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生活化教学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生活化教学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15T10:45:55.9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9期作者:刘昌军
[导读] 简要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为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山东省荣成市第十二中学山东威海264316
摘要:初中教学中,法治、道德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培养学生法治、道德修养,促进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现实问题阐述课程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对此,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原则出发,简要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为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法治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使用和生活相关的内容和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教材、生活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提升教学质量。现阶段,生活化教学已获得相对成熟的理论指导,但是受学生参与、教师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对此,深入分析和梳理生活化教学的流程对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原则
1.明确教学目标。初中生正处于重要的成长阶段,性格相对独立,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某一知识,或产生抵触心理。这种情况下,若仍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就会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此,教师需要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和生活的联系进行道德训练,提高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比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可将相关内容和生活相联系,要求学生主动参加升国旗仪式,做到态度端正、衣着干净,从而体现自身的爱国热情。通过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内涵,提升道德品质。
2.贴近生活实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促进健康发展。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从生活实际中提取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比如,在讲述父母之爱时,可提前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观看中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然后再让他们讲述自己父母的爱,活跃课堂氛围,加深记忆力。由此可见,通过生活实际讲述课堂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可提高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只有真正用于生活,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时,可为学生列举人大代表选举制,将学校作为小国家,让学生分析校园中的问题,从班级挑选一名学生代表将收集问题上报校领导,帮助学校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可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体会参与学校管理的乐趣,进而提高学习的信心。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对各种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抓学生该特征,将生活和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生活化的事件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友谊和成长同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准备和同学、伙伴或家人的合影,并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勾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从而投入足够精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提升教学水平。
2.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一般来讲,课程导入模式只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教学内容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多源于生活,教师可通过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对日后的学习内容提高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网络交友新时空的讲解中,教师可在正式授课前,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举办角色扮演活动,通过学生扮演网络交际中的事情,及相互沟通,深入了解网络交际的安全性,实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3.巧用教材,强化探究过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教材,以此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若教材问题和学生生活存在差距,可结合实际进行相关的安排,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好奇心。例如,维护宪法权威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应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上,给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举例《义勇军进行曲》是国歌,其曲调激扬,那么它的乐谱有何作用呢?待学生准确回答后,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歌曲需要乐谱,国家同样也需要乐谱,因为其是国家的章程,那么国家应使用怎样的章程来管理呢?通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讨论,自然而然地也就过渡至宪法的学习和探究中。另一方面,课后的思考也可视情况整合,不一定拘泥教材,应从实用性出发,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促进思想成熟。
4.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离不开课外实践,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将学生从教材知识带入生活中,还能深入感悟知识点,而且,通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也能帮助他们梳理课堂知识。例如,《生命的思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抗震救灾的影片,或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这种有意义的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英雄事迹和抗震救灾人物,在内心深处产生敬畏感。
综上所述,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除要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教材内容外,还要善用案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感悟课堂知识,提高记忆力。同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重视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我国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金春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23,(43),125。
[2]蒋丽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J].新课程·中学,2018,14,(2),132。
[3]冯万翠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39,(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