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一)
因为这几年徐静蕾在银幕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她的了解越多发现越喜欢她。

《杜拉拉》是我看她演的第一部电影,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个敢爱敢恨,做事认真的她。

我一直把那些在某一领域很出色的女性作为榜样,像徐静蕾、李芳芳我都很喜欢。

《一》是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并且获了很多大奖。

我这个人做事要有新鲜感,一部电影我一般不会看第二遍,但《一》我很认真的看了两遍。

《一》在徐静蕾有气无力的声音中拉开序幕,对姜文用了一个远景。

这种处理手法,突出声音,而把画面的重要性讲到很低。

这也是在暗示本电影的内容,唯一的主角就是那个陌生的女人,而姜文只是一个配角,起烘托作用突出女主角。

整个影片片中经典的配乐是钢琴与琵琶合奏曲《琵琶语》,如一个女人低低的诉说。

和影片吻合天衣无缝。

《一》改编自畅销小说,我没有读过原著,不知道小说中的时代大背景。

徐静蕾把故事放在了一个战争的时代,战争就有生活的不稳定,人们内心的漂浮。

正因如此,才有了这个故事。

大时代背景为故事的发生及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童年时期那个在在窗口一直往外看的小女孩给我留下很深的印
象,影片采用封闭式构图,只能从小女孩的视线里看到门里的一切。

这一点也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内心的封闭。

对于那时的她来说,对过的这位先生就是她所看到的外面的世界。

13岁,也是她接触的第一个男人。

我觉得那么小的时候是不懂爱情的,更多的应该是好奇。

在这一点上,徐静蕾处理得很好,小女孩不爱说话,是个安静的人让人琢磨不透她在想什么。

包括信里的内容,这一部分多是叙事而没有抒情。

小女孩借故帮仆人收被子,第一次进入那个她每天通过窗户看到的世界。

她静静的欣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这里外国雕像用了一个特写镜头,也与后来上学时再次相呼应。

该影片采用插叙的叙事方式,那些信事线索,不仅这一个线索还有白玫瑰。

当她母亲带她离开时她说我们还会回来吗。

多年后她考了北师又回到这里,可以说努力让姜文注意到她。

在放学路上她直直的看着姜文,即使他也那样看着她。

她都没有一点收回目光的意思。

这种对爱情的勇敢,可以说是敢于面对一切。

当姜文邀请她去他家时,她说:“方便,我都方便。

”说这句话时她面带笑容,话语简洁而坚定。

当时的姜文也大吃一惊。

然后天亮,姜文送她一只白玫瑰,可以看出姜文是一个多么会讨女人喜欢的人,即使一朵花她也送的很特别。

在一起有段美好的时光,然后姜文说“我回来就去找你”。

未吃完的苹果腐烂了,花也谢了,她看着他带着陌生的女人进出,却从来没有去找过她。

我想如果在这之前她还存有一丝希望:他能爱她。

那么现在她应该是彻底的绝望了,
或许可以说真正认识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这个男人住着豪华的房子,过着上层社会的生活,但女人对他来说只是浮云。

“我爱你,与你无关。

”所以她为了自己的爱放弃一切,只是为了生下那个孩子。

镜头里的她坐在船里,像一名村妇。

孩子出生后,她却像一名贵妇。

这种强烈的对比,也是她爱的勇敢无畏的表现。

她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生活,去做交际花。

正如她所说“我怎么能让那些破烂的衣服去碰他那干净的身体。


那个军官很爱她,她却婉言拒绝。

她为了心中的那份爱孑然一身,这种潇洒不是什么人都做得出来的。

再相见,她一眼便认出了“徐先生”。

而他却一点不记得她,他说我们前世定有姻缘。

她沉默不语,却眼含泪水。

出门时遇到头发头发已花白的仆人,仆人很惊讶的表情习惯性的说:“早啊,小姐”。

此时的心情复杂到一定程度,仆人都记得,而他从来不知道,应该伤心到极点吧。

这次,她说:“能送我一枝花吗”。

这些,每次他生日她送来的玫瑰。

她看着他说话,期待的眼神,多么希望他会问问是谁送的呢。

可是他漠不关心,她还是失望吧,或许成了一种习惯。

最后她因孩子死了,而自杀,寄出了她写给他的信。

姜文拿着那些信,抽着烟,他应该会伤心吧。

毕竟一个女人倾尽了一生去爱他。

很多人说,《一》是一部演给女人看的电影。

那些细腻的感情,
表现的人物的内心世界,只有女人才能体会。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一》很特别。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用一生的时间去爱你》,感觉爱的人很辛苦,被爱的人很幸福。

人们都说女人是感情动物,《一》里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对于女人来说,一旦爱了,那就是一切。

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倾尽一生去爱一个人是幸福还是辛苦,或许只有女主人公才知道吧。

徐静蕾说,做导演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

她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体现她的个性。

《一》是她的成名作,她定是花了大量的投资去完成它的,通过电影说自己想说的话。

我说不上来是因为喜欢徐静蕾才喜欢她的电影,还是因为她的电影而喜欢她。

《一》让我那么着迷的原因,是女主人公的勇敢及个性。

她的勇敢让我敬仰,爱有多深,才能不顾一切。

在女主人公的有生之年里,她有人爱,有所期待,虽然最后是悲剧,但她的一生也算幸福。

每次看这部电影总感觉有种莫名的情愫隐隐约约让我琢磨不透。

看到女主人公的勇敢,我想到自己,是否有一天也会那么勇敢。

伴着舒缓的音乐,徐静蕾有气无力的声音,把一个女人最内心深处的感情娓娓道来。

书信语言随性的一种交流方式,能更容易表现人物的内心。

仿佛女主人只是为了爱他来到这个世上,最后为爱殉葬。

没有爱情的凄惨与悲壮,整个影片下来声音只有一个调。

很符合女主人公的性格安静,不怎么说话。

“我爱你,与你无关”。

不是我不期待,而是你给我的都是绝望。

当没有了任何希望,我还在世上似乎没什么意义。

所以你收到了一个
陌生女人的来信,我死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二)
本部影片以一个女人的口吻陈述着,我们不知道这个女人的名字,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交代她的名字,只是说她是穷酸教员寡妇的女儿。

在她的青少年,抑或说是童年,她爱上了四合院的新邻居,一个在报社工作的作家,一个单身男人。

他们几乎毫无交集,但是少女还是偷偷地爱着,尽管作家不是个对感情忠诚的人。

一年后,女孩搬到山东,仍对作家念念不忘,买了他的所有作品,只因希望看到这个男人的名字。

六年后,女孩考回北平女子师范,和男人“偶遇”。

他记不得她了,但是女子接近他,并暂时“拥有”了他。

临走时,男人送了女子一只白色玫瑰,他们在一起了,直到女子发现自己孕有了属于他们的小生命,她默默接受了这突如其来的一切,离开了。

八年后,女人的儿子已长大,她也过着表面荣华的上层社会的日子。

命运又安排他们见面了。

他不记得她是谁,尽管这几年来,他一直收到女人在生日那天匿名送来的白色玫瑰花,但,他不记得这个女人是谁。

女人仍旧义无反顾的爱着,和他做了多年前同样的事情,吃早餐的时候,男子说天下局势紧张,自己要去张家口一段日子,她淡淡地说:太遗憾了。

……会回来,可是一回来,有什么都忘了。

男人突然感到这所有的场景和对白都曾发生过,但他却将其认为是前世的一段姻缘。

女人哽咽,离开。

男人说:“我一回来就去找你。

”女人离开时看到了玫瑰花,白色的,有些颓败了。

女人出门看到了男子的老
佣人,显然,老佣人认出了女人,他们只是沉默,但都或许有些激动。

这一切都是女人写给作家的信里的故事,他们的儿子去世了,当男子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女人已经不在人间了,她已生无可恋。

镜头最后从看信的男人拉远,画面中的男人已经不再年轻,有了岁月的沧桑感。

在拆开信之前,他在吃面条,在吃饭前,他问:“今天只有面条么?”“先生,今天必须吃面条,今天是您生日。


女人在信中写道,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在你生日的那天送给你白玫瑰了,那个花瓶只能空荡荡的摆在那里了吧。

不得不说,这是不让人心碎(本来要用“纠结”一词的,但是这个词被用滥了,那就不用了)的电影,让人慨叹女人的命运。

她的一生都在爱着这个对情感并不忠贞的作家,她对于他而言终归是个陌生人,她只是曾经存在于作家的生命中,而他却是永恒于女人的生命中,只要他召唤,她即便是在坟墓里也会攒出一股力量去见他;;尽管以后他可能不再记得她是谁。

我将其理解为童年的阴影,她遇见他时年龄方小,爱上了就不会放下了,是属于一个小孩子的执拗与较真,是一个真实的梦境,让她小心维护,尽管对他人而言,是多么卑微。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我想这女子炙热的情感,把她变成了尘埃,虽然最后没有花开。

故事里的作家是健忘的,他甚至不记得自己的生日。

他喜欢和女人们逢场作戏,然后失忆。

这也是他的悲哀,他失去了最纯洁的爱,失去了他的孩子,失去了陌生的女人。

或许是他太过浪漫,喜爱放浪形骸,洒脱不羁。

他很博学,却无法掩饰人性中的软弱。

也许这也是
时代所造成的悲剧吧。

我很喜欢整部影片娓娓到来的叙述方式,因为这是再合适不过的方式,是如此,也只能是如此。

背景音乐很是古典,舒缓却又不失波澜,使人感到情感的变化,与缠绵悱恻,当然还有些许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悦与悲凉。

整部影片是平淡的,隐隐约约有暗流在涌动,最终在故事的结尾骤然爆发,让人酸楚。

色调是发旧的,像是我们在裱画时刷过了一层浆,淡淡的土黄色;;老照片的颜色,是源于影片讲的本来就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我很喜欢本部片子,就像喜欢《胭脂扣》一样。

它们很相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评(三)
去年,看了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由著名演员徐静蕾导演,将故事搬到了中国。

故事中讲述了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按陌生女子信中所述,他们也曾有过几次邂逅,但对这位作家来讲,这仅仅是他无数风流韵事中的一桩而已,在他的生活中未曾激起任何涟漪。

可这个女子却为这爱情付出了一切,还生下一个孩子。

多年以后,他们再次相遇,并且再次燃烧起一段恋情,但这个男人根本没认出这是当年的她,而她也没提起往事和她们的儿
子。

不久,由于战争等原因,他们再次的分手。

随着他们的儿子夭折,使这个女人感到绝望。

她留下这封信,留下她的爱情,自己却要告别这个冰冷残酷的世界。

她生前默默无闻地活过,爱过,她也将无声无息地死去,不朽的是这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前几天,和朋友谈起这个电影,也引发一些思考。

比如:在这部电影里,谁更悲哀呢?表面看,肯定是这个女人更悲哀。

她那么爱一个男人,却没有得到对方的爱,自己还至死不渝,这是多么悲哀呀!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个男人可能比那个女人更悲哀!
这个男人和那么多女人好过,最后连好过多少人都忘记了,他真的就爱过了吗?他知道什么是爱吗?爱不是占有,爱是一种付出,或者说,爱是一种精神的投入。

他真的投入过吗?他表面上和那么多女人好过,但他其实,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他只知道占有。

女主人公,表面很悲哀,但她爱了,真爱了,她始终在爱,到她死还写信给他,她的一生,始终在爱。

爱情就是这样:谁爱,就是谁的!
《论语》里有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冉有另一个学生子贡:“这次事件,夫子会帮助卫国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一下。

”他进房间见到孔子就问:“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啊?”孔子说:“是古代的贤人啊。

”子贡继续问:“他们怨恨吗?”孔子说:“求仁而得到仁,又何来怨恨?”子贡出来说:“夫子不会帮卫君啊。

”。

孔子的原话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爱情也是如此。

求爱而得爱,又何来怨恨!()这个得爱,不是得
到对方的身体,而是你还在爱着,有点愚忠的味道,但他忠的不是人,而是她对爱的理解,和她内心的理想,她要那样的爱,她爱了,她感受到了那种爱,她又有何怨恨?
这个电影的导演是徐静蕾,她肯定被作品感动了,她理解了那种爱。

据说,她曾经很喜欢王朔,王朔是他偶像,王朔后来情况不好,徐静蕾就去帮助他,给予了很大支持,因为她曾经爱他,这次,她终于有机会了,她们两个后来并没走到一起,但徐静蕾也算实现了心中一个梦,所以,她拍摄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对她曾经那样疯狂的爱一个人,给予一个圆满的解释。

这是我的猜想。

多年以前,我看过霍桑一篇小说,故事大致是说一个很普通的石匠,以为别人加工一些雕像为生。

突然有一天,她爱上了自己雕塑的美女雕像,这个时候,美女就出现在他眼前,出现在石头里,他就努力去雕刻,那个美丽的雕像就从石头显露里出来了,后来有一天,这个石头美女居然活了,他娶了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随后,他就根据这个女人,雕刻了很多作品,销路非常的好。

所有看过雕塑的人,都被其迷倒,感叹雕像怎么那么传神,那么美呢!他也从一个石匠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大师。

十多年后,那个女人突然病世,他很受打击,很长时间无法工作。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为了生存,不得不重新开始工作,继续雕刻,但是,他再也没有雕刻出受人欢迎的美丽雕像。

他又变成了一个石匠,甚至无法欣赏自己过去的作品。

是爱,使他内心中的美丽被激发出来,使他从一个石匠变成了一个艺术家。

同样,爱的消失也使他从一个艺术家重新变成一个石匠。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这就是爱的缩影;;谁爱了,爱就是谁的!当你不相信那爱的时候,那爱也就消失了。

你甚至都怀疑,你是否真的曾经爱过,甚至无法欣赏你曾经经历的那段美好爱情岁月。

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爱,那爱就永远不会泯灭!
大闹天宫影评落水狗影评阿郎的故事影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