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

国家标准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
国家标准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

国家标准《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

(讨论稿)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现行的GB/T 26302-2010《热管用无缝铜及铜合金管》国家标准,2011年实施,距今已经7年多。本标准修改采用BS EN12449:1999《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无缝圆形管》进行修订,适用于集热、传热、热交换的低中温热管元器件中管壳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

随着电子产品向“短、小、薄”的趋势发展,电子器件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导致的高热流密度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电子工业发展的瓶颈。依靠相变传热的微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已从化工、冶金等的传统领域,扩大到常见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散热、航天热控制等新的应用领域。目前应用于电子元件散热的微热管主要有烧结式、丝网式、沟槽式等。

热管用铜及铜合金管材近年来用量逐渐增加,很多无缝铜管生产厂家都加入进来,有必要对产品质量水平进行规范管理。原先GB/T 26032-2010《热管用无缝铜及铜合金管》国家标准自从颁布以来,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并未得到管材制造厂家以及客户的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变化,所涵盖的产品牌号、规格及其技术要求均发生了变化,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各方面的使用需求。

修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给热管用铜及铜合金管材厂家的生产和制造提供规范合理、实用性更强的指导性文件,对于规范目前热管用铜及铜合金管材制造及消费市场、提高我国热管产品的质量水平,满足先进装备要求,扩大应用消费市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推动有色金属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附价值,提升中国有色金属制造业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和有色标委[2018]2号《关于转发2018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序号87(项目编号“20173787-T-610”)《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国家标准由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学等机构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9年12月。

二、工作概况和编制依据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并落

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具体分工为:浙江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总负责市场和同行业信息收集、资料汇总及执笔;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学等单位负责补充市场信息和标准数据的验证。各企业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将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我国现用热管用铜及铜合金管材国家标准GB/T 26302-2010《热管用无缝铜及铜合金管》,为适用于集热、传热、热交换的低中温热管元器件中管壳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用产品标准,是参照采用欧盟标准BS EN12449:1999《一般用途用铜及铜合金无缝圆形管》所指定。标准编制组确定后,重新收集了国内外有关铜管方面的信息。经查阅国内外有关标准,包括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标准ASTM B75/75M:2011《无缝铜管》,欧盟标准BS EN12449:2016《一般用途用铜及铜合金无缝圆形管》,日本标准JIS H 3300:2009《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经过对比发现,标准水平基本相当,技术内容又有差异。因此本标准的修订是在GB/T 26302-2010《热管用无缝铜及铜合金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年来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的实际生产制造及用户要求,参照采用欧盟标准BS EN12449:2016《一般用途用铜及铜合金无缝圆形管》进行修订,同时是参照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标准ASTM B75/75M:2011《无缝铜管》和日本标准JIS H 3300:2009《铜及铜合金无缝管》进行的。

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标准,本次标准修订是在原国家标准GB/T 26302-2010《热管用无缝铜及铜合金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特殊要求,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本标准讨论稿。

三、本标准与GB/T 26302-2010标准的比较

1、合金牌号

(1) 按GB/T 5231-2012《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国家标准规定,对合金牌号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牌号的相应数字代号。

(2) 增加了无氧铜TU00(C10100)和TU0(T10130)。

2、合金状态

按GB/T 29094-2012《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国标对管材状态进行了修改。3、规格范围

(1)对铜管材的壁厚范围进行了修订,由“0.15~6.00”修订为“0.05~6.00”;(2)对白铜管材的外径范围进行了修订,由“6~75”修订为“5~75”;

(3)对管材的长度进行了修订。

4、力学性能

拉伸试样按GB/T 34505-2017 《铜及铜合金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修改。

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或硬度试验两种方式加以检测。本标准中规定,拉伸试验、硬度试验任选其一。未作特别说明时,提供拉伸试验。

力学性能增加了TU00(C10100)和TU0(T10130)牌号

5、涡流探伤

涡流探伤根据针对“超细”和“普通”两类产品,分别按照YS/T 999和GB/T5248规定进行;

6、化学分析方法

增加了YS/T 482《铜及铜合金分析方法光电发射光谱法》。

7、取样

增加了“取样方法按YS/T 668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样的制备按YS/T 815的规定进行”的规定。

四、本标准与国外标准的比较

本标准与欧盟的BS EN12449:2016《一般用途用铜及铜合金无缝圆形管》、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标准ASTM B75/75M:2011《无缝铜管》和日本标准JIS H 3300:2009《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的比较见表1、表2和表3

表1-1 外径允许偏差对比表

表1-2 外径允许偏差对比表

表2-1 壁厚允许偏差对比表

5

表2-2 壁厚允许偏差对比表

6

五、本标准与原标准、EN标准、ASTM标准、JIS标准的检验项目对比

本标准与原标准、EN标准、ASTM标准、JIS标准的检验项目对比见表4。

表4 检验项目对比

注a:拉伸试验和硬度试验二选一。

注b:硬度试验二选一。

六、标准水平分析

本标准是在国家标准GB/T 26302-2010《热管用无缝铜及铜合金管》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生产使用情况、市场需求对一些指标作了适当调整后和修订,本标准与EN 标准水平相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能够满足热管元器件中管壳用铜管的要求。

本标准可作为推荐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七、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目前,我国有GB/T 1527-201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是一般用途的拉制管标准,而本标准是属于热管管壳用途的拉制管标准,是GB/T 1527标准的专门补充,本标准与GB/T 1527一同构成一般用途的铜及铜合金管材的标准体系。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建议不作为强制性标准,而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本标准的修订是在GB/T 26302-2010《热管用无缝铜及铜合金管》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生产企业及用户技术要求,同时参照欧盟EN标准、美国ASTM 标准以及日本JIS标准进行修订的。标准全面覆盖了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的技术要求,建议相关单位组织专项标准宣贯会进行系统学习。

本标准发布后,各企业应积极宣传和贯彻,并立即采用新标准订货,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及用户的需要。

十一、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建议废止GB/T 26302-2010《热管用无缝铜及铜合金管》。

十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根据目前国内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的实际生产现状和订货合同情况,采用GB/T 29094规定状态,考虑随着新材料的开发使用和生产装备的更新,如果以后生产或订货合同中有其它合金或状态需求可在下一版中进行补充修订。

十三、预期效果

铜及铜合金管材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具有优越的柔韧性、抗腐蚀性、延展性、良好的工艺性能等特性,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各部门。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业快速发展,热管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材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也将有着非常广阔应用前景。

本标准的修订是在GB/T 26302-2010《热管用无缝铜及铜合金管》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生产企业及用户技术要求,同时参照欧盟EN标准、美国ASTM 标准以及日本JIS标准进行修订的。技术指标先进,具有普遍性、广泛性、适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本标准发布后,将规范我国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的制造要求,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给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热管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国家标准编制组

二0一八年七月十三日

铜合金

牌号:白铜C7521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标准:日本 C7521白铜: 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纯铜加镍能显著提高强度、耐蚀性、硬度、电阻和热电性,因此白铜较其他铜合金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都异常良好,延展性好、硬度高、色泽美观、耐腐蚀、富有深冲性能,被广泛使用于造船、石油化工、电器、仪表、医疗器械、日用品、工艺品等领域,并还是重要的电阻及热电偶合金。 C7521白铜分类: 普通白铜是铜和镍的合金﹔ 复杂白铜:加有锰、铁、锌、铝等元素的白铜合金称复杂白铜(即三元以上的白铜),包括铁白铜、锰白铜、锌白铜和铝白铜等。 ①铁白铜:铁白铜中铁的加入量不超过2%以防腐蚀开裂,其特点是强度高,抗腐蚀特别是抗流动海水腐蚀的能力可明显提高。 ②锰白铜:锰白铜具有低的电阻温度系数,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使用,耐腐蚀性好,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③锌白铜:锌白铜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耐腐蚀性优异、冷热加工成型性好,易切削,可制成线材、棒材和板材,用于制造仪器、仪表、医疗器械、日用品和通讯等领域的精密零件。 ④铝白铜:是以铜镍合金为基加入铝形成的合金。主要用于造船、电力、化工等工业部门中各种高强耐蚀件。 C7521白铜性能: 白铜是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故名白铜。铜镍之间彼此可无限固溶形成连续固溶体,即不论彼此的比例多少,而恒为α--单相合金。当把镍熔入红铜里,含量超过16%以上时,产生的合金色泽就变得洁白如银,镍含量越高,颜色越白。白铜中镍的含量一般为25%。 C7521白铜应用: 产品广泛用于电器、电子、电力、汽车、通讯、五金等行业,如变压器铜带、引线框架材料带、射频电缆带、太阳能光伏铜带、高炉用铜冷却壁板、含银无氧铜板、电子接插件铜带、模具电极铜板、乐器铜板等。 C7521白铜化学成分: 牌号主要成份其他成份 日本Cu Ni Zn Fe Al Pb Mn C752164.5-66.516.5-19.5余量———— C7521白铜力学性能: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扁线》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外在电力、电子电讯、仪表、眼镜、拉链、照相器具的知名企业,对铜及铜合金的扁线的需求,已由电力行业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并逐年增加。世界各国为了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均已编制和修改了铜及铜合金扁线的标准,其产品的牌号、性能、规格也有已较大的补充。而我国的铜及铜合金扁线的标准,仍延用GB/T 3114-94的标准,已不能满足众多的铜合金扁线生产企业、中间供应商和使用企业的要求。2008年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国标委综合[2008]118号文件下达本标准的起草任务,并由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完成年限为2009年。 1.2主要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 根据任务落实会会议精神,我公司于2008年1月组建了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起草小组,主要由总工程师办公室、技术部等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进行如下工作:1)确立《铜及铜合金扁线》国家标准起草遵循的基本原则; 2)申报起草该标准的立项报告; 3)对生产、使用厂家进行调研、收集资料; 4)查阅相关标准; 5)确定产品主要技术内容; 6)确定建立仲裁分析方法; 7)根据测试数据确定技术指标取值范围; 8)编写征求意见稿草案。 2标准制定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本标准在制定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充分满足市场要求的原则; (二)划繁就简的原则; (三)经济合理的原则; (四)有利于创新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原则。 2.2标准的主要内容 2.2.1关于范围 本标准的铜及铜合金扁线主要用于电力、电子电讯、仪表、眼镜、拉链、照相器具等行业。本标准中的产品牌号是基于GB/T 5231-2001和GB/T 21652-2008的基础而来的,标准中的一部分牌号是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实际情况和我国铜及铜合金扁线的实际需要而增加的。

铜及铜合金的分类讲解

铜及铜合金的分类 第二章铜及铜合金的分类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自然界有自然铜存在,与 其他金属不同,铜在自然界中既以矿石的形式存在,也同时以纯金属的形式存 在,其应用以纯铜为主,同时其合合金也在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工业上 常将铜和铜合金分为四类,分别是:纯铜、黄铜、青铜和白铜。 1. 铜与铜合金的分类 1.1 按生产应用的方式(可分为二大类)形变铜与铜合金、铸造铜与铜 合金对于压力加工专业来说,主要是和形变铜与铜合金打交道,因此,重点学 习形变铜与铜合金。 1.2 铜与铜合金的名称:根据历史上形成的习惯,起的是 某一种颜色的名称,它们是:紫铜——纯铜Cu 黄铜——Cu-Zn 合金青铜——锡青铜:Cu-Sn 合金铝青铜:Cu-Al 合金铍青铜:Cu-Be 合金钛青铜:Cu-Ti 合金白铜—— Cu-Ni 合金( 有的铜合金叫做青铜,但合金的颜色并不真就是青 色的。) 2. 纯铜纯铜的新鲜表面是玫瑰红色的,当表面氧化形成氧化亚铜Cu2O 膜后就呈紫色,所以纯铜就常被称为紫铜。紫铜具有好的导电、导热、耐蚀和 可焊等性能,并可冷、热压力加工成各种半成品,工业上广泛用于制作导电、导 热和耐蚀等器材。 2.1纯铜的成份、组织与性能 2.2.1.其结构、组织:在金属 学中学过,纯Cu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晶格(f、c、c),滑移系多,易塑性变形,塑性好。其组织由单一的铜晶粒组成。 2.2.2.在成分方面:100%纯的金属是没有的,非100%纯。Cu 的最高纯度可达99.999%(三个9)工业纯Cu 的纯度约为99.90~99.96%杂质的存在相当于使纯铜的成份改变,这自然会引起一些 性能的变化。虽纯Cu 有一些性能几乎不受杂质的影响但导电率、机械性能却 受杂质或晶 4 体缺陷的影响较大现在先综合看看工业纯Cu 的性能—— 2.2 工业纯铜的性能 2.2.1 纯铜的性能优点:从纯铜的各种性能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 条性能优点,从而可以明白为什么铜会以纯金属的形式得到这么广泛的应用。①优良的导电、导热性;∴Cu 广泛用于:导电器(如:电线、电缆、电器开关) 导热器(如:冷凝管、散热管、热交换器)②良好的耐蚀性;Cu具有极好的耐蚀性,且反应后表面有保护膜(铜绿)在普通的温度下,铜不太会与干燥空 气中的氧气O2反应,但Cu能与CO2、SO2、醋发生作用,生成铜绿――碱式碳酸铜、碱式硫酸铜CuSO4·3(OH)2 (深绿色)、碱式醋酸铜,这样铜的表面上 就慢慢生成了一层保护膜。③有良好的塑性退火工业纯铜的拉伸延伸率δ ≈50%,纯Cu 易加工成材例:加工出来的细铜丝可细于头发丝(8 丝)达4~5 丝 2.2.2 纯铜的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我们通过结合纯铜的生产、加工过程来了解、认识(1) 纯Cu 的加工过程(几乎全部纯铜都是经过加工成材供应用户的, 我们在工厂中可以观察到,其生产过程一般为:(2) 纯铜的机械性能——①铸态铜的性能很低;②经加工后,软态铜、硬态铜的性能,见上面数据;③铜经过强烈冷加工(形变率ε≥80% )后,强度δ b将急剧升高,但塑 5 性强烈变坏,加工硬化很厉害,对纯铜来说,其机械性能是由其晶粒度和位借密度所决定 的。(3) 纯铜的热加工工艺性能我们知道,热加工应选择在塑性高的温度范围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讨论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现行的YS/T 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有色金属行业标准,自2011年12月发布以来,历经近七年的运行,随着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的变化,所涵盖的产品牌号、规格及其技术要求均发生了变化,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各方面的使用需求。为适应市场的竞争需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须及时修订现行标准。 根据工信厅科[2017]40号和有色标委[2017]31号《关于转发2016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协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附件2的序号93(项目编号“2017-0221T-YS”)《铜及铜合金铸棒》行业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完成年限为2019年。因中铝洛阳铜业企业改制,2016年底新成立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铜及铜合金、铝镁合金的生产、技术工艺、检测等主体全部由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因此该标准的编制工作由新公司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负责。 二、工作简况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编制组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 铸造铜及铜合金是工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铸造合金材料。铜及铜合金铸棒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铸造性能、耐磨性、耐蚀性,而且铸造组织细密,常常用于制造各种机器上承受重负荷及高速运转轴的滑动轴瓦轴套等,因而广泛用于汽车、船舶等各工业部门。该类棒材既有作为成品管直接使用的,也有作为坯料进行再加工的棒材。经过标准编制组及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在YS/T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基础上,参考了ASTM B505-2005《铜及铜合金连续铸件》和ISO 1338-1997《铸造铜合金成分和力学性能》,形成本标准讨论稿及其编制说明。 三、编制原则 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情况,在YS/T759-2011《铜及铜合金铸棒》的基础上,参考了GB/T 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ASTM B505-2005《铜及铜合

第二章铜及铜合金的分类

第二章铜及铜合金的分类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自然界有自然铜存在,与其他金属不同,铜在自然界中既以矿石的形式存在,也同时以纯金属的形式存在,其应用以纯铜为主,同时其合合金也在工业等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工业上常将铜和铜合金分为四类,分别是:纯铜、黄铜、青铜和白铜。 1. 铜与铜合金的分类 1.1 按生产应用的方式(可分为二大类)形变铜与铜合金、铸造铜与铜合金 对于压力加工专业来说,主要是和形变铜与铜合金打交道,因此,重点学习形变铜与铜合金。 1.2 铜与铜合金的名称: 根据历史上形成的习惯,起的是某一种颜色的名称,它们是: 紫铜——纯铜Cu 黄铜——Cu-Zn 合金 青铜——锡青铜:Cu-Sn 合金 铝青铜:Cu-Al 合金 铍青铜:Cu-Be 合金 钛青铜:Cu-Ti 合金 白铜——Cu-Ni 合金 ( 有的铜合金叫做青铜,但合金的颜色并不真就是青色的。) 2. 纯铜 纯铜的新鲜表面是玫瑰红色的,当表面氧化形成氧化亚铜Cu2O膜后就呈紫色,所以纯铜就常被称为紫铜。 紫铜具有好的导电、导热、耐蚀和可焊等性能,并可冷、热压力加工成各种半成品,工业上广泛用于制作导电、导热和耐蚀等器材。 2.1纯铜的成份、组织与性能 2.2.1.其结构、组织:在金属学中学过,纯Cu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晶格(f、c、c),滑移系多,易塑性变形,塑性好。其组织由单一的铜晶粒组成。 2.2.2.在成分方面:100%纯的金属是没有的,非100%纯。Cu 的最高纯度可达99.999%(三个9)工业纯Cu 的纯度约为99.90~99.96%杂质的存在相当于使纯铜的成份改变,这自然会引起一些性能的变化。 虽纯Cu 有一些性能几乎不受杂质的影响但导电率、机械性能却受杂质或晶

铜水管标准体系分析

铜水管标准体系分析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铜水管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铜水管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其质量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满足市场发展需要,中国有色金属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及时制定GB/T 18033-2000《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标准;建设部等也先后制定了铜管接头、建筑用铜管管件等标准。那么中国的铜水管标准体系如何,与国外主要工业国家的差距是什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哪些具体问题以及今后应注重解决的问题,下面将做初步研究和对比分析。 一、铜水管标准体系的构成 中国:主要标准有GB/T 18033-2000《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GB/T 11618-1999《铜管接头》、CJ/T 117-2000《建筑用铜管管件(承插式)》、YS/T 451-2002《塑覆铜管》、GB/T 17219-2001《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卫生安全评价规范》。 美国:主要标准有ASTM B88-99《无缝铜水管》、ASME B16.18-1984(R1994)《铸造铜合金钎焊承压管件》、ASME B16.22-1995《加工铜及铜合金钎焊承压管件》、ANSI/NSF 61-1998《饮用水系统设备部件-健康影响》。 欧共体:主要标准有EN 1057-1996《铜及铜合金-卫生和供热装置用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和EN 1254《铜及铜合金管件》;第一部分(Part

1)《软钎焊或硬钎焊用铜管件》,第二部分(Part 2)《卡套式铜管用管件》,第三部分(Part 3)《卡套式塑覆铜管用管件》,第四部分(Part 4)《一端是钎焊或卡套式连接用铜管管件》,第五部分(Part 5)《短承口钎焊用铜管管件》。 日本:主要标准有JIS H 3300-1997《铜及铜合金无缝管》、JIS H 3330-2000《塑覆铜管》、JIS H 3401-1997《铜及铜合金管件接头》、JIS H 3200-7 《供水设备-对水质影响的试验方法》。 从上面可以看出,其标准体系的构成基本上是由管材标准、管件标准以及卫生标准组成,但中国的管件标准没有做到集中、统一。 二、管材化学成分 中国:有两个牌号,即T2和TP2,其具体成分规定如下: 美国:只有一个牌号C12200 Cu+Ag≥99.9, P:0.015~0.040,对于杂质元素,在ASTM B88中说明:这些规定的极限值并不排除其他未列元素的存在。那些未列元素的极限值及其分析方法,可由生产方或供方与买方之间通过协议而加以规定。 欧共体:一个牌号,化学成份为:Cu+Ag≥99.9, P:0.015~0.040,其牌号用Cu-DHP或CW024A表示。 日本:只有一个牌号C1220 Cu+Ag≥99.9, P:0.015~0.040。

钛合金热处理

第十三章有色金属及合金 内容提要: 有色金属的产量和用量不如黑色金属多,但由于其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如特殊的电、磁、热性能,耐蚀性能及高的比强度(强度与密度之比)等,已成为现代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金属材料。 1.铝及铝合金; 2.钛及钛合金; 3.铜及铜合金; 4.轴承合金。 基本要求: 掌握和了解各种有色金属的牌号、成分、性能和用途。 13.1铝及铝合金 13.1.1铅及铝合金的性能特点及分类编号 纯铝:纯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小(2.72 ),熔点低(660.4℃), 导电、导热性能优良。 耐大气腐蚀,易于加工成形。 具有面心立方晶格,无同素异构转变,无磁性。 1 铝合金及其特点 铝合金常加入的元素主要有Cu、Mn、Si、Mg、Zn等,此外还有Cr、Ni、Ti、Zr 等辅加元素。 ①比强度高(>>高强钢)。可用于轻结构件,尤其航空。 ②突出理化性能。导电、抗大气腐蚀。 ③良好加工性。高塑性、易冷成形;某些合金铸造性能好,宜作压铸件。 2 铝合金分类及分类编号 13.1.2铝合金的强化 1 形变强化 2沉淀强化 3 固溶强化和时效强化: 13.1.3变形铝合金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根据国标规定,变形铝及铝合金可直接引用国际四位数字体系牌号或采用国标规定的四位字符牌号。GB 3190-82中的旧牌号仍可继续使用,表示方法为: ?防锈铝合金:LF+序号 ?硬铝合金: LY +序号 ?超硬铝合金:LC +序号 ?锻铝合金: LD +序号 常用变形铝合金 1 防锈铝合金:主要是Al-Mn和Al-Mg系合金。 Mn和Mg主要作用是提高抗蚀能力和塑性,并起固溶强化作用。 防锈铝合金锻造退火后组织为单相固溶体,抗蚀性、焊接性能好,易于变形加工,但切削性能差。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常利用加工硬化提高其强度。常用的Al-Mn系合金有 LF21 ( 3A21 ),其抗蚀性和强度高于纯铝,用于制造油罐、油箱、管道、铆钉等需要弯曲、冲压加工的零件。常用的Al-Mg系合金有 LF5( 5A05 ),其密度比纯铝小,强度比Al-Mn合金高,在航空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制造管道、容器、铆钉及承受中等载荷的零件。

铜合金化学成分

铜合金化学成分 编制说明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9]165号)的要求,我公司承担了GB/T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的修订工作。该标准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计划要求2011年完成修订任务,标准计划编号20091080-T-610。 为保证标准的编制水平,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并以函件的形式向同行业广泛征询修订意见及相关技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铜加工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动态。标准修订过程中经过多次征询意见,2010年2月形成了该标准讨论稿,四月武夷山会议及八月呼和浩特会议两次讨论后,标准稿经过较大调整,于2011年3月形成标准送审稿。 1.我国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标准修订历程及牌号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标准最早是仿效前苏联“ΓΟCΤ”标准形式,制订了YB145~148—65,1971年进行第一次修订为YB145~148-71、1985年第二次修订为GB5231~5235—85,2001年修订为GB/T5231-2001。几次修订后其中元素控制范围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其模式和系列化程度都没有突破性提高。 纳入原国家标准GB/T 5231-2001的变形铜及铜合金牌号一共有111个,其中紫铜9个,黄铜43个,青铜41个,白铜18个。但是各加工企业实际生产的牌号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申请专利的新型合金就达70余个,而各个公司、院所研究开发的新型铜合金更数倍于此,达1000个以上。随着专业化生产趋势的不断发展,合金系列化程度在迅速提高,铜合金材料的成份细化分类已成必然趋势,为适应下游用户不同生产线工艺条件的要求,个性化,精密化产品越来越多,相比1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本标准合金牌号达到201个(美国2009年11月18日最新公布合金牌号为397个),基本上纳入了近10年来新开发研制的热点新合金牌号,新增电子铜银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弥散强化铜合金、高强高导铜铬、铜铬锆合金、高速轨道交通接触线及受电弓用铜合金、无铅易切削铜合金系列、海水淡化用铜合金、高耐磨铜合金等。 而且合金系列化程度显著提高,尤其是铜银系合金,铜铬系合金,铜锡系合金、铅黄铜,锌白铜,系列化程度较原国标有大幅度的提高,部分合金系的系列化程度已接近美国ASTM标准。 例如,铅黄铜,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车削条件(车速和润滑方法),将铅含量的范围细分,从而衍生出多个新合金牌号。本标准草案新增8个铅黄铜合金牌号,加上原国标中已经纳入的合金牌号11个,共19个合金牌号,含铅量上限最高值4.5,最低下限值0.05,细化程度极高。美国2009年11月18日最新公布

铜合金的分类及用途

铜合金的分类及用途 铜合金主要包括铍铜合金、银铜合金、镍铜合金、钨铜合金、磷铜合金。 、铍铜合金 铍铜合金是一种可锻和可铸合金,属时效析出强化的铜基合金,经淬火时效处理后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弹性极限,并且稳定性好,具有耐蚀、耐磨、耐疲劳、耐低温、无磁性、导电导热性好、冲击时不会产生火花等一系列优点。铍铜材基本上分为高强高弹性铍铜合金(含铍量为.%-.%)和高导电铜铍合金(含铍量为.%-.%)。 铍铜合金用途 铍铜合金常被用作高级精密的弹性元件,如插接件、换向开关、弹簧构件、电接触片、弹性波纹,还有耐磨零器材、模具及矿山和石油业用于冲击不产生火花的工具。现在铍铜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器、大型电站、家电、通信、计算机、汽车、仪表、石油、矿山等行业,享有有色金属弹性王的美誉。 、银铜合金 银铜合金是通过将纯铜和纯银加入电熔炉进行熔炼,经铸造得到坯料,再加工成各种规格的成品。银铜合金的主要应用为电接触材料、焊接材料、银铜合金排及铜银合金接触线。 银铜合金种类 银铜合金:银和铜的二元合金,铜具有强化作用。 类型:有,,,和等合金。 用途:有良好的导电性、流动性和浸润性、较好的机械性能、硬度高,耐磨性和抗熔焊性。有偏析倾向。用真空中频炉熔炼,铸锭经均匀化退火后可冷加工成板材、片材和丝材。作空气断路器、电压控制器、电话继电器、接触器、起动器等器件的接点,导电环和定触片。真空钎料,整流子器,还可制造硬币、装饰品和餐具等。 、镍铜合金 镍铜合金通常被称为白铜。纯铜加镍能显著提高强度、耐蚀性、电阻和热电性,主要应用在海水淡化及海水热交换系统、汽车制造、船舶工业、硬币、电阻线、热电偶。工业用白铜根据性能特点和用途不同分为结构用白铜和电工用白铜两种,分别满足各种耐蚀和特殊的电、热性能。

空调与制冷系统阀件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标准状态:现行)

I C S77.150.30 H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6024 2010 空调与制冷系统阀件用铜及铜合金无缝管 S e a m l e s s c o p p e r a n d c o p p e r a l l o y s t u b e f o r v a l v e s o n a i r-c o n d i t i o n i n g a n d 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2011-01-10发布2011-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E N12735 2001‘空调与制冷用铜及铜合金无缝圆形管“二参照E N12449 1999‘一般用途用铜及铜合金无缝圆形管“,部分主要技术指标高于E N12735 2001和E N12449 1999的标准要求三 本标准与E N12735 2001主要差异如下: 管材的规格采用内径?外径或内径?壁厚来加以确定,在E N12735 2001中管材的规格采用外径?壁厚来加以确定; 对管材的内径偏差做出了规定,在E N12735 2001中管材的内径偏差没有明确规定; 增加了铜合金牌号H65,在E N12735 2001中没有该牌号; 管材的力学性能,软态T P2抗拉强度为?205N/mm2,在E N12735 2001中软态抗拉强度为?220M P a三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三 本标准由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三 本标准由浙江星鹏铜材集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存利二文继有二董江华二梁子浩二郑晓飞三

铜及铜合金系列

C36000铅黄铜 C36000延展性好,深冲性能好。应用于钟表零件、汽车、拖拉机及一般机器零件。 铅黄铜切削加工性能优良,有高的减摩性能,用于钟表结构件及汽车拖拉机零件。 C36000化学成分: 锌(Zn)余量,铅(Pb)2.4~3.0,铝(Al)≤0.5,铁(Fe)≤0.10,锑(Sb)≤0.005,磷(P)≤0.01,铋(Bi)≤0.002,铜(Cu)62.0~65.0,杂质总和%≤0.75 ANK20无氧红铜 产品说明: 无氧红铜(Oxygen-free copper) 型号:ANK-20 Madel:ANK-20 标准:JIS-C1020P 制造工艺:冷拔/冷轧/热轧 产品特点:结构致密均匀,无气孔,砂眼,纯度高损耗小,导电导热延伸性能均佳,含氧量低于0.002%,性能优越,是精密模具放电加工的最佳之选. 产品应用:适用于各种高精密模具的放电加工材料或高压电气开关等电器配件 相关参数:硬度为HV86-102导电率大于等于59ms/m比重约8.9g/cm3 提供板材、棒材、异型件加工 ANK570钨铜合金 钨铜合金(Tungsten copper) 型号:ANK-5-70(ANK-是型号70表示钨含量约为70%) Model:ANK-5-70 产品特性:铜钨合金综合铜和钨的优点,高强度/高比重/耐高温/耐电弧烧蚀/导电电热性能好/加工性能好,ANK钨铜采用高质量钨粉及无氧铜粉,应用等静压成型(高温烧结账-渗铜, 保证产品纯度及准确配比,组织细密,性能优异.) 提供板材、棒材、触点材、焊轮、电子封装片、异型件 产品应用:应用于高硬度材料及溥片电极放电加工,电加工产品表面光洁度高,精度高,损耗低,有效节约材料。有钨60/钨70/钨85/钨90可供选择。 主要参数:密度G/cm3(13.9)抗拉强度Mpa(≥680 )硬度HV(≥186 )硬度软化温度℃(≥1000)导电率IACS(%)(≥42 )热导率W/mk(247 )库存板、棒材供客户选择 CuCrZr铬锆铜 铬锆铜(CuCrZr)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r:0.25-0.65, Zr:0.08-0.20)硬度(HRB78-83)导电率 43ms/m 软化温度550℃ 特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导电性和导热性,耐磨性和减磨性好,经时效处理后硬度、强度、导电性和导热性均显著提高,易于焊接。广泛用于电机整流子,点焊机,缝焊机,对焊机用电极,以及其他高温要求强度、硬度、导电性、导垫性的零件。用制作电火花电极能电蚀出比较理想的镜面,同时直立性能好,能完成打薄片等纯红铜难以达到的效果对钨钢等难加工材质表现良好,铬锆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硬度高,耐磨抗爆,抗裂性以及软化温度高,焊接时电极损耗少,焊接速度快,焊接总成本

行业标准《电机换向器用铜及铜合金梯形型材》编制说明

《电机换向器用铜及铜合金梯型型材》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根据江苏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的立项申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2013】28号文件的形式下达了标准制定任务,其中附件2《2013年第一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表》序号93项(计划编号2013-0318T-YS)《电机换向器用铜及铜合金梯形型材》行业标准由江苏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制定。 梯形铜排是制造直流电机、励磁电机、电机放大机的换向器以及特殊的电触头和线圈环等产品的不可缺少的材料。换向器又称整流子,由换向片组合而成,外表呈圆形,是直流电机的关键部件,作用是把电枢绕组中的交流电动势和电流转换成电刷间的直流电动势和电流。 换向片常采用硬度大、导电和耐磨性能好的铜或铜合金制成,主要合金牌号为纯铜,银铜、铬铜、锆铜,锆铜,镉铜等。锆铜合金梯条是一种新型的电机换向片材料,其性能优于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铜和银铜梯形条,它的主要特点是导电率高、强度大,在高温下还能保持冷加工硬化的效果,并且在淬火状态下具有与铜类似的塑性,工艺性能好,它可提高电机的工作温度和使用寿命。 目前电机换向片梯排生产无标准可执行,其他行业的标准及国外标准也只包含银铜,已远不能适应我国电机制造及铜排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制定专用标准有其必要性。 江苏包罗铜材集团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是利用水平连铸+挤压+拉拨方式生产铜及铜合金梯形铜排的生产厂家,公司致力于铜及铜合金异型棒材及铜排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工作,已有多年生产经验,目前已研发和攻克了异形铜排的挤压拉伸工艺。公司拥有多台套的水平连铸熔炼炉和自动化连续铸造设备,挤压拉伸设备,模具加工制造车间引进先进的线切割,数控机床、模具热处理及外表面喷涂等设备,能自主完成从模具设计到加工的全过程,技术实力雄厚。 标准制订计划任务正式下达后,江苏海门江滨永久铜管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并落实起草任务,确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拟定该标准的工作计划。研究整理了本企业产品的技术要求及产品使用现状,并会同营销人员对铜合金梯形型材生产及应用两方面进行调研,全面、准确地了解了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及国内目前梯形铜排生产整体水平和现状。依据大量技术资料,于2014年4月形成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国内铜及铜合金梯形铜排标准有JB/T9612.2-1999。同时我们查到三个国外铜及铜梯形型材的产品标准:英国标准BS1434:1985《电工用铜换向器用铜棒、铜坯料、铜块》、日本标准JIS C2801-1995《整流子片》和德国标准DIN 42963-63《整流子片断面形状允许偏差供货技术条件》。本标准参考上述国外标准并结合国内实情进行制定。 三、主要技术指标及其确定依据 1、牌号的确定 紫铜梯形型材为传统的换向器片材料,具有很高的导电、导热性,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但

铜合金的热处理

教学章节:5.1 教学内容:黄铜的热处理 教学要求:1、了解黄铜的牌号; 2、掌握铜锌合金相图。 重点难点:铜锌合金相图。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以铜为基的铜与锌的合金称为黄铜。可分两类:普通黄铜和特殊黄铜。 一、普通黄铜 1、牌号 H+xx(xx表示铜的百分含量) 例如H68表示含Cu68%,含Zn约32%的黄铜。 若为铸造黄铜,则ZH+xx(xx表示铜的百分含量) 例如ZH68表示含Cu68%,含Zn约32%的铸造黄铜。 2、合金相 如Cu-Zn相图所示 α—Cu基固溶体(FCC),黄铜基体相 β—CuZn基固溶体,电子弄得2/3,bcc; γ—Cu5Zn8基固溶体,电子浓度21/13,复杂bcc。

黄铜中Zn含量小于50%,Cu合金中相主要为α、β、γ。 α—Cu基固溶体为黄铜基体相。 工业黄铜退火多为α、α+β、β组织。 3、工业黄铜的性质与应用 一般处于H96-H59(如相图所示) H96-H65:α黄铜 H63-H59:α+β黄铜 在RT情况下,α-Cu的塑性高于β-CuZn的塑性,强度低于β-CuZn 的强度; 在HT下,正好相反。因此,α+β黄铜热塑性好,而α黄铜冷塑性好。与紫铜相比,黄铜的强度、塑性均优,工艺性好,抗蚀性好,且价格低。因此用途广、可作各种零件、日用品、管道、散热器、工艺品、炮弹等。 二、特殊黄铜 加Sn、Si、Al、Fe、Ni、As、Mn、Pb等,形成特殊黄铜。 Si、Fe、Ni、Mn—改善力学性能 Sn、Si、Al、Fe、Ni、As—提高耐蚀性能 Pb—改善切削性能。 1、牌号 (1)、H+第三组元元素符号+xx(xx表示铜含量的百分比)-y(第三组元含量)-z(第四组元含量)…… 例如:HSn70-1表示含Cu70%、含Zn29%、含Sn约1%的特殊黄铜 HFe59-1-1表示含Cu59%、含Zn39%、含Fe约1%的特殊黄铜

铜及铜合金国家标准化学分析方法修订

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 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 二0一六年七月

《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钢铁行业原料场能效评估导则>等135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5〕59号20152283-T-610)、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5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5]29号)及陕西西安有色标准落实会确定《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项目编号:20152283-T-610)由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负责起草。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为主要起草单位。 2工作简况 2.1立项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加工材生产国与消费国。铜管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在产品质量、品种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然而我国每年都有大量铜管、铜管件因碳膜引起的电化学腐蚀而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定《铜及铜合金管材内表面碳含量的测定》标准后,有利于铜管生产、消费企业,通过测定铜管、铜管件内表面碳含量,使内表面碳含量过高成为不合格品,不使用到下游产品中去,从而减少应碳膜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增加下游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经济损失。 2.2申报单位简况 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公正检测机构,浙江省政府第一批授权成立的省级质检机构,我省冶金(有色)行业产品质量检测的专业检验机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机构。 公司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其中高级工程师5名,检测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评判能力。公司以高标准进行实验室建设,装备了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拥有德国OBLF公司QSG750三基体单火花直读光谱仪、德国MM6宽视野金相显微镜、日本岛津AA-6501F原子

锻造铸造铜及铜合金状态表示方法B

锻造和铸造铜及铜合金 状态表示方法 ASTMB601-01 16日1. 1.1 2. 3. 3.1 有关铜及铜合金的术语参见标准B 846。 4. 意义和用法 4.1 意义--铜及铜合金产品状态采用字母和数字混合的表示方法。 4.2 用法--字母和数字混合来表示产品的状态用于技术标准和数据发布中。 4.2.1 字母表示生产产品的一种加工过程。如“H”表示采用冷加工。

注1-这些字母经常与其它产品的状态表示方法相同。 5. 状态分类 5.1 退火态,O-通过退火方法生产的以满足机械性能要求的状态。 5.2 退火态,OS-通过退火方法生产的以满足标准或特殊晶粒度要求的状态。 5.3 加工态,M-通过铸件的初加工和热加工以及其它控制方法生产的产品的状态。 5.6.5 拐点热处理状态,TX-通过拐点硬化合金的拐点热处理而生产的状态。 5.6.6 冷加工和沉淀热处理状态,TH-用已经进行固溶热处理,冷加工和沉淀热处理的合金生产的状态。 5.6.7 冷加工和拐点热处理状态,TS-用已经进行固溶热处理,冷加工和拐点热处理的合金生产的状态。

5.6.8 加工硬化状态,TM-通过冷加工结合沉淀热处理或拐点热处理而供货的材料状态。 5.6.9 沉淀热处理或拐点热处理和冷加工状态,TL-通过对沉淀热处理或拐点热处理合金进行冷加工而生产的状态。 沉淀热处理或拐点热处理,冷加工,和消除热应力状态,TR-通过对沉淀热处理和拐点热处理消除热应力合金进行冷加工而生产的状态。 6. 6.1.1 退火以满足机械性能,O:

6.2 冷加工状态,H: 6.2.1 冷加工状态用于满足基于冷轧或冷拉的标准要求,H: 6.2.2 冷加工状态用以满足基于特殊产品状态名称的标准要求。H: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板材》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板材》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色标委(2006)第13号《关于下达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其中2006-2008年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表中23-29项《铜及铜合金板材》国家标准由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有利于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国家标准的水平,我们查阅了许多国外先进标准,如:美国的ASTM标准、欧盟的EN 标准、日本JIS标准和ISO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国家标准GB/T 2040-2002《铜及铜合金板材》﹑GB/T 2044-1980《镉青铜板》﹑GB/T 2045-1980《铬青铜板》﹑GB/T 2046-1980《锰青铜板》﹑GB/T 2047-1989《硅青铜板》﹑GB/T 2049-1980《锡锌铅青铜板》、GB/T 2052-1980《锰白铜板》﹑GB/T 2531-1981《热交换固定板用黄铜板》八个板材标准进行了综合修订。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决定修改采用欧盟标准EN1652《铜及铜合金-厚板、薄板、带和片的一般要求》进行编制。 本次修订的标准与原标准、JIS标准的对比结果如下: 一、本次标准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进行了如下改动: 1.纯铜类(T2、T3、TP1、TP2、TU1、TU2)黄铜类(H96、H90、H85、H80、 H70、H68、H65)力学性能等同采用EN1652,锡青铜类(QSn4-0.3、QSn6.5-0.1、 QSn 8-0.3)力学性能修改采用EN1652,其它牌号的要求按原国标执行。

常用铜合金材料分类及特性

常用铜合金材料分类及特性 铜合金(copper alloy )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纯铜呈紫红色 ﹐又称紫铜。纯铜密度为8.96﹐熔点为1083℃﹐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 主要用于制作发电机﹑母线﹑电缆﹑开关装置﹑变压器等电工器材和热交换器﹑管道﹑太阳能 加热装置的平板集热器等导热器材。常用的铜合金分为黄铜﹑青铜﹑白铜3大类。 黄铜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具有美观的黄色﹐统称黄铜。铜锌二元合金称普通黄铜或称简单黄铜。三元以上的黄铜称特殊黄铜或称复杂黄铜。含锌低於36%的黄铜合金由固溶 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如含锌30%的黄铜常用来制作弹壳﹐俗称弹壳黄铜或七三黄 铜。含锌在36~42%之间的黄铜合金由和固溶体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含锌40%的六四黄铜。 为了改善普通黄铜的性能﹐常添加其他元素﹐如铝﹑镍﹑锰﹑锡﹑硅﹑铅等。铝能提高黄铜的强 度﹑硬度和耐蚀性﹐但使塑性降低﹐适合作海轮冷凝管及其他耐蚀零件。锡能提高黄铜的强度和 对海水的耐腐性﹐故称海军黄铜﹐用作船舶热工设备和螺旋桨等。铅能改善黄铜的切削性能﹔这 种易切削黄铜常用作钟表零件。黄铜铸件常用来制作阀门和管道配件等。 青铜原指铜锡合金﹐后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并常在青铜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锡青铜的铸造性能﹑减摩性能好和机械性能好﹐适合於制造轴承﹑蜗轮﹑齿 轮等。铅青铜是现代发动机和磨床广泛使用的轴承材料。铝青铜强度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好﹐用 於铸造高载荷的齿轮﹑轴套﹑船用螺旋桨等。铍青铜和磷青铜的弹性极限高﹐导电性好﹐适於制 造精密弹簧和电接触元件﹐铍青铜还用来制造煤矿﹑油库等使用的无火花工具。 白铜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铜镍二元合金称普通白铜﹔加有锰﹑铁﹑锌﹑铝等元素的白铜合金称复杂白铜。工业用白铜分为结构白铜和电工白铜两大类。结构白铜的特点是机械性 能和耐蚀性好﹐色泽美观。这种白铜广泛用於制造精密机械﹑化工机械和船舶构件。电工白铜一 般有良好的热电性能。锰铜﹑康铜﹑考铜是含锰量不同的锰白铜﹐是制造精密电工仪器﹑变阻器 ﹑精密电阻﹑应变片﹑热电偶等用的材料。 铜及铜合金牌号对照表 CONVERSION TABLE OF GRADES FOR COPPER & ITS ALLOYS

引线框架铜合金

引线框架铜合金材料 1)介绍引线框架: 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 2)优势所在: 科学技术现代化对铜及铜合金材料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要求,引线框架的作用是导电、散热、联接外部电路,因此要求制作引线框架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电、良好的冲压和蚀刻性能。目前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引线框架使用铜合金高精带材制作,据不完全统计,引线框架合金约77种,最为显著的是C194铜合金材料:抗拉强度≥410 MPa,硬度120~145HV,电导率≥×10-2S/m。 3)C194热轧工艺: 本试验所用C194铜合金取自国内某铜厂热轧后的板坯,用水冷铁模浇铸合金扁锭,铸锭尺寸为40 mmxl00 mmx600mm。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终轧温度是热轧工艺的几个关键因素。 1、开轧温度,是轧机开始对金属轧制的温度。开轧温度在金属的塑性变化温度以上,这多半是使金属坯按照要求轧制成某种形状,每种金属均有自己的开轧温度。生产现场总是希望开轧温度高一点,以便提高轧件的塑性,降低变形抗力,节省动力,易于轧制变形。 2、终轧温度,是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结束时的温度。这个温度有两个要求:(1)要满足金属仍在塑性变化的温度区域,以便顺利完成轧制;(2)要满足某种金相组织。这是因为,不同的温度,金属有不同的金相组织。如果超过终轧温度,就会出现其他组织的金相组织,这就影响了轧制质量。终轧温度是控制金属合金组织性能的重要条件,需考虑到晶粒大小、第二相的析出。 保温时间主要考虑到合金对温度的敏感性。C194合金对温度不敏感,加热时间的影响较小,实验中控制在2 h。重点研究开轧温度和终轧温度的确定及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开轧温度

《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铜水气管行业发展概况 作为建筑用铜水气管,铜管与其他种类的管材相比具有无法相比的优越性: (1)经久耐用。铜的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耐热,可在不同的环境中长期使用,始用于公元前2750年,历史证明其寿命几乎无限; (2)机械性能好,耐压强度高,同时韧性好,延展性也高,具有优良的抗振、抗冲击性能; (3)安全可靠性高。铜管集耐热、耐寒、耐压、耐腐蚀和耐火的特点与一身,适用环境范围大。铜管可承受极热和极冷的温度,从-196℃到205℃,且适应温度的剧烈变化,不会产生老化现象。铜管的线形膨胀系数小,是塑料管的1/10。铜管材与管件接口严密,连接牢固; (4)适配性强,焊接安装方便,维护保养容易;毛细焊接、压接、插接,极限承压317.5MPa;粘接、热熔焊接、压接,承压6~16 MPa。 (5)卫生性能好。微量的铜离子有利身体健康,并有抑制水中细菌的功能,实验证明:99%的细菌在进入铜管系统中5小时内便会消失。铜是唯一可杀灭军团菌的材料。 (6)无渗透性。任何物质包括光线均不能穿透铜质管材,所以不会滋生藻类。 (7)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铜可以再生继续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据介绍,世界上90%的废铜得到再生利用。 (8)过流能力大。紫铜管由于具有光滑的内壁和不会产生水垢的特性,使其具有着极好的过流能力,其配件也具有着和紫铜管同样的过流截面。 (9)弯曲性能好。在同等的过流能力下,铜管的弯曲半径要比铝塑管小很多。 正是由于铜管与其他种类的管材相比所具有的优越性,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筑给水、热水供应和供暖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在西方发达国家,铜水管的应用较为普遍,一直是建筑给水铜管的首选材料。按照世界铜管材产量中30%为建筑用铜水管估算,目前世界建筑铜水管的产量约100万吨左右,铜水管及其管件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国在建筑中应用铜管较早,但由于国家经济处于发展期,人们居住水平较低,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同时也因国防建设的需要,铜一直是紧缺物资,所以,在民用建筑中很少采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获得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得到迅速的改善。同时城镇公共建筑和旅游设施大量兴建,对热水供应和生活用水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铜管就不失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DY/QW014-01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铜中锌的测定方法。 本指导书适用于铜中锌量的测定,测定范围:%~% 。 2 方法提要 试料用硝酸或硝酸加氢氟酸,或盐酸加过氧化氢溶解后,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处测量锌的吸光度,基体铜的干扰在配制标准溶液系列时加入相应量的铜予以消除,合金中存在的其他元素不干扰测定。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氢氟酸(ρmL) 过氧化氢(ρmL) 过氧化氢(1+9) 盐酸(1+1) 硝酸(1+1) 硼酸溶液(40g/L) 铜溶液称:取10g 纯铜(锌质量分数小于%)置于500mL 烧杯中,加入70mL 硝酸。加热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移入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20mg 铜。 锌标准贮存溶液:称取纯锌(锌质量分数不小于%),置250mL 烧杯中加入10mL 硝酸,加热至溶解完全,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 含500μg 锌。 锌标准溶液:移取锌标准储存溶液置于500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硝酸(1+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20μg锌。 4 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锌空心阴极灯

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应达到下列指标 特征浓度 锌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mL 工作曲线线性 将工作曲线按浓度等分在五段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比应不小。 精密度最低要求 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 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浓度为零的标准溶液) 测量10 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 恒电流电解仪 网状铂电极 5 试样 厚度不大于1mm的碎屑。 6 操作步骤 试料 按表1 称取试样精确至 表1 测定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