)、Ⅲ全断面法进行暗洞开挖。

岑安岭隧道设计、施工均以新奥法为指导原则,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钢筋网、湿喷混凝土、钢拱架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长管棚、超前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3、小净距隧道施工(1)隧道洞身开挖施工顺序:测量画开挖轮廓线→布炮眼→钻炮眼→装药→爆破→通风→洒水→出渣→监控量测。

(2)隧道初期支护施工顺序:通风→清理岩面→处理欠挖→初喷砼→打结构锚杆挂钢筋网→安装格栅钢架→打超前锚杆并焊接→喷射砼到设计厚度→围岩量测→反馈、修订支护参数。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1.1 设计概况隧道为小净距隧道,单洞长582m。

最大埋深48米,洞门墙采用C20级砼浇筑,洞内路面采用240mm厚水泥混凝土。

1.2 隧道地质(1)工程地质进出口围岩以松散低液限粘土及强风化泥岩为主,岩性呈松散及碎裂结构;中部围岩为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粉细砂岩,属软质岩,受构造影响轻微,岩石为弱风化,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局部地段较破碎,呈块状砌体结构及块石状镶嵌结构。

(2)水文地质隧道进出口地下水活动呈浸润状,围岩稳定性差,易坍塌。

仰坡低液限粘土在施工时应全部清除,保证施工安全;中部泥岩主要以浸润状滴水为主,泥质粉砂岩及粉细砂岩则以裂隙、层间线状或小股状产出。

围岩基本稳定,由于岩层倾角平缓,层间结合一般--较差,加之裂隙切割,洞室开挖后拱部无支护时易顺层面塌落,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

1.3 结构形式及支护参数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时采用复合衬砌,以药卷锚杆、管棚、注浆小导管为超前支护,以锚杆、挂钢筋网、湿喷混凝土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架、中空注浆锚杆、药卷锚杆、自进式锚杆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隧道衬砌长度表注:初期支护喷射砼均采用湿喷法喷射,严禁采用干喷法喷射。

2 施工组织安排2.1 工期安排隧道在2005年5月10日开始进场准备,2006年7月31日完工。

施工准备:2005年5月10日至2005年7月31日。

各分项工期如下:洞口段施工: 2005年8月1日~2005年8月31日;洞身开挖与支护: 2005年9月1日~2006年5月31日;洞身防排水: 2005年11月20日~2006年5月31日;洞身衬砌: 2005年12月5日~2005年6月15日;隧道洞门: 2005年8月1日~2005年10月16日;洞内路面及附属: 2006年6月5日~2006年7月31日。

2.2 劳力组织隧道由隧道施工队(240人)负责施工。

小净距隧道在软弱围岩段施工探究

小净距隧道在软弱围岩段施工探究

下 台阶法开挖 , 人工 配合机 械 开挖 或弱爆 破开 挖 , 行侧 导坑 开 应 力 对 拉 锚 杆 及 时 施 作 , 有 效 加 固 中 间 岩 柱 的 稳 定 , 避 免 洞 先 能 也 挖施作锚杆后 , 对锚杆 进行 初 次张拉 , 行 洞开挖 暴 露锚 杆端 部 室多次应力重分 布问题 , 后 但对拉锚杆 受空 间限制 , 不易施作 , 容易 后 对 锚 杆 施 加 预 拉 力 至 设 计 值 , 对 先 行 洞 锚 杆 补 张 拉 至 设 计 值 忽视 工 程 质 量 及 施 工 安 全 。 3单 双 洞 交 替 进 行 : 侧 导 坑 同 时 施 并 ) 两
中 图分 类 号 : 5 .9 U4 5 4 文献标识码 : A
与分离式路基方 案相 比, 小净 距 隧道具 有 占用 土地 少 、 环境 项重要 的管理工作 , 也是施 工的核心技术之一 。 污染小 、 植被 保护好 、 少路线 长度 、 约 总投资 、 化线 型等优 3. 量 测 目的 减 节 优 1
低 山 , 拔 20 . 3 . 相 3 山 山
1 根据现 场量测数据及 时绘制位移 变形 曲线 , ) 然后进行数据
以推算最终 围岩变化 规律。 当曲线 出现反弯 点 势较缓 , 地表植被发育 ; 口段地 形坡 角 2 。 5 , 口段 地形 坡 处理或 回归分析 , 进 5 ~3 。出 表 必 对危 险地段 角 2 。 3 。山脊走 向北北 西 , 0- 0; 隧道 轴线 与 山脊 近正 交 , 穿过 山脊 时 , 明围岩和支护 处于不稳定状 态 , 须停止开挖 ,
点, 因此 目前道路建 设 中小净 距 隧道方 案 出现 也逐 渐增多 , 由 但
1监视 围岩应力 和变 形情况 , ) 掌握 围岩 和支护系统 的力 学动 于它近些年才发 展起 来 , 构 形 式有 别 于连 拱 隧 道和 分 离式 隧 态 , 结 验证支 护衬 砌 的设计 效果 , 保证 围岩稳定 和施 工安 全。2 对 ) 道, 其相关应用技术 , 其是 在各 种复 杂地 质条 件下 施工 方法 还 量测数据分 析处理 , 尤 进行信息反 馈 , 已开挖 、 对 支护段 的力学状 态 处于研究 发展阶段 , 学术 研究 尚不 够深 入 , 以作为 从事 地下 工 进行评价 , 所 对有 险情段 及病 害部 位采 取必 要 的补 救措 施 , 对下 步 程建设的工作者 , 我们 必须要掌握这方 面的知识 。 施工参数进行合 理调整 , 确保信 息化手 段施工 。3 积累量测数 据 )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案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来保证安全和效率。

下面给出一个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方案,以供参考。

一、施工前准备阶段:1.进行细致的勘察和地质调查,了解施工地的土质、地质条件等情况,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2.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二、施工工序:1.清理场地: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土方开挖:根据勘测结果,使用适当的挖掘机械进行土方开挖,同时进行土方支护,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3.顶进施工:采用顶进方式进行小净距隧道的施工,先进行顶进孔的探测和导向,然后使用隧道推进机进行推进作业。

4.支护:随着顶进的进行,及时进行隧道支护工程,包括喷射混凝土支护、钢支撑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辅助施工:在顶进的同时进行其他辅助工程,如排水、通风等,确保施工条件的良好。

6.安装设备:完成隧道施工后,进行必要的检测和测试,然后安装隧道内的设备和设施,如照明、通讯等。

三、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施工现场设立警示标志,保证施工区域的安全。

3.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建立施工人员的安全管控体系。

4.按照施工规范和相关法规,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绳等。

5.定期检查施工设备,确保其良好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四、环境保护:1.施工过程中,采取噪音、尘土、废水等控制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妥善处理产生的废弃物,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

3.遵守环境保护法规,严禁违法排放有害物质,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可以有效保障小净距隧道的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隧道的情况不同,施工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施工现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有效。

《小净距隧道施工组织方案》共74页文档

《小净距隧道施工组织方案》共74页文档

目录一、工程概况及编制原则 (1)㈠、工程概况 (1)㈡、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1)二、施工组织及投入 (3)㈠、施工组织 (3)㈡、主要施工劳动力投入 (3)㈢、主要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4)㈣、施工机械设备投入 (6)㈤、前期施工资金安排 (7)三、施工时间安排 (7)㈠、施工前期准备时间安排 (7)㈡、洞口施工时间安排 (7)㈢、洞身开挖时间 (7)㈣、衬砌时间安排 (8)四、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8)㈠、总体施工方案 (8)㈡、隧道工程主要工序施工方案 (10)㈢、隧道工程施工方法 (13)五、不良地质地段的施工预案与技术保证措施及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39)㈠、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方案与技术保证措施 (39)㈡、小净距隧道施工要点 (42)六、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44)㈠、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44)㈡、保证工程质量的经济措施 (48)七、安全保证措施 (49)㈠、安全保证的技术措施 (49)㈡、安全保证的经济措施 (62)八、环保、水环境保护措施 (63)㈠、隧道排水 (63)㈡、便道、便桥 (63)㈢、弃渣场防护 (64)㈣、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64)㈤、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64)㈥、降低噪音的措施 (65)㈦、植被保护及复耕绿化 (65)㈧、其它 (66)九、文明施工措施 (66)十、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68)㈠、雨季施工措施 (68)㈡、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的措施 (69)㈢、治安保护措施 (69)㈣、防洪防汛安全措施 (70)第 III 页表3 马宅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及编制原则㈠、工程概况长乐市滨江路岐洋段马宅山隧道东线隧道长度为563m,起讫桩号为DK0+367.5~+930.5,西线长度为554m,起讫桩号为CK0+360~+914,隧道为上下行分离式双向六车道,该项目设计时速为50Km/h,隧道单洞建筑限界高度为5.0m,净宽为14.75m。

小净间距隧道施工交底

小净间距隧道施工交底

技术交底书单位名称:中铁四局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一标编号:工程名称浆水泉隧道设计文件图号S1-3(1)-4-1;S1-3(1)-4-5;S1-3(1)-24施工部位小净间距隧道施工交底日期年月日交底内容:1.技术交底范围适用于浆水泉隧道小净间距隧道施工,具体施工段落为左线K1+749-K1+930(181m);K4+840-K4+560(280m);右线YK1+747.3-YK1+890(242.7mm);YK4+832.7-YK4+605(227.7m)。

按照设计要求先行洞与后行洞均采用CD法施工。

2.小净间距隧道施工步距控制小净距隧道先行洞与后行洞掌子面错开应大于2B,(B为单洞开挖宽度,本段落隧道开挖宽度B取20m);先行洞二衬与后行洞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20~30m。

小净距隧道施工步距控制3.小净间距隧道开挖隧道开挖前先施作双排小导管并按设计要求注浆加固周边围岩。

隧道洞身各开挖分部间错开3-5米,开挖掘进时以少扰动围岩,采用弱爆破、长锚杆等措施保证掌子面稳定。

先行洞开挖时先开挖靠近中岩柱侧导洞,以便及早对中岩柱小导管注浆加固,控制中岩柱变形。

隧道小净距浅埋段仰拱一次开挖长度宜控制在6m,围岩不要暴露太久控制12小时仰拱支护完成,仰拱混凝土浇筑、仰拱回填、拱墙衬砌应及时跟进,紧密衔接,争取尽快成环,发挥效用。

4.爆破振动要求控制爆破施工中的爆破震动速度,采用微震爆破,后行洞对先行洞初期支护爆破震动速度不超过8cm/s,具体爆破震动速度根据试爆及检测数据确定。

5.安全注意事项⑴进洞50米后,围岩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及时施作2-3板二次衬砌,确保洞口稳定。

⑵两洞放炮时要提前相互提醒通知。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1 编制依据1.1 .1《XXXXXXX施工图纸设计》。

1.1.2 施工招、投标文件。

1.1.3踏勘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1.1.4 现行公路、市政工程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评定标准。

1.5 我单位的施工能力,设备、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

1.2 工程概况1.2.1 总体布臵隧道位于主线桩号K5+700.000~K6+005.000区段,左线长约320米,右线长约310米,其中两侧分别设臵明洞,平面设计服从线布线方便、线性顺畅的隧道形式,以隧道进出口位臵作为布局控制,该处隧道形式受限于两侧接线难度,小净距间距约15m。

1.2.1.1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主线50km/h1.2.1.2基本建筑限界单项机动车道宽度W=3*3.50m;左侧向宽度LL=0.25m,右侧向宽度LR=0.25m;单项设臵非机动车道宽度Wr=2.5m;1.2.1.3隧道结构平纵参数:最大纵坡 2.40%;1.2.1.4工程地质条件该隧道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中低山地貌,隧道段内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冲沟发育,冲沟走向南北向,呈“V”字形沟谷,地形地貌复杂。

隧道轴线通过地段地面标高50.21~116.26m,最大高差66.05m,隧道最大埋深62.30m,位于K5+820处。

地形坡度40°~70°。

隧道进口段距京珠高速公路约0.5km,有乡村道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为:粉质粘土(Q3el+dl),硬塑状,松软结构,围岩分级为V级围岩;强风化板岩(Pttz),软岩,块状体结构,结构面组数>3组,平均间距0.25~0.4m,主要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岩体体积节理数JV为10条/m2,岩体完整性系数Kv为0.55,围岩分级为V级围岩;中~微风化板岩:较软岩,块状体~中厚层结构,结构面组数>2组,平均间距0.4~0.5m,主要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岩体体积节理数JV为5条/m2,岩体完整性系数Kv为0.69,围岩分级为IV级围岩。

小净距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

小净距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
2.8隧道洞口主要工程数量
表2.8-1工程数量表
编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开挖
洞门及明洞开挖
⑶根据工程特点部署施工组织机构和优选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从组织机构、施工方案、机械设备配备、工程材料供应等方面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⑷确保施工按期完成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搞好工序衔接,实行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相配合,交叉组织施工,确保工期,均衡生产。
⑸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倡施工机械化、工厂化、整体化、标准化。
⑹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重视环境保护,做到文明施工。
1.3编制范围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洞口为小净距段(最小净距25.82m)洞身分离式,洞室净空14.75×5.0m,起讫桩号左线ZK340+815~ZK341+032,长217m;右线YK340+763~YK340+994,长231m,呈90°方向展开;进洞口设计标高左线242.34m、右线242.964m,出洞口设计标高左线247.586m、右线249.384m;隧道最大埋深约42.6m,属短隧道。
进口位于一北西向斜坡上,基岩裸露,斜坡自然坡度35°~50°, 斜坡临空面方位324°,与路线走向呈52°大角度斜交。岩层产状292°∠81°;洞口岩体裂隙发育,岩体较完整,坡顶为自然陡崖,洞口右侧约230m 处为近直立陡崖(白面石),卸荷裂隙发育,发育一组倾向隧道洞口的宽大节理裂隙,裂隙产状305°∠55°,结合程度较差,施工中人工爆破可能引发小型崩塌,对隧道洞口有不利影响。围岩分级为Ⅳ级,成洞条件较差,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可能出现大体积坍塌,进口仰坡为逆向坡,利于边坡稳定。

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概念

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概念

小净距及连拱隧道概念一、小净距及连拱隧道的定义1. 小净距的概念小净距是指为了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隧道开挖时保留的围岩与洞体之间的一定距离。

小净距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2. 连拱隧道的定义连拱隧道是指在软岩地层或具有较大沉陷变形的地层中,采用一种特殊的连续支护方式,将隧道模拟成一个连续的刚性拱体来抵抗地层的变形。

连拱隧道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和变形控制能力。

二、小净距及连拱隧道的意义1. 小净距的意义•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小净距可以缓解围岩与洞体之间的应力集中,减小隧道的变形和开裂的风险,从而增加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通过合理设计的小净距,可以减少隧道的围岩和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减缓围岩破坏的进程,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

2. 连拱隧道的意义•提高隧道的稳定性:连拱隧道将隧道模拟成一个连续的刚性拱体,能够有效地分散地层的变形,提高隧道的稳定性和整体承载能力。

•减小地层沉陷:连拱隧道可以通过改变地下空腔的分布和应力传递的路径,减小地层沉陷的程度,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三、小净距及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1. 小净距的设计与施工•采用合理的净距计算方法:根据隧道的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围岩的强度、变形特性以及隧道稳定所需的净距值等因素,采用合适的净距计算方法,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注意巷道支护的施工工艺:巷道支护工程是保证小净距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根据地质条件和净距要求,采用适当的支护材料和技术,确保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进行净距监测与调整: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净距的监测,及时调整支护结构和施工工艺,保证小净距的有效实施。

2. 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合理确定连拱隧道的拱形参数:拱形参数的设计是连拱隧道设计的核心工作,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围岩强度等因素,结合经验和理论分析,合理确定拱形参数,提高连拱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连拱隧道的施工需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如钻爆法、盾构法等,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

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相互影响的数值分析

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相互影响的数值分析

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相互影响的数值分析摘要:小净距隧道作为分岔隧道的其中一段,结构受力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现以某铁路隧道为依据,针对埋深大,地质状况复杂的小净距隧道,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当隧道净距改变时先后行洞之间的影响,分析包括围岩塑性区,衬砌位移和应力。

计算模型为二维平面模型,通过应力释放的方法模拟隧道三维应力问题。

本构模型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净距增大,后行洞对先行洞衬砌和围岩的影响逐渐减小,当隧道净距达到2.5倍~3.0倍的隧道开挖宽度时,先后行洞之间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先后行洞;塑性区1 引言小净距隧道是一种上下行双洞洞壁净距较小,不能按独立双洞考虑的隧道结构[1],先行洞的开挖会影响后行洞围岩的应力以及应变。

小净距隧道多出现在分岔隧道中,其连接隧道分离段和连拱段,结构受力复杂,工序转换频繁,设计、施工的综合难度较大。

国内很多学者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小净距隧道的力学特性。

龚建伍等[2]提出了浅埋小净距隧道考虑双洞先后施工过程的围岩压力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杨建平等[3]结合漆树槽分岔隧道,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荷载释放比例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姚勇等[4]以紫坪埔隧道为背景,对该隧道小净距段进行衬砌内力、围岩压力、位移及地表沉降等项目展开监测工作。

本文以铁路隧道为依托,拟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小间距隧道的受力特点,侧重于定性规律的分析与研究。

从而为小间距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 工程概况隧道左线全长14069m,分修段右线全长3412.41m。

隧道设计轨面高程为733.927~980.048;线路纵坡为17.8‰及6‰的单面上坡;最大埋深约680m。

隧道处于龙门山山脉,属中低山构造侵蚀地貌。

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中生代和古生代(T~D)沉积岩,可溶岩段落约9.5km(T2j+l、P2、P1、C1zn、D3tn、D2gn),非可溶岩段落约为3.57km(T3x,T1f+t),岩溶弱~中等发育,局部强烈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2009-C版编制单位:编报日期: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主编单位:主编:审核人:编制日期:目录1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2 工程综述 (2)2.1工程概况 (2)2.1.1 工程名称 (2)2.1.2 工程地点 (2)2.1.3 工程规模 (2)2.1.4 投资来源 (2)2.1.5 工程性质 (2)2.1.6 相关参建单位 (2)2.2自然条件 (3)2.2.1 风 (3)2.2.2 气温 (3)2.2.3 降雨 (3)2.2.4 地形地貌 (4)2.2.5 裂隙 (4)2.2.6 地层岩性 (4)2.2.7 地质构造 (5)2.2.8 地震 (5)2.2.9 地层物理力学参数详见下表 (5)2.2.10 水文地质条件 (6)2.2.11 地热及有害气体 (7)2.3外部施工条件 (7)2.3.1 施工现场的特点 (7)2.3.2 当地建筑材料供应情况 (7)2.3.3 建设设备供应情况 (7)2.3.4 劳动力市场情况 (7)2.3.5 供电 (7)2.3.6 供水 (8)2.3.7 通讯条件 (8)2.3.8 施工动力及船机设备条件 (8)2.3.9 外部交通 (8)2.4隧道设计 (8)2.4.1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 (8)2.4.2 隧道净空与横断面设计 (8)2.4.3 隧道洞门设计 (8)2.4.4 隧道支护结构设计 (9)2.4.5 隧道结构防、排水设计 (10)2.4.6 辅助施工设计 (11)2.4.7 隧道内装饰 (11)2.5主要工程数量 (12)3 施工组织和管理机构 (15)3.1施工组织 (15)3.1.1 项目组织机构 (15)4 施工总体部署 (16)4.1工程特点 (16)4.2施工布置 (16)4.3总体施工方案 (16)4.3.1 主要施工方法 (16)4.4施工准备 (22)4.4.1 技术准备 (22)4.4.2 施工队伍准备 (22)4.5施工资源配备 (23)4.5.1 施工设备、人员调配 (23)4.5.2 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23)4.5.3 设备、人员、材料配备及进场计划 (23)4.6施工总平面布置 (24)4.6.1 平面布置原则 (24)4.6.2 临时设施安排 (25)4.6.3 平面布置图 (29)4.7施工进度计划 (29)5 主要施工方案 (30)5.1隧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30)5.1.1 麒麟山隧道施工方案综述 (30)5.1.2 隧道总体施工顺序 (30)5.1.3 隧道主要施工工艺说明 (31)5.2隧道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方法 (31)5.2.1 洞口土石方开挖 (32)5.2.2 隧道洞门与明洞结构施工 (33)5.3隧道暗洞进洞措施 (34)5.4隧道洞身开挖及出碴运输 (34)5.4.1 车行隧道V级围岩开挖 (34)5.4.2 人行隧道V级围岩开挖 (38)5.4.3 装碴运输 (39)5.4.4 中夹岩柱施工 (39)5.4.5 隧道钻爆设计 (40)5.4.6 隧道开挖施工测量方法 (44)5.5隧道初期支护及铺助施工措施 (44)5.5.1 喷射混凝土 (44)5.5.3 钢筋网的铺设 (47)5.5.4 钢拱架的施工 (47)5.5.5 大管棚超前支护 (48)5.5.6 超前小导管施工 (49)5.6隧道模注砼衬砌施工 (50)5.6.1 施工总体方案 (50)5.6.2 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 (51)5.6.3 二衬砼质量控制措施 (54)5.7结构防排水施工 (55)5.8隧道监控量测 (57)5.8.1 监测方案编制主要依据 (57)5.8.2 监测目的 (58)5.8.3 监测任务与要求 (58)5.8.4拟投入的监测设备 (59)5.8.5各项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 (60)5.8.6监测数据处理、信息反馈与安全稳定性控制 (69)5.8.7监测工作对现场施工的指导及注意事项 (75)5.8.8施工监控量测管理 (78)5.9超前地质预报 (85)5.9.1 目的 (85)5.9.2 工作组织机构 (85)5.9.3 工作内容与方法 (85)5.9.4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项目综合表 (86)5.9.5 信息收集与整理 (86)5.10隧道断层及软弱破碎带的施工 (87)5.11隧道防止坍塌的措施 (87)5.12隧道施工通风、降尘及管线布置 (89)5.12.2 降尘方法及措施 (90)5.12.3 管线布置 (90)5.13隧道施工排水 (91)5.14隧道测量控制 (91)5.15路面工程 (92)5.15.1 设计情况 (92)5.15.2 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92)5.16预埋、预留工程施工 (94)5.16.1 主要预埋预留工程内容 (94)5.16.2 预埋预留施工注意事项 (94)5.17隧道装饰 (94)5.18机电工程 (94)6 质量保证体系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95)6.1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目标 (95)6.1.1 质量保证体系 (95)6.1.2 质量目标 (95)6.2施工质量的保证措施 (95)6.2.1 组织保证 (95)6.2.2 思想保证 (97)6.2.3 制度保证 (98)6.2.4 技术保证 (99)6.2.5 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00)6.2.6 严格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101)7 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及确保施工安全的措施 (103)7.1安全保证体系 (103)7.1.1 安全目标 (107)7.1.2 安全生产方针 (107)7.2施工安全的保证措施 (107)7.2.1 综合保证措施 (107)7.2.2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 (108)7.2.3 施工机械的安全保证措施 (109)7.2.4 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09)7.3重大危险源分析及应急预案 (110)7.3.1 编制目的 (110)7.3.2 组织机构 (110)7.3.3 职责 (110)7.3.4 应急救援物资 (112)7.3.5 应急救援设备 (112)7.3.6 应急救援队伍 (112)7.3.7 应急救治物品 (112)7.3.8 相关人员联系电话 (112)8 工期保证措施 (113)8.1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 (113)8.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113)8.3隧道工程工期保证措施 (114)8.4不良地质段的工期保证措施 (115)9 环境保护措施 (116)9.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方案 (116)9.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16)9.2.1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16)9.2.2 水环保措施 (117)9.2.3 大气污染及粉尘、噪声污染防治 (117)9.2.4 固体废弃物 (117)9.3弃渣防护 (118)10 雨季和节假日施工的工作安排 (119)10.1雨季施工措施 (119)10.2春节期间的施工安排 (119)11 其他说明事项 (120)11.1文明施工 (120)11.1.1 文明施工方案 (120)11.1.2 文明施工措施 (120)11.2对供货商的管理措施 (121)11.3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的维护方案 (123)11.4降低造价的主要措施 (124)附件 (126)1施工工艺框图 (126)1.1 隧道洞门、明洞施工工艺框图 (126)1.2 隧道V级围岩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框图 (127)1.3 人行隧道V级围岩上台阶孤形导坑法施工工艺框图 (128)1.4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框图 (129)1.5 喷砼施工工艺框图 (130)1.6 系统锚杆施工工艺框图 (131)1.7 隧道喷、锚、网、喷支护施工工艺框图 (132)1.8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133)1.9 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框图 (134)1.10 排水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135)2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136)2.1 洞口土石方施工顺序 (136)2.2 洞门与明洞结构施工施工顺序 (136)2.3 隧道开挖施工顺序 (136)2.4 隧道模注砼衬砌施工施工顺序 (136)2.5 隧道天沟(截水沟)施工顺序 (136)3图纸 (137)3.1 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138)3.2 车行道工艺流程图 (139)3.3 人行道工艺流程图 (140)4施工进度计划 (141)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1、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隧道施工图纸文件》。

2、施工招、投标文件。

3、踏勘工地,从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4、现行公路、市政工程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评定标准及深圳市相关规范,规程。

5、我单位的施工能力,设备、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

1.2 编制原则1、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合同文件中要求的工期编制本工程的施工计划,并以此为前提配备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等,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2、优化施工方案的原则:严格遵照业主合同文件的要求,结合本标段的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方案。

积极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努力降低成本;3、均衡生产,突出重点的原则:将车行隧道工程施工作为本标段的重点。

在施工组织、现场管理、施工技术和物资供应方面重点保障,认真组织施工;4、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场地,优化施工方法,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抓好标准化管理,搞好安全文明施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5、科学分段、同步施工的原则:分为车行隧道左线、车行隧道右线及人行隧道,共分为进出口二个施工工区,六个施工段平行作业,段内进行流水作业;6、专业化施工原则:各分项工程均投入专业化施工队伍,以确保工期和质量;7、确保施工安全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定人定岗定职责,确保施工安全和人身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2 工程综述2.1 工程概况2.1.1 工程名称隧道工程。

2.1.2 工程地点全长18.057km。

2.1.3 工程规模隧道(K16+385~K16+525)位于深圳。

隧道为小间距的左、右线并行隧道,全长140m,为短隧道。

左、右线隧道均位于直线上,均不设超高。

左、右线隧道道路纵向坡度均为1.862%。

由于隧道洞口段线路与地形等高线垂直,隧道进、出口段山体坡度平缓,洞门均采用“削竹式”洞门,以保证整体协调美观。

(人行)隧道(R0+020~R0+195)紧挨 (车行)隧道而建,全长175 m,该隧道满足行人通行的要求外兼顾各种管线下穿。

人行隧道进口采用“削竹式”洞门,出口处位于陡坎处且山体坡度较大,采用端墙式洞门。

2.1.4 投资来源政府投资。

2.1.5 工程性质该项目是连接**组团的重要交通干道,即是--最便捷的交通纽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