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经络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经络概述
治法:正面阐述辨证论治的法则
规律:明确指出一般医生在辨证治疗上,易犯的错误, 提示禁例。
《经络学》是针灸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与气血津液学说,脏象学说 等在共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自成体系,各 具特点,同时彼此相互补充印证,成为中医学阐述正 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学说。
脑”所指与脊髓相似。
第一章经络概述
wenku.baidu.com
古人根据针灸、按摩、气功的感应; 病理现象推理;穴效归纳;解剖知识启 发等,观察到人体气血运行现象。这现 象可以是显而易见的血流现象,更有不 易分析较复杂多样的气行现象。而气血 运行现象是经络概念起源的客观依据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三、经络与脏腑、针灸临床的关系
(一)、与脏腑的关系 1、一脉相通:“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脏” 。 2、标本关系:“脏腑属络关系”
统化(归论源于《内》,奠定于《伤》,成熟于《珍珠囊》) 例:《证治准绳》十二经向导药 归经药:选对某一脏腑,经络有特第一殊章经亲络概和述作用的药物
(2)妇科 冲、任、督、带与妇人生理病理具特殊关系,调理冲任
法为妇科所专有 (3)外科 a.疮疡发生,传变与经络有关
邪毒→经络阻隔、气血凝滞→痈疽→深入脏腑(疔疮走 黄); 内脏病→经络→体表:肝郁→乳癖;脾虚痰凝→肉瘤; 肺热上乘→鼻疔;肾经不足→漏蹄风(足底慢性溃疡 阴证疮疡) b.疮疡辨别经络
《汉书·王莽传》:令巧屠“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
《灵枢·经水》: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 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坚脆、腑大小,谷 多少、脉长短、血清浊、气多少,十二经多血少气, 少血多气,皆多血气,皆少血气,皆有大数。
研究文献,注意三点:
1.古代通过对正常人外部的测量循按探知经络气血的 活动是主要手段。
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晴……”说明眼与整体保持着有 机联系。发挥和维持视觉功能,在于经络的连接贯通。 经脉中循行于目达10条之多(足太阳、厥阴、少阳;手少阴、太阳; 少阳;督、任、阴阳跷 )。
第一章经络概述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一)、对针刺、按摩、气功的感应 临床研究:针灸等刺激可产生表现不一的感觉
(酸、麻、胀、重、凉、热……) 感觉有时会沿一定路径向远部传导。 例:承山、合谷 《灵枢》 “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针感到达头部引起睡眠一例
气功养生术:意守丹田感觉到达小周天与大周天 说明人体内存在复杂而有规律的联系通络。 依据感应及感应的传导可描述经络的循行。
第一章经络概述
(二)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1.临床:内脏病在体表相应部位可现病理现象(压痛、 结节、皮疹、皮色变化……) 例胃痛:足三里至丰隆穴下2寸,汗毛竖起(头 针研究) 肝炎:肝俞穴处有压痛 心绞痛:沿左上肢内侧放射至小指 2.文献 《十一脉》、《灵》、《甲》、《大成》均在每一条 经脉循行路线之后记述有关病症,是经络内外联系的典 型反应之一。 说明内病反应于体表,途径即经络
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纵丝,织物的纵线,犹主干。 络:网络,纵横交错,犹分支。 经脉:主干、纵行、深层,少有计数,运行气血的主要
通路,经络系统的主体。 络脉:分支,横行,浅表,多难以计数,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为诸经渗灌气血,形成整体循环,分属于经脉
一脉相承,彼此衔接→整体循环
第一章经络概述
2.经脉与络脉的区分
上篇 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 经络概述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1.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各部的通道.
第一章经络概述
2.经脉与络脉的区分:
《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 见,……。
2.死后解剖观察是辅助手段。
3.古解剖是宏观的,是大体解剖。他通过直视能对血 脉,骨骼、筋肉、内脏等均有一定程度了解。
第一章经络概述
如《灵枢·经水》“经脉者,受血而营之” 提示经脉与血管相似。
《难经·二十八难》 “带脉出十四椎,束腰如带而前垂”,
所指很象腰部的脊神经。 “督脉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
第一章经络概述
2.对临床各科具有指导意义
(1)内科 a. 说明疾病传变和发展 《温病学》: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手少阴起心中属心系,主干脉从心系上行至肺。 b.《伤寒论》六经辨证之证候分类基本上是十二经病候的精减与
补充。 精减:属内科杂病方面的病证 补充:外感病常见的全身症状并分类 c.方药学(略) 指导药物归经。即以经络理论对药物性能进行分析归类,传之系
(二)、与针灸临床的关系 1、辩证归经 2、循经取穴 3、针刺补泻
第一章经络概述
四、学习《经络学》的重要性
1.《经络学》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灵·经脉》:“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 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 所始,工之所止也”。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不可不通” 喻昌《医门法律》:“医者不明脏腑经络,开 口动手便错”。
带状疱疹:肝胆湿热;伏兔疽:阳明邪毒
第一章经络概述
C. 十二经气血多少与疮疡的关系 手少阳、少阴、太阴经,足少阳、少阴、太阴经等六经多气少
血, 疮疡最难收口; 手厥阴、太阳,足太阳、厥阴多血少气,疮疡宜托里; 手阳明、足阳明气血皆多,初宜内消,终则收功易得.
-----摘自《外科启玄·明疮疡生十二经络当分气血多少论》 (4)眼科 五轮辨证以经络学说为基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
水 渠 主 干 道 : 经 脉
络:蓄水第一排章经水络概沟述渠网络
3. 经络不等同于脉 《灵枢》“脉者血之府也”血液汇聚之处。
“何谓脉?歧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限制营气,使其不向外流溢的管道。
(1)脉的本义是血管,是运行气血的载体。 (2)经络包含有血脉及血脉以外的物质功能。
经络行血气,营阴阳、内属脏腑、外络肢 节。其名词出现较“脉”为晚,是对脉的进一步 分析。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三)对腧穴位功效的总结 偶触碰→痛解→体表某部的特殊作用→治疗性 体表“点”(穴)→主治相同的点规律性排列→ 由点联线(分类连接、相互联系)→经络 如:上肢外侧前缘的腧穴均能治疗头面之疾
《灵枢·背俞》“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
痛解,乃其腧也”
第一章经络概述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治法:正面阐述辨证论治的法则
规律:明确指出一般医生在辨证治疗上,易犯的错误, 提示禁例。
《经络学》是针灸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与气血津液学说,脏象学说 等在共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自成体系,各 具特点,同时彼此相互补充印证,成为中医学阐述正 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学说。
脑”所指与脊髓相似。
第一章经络概述
wenku.baidu.com
古人根据针灸、按摩、气功的感应; 病理现象推理;穴效归纳;解剖知识启 发等,观察到人体气血运行现象。这现 象可以是显而易见的血流现象,更有不 易分析较复杂多样的气行现象。而气血 运行现象是经络概念起源的客观依据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三、经络与脏腑、针灸临床的关系
(一)、与脏腑的关系 1、一脉相通:“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脏” 。 2、标本关系:“脏腑属络关系”
统化(归论源于《内》,奠定于《伤》,成熟于《珍珠囊》) 例:《证治准绳》十二经向导药 归经药:选对某一脏腑,经络有特第一殊章经亲络概和述作用的药物
(2)妇科 冲、任、督、带与妇人生理病理具特殊关系,调理冲任
法为妇科所专有 (3)外科 a.疮疡发生,传变与经络有关
邪毒→经络阻隔、气血凝滞→痈疽→深入脏腑(疔疮走 黄); 内脏病→经络→体表:肝郁→乳癖;脾虚痰凝→肉瘤; 肺热上乘→鼻疔;肾经不足→漏蹄风(足底慢性溃疡 阴证疮疡) b.疮疡辨别经络
《汉书·王莽传》:令巧屠“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
《灵枢·经水》: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 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坚脆、腑大小,谷 多少、脉长短、血清浊、气多少,十二经多血少气, 少血多气,皆多血气,皆少血气,皆有大数。
研究文献,注意三点:
1.古代通过对正常人外部的测量循按探知经络气血的 活动是主要手段。
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晴……”说明眼与整体保持着有 机联系。发挥和维持视觉功能,在于经络的连接贯通。 经脉中循行于目达10条之多(足太阳、厥阴、少阳;手少阴、太阳; 少阳;督、任、阴阳跷 )。
第一章经络概述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一)、对针刺、按摩、气功的感应 临床研究:针灸等刺激可产生表现不一的感觉
(酸、麻、胀、重、凉、热……) 感觉有时会沿一定路径向远部传导。 例:承山、合谷 《灵枢》 “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针感到达头部引起睡眠一例
气功养生术:意守丹田感觉到达小周天与大周天 说明人体内存在复杂而有规律的联系通络。 依据感应及感应的传导可描述经络的循行。
第一章经络概述
(二)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1.临床:内脏病在体表相应部位可现病理现象(压痛、 结节、皮疹、皮色变化……) 例胃痛:足三里至丰隆穴下2寸,汗毛竖起(头 针研究) 肝炎:肝俞穴处有压痛 心绞痛:沿左上肢内侧放射至小指 2.文献 《十一脉》、《灵》、《甲》、《大成》均在每一条 经脉循行路线之后记述有关病症,是经络内外联系的典 型反应之一。 说明内病反应于体表,途径即经络
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纵丝,织物的纵线,犹主干。 络:网络,纵横交错,犹分支。 经脉:主干、纵行、深层,少有计数,运行气血的主要
通路,经络系统的主体。 络脉:分支,横行,浅表,多难以计数,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为诸经渗灌气血,形成整体循环,分属于经脉
一脉相承,彼此衔接→整体循环
第一章经络概述
2.经脉与络脉的区分
上篇 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 经络概述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1.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各部的通道.
第一章经络概述
2.经脉与络脉的区分:
《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 见,……。
2.死后解剖观察是辅助手段。
3.古解剖是宏观的,是大体解剖。他通过直视能对血 脉,骨骼、筋肉、内脏等均有一定程度了解。
第一章经络概述
如《灵枢·经水》“经脉者,受血而营之” 提示经脉与血管相似。
《难经·二十八难》 “带脉出十四椎,束腰如带而前垂”,
所指很象腰部的脊神经。 “督脉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
第一章经络概述
2.对临床各科具有指导意义
(1)内科 a. 说明疾病传变和发展 《温病学》: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手少阴起心中属心系,主干脉从心系上行至肺。 b.《伤寒论》六经辨证之证候分类基本上是十二经病候的精减与
补充。 精减:属内科杂病方面的病证 补充:外感病常见的全身症状并分类 c.方药学(略) 指导药物归经。即以经络理论对药物性能进行分析归类,传之系
(二)、与针灸临床的关系 1、辩证归经 2、循经取穴 3、针刺补泻
第一章经络概述
四、学习《经络学》的重要性
1.《经络学》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灵·经脉》:“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 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 所始,工之所止也”。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不可不通” 喻昌《医门法律》:“医者不明脏腑经络,开 口动手便错”。
带状疱疹:肝胆湿热;伏兔疽:阳明邪毒
第一章经络概述
C. 十二经气血多少与疮疡的关系 手少阳、少阴、太阴经,足少阳、少阴、太阴经等六经多气少
血, 疮疡最难收口; 手厥阴、太阳,足太阳、厥阴多血少气,疮疡宜托里; 手阳明、足阳明气血皆多,初宜内消,终则收功易得.
-----摘自《外科启玄·明疮疡生十二经络当分气血多少论》 (4)眼科 五轮辨证以经络学说为基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
水 渠 主 干 道 : 经 脉
络:蓄水第一排章经水络概沟述渠网络
3. 经络不等同于脉 《灵枢》“脉者血之府也”血液汇聚之处。
“何谓脉?歧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限制营气,使其不向外流溢的管道。
(1)脉的本义是血管,是运行气血的载体。 (2)经络包含有血脉及血脉以外的物质功能。
经络行血气,营阴阳、内属脏腑、外络肢 节。其名词出现较“脉”为晚,是对脉的进一步 分析。
第一章经络概述
(三)对腧穴位功效的总结 偶触碰→痛解→体表某部的特殊作用→治疗性 体表“点”(穴)→主治相同的点规律性排列→ 由点联线(分类连接、相互联系)→经络 如:上肢外侧前缘的腧穴均能治疗头面之疾
《灵枢·背俞》“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
痛解,乃其腧也”
第一章经络概述
(四)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