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
高佩珠 孙菊芸 丁文彬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江苏南通226001
)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护理
Key words Intracranial wide-necked aneurysm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6,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1-1972-
03 作者简介:高佩珠(1963-),女,江苏南通,本科,副主任护师,介入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
的脑血管瘤样突起,
一旦破裂其致残或致死率极高。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

目前,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血管内治疗[
1]。

血管内栓塞治疗具有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正日益成
为重要的治疗手段[2]。

我院2008年2月~2011年
10月,对2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血管内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共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39~67岁,平均55岁。

其中18例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经头颅CT明确诊断,另3例为未破的动脉瘤患者,因头胀痛来我院查MRI发现。

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宽颈动脉瘤。

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8例,后交通动脉9例,大脑前动脉2例,椎动脉2例。

21例患者手术操作顺利,其中20例患者植入一枚支架,结合1~8个不等的水解脱或电解脱弹簧圈栓塞,1例患者同时有左右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先行左椎动脉瘤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3个月后再行右椎动脉瘤支架结合水解脱弹簧圈栓塞。

栓塞后根据造影显示,全部支架到位满意,18例致密填塞,2例次全填塞,1例大部分填塞。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造影与治疗同时进行6例,分期进行15例。

治疗过程均在全麻下进行,经股动脉穿刺置入6F导管鞘,
全身肝素化,插入导引导管到颈内动脉、椎动脉C1椎体水平,高压肝素盐水持续灌注。

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瘤颈与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的关系。

选择二个最佳工作位:
一是显示载瘤动脉最清楚便于释放支架位置;
二是显示动脉瘤颈最清楚利于填塞弹簧圈的位置。

根据路径图有8例患者先引入0.014英寸的导丝,将支架系统的输送导管送至载瘤动脉,根据瘤颈调整支架位置,释放支架,以后将微导管在微导丝导引下通过支架网孔超选入动脉瘤腔,按常规选择适合的电解脱或水解脱弹簧圈进行栓塞;另13例患者,
先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内,用水解脱弹簧圈进行栓塞后,再释放支架。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病情观察 患者最好住单人房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绝对卧床,减少搬动,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
注意头痛的性质、程度及血压的变化,严防血压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波动,对高血压者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维持血压在120~130/70~80mmHg。

2.1.2 术前准备及用药 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如出凝血酶原时间等,做好手术野的皮肤准备,检查穿刺侧远端足背动脉搏动,
做好标记便于术后对照,做好碘过敏试验,禁食禁水12h。

术前遵医嘱用药,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3d按时口服阿司匹林片100~200mg/d,氯吡格雷片75mg/d,急诊手术需用氯吡格雷片225mg塞肛,预防支架内急性血小板聚集。

尼莫地平是新一代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明显减轻患者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
早期使用可有效扩张脑血管。

术前6h给予尼莫地平以1~2ml/h持续静脉泵入,预防术中血管痉挛和控制血压。

术前留置导尿管,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
,以
减少术中并发症。

2.1.3 物品准备 除常规手术器材外,应准备好6F导引导管、微导管和微导丝、各型Neuroform或Solitaire支架系统和弹簧圈、Y阀、2~3根输液皮条及加压输液装置、电水壶、测定定位钢珠等。

保持麻醉机、氧气筒、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和sie-mens DSA Angiostar plus等设备性能完好。

备好常规抢救药品及术中常用药。

2.1.4 环境准备 DSA治疗室每天用循环风空气消毒净化机分三时段共消毒6h,使其保持清洁、安静,达到无菌、安全的标准。

调节室内灯光及温、湿度。

入室人员均应更换鞋衣、配带口罩、帽子。

2.2 术中护理
2.2.1 麻醉配合与监测 患者进DSA后认真核对,确保无误,安抚患者,保证2条以上静脉通路,心电监护、血压、氧饱和度监测到位,注意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不放同一侧手臂,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气管插管,维持呼吸。

2.2.2 术中配合 术中持续泵入尼莫地平以防脑血管痉挛;配制3瓶软包装0.9%氯化钠溶液500ml加肝素6 250U,外套加压袋,注意加压输液管排气,严防空气进入。

用Y阀连接导引导管及微导管,持续滴入肝素液,防管腔内微血栓形成,每隔5~10min观察1次压力,使之保持在(300±50)mmHg;导引导管到位后,立即实施全身肝素化,按医嘱1mg/kg体重的肝素首次剂量静脉推注,以后每隔1h半量追加一次。

详细记录肝素量及时间,根据手术步骤准确递送台上所需物品,上微导管时,热水壶要烧沸,根据最佳路径图,利用蒸气塑型微导管头端,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血压防止血压波动过大,注意瞳孔变化。

手术至始至终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手术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导管鞘,防止出血和感染。

协助麻醉师使患者平稳苏醒,拔除气管插管,呼吸恢复后护送回病房。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h,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导致窒息;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的变化。

2.3.2 穿刺肢体的护理 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防止鞘管弯曲、移位、滑脱及折断。

拔管后压迫20min,局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外置1kg的沙袋6~8h,下肢平伸制动12h,保持髋关节伸直24h,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周围皮肤有无瘀斑、皮下血肿,对比术前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皮温、颜色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每隔2h为患者进行适当肢体按摩,必要时拔管后每隔2~4h按压穿刺点,帮助患者向患侧翻身60°或向健侧翻身20°~30°,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健侧下肢可自由伸屈[3],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麻木,肌肉紧张等不适,防止深静脉血栓。

2.3.3 术后的抗凝治疗 向患者解释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要随意停药,否则可能增加支架段血管狭窄几率。

嘱咐患者服阿斯片林、氯吡格雷片,要定期检查出凝血时间,注意观察牙龈、结膜、皮肤有无出血点,大小便颜色,以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出血症状,坚持服药3~6个月。

2.3.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3.4.1 动脉瘤破裂再出血 这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主要是血压急剧波动,术中微导丝、弹簧圈对瘤壁的机械刺激及患者全身肝素化凝血机制的改变,易致颅内动脉瘤破裂。

本组有1例手术结束时,发现一侧瞳孔直径5mm,同时伴有肢体偏瘫,回病房后,绝对卧床,给予止血、降颅内压、对症处理及康复锻炼,一月余全部恢复,未留任何后遗症。

在栓塞过程中,选用合适的微导管导丝,医生熟练轻柔的操作技术可大大降低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

术中患者全麻,护士无法通过患者意识变化、疼痛和呕吐等症状判断动脉瘤破裂,可通过心电监护观察血压、心率、瞳孔等的变化来判断动脉瘤是否发生破裂,同时注意显示屏,造影剂如外溢,要保持镇静,中和肝素,协助医生尽快完成手术。

住院期间,避免一切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运动、用力排便、咳嗽等,注意瞳孔大小、对光反应情况,动态观察意识变化并记录,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

2.3.4.2 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5%~30%[3],是引起患者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治疗和病情观察尤为重要。

操作中微导丝、弹簧圈、支架对血管的机械刺激,以及造影剂药物刺激,均可诱发脑血管痉挛,这就要求医生操作轻柔准确,用非离子造影剂,根据造影影像和瞳孔的变化,及时判断是否有脑血管痉挛。

本组有1例患者经暂停手术,动脉推注罂粟碱60mg后缓解。

术中患者均全麻,要仔细观察脑血管造影情况和瞳孔变化,紧跟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根据血压调整尼莫地平的泵入量,保证持续通畅、避光,切忌直接静推,注意有无面色潮红、心悸等反应。

术后严密观察有无一过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意识功能障碍、肢体麻木等,遵医嘱持续泵入尼莫地平24~48h,维持血压在140/90mmHg,以提高脑组
织血液灌注,减少脑细胞损害。

2.3.4.3 血栓形成与梗死 其原因可能为导引导管和微导管之间液体滴入不畅;填塞过程中动脉瘤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进入载瘤动脉;长时间血
管内操作;支架的置入或全身抗凝不足等[
4]。

因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准时准确执行肝素化的量,
注意观察加压肝素盐水的点滴状态,保证持续不断。

术后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观察其语言是否清晰、
流利及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动态变化,及早发现及时配合医生扩血管、扩溶和抗凝治疗。

慎用抗凝剂,注意观察出血的发生。

本组未发生血栓和梗死。

2.3.4.4 预防其他并发症 如注意低氧血症、
癫痫、感染、迟发性碘过敏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对症处理。

2.3.5 出院健康指导 保持良好心态,
营造和睦氛围;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调节,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按时报药,定期门诊随访,3~6个月来院行造影复查;3个月内避免坐飞机。

3 讨论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处理一直是临床上较为棘手
的问题,是血管内治疗的难点[
5]。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拓宽了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的适应症,是一项新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随着微导管和栓塞材料的可控制性研究的进展,介入治疗效果越来越好,专科介入护理也要跟上治疗步伐。

因此,我们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该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病程中不同阶段易发生的主要并发症,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尤其要注意最危险的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

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相比,
该项技术易发生血管内狭窄及脑梗死,护理人员必须耐心细致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有效预防并发症,确保治疗的最佳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高霞,
方芸,刘刚.1例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6.
[2] 贺慧兰,
申向英,汪麟,等.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02-103.
[3] 陈宏玲,
刘振川,陈明慧,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20-621.[4] 贾秀华.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975-
976.[5] 张占伟,
喻坚柏,罗刚.LEO自膨式支架在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6-
8.(收稿日期:2012-05-
29)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赵珉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人民医院,浙江玉环317600
)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低血糖 护理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Hypoglycemia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54,R47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21-1974-
02 作者简介:
赵珉(1972-),女,大专,主管护师,从事神经内科、高压氧科护理工作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
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严重者意识不清。

因患者自主神经反应及表述能力下降,发生低血糖时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13例发生低血糖反应。

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
分析,
以探讨低血糖发生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48例,女30例,
年龄48~88岁(平均68.7岁),均经头颅CT或MRI
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

病程3个月~9年,并发糖尿病35例,高血压22例,冠心病9例,高血脂17例,褥疮5例,肺部感染4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肢体瘫痪43例,失语及构音不清11例,饮水呛咳、吞咽困难19例,鼻饲11例。

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