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个成熟的作家,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

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诸方面,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上都烙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那就是构思的精巧,结构的缜密,情感的真挚,语言的朴素清晰。

一、现实主义创作与真实情感的完美结合。

(1)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的早期散文创作活动,全部是在现实主义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并且结合他个人的写作修养,审美观点,联系当时文艺界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不少关于散文创作的见解,同时,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现实主义创作主张。

他对散文创作的基本主张是: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

他在好多篇作品里都主张“‘以文载道’,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这个基础上,他竭力提倡‘写实文学’”。

(3)现实主义艺术特征。

他在创作态度上的不自我掩饰,使他的散文作品独具一种艺术真实与风趣相统一的特色。

他在提倡写实,深入观察、革新的同时,又一再强调真挚和亲切:“虽只一言一动之微,却包蕴着个人的性格,最要紧的,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

”“在它们里,我见着活活泼泼的真实的人。

”所以在他各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一个“活脱脱1的朱自清”。

(4)在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借写景抒发真实情感的篇章。

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用真挚的情感做骨,以细致准确的观察、精工传神的描写、五彩缤纷的想象为肉,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在写景抒情散文上,朱自清最擅长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水光山色,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彩神韵。

这类散文文笔优美、雍容典雅,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在朱自清的笔下,自然已是人格化的自然,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是真实的情感。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指导教师评语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指导教师评语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指导教师评语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的开山之作,他的散文是以散文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它以清新而有美感的语言、优美的篇章和富有感染力的抒情言志等独特的表现手法。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描写自然景物和感受人们生活等方面。

其中,抒情散文尤为突出,作品充满感情,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生活乐观态度等深刻内涵。

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出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强烈感受和体验及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朱自清散文通过对自然景物表现出了浓郁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当时对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处历史时期人们所面临的政治危机等大时代大背景。

同时他还通过对时代发展进程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以及对民族精神状态与价值观念等深刻内涵的思考,来抒发对时代变革和人类发展所面临问题应有的思考。

一、风格独特,格调高雅朱自清具有很强的散文写作能力,其散文风格独特,格调高雅。

他散文有着较高的文学造诣,而且对中国散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他在早年就受到中国传统的影响,且通过阅读优秀散文作品得到了很多启发和启迪。

可以说朱自清笔下散文诗对我国现代散文形成了很大启示作用。

朱自清在散文创作方面,以其高超手法及高超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想法,达到了一种美与善的统一。

他通过艺术夸张与对比来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读者对生活以及社会问题更加关注。

他更多地利用语言艺术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以及个人命运深深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借助散文抒发他个人情感以及他所处时代所面临问题以及自身思想等影响来使读者得到心灵感悟。

由此可见朱自清散文不但文笔优美,而且抒发情感十分真挚,是值得欣赏和学习的佳作。

他作品读来清新而富有诗意(见朱自清散文)。

二、语言清新散文的语言是在作者的感情基础上形成的。

朱自清对散文语言的驾驭能力较强,这与他家独特的家庭背景以及自幼养成的语言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朱自清先生之诗,其清雅之趣,犹在汪精卫先生以前之诗人;而朱自清之散文,其清雅之趣,又同汪精卫以前之诗人无异。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内容提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情感,真实的自我;美,意境美,语言美,真和美结合构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真:一、真实的思想。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

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二、真切的情感。

治学严谨的态度。

观察的细致入微,感受的细微用心,使朱自清的散文有着极其动人的真切的情感。

三、真实的自我。

直抒胸臆,平淡描述,把自己的观点,内心的变化,直接告诉读者,使读者看其散文,就像朱自清在和自己静静谈心,真率,温馨,纯美。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美:一、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

优美的意境能深深地激动人心,使读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

1抒情和叙事相融合,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物与我浑的妙境,2、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显示一种将人生的彻悟,历史的开掘,理性的思考,都融会于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语言美。

1、朴素自然,平中见奇2、精彩动人的修辞3、富于变化的句式,善于运用迭字、迭词[即得叠字、重叠词]。

4、朱自清先生还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规句式的沉闷。

[关键词]:真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用真和美去概括,最合适不过了。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真实的自我,真切的情感,真率的话语,真实的思想,构成了朱先生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美,朱先生的散文,意境美,语言美,如诗如画,给人美的享受。

一、朱自清先生散文艺术的真。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所以,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里面叙述的人、事、还有景致,给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好像朱先生就我们在身边,给我们讲着他自己的故事,他的父亲,他的爱人,他的儿女,他的朋友,他的见闻、美景等等。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汪聚红[内容提要]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之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拍案叫绝。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多为些事写景,抒情言志的篇目,注重了写法上的“漂亮和缜密”,语言清新近隽永,凝练明净,细腻秀丽。

朱自清中期的散文创作,用笔朴实,更显口语化,字里行间渗透着真诚清秀之风,彻底汰除了早期散文的做作之弊,显示了很高的艺术功力。

到了后期,朱自清虽然散文创作的数量锐减,但其思想性却得以升华。

他此时的散文创作,所谈的都是现实问题,思想激进,锋芒毕露,光采烨烨,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们民主战士在黑暗中奋力呐喊。

[关键词]朱自清;清秀;朴实;艺术物色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文坛活跃着一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一代散文大师的朱自清。

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他的散文创作长盛不衰。

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创作原则,敢于同古代散文“文以载道”发起挑战,无论写景、叙事,朱自清都饱含着浓郁的感情。

景中有情,景为情设,情从景出,以事写情,情事溶合,以情动人,其完美的散文意境,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如杨振声所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条道将永远领导我的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朱自清早、中、晚期散文创作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早其:诗情画意的清新隽永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睦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他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了。

其实朱自清在文坛开始是以新诗创作赢得声誉的,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写下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

1923年以后,他转向以撰写散文为主,当然诗的清新、含蓄,直接影响了他的早期散文创作风格。

细细品味朱自清的第一篇散文《歌声》,对比《毁灭》。

他的新诗完全用白话调的自然不少,诗行多长短不齐,有时长到二十几个字,又多不押韵,这就很近乎散文了。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理论创新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严谨结构的呈现朱自清散文能放能收,手法自如。

对于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因为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极其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在于他的“自由”与“随便”,但他的自由与随便是有严谨性的。

我们所熟悉的描写父子之间感情的文章《背影》中的“背影”是整篇的“文眼”,是作品抒情的主题,也是构成严谨缜密的结构线索。

正是以背影为核心,对各种材料进行了艺术上的剪裁和布局,对各种材料进行了繁简有致、详略适当的组织和安排,表现真挚的父子之情这一思想主题。

背影是父子之爱的缩影,也是编排全文结构纵横交错的经纬,所以,作品的顺序自然、结构严谨,突出要表现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朱自清散文的结构,不但具有整体的美,而且它的美变幻且多姿,色彩纷呈,富有多样性。

他从主题出发,在构思作品时,往往运用对立与统一的方法。

他的作品结构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题材和主题也会因文而异,所以,呈现出来的作品结构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题材创造了不同的多样化的结构。

二、平时质朴的语言艺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他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表现力。

纵观朱自清的散文,会发现其言辞优美流畅,简洁朴素。

其行文中并没有华丽的语句,取而代之的是质朴的语言基调。

在叙事散文中,作者能捕捉到生活事物中的细节。

往往用平实、明净的白描式的语言进行创作,有些看起来不在意、不经心的话语,却成了作者传神的笔法,而不是对语言的细致雕琢和再加工。

尤其是他在后期散文创作上的又一个特色。

如,在众所周知的《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全用了平实朴质的叙事手法来叙述情节事件,不会让读者发现有一丝多加修饰和淡妆浓抹的地方。

如父亲为作者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此句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我赶紧拭干了泪。

”一句很直白地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非常平白直述,写得平静自然,没有任何修饰,平平道来,简洁勾勒。

朱自清散文的三大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三大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三大特色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他的抒情散文脍炙人口。

散文专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生活感受,他敏锐地表现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倾注于人物形象中的感情力量,扣人心弦,引起读者对社会对人生深邃的思索,与读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发生共鸣,增添了散文的感召力;他的散文构思缜密精巧,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见到独特的情致;为文如作画,浓墨重彩,工笔细描,画出了各“景”中特有的意境;词语细致精当,形象生动而有韵味。

一、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只有一千五百多字,既没有深奥的哲理,更没有华丽的文词,却那么动人,使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

原因在于作者是以最诚挚的态度抒写人生中平凡的一幕!“依我看这就是全部因为写的是真情、至情,是父子情深这样一个文学话题……这样一片真挚感情的人叙写,不论它是否与人性论、人情论、人道主义这样的理论大道理搭界,毕竟总是最能扣响人们的心弦,引来心坎深处的深深共鸣的。

”首先,主要是作者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敏锐地提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细端末节”,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透过对背影的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这一形象栩栩如生地跃出纸面。

描写背影时最先显现于读者眼帘的,是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形态,色调十分浓重。

这一高洁的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给人以憨厚朴实的印象,而且为下面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紧接着写他的动作,先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继则“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最后推出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特写镜头:“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样子”。

这里写的是背影,实际上揭示的是父亲内在的感情,透过那手脚并用,努力攀登的背影,使人们真切地窥见到他为儿子不惜劳苦的深情!通过凝练的文笔以态传神,揭示主旨,这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典型手法。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朱自清先生是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是现代散文大家,是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散文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①真挚深厚的感情。

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取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他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温厚、或感伤、或幽默的人伦之情,尤为动人。

如《背影》中对父亲的追忆,《悼亡妻》中对妻子的怀念等这些身边的凡人琐事,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感情的质朴诚挚而最能感动读者。

②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朱自清的散文,文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对景物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感觉独到,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地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构成细密深远的意境。

《荷塘月色》中,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他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具,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工笔画。

③缜密精巧的构思。

朱自清通过自己敏锐的艺术神经,纤细缜密地书写生活的独到情绪和体验。

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见匠心,散文结构严谨的无懈可击。

如他的《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由写画、析画、评画三部分组成,先是写画的形神备,后用一连串的问句做分析,层层深人引读者去分析咀嚼品味,最后用神韵之笔点出神韵之画,意味深远。

前部分为后部分层层铺垫,由画到感情的抒发连接得自然婉转。

④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丽凝练,喜欢用口语,清新朴素而又精到,在当时被看作是娴熟使用白话文的典范。

《背影》中仅仅质朴地说了父亲送儿子的一段场景,他捕捉到的不可言说的典型动作细节将那种劳累奔波的老父亲形象展现于眼前;他爱用叠词,散文有着节奏感与韵律美。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

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为其后的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导语: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构思精巧、寓情于景、语言凝练、雅俗共赏、手法多样,能让人产生无限的艺术遐想。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继他之后,中国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一、构思精巧,剪裁得当朱自清的散文,扣住中心内容提炼素材,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虚实融合、紧凑而尽情地在极经济的篇幅里表现丰富的内容。

如《荷塘月色》的结构艺术可谓参差繁密而错落有致。

全篇集中在“荷塘月色”的描摹上。

他以观赏的视线为线索,先写荷塘水面的田田相挨的荷叶、零星点辍的荷花,以及投在荷叶上面的疏影和笼罩在荷花上的薄雾;再写荷塘四面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柳树;最后写从远处射来的一两点灯光和树梢上隐隐约约的远山。

这种构图布局上的精美,使得画面层次分明,各种景物,错落有致,呈现出立体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他还把动静、虚实、浓淡、疏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色彩均匀悦目,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他的散文还选择了最新的构思方式,如《背影》这篇文章就有明显的特点。

一般来说,写人物忌讳写背影的,“画眼睛”成为人们认定的使人物传神的好方法,如不能画眼睛,至少要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但朱自清在《背影》中偏不写眼睛、不画面部,而只写背影,这是用诗的方法来构思的。

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

父亲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对于太熟悉的人物,往往可以从任何一处微小动作、角度的观察发现其全部性格特点。

二、写景抒情,紧密结合朱先生散文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的抒情散文,写到了风花雪月,也要点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来,以抒怀抱。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把作者当时所“极感到诱惑底力量,颓废底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想通过自然之景超脱而又不能忘情于社会的矛盾心绪,十分微妙地流露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使自然风光反被抹上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之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天才。

其散文作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刻画了丰富而细腻的人性风景,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围绕着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展开论述。

一、语言艺术方面朱自清的散文表达方面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语言上的别致和优美。

他的语言简洁明快,文笔清新自然,表达方式自然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他还善于借鉴白话文的表达方式,使得他的文章在理解上更加易懂。

在表达的过程中,他往往使用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以此表现他对自然、对人生的感受。

例如,他所写的雨是“缓缓的,小巧的”,这种生动形象的描写方式,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二、思想深度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大多涉及生活琐事,但却深刻而充满哲理,往往在诸如生活、自然、情感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思想深度。

他经常用生活中丰富而细腻的体验,去阐述他对社会发展、人生哲学和人情世态的理解。

例如,在他所写的《荷塘月色》一文中,思想深刻,通过荷塘就地取材的细腻描写,告诉读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三、意境独特方面朱自清的散文意境通常是优美而独特的,往往概括出一种简单而丰富的美感。

他的意境往往清新、宜人,表现珍爱自然、留恋静谧、向往和平的情感。

他的作品,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了具体的事物,同时又引导读者从事物的具体逐渐抽象到精神高度的领域,如《背影》、《春》等作品,使人读后深受感动,意境独特。

四、审美趣味方面朱自清的散文描写和表现的内容十分生动有趣,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审美趣味。

他可以从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入手,以个人的视角,让读者感到他的独特视角。

例如,他所写的《背影》一文,描述了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儿子而冲出重重危险,在情感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涵盖了语言艺术、思想深度、意境独特和审美趣味四个方面。

他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和坚持,创造出了一系列极为精彩而且独具特色的散文作品,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

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

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

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导语: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朴实、细腻、优美、清新,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散文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不仅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还应该尽可能地写得优美。

朱自清最初是以诗人的身份走上文坛的,所以他的散文或多或少受着诗歌的影响,但是朱自清在散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要远远大过诗歌,他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的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而且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他的散文具有鲜明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中学教材里,《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诃》、《荷塘月色》、《绿》等名篇以高超的艺术成就蜚声文坛,他的散文蕴含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把读者带入一个韵味悠长、遐想美妙的艺术境界,并且在心里留下经久不灭的痕迹。

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1 结构方面的风格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大多篇幅不长,随意性强,但构思独具匠心。

人们在读他的散文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文中的语句非常松散随意。

但是,朱自清先生再随意的散文也会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题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到处都充斥着精巧的构思和缜密的结构。

散文《绿》,一开头就写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在朱自清的笔下,这种绿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绿了,它被赋予了灵性,因为作者情感的投入,是这片绿有了动感。

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

作者只是顺着游历的足迹,对瀑布、对梅雨亭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介绍,没有详细地描述游览的经过。

《荷塘月色》虽然一路写来,处处见“静”,但是处处的“静”,却衬托出了心中的“颇不宁静”。

2 抒情方面的风格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是用真情实感谱写的至美之音,他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有细致状物的功力,正如他评论别人的描写艺术所说的那样,笔像“小解剖刀,银光一闪,骨肉判然”。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郁达夫曾经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

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

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

“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

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

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

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

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

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

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背影》也是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文章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

首先是由远及近,回叙父子奔丧时的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

接下来写父亲“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上车”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对子的挚爱之情。

这些简炼的叙述,为即将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

再接着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一方面极写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父对子的深情关怀。

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动情,表现了父对子的感激思念。

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颓唐及始终惦念儿孙的厚爱。

浅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目录引言................................................................................................................................. (2)一、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性 (2)二、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基本特点 (3)(一)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 (3)(二)朱自清散文的绘画美 (4)(三)朱自清散文的情感美 (4)三、布局谋篇的结构艺术 (5)(一)漂亮的构思 (5)1.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5)2.散文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线索的贯穿上 (6)(二)缜密的结构 (6)1.服务性 (7)2.整体性 (7)3.多元性 (8)四、朴实清新的语言艺术 (8)(一)语言的诗化美 (8)(二)语言的口语美 (9)(三)语言的朴实清新 (9)五、以形传神的抒情艺术 (10)(一)抒情与叙事相结合,追求一种真挚的美 (10)(二)抒情与描写相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的美 (11)(三)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追求一种“理趣”的美 (11)结论 (12)主要参考文献 (14)摘要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散文大师。

他的散文真挚、自然、深秀,在结构上注重“文眼”的安设,线索的贯穿,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把“明断”与“暗续”统一起来,体现了漂亮缜密的特点;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清新,雅俗共赏的作风;在抒情上善于创设情景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抒情艺术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引言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

探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探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探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探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语言自然清晰,风格委婉细腻,不论叙事状物抒情无不传神动人。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探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探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摘要:朱自清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抒情、意境、构思、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散文;艺术特色;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中最重要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色彩浓郁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把抒情是与叙事、描写、议论交织,是其散文创作的突出特色。

《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

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

在作品中,作者围绕“背影”铺陈其事,这个重心四次点题,虚实并用,疏密有致,将自己的'真挚情感与叙事结合起来,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把真情与一系列的典型生活细节,抒写自己的衷情,真切自然而不空泛。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代表作品,作者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荷塘上,月色下,种种景物,色彩是多样的,情态也各不相同,但都扣住一个“淡”字的韵味。

“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隐隐约约的远山”、“斑驳稀疏的树影”、“淡淡的云”、“微微的风”……这些都是轻淡的,情态交融,静美淡雅,表现出作者的闲情与希求恬静的心境相吻合,其中包含着作者淡淡的欣慰,更包含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显示出多姿的美,丰富的情感,偏重于描写的写景篇章则是细致绮丽,偏重于议论的杂感则见机智深沉。

二、意境情景交融朱自清原本是一个诗人,在散文创作中自然也不失其诗人的本色,力求“绘画美”,意境清雅。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论文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论文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摘要: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

作为散文大家,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是优美的艺术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笔墨挥洒自如,把自然景色、物体状貌描绘得栩栩如生,真实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露出来,坦诚的真、浓郁的情、朴素的美深深打动读者;朱自清的散文贮满诗意,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本文着重从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三大方面论述他的散文艺术特色,突出其较高的艺术成就、审美价值和历久不衰的魅力。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前言: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是散文。

他的散文“贮满诗意”、“真挚清幽”、“纯正朴实”,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郁达夫说:“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他的散文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

一、艺术特色之一——意境美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的,还是描写个人家庭的,或是叙事议论的,都能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里,让读者感动不已。

(一)叙事中意境美——体现人性美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叙述的方法,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真情实感娓娓道来,以真挚的感情打动读者。

《背影》一文,叙写的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生活琐事,既无宏伟的结构,也无华丽的词藻,却能打动广大读者,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上的名篇,让人久久传诵不忘。

作品叙述了父亲为远行的儿子送行的情景,作者从父亲再三叮属茶房,终于决定还是自己去,以及他忙着照看行李,与脚夫讲价、给我拣靠门的位子等细小的事情的描写,来显示父亲对我真挚的关爱。

最为动人的是父亲为儿子去买橘子的过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上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其散文作品以叙事真情流露、细腻而深入的感受、优美而独特的语言风格为特色。

下面将从朱自清散文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分析其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主题广泛而深入,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他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抒发了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对社会命运的悲壮,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深度和内涵的散文形象。

《荷塘月色》以荷塘中的花草鱼虫为载体,表达了人生无常和身世无常的主题;《春》以春天的特征描述为线索,抒发了对社会困境和人生境遇的悲壮和无奈。

他的散文触动着人们心灵的深层次,使人们思考生活的真实和意义。

朱自清散文的情感表达真挚而细腻,情感流露含蓄而深入。

他巧妙地运用散文叙述的技巧,将个人情感与客观环境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情感审美。

《荷塘月色》中,他通过对小船和莲叶的描写,寄托了对逝去青春和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思念之情;《春》中,他通过对树林和蚂蚁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困境和人生处境的无奈和愤懑。

他的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入,使人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真情流露。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优美而独特,以寥寥数语道出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他偏爱简练而深邃的语言风格,凭借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的笔触,使作品充满韵律和节奏感。

《背影》中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通过简洁而有力的句子,道出了父爱的深沉和情感的厚重;《记忆的故事》中的“人生苦短,若能回首,哪怕一瞬,也算甜蜜”,用一种简单而含义深邃的语句,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执着。

他的语言风格清新简练、生动自然,给人以深刻而独特的触动。

朱自清散文以其真实流畅的情感表达、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瑰宝。

通过对主题的深入思考、情感的细腻表达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他展现了作家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理解和关怀,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思考和感悟。

朱自清散文的特色不仅让读者享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更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生活的启迪。

朱自清散文的三大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三大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三大艺术特色一、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给人一种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朱自清成功的散文创作,当然不止《背影》,他的《给亡妇》、《儿女》等,同样以肺腑之言感染着无数读者;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写景抒情中不忘自我,而《荷塘月色》更是以不忘社会的独特心境贯穿始终,即如《春》和《绿》这样的景色描述文章也能给读者深深感受到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读他的作品就像跟他面对面坐着,听他亲亲切切的谈话。

二、朱自清散文的第二大特色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三、朱自清散文的第三大特色便是文质并茂、富有情致。

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长,构思更见匠心,《背影》的出奇制胜便是如此。

《荷塘月色》意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

《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

朱自清的散文,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有口皆碑。

在质朴中见风华,其人如是,其文也如此。

就以《绿》为例,写游仙岩梅雨潭,并无人为的曲笔,但写景色之美,不在“景”上做文章,却在“色”上下功夫,抓住一个“绿”字,写尽了梅雨潭之诱人可爱!文章给人的艺术美感与古代散文中的《小石潭记》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字极富色彩感,呈现出视觉感官上的绘画美,“七板子”的雕栏、家具、家具上的大理石、玻璃、灯彩、光影……都用表现各种色彩的词语细致形容。

再如《荷塘月色》中的“淡淡的”、“田田的”、“亭亭的”、“脉脉的”、“阴阴的”,还有“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隐隐约约”,等等26个叠词的运用使得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文章中朱自清是通过文字的描绘,构成油画般的效果的,他在记述自然景色时,写出自己细致独到的观察,进行加倍的描写,运用泼墨似的技法作出充分的勾勒;这种工笔画的作风,是由于他的词藻华美、精雕细刻,像这样加倍的描写,才保证他画幅中的许多形象,达到十分精确、丰满和浑厚的程度。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摘要朱自清先生是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是现代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以笔触细腻、语言清丽而著称。

他非常注重语言的铸炼,朴素自然,清新隽永,意境优美,感情真挚、敦厚,极富真情实感。

他的散文构思缜密精巧,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在自然质朴中见到独特的情致,为文如作画,词语细致精当,形象生动。

他的散文有力地证明了取文言而代之的白话可以写出与文言媲美甚至超过它的精品。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朱自清先生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一位著名学者。

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朴素慎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细读先生的散文,让我们领略到语言美的魅力,使我们感受到美的熏陶。

一、语言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朱自清散文中富有特色的叠词使用,使他那精雕细琢的作品锦上添花,恰似一条水晶项链中嵌着一颗珠光宝气的蓝宝石,显得光彩夺目,非同凡响,高雅尊贵。

叠词不但把静态的景物写实了,而且把动态的实物写神了,读其来琅琅上口,再三吟咏,令人回味无穷。

叠音自然,能增加音乐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清脆悦耳,记起来轻松自如,令人目不暇接,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现出荷塘的形状,使读者产生空间的想象。

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了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姿。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则反应树的错落有致,开阔且有立体感,这些平实自然的叠词,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同时,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音韵美。

“淡淡“的月色,“静静”的月光,以寂静的氛围,衬托出作者淡淡的哀情。

真是所谓“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薄薄”二字,写出了雾的轻飘,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气氛。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11102028002013 王希德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创作巨匠。

他的散文清新、朴实、细腻、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已经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

他的散文内容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他的散文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成为“白话美文的模范”①。

这对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下面,笔者就选入中学语文新教材的《背影》、《春》、《荷塘月色》、《绿》等名篇,简要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一、结构呈现动态多元,而又不失严谨缜密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思路纵横开阖,如天马行空,而又严谨慎密,收放自如,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体现了现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动态、多元的理念,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如《荷塘月色》,由“忧”到“喜”再到“忧”的感情跌宕,以写景到抒情来结构全篇。

文章不足一千五百字,但作者的思绪,由眼前的月下荷塘,飞到遥远的六朝,由身处的北平,翱翔到千里外的江南;由眼前的亭亭荷花想到婷婷的舞女,可谓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

但读者读来却不觉得文章散乱,反而觉得这样的结构严谨细密,脉络清楚,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像行云流水一般,达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可贵境界,这与“文眼”的安设和线索的安排也是密不可分的。

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

像《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全文围绕着这一句话谋篇布局,显得凝练集中。

因内心“不宁静”,而去寻找宁静,接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再以荷塘四周的蝉声蛙鸣的“闹”来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用关于江南采莲旧俗的联想等来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的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最后回到家中,从梦幻般的优美回归现实的不静。

结合作品谈谈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谈谈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谈谈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洞察生活、抒发情怀,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要特色。

那么,我们来谈谈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

首先,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情感真挚。

朱自清笔下的文字流淌着真挚的情感,他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细腻观察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自然、人情的真切感受。

例如《背影》一文中,朱自清用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父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敬爱之情,读来让人动容。

其次,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是细腻感人。

朱自清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来营造作品的情感氛围。

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使人们从一个点发散出感动整个内心的力量。

例如《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描绘了一个荷塘夜景,通过对荷叶、荷花的描写,以及其与人物的交流,展现了内心的细腻与感动,读来让人陶醉其中。

此外,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还体现在言简意赅上。

朱自清的作品言语简洁朴实,却能表达深远的意蕴。

他善于用简短的语言点出问题的本质,发人深省。

例如《春》一文中,朱自清以简短的句子展示了春天的魅力,点出了生命的美好与短暂,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朱自清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还表现在情景交融上。

朱自清善于结合具体的情景,以及对情景的细致描写,使作品具备了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切感。

例如《午后》一文中,朱自清通过对村庄午后时光的描绘,以及自己和村民的交流,展现了温馨、宁静、祥和的氛围,读来让人感觉仿佛身临其境。

综上所述,朱自清散文以情感真挚、细腻感人、言简意赅以及情景交融为主要艺术特色。

他的作品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温暖。

这些艺术特色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审美的享受,也对写作和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激发了人们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

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流传广泛,被称为“散文之魂”。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独特,具有鲜明的特色,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

他以淡雅的笔触写景,以朴实的笔法描绘人物,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美景,把宁静的夜晚与静默的荷叶相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他的散文语言不夸张,不矫揉造作,而是真实地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本真面貌。

其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实生动。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人情味和感受力。

在《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散文中没有华丽的修辞,却剖析了人类情感的内涵。

通过朴素的语言,朱自清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们在阅读中体验到真挚与情感的共鸣。

另外,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文学性极强。

他熟练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散文语言充满了艺术感。

在《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将春天与女人相比,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刻画了春天的魅力和情感。

他的词句优美流畅,富有音韵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流畅而富有节奏感,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审美的快感。

最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富有哲理性。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对人生、道德、艺术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在《读圣贤书有感》中,朱自清以坦诚的态度向读者展示了他对道德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他用简洁凝练的句子表达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通过对哲理问题的探讨,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特色在于清新自然、朴实生动、文学性极强及富有哲理性。

他的散文语言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朱自清的作品至今仍然在人们心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摘要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以长诗《毁灭》奠定了他新诗人的地位,以小说《笑的历史》显示他文学创作的才华。

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尤以散文被人熟知,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都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散文名篇,被人们广为推崇。

他的散文朴实,细腻,清新,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本文主要从漂亮的构思,缜密的结构上,情景交融,与描写结合,与与议论交错的抒情描写上以及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上浅析了朱自清散文的细腻清秀,情致盎然的散文艺术特点。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结构艺术抒情艺术语言艺术目录一、结构的艺术 (4)(一)漂亮的构思 (5)(二)缜密的结构 (7)二、抒情的艺术 (8)(一)融抒情于叙事之中 (9)(二)抒情与描写相结合 (10)(三)抒情与议论相交错 (11)三、语言的艺术 (11)四、参考文献 (12)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但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抒情上表现出来。

而朱自清先生便是这一方面的典范,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文风。

叙事的细腻,描写的具体生动,令人称快。

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

在文章的结构上更是一绝。

他对景物观察细致,描写入微,而且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情感和景物交织糅合在一起,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心灵的共鸣。

同样地,他的许多记人记事的作品中,大多写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但这些平凡无奇的小事在朱自清朴实无华的笔下无不显得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一、结构的艺术散文,朱自清先生把它称之为“随笔”,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

散文在形式上要散些,在内容上表现更自由,但是,散文所表现的主题不应该是散的,而应该是首尾一致。

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聚”。

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

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

他的散文作品能放能收,放收有序,使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

即便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得十分自然,衔接得十分巧妙。

亚里斯多德说过,“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分别在于,在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朱自清散文的结构可谓天衣无缝,严谨缜密到了极点(一)漂亮的构思1、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

清人刘熙载云:“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在篇首则后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

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惟有“文眼”,主旨才会鲜明突出,意境才会有虚实;惟有“文眼”,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一会有疏密严整。

《春》这篇短小的精美的散文,从各个方面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无限的生机和创造力。

作品先写对春天的盼望,其次勾画出春天的轮廓,然后具体地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春光图,最后,从春天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到春天中人们的活动的描写: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是的希望。

《春》好一幅迎春图,作者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春天的赞颂。

一句朴实而似寻常的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作品的“文眼”,也是作品诗意的核心。

这一“画龙点睛”之句,没有雕琢、也没有粉饰却又有最神奇的功力,有一种不露痕迹的自然美感。

说杨塑的名篇《雪浪花》“是叫浪花咬的”一句中的“咬”字,是作品的“文眼。

”确实这个“咬”字用得好,内涵丰富,安设得巧妙,但总是有点雕琢的痕迹,不如“一年之计在于春”显得平易,自然,朴实。

这一特点,可以从《冬天》一文中得到印证。

《冬天》打破时空的限制,记叙了不同时间、地点的三个冬夜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写自己少年时候哥儿三个和父亲一起冬夜煮豆腐吃,父亲当时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第二个事,写十多年前自己在一个冬夜与朋友S君和P君去西湖泛舟,在美丽的湖光月色中,兴意酣浓,但此后彼此就分离了。

第三件事,写自己的爱妻还在的时候,一家四口在台州过冬,这个山城的冬天虽然十分冷寂,但“家里却老是春天”。

写了这三件事后,作者最后总结说:“无论怎样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这是点明主题思想的一笔,很明显,作者把“温暖”当作整篇文章的“文眼”。

三幅画面,三种情味,亲切地表现了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夫妇之情;在严寒冷寂的自然气氛中透出一股感情上的“温暖”。

这样,三件本来互不相关联的生活小事就由“温暖”连成一个整体,构成这篇艺术的散文。

三件小事件“顾注”后篇的文眼“温暖”,而无斧凿之痕。

2.散文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线索的贯穿上。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都有一条将许多生活片断串通起来并为主题服务的线索,从而使结构谨严整一,完美和谐。

没有这样一条线索的贯穿,“生活的珍珠就会散弃一地”,这些材料只能成为互不相关而堆砌起来的片断,不会有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一般说来,线索有“纵贯式”和“横贯式”两种形式。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散文的杰作。

《背影》能很好地体现“纵贯式”的线索结构,研究朱自清的散文“不可不谈《背影》”。

“背影”是全文的题目,是全文的“文眼”,更是全文的线索。

《背影》前后的叙述,都是必须交代的:“这个背影,是在冬日,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奔丧回家时”的“背影”,开头的“背影”伏笔,到结尾是“近年来,父亲和我东奔西走,出外谋生,读到父亲的来信,想到父亲的背影”,首尾照应。

看似刻意雕琢,实则必要。

如果没有这种不可少的交代,写这个特殊情况、特殊场合的背影就不清楚了。

行文中间,两次写父亲的“背影”,用笔却一详一略,买桔子时的“背影”,作者以白描的手法细细描绘,“跪姗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向上缩”;买桔子回来;“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这段描写,清淡质朴,情真味浓,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也反映了朱自清对慈父的怀念之情。

父子情真,通过“背影”这一纵贯式的线索,把父子之情表现得含蓄而淡沉,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

另一种是所谓“横贯式”的线索结构。

是以内在的思想感情的红线连缀各种不相关的生活片断或画面,并列地组织材料。

如《给亡妇》、《冬天》、《春》、《南京》、《蒙自杂记》等等。

《给亡妇》一文,是作者为怀念他死去的夫人而写的。

文中所用的材料,都是亡妇生前家庭生活的琐事,而且并不相互关联。

于是作者写亡妇“为了孩子”,“为了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这两层意思,用“横贯式”的线索来结构全文。

一件件、一桩桩生活琐事,不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出来,而是把两层意思并列地归类地写出来。

使那些并不连贯的材料凝成感人肺腑的艺术整体。

较之“纵贯式”的线索结构,“横贯式”结构文章较为困难。

刘熙载说:“章法不难于续而难于断……明断,正取暗续也。

”因为散文把一件事情按其发展过程,有始有终地写出来比较容易,把许多各不相干的材料连缀起来,既要明断,又要暗续,这就不容易了。

(二)缜密的结构郁达夫说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诗意”,其实是和他精研构思分不开的。

结构艺术,是构成散文美感的因素之一。

所以,“结构永远是测度一个艺术家构思才能的重要标志。

”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均十分重视结构艺术,象左思的《三都赋》就是精心构思,十年而成的。

朱自清散文结构严谨缜密,不仅仅体现在漂亮的艺术构思、同时还体现着服务性,整体性,多元性的结构特点。

1.服务性。

结构作为形式美的因素,是为表现作品内容服务的,是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

可以这样说,结构总是与内容连在一起的,没有脱离内容的单纯结构,一定的思想内容总是呈现着一定的结构形式。

正如黑格尔所说:“内容非它,即形式之回到内容,形式非它,即内容之回到形式”。

前文所述的“背影”是“文眼”,是作品抒情的主题,也是构成严谨缜密的结构线索。

散文《背影》正是以“背影”为核心,对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剪裁和布局,对各种材料进行繁简有致、浓淡相宜的组织安排,来表现真挚的父子之情这一思想主题的。

“背影”是父子之爱的缩影,也是编织全文结构的经纬,因而作品的顺序自然,结构严谨而又主题突出。

《背影》一文的结构表现着、服务于主题。

《春》的结构主要由盼春、描春、颂春三个结构层次组成。

其中以“描春”为重点。

朱自清巧妙地把主观感受与客观景象结合起来,把时空交汇互织在一起,细致入微而又繁简得当地描绘了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依次而写,层层展开,展现了色彩缤纷、春满人间的巨幅图景,表现了作者因春之来临的无限兴奋情怀。

可以看出,“春”是全文的主旨,是全文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结构。

开篇以“盼春”开启全文,中间的“描春”再现春的生机蓬勃图景,结尾的“颂春”回应开头,同时盛赞了春意盎然的青春活力。

《春》一文的情感表达层层递进,结构谨严有致,很好地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2.整体性。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既表现了主题,又服务于主题思想的表达。

细读朱自清的散文,深感剪裁的详与略,安排的先与后,缝合的疏与密,有一定的内在秩序。

即把七零八碎的互不关联的材料,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显示了作品结构的整体性。

《南京》一文,介绍南京古城风光,顺着游踪,叙写了鸡鸣寺、玄武湖、莫愁湖、明故宫、中山陵、雨花台等大小景点,时而观赏、时而遐想,时而凭吊,表过了古城的“时代侵蚀的遗痕”的时代苍桑感。

《罗马》一文,则用了由点到面的布局,以罗马市场为中心,先写罗马“城市上面”的巴拉丁山,继而写“市场东边”的斗狮场,再写“斗狮场”南面的卡拉浴场,把罗马星罗棋布的古迹按顺序连缀在一起来叙写。

象这类记游的文章还有《松堂游记》、《莱茵河》、《威尼斯》等等。

此外,注重开头和结尾,也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结构的整体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