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森林防火的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兴安岭森林防火的对策分析
许威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
摘要: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防火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针对大兴安岭林区的特殊性,分析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以供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参考。

关键词:大兴安岭;森林防火;对策建议
The Analysis Of The Forest Fire Prevention Of Da Xing An Ling
Xu We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Abstract: Facing with the increasingly rigorous forest ecosystem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forest fire prevention seems to b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hich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is text aims at the particularity of Da Xing An Ling , analyses the existent problems of the forest fire preven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measures which will be provided to Da Xing An Ling for the work of the forest fire prevention.
Keyword: Da Xing An Ling; Forest Fir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2007年世界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大面积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

尤其是发生在希腊境内的森林大火给全世界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整个希腊境内的森林几乎都烧光,并且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希腊的社会秩序也因此受到巨大的波动.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大火持续燃烧了21天。

据初步统计,这次火灾的过火面积达101万hm2,其中有林面积近70%。

烧毁房舍61.4万m2,包括居民住房40万m2,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m3,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

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km,通讯线路483km,输变电线路284.2km。

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人民币。

这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灾。

大兴安岭林区位于我国第一大林区——东北国有林区内,它不仅是东北乃至华北的天然屏障,也是黑龙江、嫩江的源头,生态作用非常重大。

其地理位置、气候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等使之成为森林火灾多发区,并且2007年又是“5.6”大火二十周年,所以大兴安岭的森林防火问题值得认真探讨。

1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概况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北、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国有林区,总面积8.46万km2,相当于1个奥地利或137个新加坡。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集中连片针叶林区,笔直高耸的落叶松、冬夏常青的樟子松、婷婷玉立的白桦树,还有柞、榆、杨、柳等众多树木长满山山岭岭。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统计得出,全区森林覆盖率77.5 2%,有林地面积646.72hm2;活立木总蓄积51544万m3,其中林分蓄积50129.4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97.26%;成熟林3063.7万m3,占用材林总蓄积23.08%;近熟林2250.3万m3,占用材林总蓄积16.95%;中龄林5988万m3,占用材林总
蓄积45.10%;幼龄林1334.1万m3。

主要树种有落叶松蓄积34070.5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67.97%;白桦12166.5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24.27%;林木蓄积量5.01亿m3,占全国总蓄积量7.8%。

2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的特殊性
2.1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位于我国最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27°10′, 北纬50°05′~53°34′, 东西长410km, 南北宽386km, 面积8351216 hm2 ,本
区北部和东北部隔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和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接壤; 东部与黑龙江省黑河地区毗邻。

地域的广阔性和复杂性加大了森林防火的难度,并且也容易受到外来火源的威胁,防火任务相当严重。

本区地貌呈明显的老年期特征, 河谷开阔, 谷底平坦, 山势和缓, 山顶浑
圆并且分散孤立, 几乎无山峦重叠现象, 因而缺乏形成小气候的条件, 大大减
弱了植被的复杂性。

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大兴安岭的树种比较单一,森林的抗火能力下降,森林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环境恶劣。

根据国际对森林生态环境恢复的经验,大兴安岭的森林群落一旦遭到破坏恢复期至少要120-140年。

因此大兴安岭森林防火的任务十分艰巨。

2.2气候环境的特殊性
该区地处寒温带和中温带北部边缘, 以寒温带为主, 中温带所占面积较少, 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从4月下旬到6月下旬, 天气多变, 气温急剧上升; 夏季从6月下旬到8月上旬, 气温高, 降雨多, 湿度大; 秋季从8月中旬到10月上旬,低温干燥; 冬季从10月中旬到次年4月中旬, 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

近些年的年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是全球的9倍以上,达到0.509℃/10年;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明显,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这种寒冷、干燥多变的气候使得林木生长缓慢,生长周期短,林地生产力低,采伐后恢复困难,并且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灾,还给森林灭火工作带来了难度。

2.3林相的特殊性
大兴安岭林区经过多年的采伐,森林蓄积量明显的下降,由原来的以成过熟林为主转变成现在的以幼中龄林为主,森林的抗火性随之降低。

并且林区内有相当一部分森林的郁闭度在0.4以下,这就使得林内的空气流动加快,通风条件极好,一旦发生火灾,就会迅速蔓延。

再者林区内杂草灌木丛生,枯枝落叶层比较厚以及死地被植物的大量增加,防火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2.4森林火灾的特殊性
雷击火灾次数明显上升。

由于地球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夏季干旱温等异常天气明显增多, 使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夏季雷击火明显上升。

2000-2003年的四年间, 由于雷击引发的森林火灾达到93起,年均23起。

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增加。

从图1可以看出, 降水量与火灾发生的次数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5。

降水量的多少及无雨日数的长短对森林火灾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直接影响可燃物湿度的变化。

如降水量减少, 无雨日较长, 森林
中的可燃物含水率不断下降, 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也随之增大。

据资料记载, 1992年发生在大兴安岭地区的夏季火灾, 就是因为降水量比历年偏少8成, 相对湿度比历年降低35% , 这一年是历年来发生森林大火的第二多年。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世界的气候和降水也随之发生变化,森林防火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可以明显感觉到近几年大兴安岭地区的降水量和以前相比在不断地减少。

2004年大兴安岭的降水量仅为259毫米;2005年的降水量达到历史最低,雷击火不断发生;2006年的降水量也非常少,森林防火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2007年发生在大兴安岭罕诺河林场的森林大火就是由于大兴安岭林区降水偏少,林区气候干燥,森林火险等级偏高等因素。

可以明显得看到,气候干旱已经成为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重、特大森林火灾次数明显上升。

对资料进行统计表明, 重(烧毁森林面积100~1000km2)、特(烧毁森林面积10000km2以上)大火灾在近4年间(2000- 2003年)有明显的增加。

1986- 1999年共发生重、特大火灾31起,年均2起。

2000 -2003年发生重、特大火灾29起,年均7起,年均值上升了5起。

2003年至2007年大兴安岭的森林防火形势也十分严峻,部分地区重、特大火灾经常发生,并且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所以在未来的时间森林防火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防火工作。

3目前林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
3.1人为火源频繁发生
随着林区企业剥离办社会,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的实施,大批林业职工下岗,就业压力增大,求生欲使越来越多的人非法入山作业。

前些年大兴安岭原始林深处就密集了不少公办和私办的金矿,这些开采单位不但破坏了植被、水质,而且开采后不进行回填,使森林深处出现了不少人为的天窗地带,使大兴安岭出现了秃斑。

而从事作业的人员成份看,大都是远来的无业游民,入山时不进行放火等方面的教育,作业、生活时随意用火,野炊跑火、烟头炮火等原因常常酿成大的火灾。

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火灾比重情况见图2。

2002年的一场火灾,竟然同时出现了20多个火场,森林部队为了扑救大兴安岭火灾动用了6000多人,这在历次森林防火战场中也是罕见的。

图 2 人为火源比例图
3.2森林防火执法机制不健全
20世纪90年代前期,森林部队对入山者具有执法处置权。

部队执法的优势在于,官兵非本地人士,无亲无故,但是执法偏于按章办事。

20世纪90年代初期执法权逐渐归属地方(林业局或者森林公安),这里面就会有照顾熟人的潜规则。

另外,地方执法过程中巡山、清山等武装清剿力量和经验不足,因此对隐秘在原始林深处的非法作业点和非法私入人员清剿不够彻底,常常滋生火源。

所以要建立健全执法机制,以适应防火形势的发展。

3.3森林防火执法不严
这几年火灾频繁发生,但事故的责任机关和监察责任人依然稳坐钓鱼台。

2004年5月,大兴安岭地区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出台了《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管理若干规定》(试行)。

该文件明确规定:“因发生人为火而造成森林火灾,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当年不予提拔重用,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要依法依纪追究各级领导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但是,只要在搜索引擎中加入“大兴安岭火灾责任人处罚”却寥寥无几,火灾频繁不断和责任人的追查不成比例。

因此必须加强执法,做到违法必究。

4森林防火对策建议
4.1做好雷击火的预防
雷击火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 大兴安岭雷击火主要发生在北纬50°以北的地区。

这一地区的森林火灾基本上是雷击引发的, 再加上这一地区基本上是未开发的原始林区, 山高林密, 交通极不方便,所以要加大对这一地区雷击火的监测, 做到对雷电发生的方位、强度、距离和频次进行准确测定和判断。

如有可能发生雷击火, 防火期结束后, 航护飞机不撤场, 进行严密监测, 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使国家的森林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4.2明确执法上的责任
不管是森林公安还是森林部队都可划定相应的执法权,把火灾的防护重点放
在人的因素上,定期联合组织清山。

重点清查非法入山者,如果能减少人为火就能有效制止火灾的97%。

特别是对盲流、逃犯和非法狩猎、采伐、开矿等人员,要重点进行打击。

4.3做好森林防火行政监管工作
从相关数据来看,近些年仍是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多发期,这就说明在监管的力度上没有跟上目前的形势,跟不上形势不是老百姓的错,也不是天气的错,更不是雷公的错,还是各类防范体制和力度存在漏洞。

人定胜天,说明防范的是人。

随着闲散和游离的人员不断增加,各类防范体制也要不断升级,不能因为没想到,就眼睁睁的看着万亩林海变成焦炭。

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要制定出法律文件,加强法律监督,并且在行政监管工作要与时俱进。

4.4加强打小火的意识
目前我国的森林消防硬件设施正在改进,从前的一号工具(也就是大树枝子)过渡到二好工具(也就是一种橡胶批条捆绑成的扫打工具,很普及),随着森林部队专业工具的不断更新,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森林消防工具也陆续进入防扑火一线,但是所有的工具在火灾初发阶段都是有效的,在火灾大面积爆发时候都处于劣势,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挖掘隔离墩。

2002年大兴安岭火灾,有的火场森林官兵用手和铁锨挖掘了上百公里才把火头牵制住,可见最主要的工作都应该在火灾的初级阶段,能不能迅速打赢小火是战胜大火的关键。

在此方面,要做到早发现、早出动、早扑救最为实际,形成了大火就是贻误了战机,这是责任问题。

4.5 加强对生产性及非生产性火源的管理
加大火源的管理, 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做法。

但是由于这类火源过于分散,管理工作人员又有限,所以管理起来相当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强对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形成防火意识,进而达到自防自律。

例如对野外吸烟、上坟烧纸的管理, 主要是加强对人员宣传教育, 严格制度, 防火期内绝对不允许野外吸烟、上坟烧纸, 应采取文明祭奠的方式, 让火种远离森林。

对林内生产作业的各种车辆在防火期内要求安装有效的防火罩。

4.6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要重点防范
及时发现林火, 掌握林火的变化趋势, 快速组织人员扑救是当前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损失的重要手段。

在火灾多发时段, 如大兴安岭的5、6 月份, 应加强“地面、山头、空中”的立体监测, 强化地面巡护, 实行全方位控制火源, 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把火灾遏制在萌芽状态, 做到有火不成灾。

对于郁闭度比较低的森林更要加强监管,严防火灾的发生。

此外还要通过计划烧除法燃烧掉林区内的可燃物,以防止破坏性很大的火灾发生。

4.7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 为森林防火现代化服务。

要强化四网二化(预测预报网、了望观测网、林火阻隔网、扑火指挥网和扑火机具化、队伍专业化) 的建设, 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森林防火, 充分利
用3S 技术、林火视频监控技术、林火卫星监测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 构建各级森林防火指挥体系、林火监测网络及预测预报技术, 提升森林消防的科技含量, 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林野. “厄尔尼诺”现象[J ]1 森林防火, 2002, (1) : 43
[2]何秀艳.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管护事业发展设想[J]. 林业勘察设计 , 2005,(01)
[3]武文杰.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火分析及对策探讨[J]. 内蒙古林业科技 , 2004,(01)
[4]郭广猛. 东北地区特大森林火灾的分布规律探讨[J]. 地学前缘 , 2004,(02)
[5]孙永泰. 森林防火知识[J]. 安徽林业 , 2004,(02)
[6]庞万才,王桂芝. 内蒙古森林火灾及其气候条件分析[J]内蒙古气象 , 1994,(03)
[7]吕馨. 气象要素与森林火灾关系研究综述[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 2000,(04)
[8]韩经纬,吴学宏,宋桂英. 2006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防扑火关键期转折性降水特征
[J] ,气象 , 2007,(08)
[9]韩彦君. 谈森林防火建设项目管理[J]. 森林防火 , 2001,(02)
[10]庞万才,王桂芝. 内蒙古森林火灾及其气候条件分析[J]内蒙古气象 , 1994,(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