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esearch P rogress of Taraxacum M ongolicum Hand.
Mazz.
Xiao Zhi-hua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China
Email:xzh.0517@
Abstract:The various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which comprise p igments,triterpenes,plant sterols,sesquiterpene lactones,flavonoids,phenolic acids,coumarins,fatty acids,volatile oils and other ingredients,are introduced.The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ons,which cover antibacterial,anti-cancer,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anti-allergic,resisting high blood glucose and anti-thrombosis,are expounded.
Keywords: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Chemical Constituent;Pharmacological Action
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肖智华
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国,510006
Email:xzh.0517@
摘要:本文介绍了蒲公英的各类化学成分,包括色素类、三萜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和其他成分;以及各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高血糖和抗血栓作用。

关键词
关键词::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1引言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蒲公草、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婆婆丁、黄花地丁等。

味甘、微苦、性寒。

归肝、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

用于疗疮肿毒,乳痈,肺痈,肠痈,瘰病,目赤,咽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蛇虫咬伤等[1]。

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蒲公英原产欧洲,分布极为广泛,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2蒲公英的化学成分
蒲公英及同属植物中含有多种成分,分别为色素类、三萜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脂肪酸、挥发油、胡萝卜素类、果糖、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

2.1色素类
德国学者P.Karrer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出化合物叶黄素(xanthophyll)和毛莨黄素(flavoxanthin)。

1964年,英国学者V.H.Booth于花中分离出蒲公英黄质(taraxanthin)及其酯。

1972年,Nitsche.H(Ger)等从蒲公英花中分离出化合物新黄质(neoxanthin),去环氧新黄质(deepoxyneoxanthin)和叶黄素,并测定了新黄质的质谱及红外光谱。

1976年,Bucheoker,Richard等除得到毛莨黄素外,还分得菊黄质(chrysanthemaxanthin)。

1978年,Cadosch(Switz)等再次分离出毛莨黄素和菊黄质,并通过测定1H-NMR,13C-NMR,MS和旋光数据等确定其结构。

花瓣中测试有隐黄素(cryptoxanthin)及隐黄素环氧化物(Crytoxanthin-epoxide),叶黄素及其环氧化合物,玉蜀黍黄素(zeaxanthin),百合黄素(antheraxanthin),堇菜黄素,新黄素(neoxanthin),多半与一些常见的饱和脂肪酸形成单酯或双酯[3]。

2.2三萜类
1938年,英国学者Sidney Burrous和James C.E.Simpson从蒲公英中分离出蒲公英醇(taraxol),蒲
公英赛醇(taraxerol),伪蒲公英甾醇(pseudotaraxaster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和β-香树脂醇(β-amyrin)等五环三萜化合物。

1941年,J. Zimmermann分离出一五环三萜醇山金车烯二醇(arnidiol)。

1967年,Michel Devys等分离得到环木菠罗烯醇(cycloartenol)、环木菠罗醇(cycloartanol)、31-去甲基环木菠罗醇(31-norcycloartanol)3种三萜醇。

Ageta等从日本蒲公英(T.japonicum)的根中,分离得到蒲公英甾醇、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羽扇豆醇(lupenol)、新羽扇豆醇(neolupenol)。

蒲公英羽扇豆醇(tarolupenol)及这些醇的乙醇酯。

1998年,凌云等从华蒲公英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出2个三萜类化合物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φ-taraxasterol palmitate)和伪蒲公英甾醇乙酸乙酯(φ-taraxasterol acetate)[3]。

2.3植物甾醇类
1938年,Sidney Burrows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出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967年,Michel Devys分离出花粉烷甾醇(pollinastanol)和5α-豆甾-7-烯-3β-醇。

1983年,美国的Svoboba.James A 等研究发现,蒲公英花粉中含大量豆甾-7-烯-3β-醇和菜油甾-7,24(28)-双烯-3β-醇,少量谷甾醇、异岩藻甾醇(Isofucosterol)和24-甲叉基胆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

凌云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amasterol)单体化合物[3]。

2.4倍半萜内酯类
1980年,德国学者Rudolf Hansel等同台湾学者Jai Tung Huang合作,从蒲公英中分离出4种化合物,四氢日登内酯(tetrahydroridentin),蒲公英内酯(taraxacolid)-β-D-吡喃葡萄苷、11,13-二氢蒲公英(dihydrotaraxinc acid)-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蒲公英酸(taraxinic acid)-β-D-吡喃葡萄糖苷,均属于桉烷型倍半萜类,其中三个苷具有剧烈的苦味。

在蒲公英的根中分离出了对羟基苯乙酸酰化的γ-丁内酯葡萄糖苷即蒲公英苷(taraxacoside)[3]。

2.5黄酮类
1985年,Wolbis Maria等对蒲公英花进行色谱分析,鉴定了其中的10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luteolin)、榭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4'-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3'-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β-D-芸香糖苷、木犀草素-7-β-D-龙胆糖苷、榭皮素-7-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Isorhamnetin)-3-β-D-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7-β-D-双葡萄糖苷。

Williams,Christine A等从蒲公英的花和叶中,得到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和两种木犀草素-7-双葡萄糖苷,还首次分出木犀草素-3'-甲醚。

凌云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出榭皮素(quercetin)、香叶木素(diosmetin)、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榭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glucoside),榭皮素-3-O-β-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galactoside)[3]。

2.6酚酸类
1985年,Wolbis Maria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出了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phenylacet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香荚兰酸(vanill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ic acid)和阿魏酸(ferulic acid)7种酚酸类物质。

1993年,又分离出β-间二羟基苯甲酸(β-resorcylic acid)和丁香酸(syringic acid)。

蒲公英还含有菊苣酸(chicoric acid)、单咖啡醇酒石酸(monocaffeoyltartar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我国学者凌云也从蒲公英中得到的咖啡酸(caffeic acid)、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的单体化合物[3]。

2.7香豆素类
从T.officinale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6,7-二羟基香豆精(七叶素,esculetin)和东莨菪素(scopoletin)。

1993年,波兰学者Wolbis Maria等在蒲公英中首次分离得到一种散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

Tahara等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香豆雌酚和具有抗菌作用的新化合物莴苣素A(lettucenin)。

蒲公英中还含有菊苣素(cichoriin)和七叶灵(esculin)[3]。

2.8脂肪酸类
蒲公英含有多种脂肪酸。

1962年,Salah Eldin F.AIi等分离出肉豆寇脂酸(myris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十六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次亚麻仁油酸(linolen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

苏联学者还用色谱方法分离出棕桐油酸(palmitoleic
acid),德国学者MeyerV等检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茉莉酮酸(jasmonic acid)[3]。

2.9挥发油
在蒲公英挥发油中主要含有2-呋喃甲醛,2-甲基-4-戊醛,2-己烯醛,环己酮和5-甲基已烯等。

2.10其他成分
蒲公英还有叶绿醌(plastoquinone)、考迈斯醇(coumestrol)、叶酸(folic)、菊糖(inulin)、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在蒲公英中共检测出66种微量元素,有12种元素含量较高,其中有Cu、Zn、Fe、Mn、Mo,5种必需微量元素,蒲公英中还含有大量的Na、K、Ca,以及VC、VB1、VB2等。

3蒲公英的药理作用
3.1抗菌作用
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卡他及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磺胺增效剂TMP可增强其抗菌作用。

蒲公英的热水煎剂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亦有较强抑制作用。

本品煎剂或醇提物对结核杆菌、炭疽杆菌、单纯疙疱疹病毒、ECHOLL病毒、钩端螺旋体、各种皮肤真菌和幽门螺杆菌亦有抑制作用,但对流感京科68-1株,副流感仙台株,腺病毒3型及鼻病毒17型等呼吸道病毒均无抑制作用[5]。

3.2抗癌作用
以取自淋巴瘤患者的培养细胞Raji细胞为指示细胞,并以TPA诱发EBV-EA(EBV早期抗原)的抑制效果为指标进行了初级筛选。

结果,蒲公英根的主要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萜醇及蒲公英甾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醋酸蒲公英甾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体内探讨这些化合物的抗促癌作用,以DM-BA为起始剂,TPA为促发剂,进行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抑制试验。

表明蒲公英根含有的主要三萜化合物,对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有显著的抗促癌作用。

日本学者研究药用蒲公英(T.officinale)热水提取物(Tof-cFr),经鉴定是一多糖,具有宿主细胞调节的抗肿瘤作用。

与香菇多糖的抗癌机制相似,是一种免疫促进剂。

腹腔注射Tof-cFr 可使小鼠的肿块变小。

蒲公英根有抗致癌作用,小鼠局部皮肤应用其甲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50μg/丙酮0.1mL,连续20周,对二甲基苯蒽(DMBA),佛波酯(TPA)所致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小鼠局部皮肤应用其水提物360μg/丙酮0.1mL,连续20天,对DMBA+FumonisB1所致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小鼠局部皮肤应用其水提物960μg/丙酮0.1mL,对(±)-(E)-mehyl-2-1(E)-hydroxyimminol-5-nitro-6-methoxy-3-hexenamide(NOR-1)+TPA所致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蒲公英根甲醇提取物10,100μg/mL,对TPA激活EB病毒早期抗原(EBV-EA)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5%及100%,水提物也有类似作用[4]。

3.3抗氧化作用
Hagymasi等研究了蒲公英提取物对Wistar大鼠肝微粒体的影响。

肝微粒体对NAPDH和ADP-Fe2+引起的快速氧化高度敏感。

叶和根的提取物均能减少酶解诱导的快速氧化和减少细胞色素,这种抗氧化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

在之后的研究中,同一作者证明了蒲公英叶和根的水提冻干物的供氢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

与根提取物相比,叶提取物是更有效的供氢体,与其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有关。

蒲公英花提取物,尤其乙酸乙酯部分显示了清除活性氧(ROS)和体外保护DNA免受ROS诱导的损伤,氧化抑制作用归因于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

当花的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含量达10%时,在细菌脂多糖活化的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20μM显著抑制诱导型氮氧辅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这些酶与产生前列腺素E2(PGE2)有关。

相反以绿原酸和咖啡酸为主要成分的提取物,当含量达到100μM未显示出对NO 的抑制[2]。

3.4抗炎作用
Tita等研究了蒲公英对角叉菜诱导的大鼠足跖肿胀的局部抑制作用。

蒲公英根80%乙醇提取干燥物,造模前1小时口服给药l00mg/kg,足跖肿胀减低25%,而应用吲哚5mg/kg抑制率45%。

蒲公英花T.officinale 和T.platycarpum甲醇提取物对十二烷酰佛波醇-13-乙
酸酯(TPA)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95%和87%。

在一项更早的研究中表明,从蒲公英T.platycarpum提取的三萜山楂醇(triterpeneuvaol),对TPA诱导的炎症的50%抑制剂量几乎相当于吲哚0.1mg/耳。

通过研究蒲公英叶提取物对由物质P和脂多糖激发的人鼠星形细胞中TNF-α的影响,结果提取物在100和1000μg/mL时能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显著抑制TNF-α的产生,因此作者提出蒲公英提取物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发挥抗炎作用的。

有学者考察了蒲公英叶的水提取物对神经多肽缩胆囊素八肽诱导的严重胰腺炎的保护作用,白细胞介素-6和TNF-α的分泌降低,而胰腺的热休克蛋白HSP60和HSP72水平增加。

蒲公英根的甲醇提取物,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部分给药3μg/mL能显著抑制人中性白细胞中leukotriene B4的形成,抑制率达86%。

而同等给药剂量的乙酸乙酯和水部分只显示了弱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2%和21%[2]。

3.5抗过敏作用
从蒲公英T.platycarpum DAHLST中分离出的一个倍半萜内酯Desacetylmatricarin,通过测定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BL-2H3)中β-己糖苷酶的释放,考察了Desacetylmatricarin的抗过敏活性,以上反应同时伴随着肥大细胞被免疫激活时组胺的释放。

Desacetylmatricarin显著抑制从RBL-2H3细胞中β-己糖苷酶的释放,并具有剂量依赖性,IC50。

值为7.5μM,低于咳乐钠[2]。

3.6抗高血糖作用
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以1~40μg/mL给药,体外考察5.5mM存在条件下INS-1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活性。

结果蒲公英提取物在40μg/mL时显示出促进胰岛素分泌活性。

Petlevski证明了一种含蒲公英提取物9.7%的制剂的抗高血糖活性。

蒲公英干燥全草用60%甲醇浸泡28天,溶剂蒸干制成冻干粉,使用四氧嘧啶诱导的不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给药20mg/kg,能显著降低葡萄糖和果糖水平。

在后续研究中,通过考察蒲公英提取物对NOD小鼠肝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丙二醛(MDA)催化浓度的影响,提出它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反应来完成。

蒲公英提取物以20mg/kg给药,可观察到GSTs的显著增加和MDA的不显著减少[2]。

3.7抗血栓作用
糖尿病因其引起血栓和缺血,会导致许多血管疾病。

蒲公英的乙醇提取物用来考察对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提取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在浓度达到相当于干燥根比富血小板血浆(RPR)为0.04g/mL时,最大抑制率达85%而对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没有影响。

其乙醇提取物分为高分子量流分(Mr>10,000)和低分子量流分(Mr<10,000),低分子量流分显示了91%的抑制率,而富含三萜和甾醇的高分子流分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为80%。

给药浓度均为0.04g/mL(粗品/RPR)。

蒲公英T.platycarum中的一种抗凝血蛋白被纯化和鉴定出来,当这种蛋白达到70,255,873nM时,相应地加倍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

4总结
蒲公英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绿色植物,在我国资源丰富,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新的药效又不断被发现。

因此,在今后要加强蒲公英药材有效部位和活性单体的研究,为发现新的天然药物以及开发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吴晓春,杜胜利,陈海生.蒲公英的研究与应用[J].药学实
践杂志,2002,20(4):246.
[2]姜宁,宋新波.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杂志,
2008,6(12):19-21.
[3]王敏,万丽,王丽琴等.蒲公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进展[R].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1-6.
[4]吴艳玲,朴惠善.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04,15(8):519-520.
[5]李景华,刘玉芹,王黎明.蒲公英属植物研究进展[J].吉林
医药学院学报,2011,32(3):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