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5期2012年10月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

Vol.26,No.5Oct.,2012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策略

张志军a ,徐文辉b ,李赛楠

b

(白城师范学院a.数学学院;b.文学院,吉林白城137000)

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最紧迫的任务.高

校要主动适应正在崛起的知识经济的需要,

把创新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高等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全新的教育策略,真正培养出

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118(2012)05-0093-04收稿日期:2012-06-19

作者简介:张志军(1973———),男,白城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徐文辉(1983———),男,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教育;李赛楠(1990———),女,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1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培养价值

创新型人才一般是指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知

识、创新性思维能力,并能够开拓创新,对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人.同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既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时代新文化的缔造者.

现今,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已

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潮流和趋势,

一个国家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直接对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地

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主题.自上个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均把提高本国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来认识,重新审视了创新精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德国总理赫尔佐克就深刻的认识

到了这一要点,

他多次强调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同时也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在国家

及民族的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在我国,新时期建设型人才在整体创新能力上与发达国家相比

较,仍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点在2002年度的《国际竞争力报告》及《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均得到了有力的证实,我国的国家创新能力排在第31位,其中,一直受到国内广泛关注的科技竞争力也排在了第25位.由此可见,我国的国家创新能力还落后于

世界领先水平.在分析这一现象所总结的众多原因

中,创新型人才的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国高校当下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切实采取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首要目标,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与

模式,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及思想保障.

在1998年的五四青年节,江泽民同志出席了北京大学的百年校庆,同时提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

我国也要有若干所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并着重指出了“高素质,创造性”是21世纪高等学府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首要目标,世界著名的哈

佛大学的第24任校长陆登庭指出

:“高级人才和低级人才的分界线就是这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

力.”

东京大学的校长也曾指出,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通向21世纪的桥梁.所以,高等学府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就应当指导学生探索未知世界,认识客观真理,不断的培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2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机制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统一、相互

协调、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人才培养系统运行的条件

和机能构成了人才培养机制.这一机制充分体现了我国一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人才观,

3

9

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但是在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教育一直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健全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阻碍.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样才能有利于大量的培养创新人才.结合我国当今高校的教育机制现状来说,现存的传统的人才培养基选拔机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存在若干问题如下:

2.1传统的机械性传播知识的教学目标体系不合时宜

长久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知识中心论”,[1]即教学主要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课程发展的历史中,该理论堪称最古老、影响范围最广.作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课程理论,知识中心课程理论明确学科知识与课程的关系,强调学科知识在课程发展中的优先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却严重存在着缺陷或限制.第一,由于知识中心课程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第二,由于知识中心课程中的学科是按照各门学科的类别组织的,很容易把原本整体的知识割裂开来.第三,知识中心课程囿于对知识自身的关注,容易脱离现实社会.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目标体系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将学生置于了知识传播过程中的被动状态,严重弱化了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此外,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也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创新精神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及判断能力,因此更加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

2.2过度强化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是在理论教学之后并为检验理论教学之效果,而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的一种教学活动.[3]把教学活动过程看做“特殊的认识过程”,其根本缺陷是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以教师为绝对的权威,忽视学生作为具有主体性及完整个性的人的特点.从以往来看,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上,普遍重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传授,老师通过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弱化了实践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4]

2.3重统一性、轻个性与重强制化、轻弹性化并存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管理机制中,明显缺乏着一种人性关怀及弹性制度,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宏观方面上来看,政府机构对高校的管理约束太过于刻板.[5]高等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教育制度管理上的主动权和决策权,从而不能形成鲜明的独创的创新特色,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从微观方面上来看,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6]从学生学习科目的设置,日常生活,校园活动等方面上都对学生有着一定的约束,且在管理方法上,坚持制度优先,缺乏相应的人文主义关怀,把师生关系放在了管制者和被管制者的层面上,造成了紧张的教育气氛,在长久以来的管理和制约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被这种管理制度牢牢的禁锢了起来,以至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低下.

用固定的模式来禁锢教育的方式,培养出的人才的思维自然是受到限制的,如此来固定教育模式,又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呢?教育机制的整齐划一严重淡化了学生的创新冲动,极大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根据上述论述可知,我国众多高校所存在的培养制度决定了现有的教育条件下根本无法大批培育出创新人才.现今知识经济社会中,各国各方面实力都飞速发展,人才优势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国与国的综合实力差距也就越来越大.因而,创建人才培养新机制刻不容缓.

3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策略

3.1转变教育思想,切实把创新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始终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机构,高等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目的直接影响着高级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转变教育思想,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人才观上,实现由“知识型”向“创新型”的转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保存和传递,更应该教会学生灵活地运

49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