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摘要朱自清先生是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是现代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以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而著称。
他非常注重语言的铸炼,朴素自然,清新隽永,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敦厚,极富真情实感。
他的散文构思缜密精巧,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见到独特的情致,为文如作画,词语细致精当,形象生动。
他的散文有力地证明了取文言而代之的白话可以写出与文言媲美甚至超过它的
精品。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一位著名学者。
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朴素慎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细读先生的散文,让我们领略到语言美的魅力,使我们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语言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
朱自清散文中富有特色的叠词使用,使他那精雕细琢的作品锦上添花,恰似一条水晶项链中嵌着一颗珠光宝气的蓝宝石,显得光彩夺目,非同凡响,高雅尊贵。
叠词不但把静态的景物写实了,而且把动态的实物写神了,读其来琅琅上口,再三吟咏,令人回味无穷。
叠音自然,能增加音乐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清脆悦耳,记起来轻松自如,令人目不暇接,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现出荷塘的形状,使读者产生空间的想象。
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了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姿。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则反应树的错落有致,开阔且有立体感,这些平实自然的叠词,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同时,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音韵美。
“淡淡“的月色,“静静”的月光,以寂静的氛围,衬托出作者淡淡的哀情。
真是所谓“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薄薄”二字,写出了雾的轻飘,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气氛。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叠词的使用,描述了一幅美妙的图画,这一切表现出了情有宁谧的意境,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苦命的心绪。
而在《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地出现,不知不觉地生长,活泼可爱。
“嫩嫩”、“绿绿”从质感、色彩两方面准确地写出了初春的小草的特点。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让人体味无穷,享受不尽。
而先生《緑》中写到:“走到山边,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
这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余韵袅袅的美感。
还有那“微微”的云,“油油”的緑意,“闪闪”的緑色,“汪汪一碧”的潭边,“滑滑”的明亮的緑,表现出了轻柔的情态美,给人以娇嫩、透明的质感,也表现出
明快的节奏,晴朗的格调,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读来琅琅上口,令人拍案叫绝。
二、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幽美典雅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幽美、典雅的美。
作者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照的月光情态,用“浮”形容薄薄的雾气轻盈的情态,准确而传神。
同时,作者善于作比喻、通感等手法,如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比喻荷花,用听觉印象的“渺茫的歌声”比喻嗅觉印象“缕缕清香”作通感修辞,用听觉印象的“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比喻视觉印象的“光与影”。
作者长话短说,以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短句,较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构成了和种自然活泼、明快错落的抒情节奏。
有口语的音色,更有抒情散文语言的明朗和谐的旋律,烘托出作者赞美春天的赏心悦目的心情。
如《春》中写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三、口语妙用,求真化俗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赋于音乐美、诗美的同时,也兼有朴质无华、蕴藉腴厚的美。
作者追求的是另一种美,这就是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
这正为他的为人不虚伪、不浮华、不讲排场和客套。
他曾说“用笔
如舌”是文章的极境。
他说富有“说话风”的作品“读了亲切有味”。
《背影》中的叙述语言是口语化的,人物语言尤其如此。
父亲的几句话,不仅简洁,甚至朴拙,但却格外生动传情。
如“事已如此,不必难过。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揉进生活谚语,将父亲的内心世界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父亲决定送儿子上车时,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告别时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话语极为简单,但却表现出了作为父亲的那种“爱子”之心。
杨振声说:“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然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
”(《朱自清与现代散文》)。
平淡之中包孕了神奇。
再如《儿女》: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
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
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
妻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急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
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
这段话中的语汇,绝大多数来自口语。
作者赋予他们特殊的表情达意作用,读起来明白如话,通俗平易,又形象生动,浓缩隽永。
四、情感真切、情景交融
朱自清散文最大的特色就是情感真挚,给人以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抒情,使朱自清的散文富有感染力。
真挚深厚的感情注人散文增添神韵,激起了读者的共鸣。
无论是以事传情,还是借景抒情,都以他特有的文字魔力,给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和
生动的画面。
《背影》既无生动曲折的事件,也无华丽眩目的辞藻。
它与一般写人的散文不同,没有正面刻划父亲的肖象、神情、音容、笑貌,而另辟蹊径以父亲的“背影”为全篇布局谋篇的中心和行文遣笔的线索,在淡淡的笔触之中营造了醇浓的情意,文淡而情深,出色地表现了父亲的淞犊之情,感人至深,极富艺术魅力。
写实景,也是朱自清“美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景物本来没有思想,但在朱自清笔下,都染上了一种自然的人情美的色彩,朱自清也往往选用具有真、善、美的那类人来做喻体,就使得景物清淡素美,感情则真实而自然。
朱自清写景抒情的散文中,以人喻景的例子很多:《绿》:“这平铺着,厚积着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地皱撷着,象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象跳动的初恋的少女的心”。
朱自清散文以人喻景,都是“真”中见美,因而勿须“淡妆浓抹”,也是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
这种求“真”风格也是与众不同的。
朱自清原是一个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诗人本色,文中有画、画中有情。
《荷塘月色》以景物之“静”反衬心情之不平静,使人似乎可以触摸到作者的心音。
这篇散文,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荷塘月色”,抒发内心情怀,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苦闷、超然怀乡的淡淡情怀。
作品中的景,重点自然是“荷塘月色”。
作者以缜密细致的笔触,把“荷塘”和“月光”表现得出神入化。
而作者的感情则完全融会在景物之中,手法高明,方式多样,有时甚至不着一点
痕迹。
这种不同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是需要我们潜心观察,悉心体会的。
比如写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既客观地写出了荷塘的舒展,也流露出了作者来到“这一块天地”时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