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水和食用油的比较_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水和食用油的比较_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水和食用油的比较_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四单元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 水和食用油的共同点是()

A、都是固体

B、都是液体

C、都是气体

答案:B

解析:解答:自然界的物体分为三种: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是没有固定形状,能够流动的物体。水和食用油符合这一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的特性的识记。

2. 下面哪种物质会浮在水上()

A、铁块

B、石头

C、食用油

答案:C

解析:解答:当物体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大时,物体在该液体中下沉;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等时,物体在该液体中悬浮;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该液体中上浮. 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浮于水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的沉浮原理的识记。

3. 在进行科学观察时,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

A、看和听

B、摸和闻

C、用舌尝

答案:C

解析:解答:观察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用眼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手摸等。在不知物体是什么的情况下,不要去尝,以免中毒。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的识记。

4. 下列选项是水和油的相同点是()。

A、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不同

B、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

C、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答案:C

解析:解答:水和食用油相比,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水和油相同点的识记。

5.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油和水重量间的关系是()。

A、油比水重

B、油比水轻C一样重

答案:B

解析:解答:同体积的液体,重量各不相同。谁轻谁重取决于液体的密度。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故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水比油重。

二、判断题

6.把水和食用油混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水会浮在食用油上。()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当物体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大时,物体在该液体中下沉;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等时,物体在该液体中悬浮;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该液体中上浮. 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浮于水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的沉浮原理的识记。

7.水能流动而食用油不能流动。()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水和食用油同属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只不过流动的速度不一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的性质的识记。

8.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食用油和水的唯一区别是:食用油有颜色,水没有颜色。()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水和食用油相比,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识记。

9. 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落到玻璃上的雨滴才会成为一颗颗小水珠。()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许多特性。比如水具有的表面张力,可以使落到玻璃上的雨滴成为一颗颗小水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水的表面张力的理解。

10.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液体是三大物质形态之一,生活中的液体比比皆是。它没有确定的形状,往往受容器的影响。但它的体积在压力及温度不变的环境下,是固定不变的。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种类的数量的识记。

三、填空题

11. 排放到江河湖海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影响。

答案:污水

解析:解答: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有毒污染物等。对人有害。

12.地球上可供应人类利用的资源用不完。

答案:淡水

解析:解答: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水已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水已越来越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13. 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答案:液体

解析:解答:液体是没有固定形状,能够流动的物体。但流动的速度并不一样,流动的快慢受黏度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流动这一特性的识记。

14. 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改变的。

答案:液体

解析:解答:体积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液体的体积是液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体积也会改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液体体积变化特点的识记。

四、简答题

15. 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相同点: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不同点: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

解析:解答:水和食用油相比,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识记。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集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 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2、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一种无色、无味、 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3、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 4、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5、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 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6、一般写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7、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8、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 (板书:吸收热量) (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 (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 (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 9、(板书: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1.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晒太阳 B.用手捂 C.放在0℃以下的冰柜里 2.试管中的冰在完全融化成水后,我们发现体积。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3.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 A.固态转化成液态 B.气态转化成液态 C.液态转化成固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 量是不同的。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2、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3、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 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课稿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预备”、“教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1、课程分析 本课让学生对水和食用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学生将从多个侧面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本课在单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观看,去实验。为下面研究水和空气的对比做了专门好铺垫。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一些常见的物体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但他们的观看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不强。尽管学生通过学习对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依照已有的生活体会明白了水和食用油的一样特点,但对它们本质的区别认识是模糊的。这些差不多上要在本节课及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培养、锤炼、提高及澄清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得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粘稠度、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淌、没有固定形状。 2、运用不同感官和实验的方法认真观看比较水和油;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情感态度。 【教学设计】 活动分析: 本课要紧进行五个活动。 一是利用感官直截了当观看比较水和食用油; 二是比较它们的浸润和液滴形状; 三是比较水和油的沉浮情形。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桌子上老师给同学们预备了什么材料? 预设:试管,水,食用油,滴管,面巾纸,试管架。 师:这节课我们就比较水和食用油,关于水和油,同学们想想有哪些不同?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1、认识实验用具。提高小孩们的学习爱好 2、引出本课的主题。(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 二、要紧活动 活动一、利用感官观看比较水和食用油 1.确定方法:比较水和食用油能够用哪些方法呢? 预设1:看,听,摸,闻,尝。 预设2:教师追问:尝的方法合适吗?什么缘故? 策略2:尝是不卫生的,不安全的。不合适。 2.确定记录的方式:维恩图。 3.观看活动。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

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测试卷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可能是由( )。 A. 水缸中的水受热形成的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C. 水缸中的水遇冷形成的 2.余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干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可能的原因是( )。 A. 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 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3.当环境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以下那种自然现象不会出现?() A. 霜 B. 雪 C. 冰 D. 露 4.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 B. 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 D.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剔透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水的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 B. 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C. 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干得快,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水蒸发快 6.下列关于加快水的蒸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B. 空气越干燥,水蒸发得越快 C. 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快 7.下列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A. 湿毛巾放在空中变干 B. 冰棍袋上的小水珠 C. 河面结冰 8.我们发现天晴后,地面上水坑中的积水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水渗到泥土里去了 B. 水蒸发了 C. 被小动物喝了 9.下列温度计的初始度数一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计度数下降最快的是( )。 A. B. C. 10.在对钢勺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水上方的空气中有很多的“白汽”,这些“白汽”其实就是( )。 A. 水蒸气 B. 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珠 C. 雾水 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1.早晨,草地上有许多晶莹的露珠,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12.我们教室里的空气中没有水蒸气,海面上的空气中有水蒸气。 13.冬天,我们早上起来,看窗户上的玻璃时,看不到凝结的小水珠。 14.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冒“白气”,这些白气就是水蒸气。 15.水蒸气是一种白色的、看得见的气体。 16.加热、通风都可以加快蒸发。 17.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此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18.水蒸气不能重新变成水。 19.蒸发在温度很高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 第四单元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练习 (I)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食用油和水的唯一区别是:食用油有颜色,水没有颜色。() 2. (2分)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3. (2分)把水和食用油混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水会浮在食用油上。() 4. (2分)水能流动而食用油不能流动。() 5. (2分)胶头滴管取完了油以后接着取水。 6. (2分)胶头滴管用完了直接放到桌子上。 7. (2分)实验室里用剩下的液体倒回原来的瓶子里。 8. (2分)水和食用油都是没有固定形态,会流动的液体。 9. (2分)用鼻子闻,我们会发现水没有气味,食用油有香味。 10. (2分)闻液体的气味,应该把盛液体的瓶子放到鼻子附近,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辨别气味。 二、综合题 (共3题;共9分) 11. (2分)下列选项是水和油的相同点是()。

A . 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不同 B . 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 C . 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12. (2分)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油和水重量间的关系是()。 A . 油比水重 B . 油比水轻 C . 一样重 13. (5分)比较食用油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 (共10题;共2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综合题 (共3题;共9分) 11-1、 12-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也都是(一年生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它是(一年生植物)。 21、动物、植物都是(生物)。 2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24、拓印树皮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25,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26.(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27.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 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 二) 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 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课:水沸腾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 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 【课题】:水沸腾了 (二)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 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 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 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 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 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沸腾沸点测量水温的方法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教学设计

课题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2.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3.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猜猜看里面都有什么?(生边摸边说)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既平凡又神奇的物体,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目标。 二、新授 1.自学:我们知道的材料一部分 找出六种最常见的材料,你们知道它们的特性吗?试着分别用适当地词语描述它们。 (师分组。一组汇报一种材料) 汇报后,教师总结归纳其特性 2.小调查: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讨论后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 校服扣子 拉链发夹 钥匙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三、当堂训练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观察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引出课题 1、师: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一猜,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板书课题:比较水的多少)。 2、生:交流讨论,举手回答,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 3、师适时引导,补充学生的想法,并得出一致的判断依据:瓶子相同时,水位高的瓶子里的水多,水位低的瓶子里的水少;水位相同时,大瓶子里的水多,小瓶子里的水少(板书)。 4、师:生活中盛水的容器形状大小各不一样,光靠眼睛观察,无法准确地判断。那我们能不能想出其他的办法来比较水的多少呢? 二、比较水的多少 1、师:出示1号瓶、2号瓶和3号瓶,瓶子形状不同,水量不同,如何比较它们的多少?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较水的多少呢? 2、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几分钟后学生踊跃发言。 生1:把三个瓶子中的水倒入同一个杯子中,分别记下每次的水位刻度,然后比较水的多少。 生2:把三个瓶子中的水倒入同样的三个杯子中,观察比较水的多少。 3、师鼓励积极发言的学生,课堂气氛融洽,并且师生一起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准备实际操作,师演示,并提醒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4、生:根据桌面上已准备的实验材料盘生分组实验,有序分组进行操作。 5、几分钟后每组学生基本完成实验操作后,师请小组派组长发言交流,得出一致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 3 )号瓶里的水最多,( 2 )号瓶里的水最少。 6、师:追问3号瓶比2号瓶到底多多少呢? 三、比较水多多少 1、师:现在我们已知3号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思考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大家知道3号瓶中的水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呢?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教师出示带刻度的纸条提示,引出自制刻度线量杯的方法:先在纸的正面画上刻度线,然后贴在杯子上,再用杯子量一量3个瓶中的水各是多少格,记录测量结果。 3、师: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要相等!)同时提醒注意事项,出示温馨提示:1)瓶里的水不要洒了。 2)眼睛要平视杯子。 3)记录员不要忘记记录你们的实验结果。 4)实验完成后将器材放到盘子里,安静坐好。 5)老师示意实验结束后应立刻停止实验。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复习题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能做到: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蜗牛是软体动物,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舌牙)。和蜗牛相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章鱼、河蚌、乌贼、鱿鱼)等。 4、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5、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它可以在线上、吸管上、树枝上、玻璃、圆珠笔上爬行,但不能在沙土上爬行。 6、蜗牛休眠了,可以轻轻敲打它的外壳或将蜗牛放入水中让其醒来。 7、蜗牛用气孔呼吸。 8、怎样饲养蜗牛?A、在饲养箱和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形成一个蜗牛生活的环境,我们就可以饲养蜗牛了。B、每天傍晚用青瓜和菜叶给蜗牛喂食,第二天早上把食物残渣处理干净。C、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9、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 (身体缩进)壳内。 10、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但不宜长时间在水中。 11、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 带)、(肛门)。 12、和蚯蚓相似的环节动物有:沙蚕、蚂蟥。蚯蚓的环带是(生殖器官)。 13、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 (繁殖后代)等。 14、蚂蚁属于昆虫。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15、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 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6、把蚯蚓放在水里,它会爬上来,因为在水里它无法(呼吸)。夏天一场暴雨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出来透气。 17、 18、蚂蚁太小到处乱爬,怎样观察它呢:A、端一盆水,在水中漂一小块泡沫,然后把蚂蚁放在泡沫上就可以了。B、或者拿一块奶糖,来吸引蚂蚁C、把蚂蚁放在一个透明的小瓶里。 19、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发现食物后,蚂蚁之间会用触角互相碰一碰,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还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它们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20、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21、金鱼一分钟内鳃盖会开合几十次,怎样证明它们是在呼吸,而不是在喝水?用滴管吸一些食用色素水,悄悄伸入水中,在鱼嘴前挤出红水,我们发现红水从鱼嘴里进去从鳃盖后面流出来,说明鱼鳃是在利用水中的氧气呼吸。 1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知识点 一、水到哪里去了 1. 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 一定体积。 2.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 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 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1. 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2.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 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 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7.水蒸发的规 律: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 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 发越快。 8.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 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水沸腾了 1. 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1. 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 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 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 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125℃左右。 1.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2. 4.水加热实验现象: ①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 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 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 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1. 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2个塑料杯、1片玻璃、1张蜡光纸、1支筷子、2个试管、2根长木条(可以是长一些的牙签)1个玻璃杯、1个塑料瓶(矿泉水瓶)、1个水槽。 给每个学生准备: 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导入: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 这些液体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2、学生观察: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维恩图中。(提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师板书展示。 二、滴液比较 1、师: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2、生猜测,并讨论: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师适当提示:每一次将液

滴滴在不同的物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3、生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上。 4、展示学生的记录,并交流讨论。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师: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生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3、提供材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5、请学生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师补充到板书中。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充到维恩图中 五、总结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重点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有吗? 2、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