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花妙林

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这是许多人所熟知的实事。实际上,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心理健康对于个体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提高体育成绩以及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重要作用。有些人在自己体弱多病、身体状况不佳时,除了服药打针外,也会考虑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能,恢复健康。然而,当某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遭受挫折而情绪低落,或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时,却很少会想到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因此,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人的生活满足感和生活质量。本章首先一般性地讨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次,详细叙述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应激;再次,介绍控制应激的方法;最后,分析体育锻炼对促进社会适应的积极作用。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何谓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全面健康的理解已逐渐达成共识,其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由此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健康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立志与成才来说确实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怎样来认识心理健康呢?国内外许多专家对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国己故的心理治疗专家黄嘉音先生就是持比较典型的生存标准的心理健康观。他认为,“精神健康包括正常的行为,对于家庭、学校、团体、职业、社交、婚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平顺的适应,以及正确的思想和人生观”。而发展标准则立足于人与社会的发展,以求最有价值地创造生活,强调能动地适应和改变环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马斯洛。他在1951 年与朱特尔曼合著的《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 条标准:

1.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 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评价。

3. 生活理想结合实际。

4. 不能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

6.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综合上述观点,考虑到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智力正常、正确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善交友、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良好、态度保持积极、行为习惯规范、需要结构合理的心理状态。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和实践表明,体育锻炼可促进心理健康可以提高满足感和生活质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振奋精神

心境很差、精神不振的人常常从体育锻炼中获益,这是因为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各种感觉信息输入机体而引起唤醒水平的提高,继而精神振奋。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碰到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烦恼和压抑情绪时,通过体育锻炼就可以摆脱烦恼,振奋精神。

2. 改善情绪、降低焦虑反应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体育锻炼还可以降低焦虑反应,这是因为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目或敏感性。此外,由于经常从事体育锻炼降低了心率和血压,从而减轻了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3. 提高智力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4. 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表象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告,54%的大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见图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

5.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6. 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的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7. 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 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二治治疗方法来消除焦虑症。在大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8. 增加社会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少。体育锻炼是一种增加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好形式。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又可以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增加与社会联系会带来心理上的益处。不难看出,体育锻炼对于消除大

学生的孤独症和人际关系障碍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决定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因素

决定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 喜爱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乐趣

这是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不喜爱或者不能从中获得乐趣,就不可能产生满足感和良好的情绪体验。

2. 体育锻炼应以有氧活动为主,避免激烈的竞争有氧活动包括散步、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跳绳、健美操等。当然,对于年轻人或大学生来说,从事自己所喜欢的球类运动也是很有益的。

3. 运动量应以中等强度为宜研究表明,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心率最好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0~30 分钟,每周3 次或3 次以上,这样才有利于心理健康。

4. 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只有在有规律的锻炼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来。有人在查阅了80 篇研究报告后指出,随着身体练习总时间的增加,体育锻炼所产生的良好心理效应就会随之得到增强。

二、应激的征兆模式

现代社会中,环境的严重污染、住房的高度拥挤、交通的阻塞不畅、就业机会的减少、人际关系的淡漠、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等都会使人们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消极的应激反应。应激不仅与许多心身疾病有关,它还会对个体的工作效率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产生影响。为了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就必须有效地控制应激反应和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正是本章为什么要详细讨论应激的原因。

(一)应激的定义

应激是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物学反应。目前的研究认为,应激反应是一种包含有应激源、个体对应激源的评价以及个体的典型反应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应激有积极的应激与消极的应激之分。塞利将人类对积极应激源的反应称之为好的应激,对消极应激源所作的反应称之为苦恼或忧伤。某种活动是产生积极的应激还是消极的应激,存在着一定的标准,例如,适度的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激源,它可以使个体变得更强壮、更适应;但是,过度的体育锻炼则可能导致个体身体的某些部位疼痛或身体受伤,使其变得苦恼。另外,某一事件是引起积极的应激还是消极的应激,还受个体认知评价影响。例如,一个人发现用雪板滑降是一件有趣而富有刺激性的事,期望着寒假的来临,好去滑雪;另外

一个人也尝试过滑雪,但他害怕寒冷的季节和摔伤,因此,他就将滑雪看成是一件令人烦恼的活动。

在生活与工作中,人需要一定程度的应激,这有助于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一般而言,轻到中等程度的应激比较适宜,但适宜的应激个体之间有所不同。如要了解自己的应激程度,请见图1。

(二)应激的征兆

处于消极应激状态下的人倾向于显示某些征兆和症状,但不同个体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通常认为,有下列几种比较典型的应激征兆。

1. 生理征兆

应激的生理征兆主要表现为引起一定的身体器官系统的变化。例如,心跳加快反映了心肌的变化,呕吐反映了消化系统的变化,呼吸困难反映了呼吸系统的变化,经常性的头痛、疲劳、手颤抖反映了肌肉的紧张性变化等等。

2. 焦虑与抑郁

还有一些征兆也反映了应激的心理特征,例如,害怕、恐惧、混乱、定向错误等。在应激的心理征兆中,最通常的两种表现形式是焦虑与抑郁。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之事而产生模糊的、令人不快的情绪,其中包含有紧张、不安、惧怕、愤怒、忧虑、烦躁和压抑等情绪体验。焦虑的产生通常没有显而易见的原因,它对于未来的不愉快的关注更甚于对当前情景的担忧。例如,当人们来到一个新单位,对将会遇到的事情以及__由此而产生烦恼的原因可能并不清楚,然而,正是这些不可名状的原因,使人处于不安情绪的控制之下,被焦虑所困扰。抑郁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其特点是对一般的活动失去兴趣、悲哀、缺乏活力、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这些情绪活动是由个体对事物的消极评价所引起的。

3. 睡眠障碍

失眠是应激的一种普通征兆,它会使个体的精力耗尽。失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或过于激动。例如,对将要逼近的考试过于关注和忧虑会产生失眠。虽然对某些人来说,一两个晚上睡不着觉是常有的事,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应激表现。

4. 性障碍

性障碍也可能是一种征兆,由忧虑引起的性障碍会进一步加重应激反应。国外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性释放是减少紧张的一种方法,没有正常的性活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另外,怕怀孕、怕通过性途径传染上疾病也会导致应激。

5. 低自尊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看待事物的方式常常会影响到应激的产生。低自尊的人倾向于以消极的方式看待外部环境,在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打退堂鼓。由于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他们更容易形成抑郁的情绪。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将有助于降低应激水平。

(三)应激源类型

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有生理的、心理社会的和环境的。生理的应激源有热、冷、痛、饥饿、锻炼、睡眠不足、身体上的疼痛、性唤醒等;心理社会的应激源有家庭的期望、失去朋友、与其他重要人物发生矛盾、孤独、隔离、失业、失学、司法纠纷、抑郁、焦虑、恐惧等;环境的应激源有噪音、污染、洪水、恶劣的气候、人口膨胀等。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应激源都有可能会遇到。例如,对大学生来说,应激源可能是测验与考试,或是不喜欢某门课程、不喜欢某位教师、不喜欢与某些同学交往等。多数人都碰到过与家庭成员闹矛盾、对金钱过于关注、与所爱的人发生争执等问题。一种类型的应激源会激起另一种类型的应激源,例如,对期末考试的担忧(心理的)一直萦绕着个体,会使他产生失眠症状(生理的)。

如果一个人在近期内,生活变化比较大,那么,他患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或遭受意外的可能性将大为增加。见图 2 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生活事件(即应激源)变化情况,这有助于你预防应激反应及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四)应激模式

应激模式是从将生活情景中的中性事件看作为忧伤的事情开始的。当消极的认知评价出现后,紧接而来的是焦虑、神经质、愤怒等消极的情绪唤醒,随后出现的是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出汗增加等生理唤醒,最后导致像心身疾病、与家庭和朋友发生争执等不良结果。

让我们来看看在应激情景下,这个模式是如何工作的。假设你是位大学生,将在这个学期毕业,还没有拿到体锻合格证(生活情景),你可能对自己说:“这是可怕的,我将不能毕业、找工作,我一定是太笨了,亲戚朋友将怎么看待我?”(将生活中的事件看作为忧伤的)这将产生恐惧和对未来的不安全感、焦虑和对体育教师的愤怒(情绪唤醒)。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心率增加、肌肉紧张和其它反应(生理唤醒)。最后,你可能形成紧张性头疼和肠胃不适(结果)。

如果对这个模式的任何一个阶段进行干预,将会使下一个阶段的反应不能出现。例如,假设你在毕业前没拿到体锻合格证,你的评价是这样的:“现在没拿到体锻合格证没关系,实际上,我的健康状况不错,老师、同学和我的关系不错,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一定能拿到体锻合格证。”在这种情况下,生活情景没有被看成是忧伤的,消极的情绪反应不会出现,伴随其后的生理唤醒也不会发生,最终,不良的结果更不会产生。另外,暂时没通过体锻标准,可能会促使你更努力地锻炼,你的身体将变得更加健康、更具适应性。

三、体育锻炼与应激控制

(一)减少应激

有许多研究显示:应激和继之而来的运动损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控制个体的应激水平。

1. 生活中的应激与运动损伤

根据安德烈和威廉斯的观点,当个体进入运动情景(如一场体育考试)时,有三个因素会引起应激反应:

(1)应激史(如以前的事件、过去的损伤和日常生活中的激烈争论等);

(2)个性特点(如特质焦虑);

(3)应对策略(如其他人的支持、交往技能等)。有应激史、特质焦虑者、对此激缺乏应对策略的人,更可能产生应激反应。

高应激的个体会体验到肌紧张的不断增加,视野缩小,注意力越来越不能集中,因而它更容易产生运动损伤。在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当驾驶员惊惶失措时,努能保持高度警觉状态,不能对其他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作出迅速反应,就可能导致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了解应激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后,你应该在高应激时避免进行锻炼,或在消除应激后再进行锻炼,这样,可以减少运动损伤。

2. 体育锻炼可控制应激

虽然长时间或高强度的锻炼会带来身心的紧张,但是,研究也显示,坚持参加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如跑步、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是减少应激的最有效的方法。

为什么有规律的锻炼能减少应激?不少理论对之进行了解释。第一种理论认为,锻炼会引起大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内啡呔,内啡呔发挥作用时,会阻碍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物的作用。第二种理论指出,锻炼是一种娱乐活动,能使人的都脑从担忧以及其他紧张性思维活动中解放出来。第三种理论认为,有规律的锻炼将导致身体适应与积极的自我表象,而这两者将提高人对应激的抵抗力。第四种理论认为,锻炼对应激控制的作用将涉及到上述所有原因。

(二)锻炼的时间控制

由于应激会逐渐削弱人的注意力以及耗费人的能量与实践,因此,个体必须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锻炼,对付应激。因此个体必须有下列意识: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流逝的时间永不附会;对人的一生来讲,时间是有限的,没有一个人会永生,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一切。

四、应对应激的放松方法

放松方法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放松的方法有多种,各种放松方法的共同点是:注意高度集中于自我暗示语或他人暗示语、深沉的腹式呼吸、全身肌肉的完全放松。

大脑与骨骼肌具有双向联系。心理紧张时,骨骼肌也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而当心理放松时,骨骼肌则自然放松。反之亦然。因此,通过放松,可以使肌肉得到完全放松,从而降低心理的紧张度。

(一)自身训练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舒尔兹提出的自身训练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种放松技术。

自身训练包括想象你的手臂与腿是沉重的、温暖的。当想象这些情景时,你能够使那些地方的血流量增加,这使得放松反应突然发生。在你的身体得到放松后,想象一下起镇静作用的情景(如在沙滩上的某一天;在绿树成荫的公园里;在夏日平静的湖面上)来放松你的头脑。自身放松练习要在他人指导语或自我指导语的暗示下缓慢地进行。常用的指导语如下:

1. 平静而缓慢地呼吸,我的呼吸很慢、很深。

2. 我感到很安静。

3. 我感到很放松。

4. 我的双脚感到沉重和放松。

5. 我的踝关节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膝关节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双脚、踩关节、膝关节、臀部全部感到沉重和放松。

6. 我的腹部、我的身体的中间部分感到沉重和放松。

7.我的双手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手臂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双肩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双手、手臂、双肩全部感到沉重和放松。

8. 我的脖子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下巴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额部感到沉重和放松,我的脖子、下巴和额部全部感到沉重和放松。

9. 我整个身体都感到安静、沉重、舒适、放松。

10. 我的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慢。

11. 我感到很放松。

12. 我的双臂和双手是沉重和温暖的。

13. 我感到十分安静。

14. 我的全身是放松的,我的双手是温暖的、放松的。

15. 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手,我的双手是温暖的、沉重的。16. 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臂,我的双臂是温暖的、沉重的。

17. 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腿,我的双腿是温暖的、沉重的。

18. 轻松的暖流流进了我的双脚,我的双脚是温暖的、沉重的。

19. 我的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慢。

20. 我的全身感到安宁、舒适和放松。

21. 我的头脑是安静的,我感觉不到周围的一切。

22. 我的思想已专注到身体的内部,我是安闲的。

23. 我的身体深处,我的头脑深处是放松、舒畅和平静的。

24. 我是清醒的,但又处于舒适的、安静的、注意内部的状态。

25. 我的头脑安详、平静,我的呼吸更慢更深。

26. 我感到一种内部的平静。

27. 保持1 分钟。

28. 放松和沉静现在结束。深吸一口气,慢慢地睁开双眼,我感到生命和力量流进了我的双腿、臀部、腹部、胸部、双臂、双手、颈部、头部。这力量使我感到轻松和充满活力。我恢复了活力。

(二)呼吸锻炼

呼吸锻炼按如下方式进行:

1. 取一个舒适的位置,坐或躺下来,闭上眼睛。

2. 开始慢慢地呼吸,每次呼气与吸气的时候数数,从一数到三,以维持慢而有规律的呼吸模式。

3. 伸展四肢与呼吸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大的放松和减少应激。例如:吸气的时候,手臂向上伸,呼气的时候,手臂向下放。

在安静的室内进行这种锻炼5-15 分钟。虽然呼吸锻炼不能减少所有的应激,但是,现有研究已经显示出,这也是减少应激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沉思

练习沉思的技术将达到放松和内心平静的目的,沉思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沉思方法是每日二次、每次安静地用15~20 分钟的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单词或一种表象上,慢慢地而有规律地呼吸。沉思的目的是通过身体与心理的完全放松,达到减少应激的目的。这一技术的步骤如下:

1. 一开始,你必须选择一个词或一个声音,在沉思的时候反复多次地重复这个词或声音。所选的词或声音应对你没有任何情绪色彩,它是你完全放松的标志。

2. 开始沉思时,寻找一安静之处,闭上双眼,舒适地坐下来,进行深呼吸,使注意力不要分散,使身体处于柔软状态。

3. 将注意力集中于你所选定的词或声音,不要听或想任何其它东西。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你所选定的词或声音,放松,避免分心。

4. 在集中注意力于所选定的词或声音15 至20 分钟后,睁开眼睛,开始将注意力从所选定的词或声音上转移开来。握紧双拳,对自己说,你已处于警觉状态,精神重新振作起来,结束本次练习。

(四)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又称念动训练、想象训练、心理演练等,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所有感觉在脑中对过去经历过的事进行重现或再创造的过程。使用这种技术能够降低个体的应激水平,其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1. 表象转移这一方法是将个体从应激或失败的情景表象中转移至积极的情景表象中,具体实施时可采用“思维中止法”,即当你头脑中浮现应激情景并产生焦虑体验时,应大喝一声“停止”,随后,想象愉快的情景。你应经常练习这一方法。

2. 回想成功的情景或经历当一个人体验到焦虑时,他可以想象以前成功的经历或结果。克拉蒂曾报道过两个研究:一位大学长跑运动员在面临比赛应激情景时,回忆过去在中学比赛时的辉煌经历;另一位体操运动员在异国体操馆比赛感到紧张时,回想在本国体操馆比赛时

受到观众热情支持的情景。结果发现,这两个运动员都降低了已经体验到的焦虑情绪。

3. 技能的表象训练技能的表象训练有助于降低应激反应,尤其是你在体育考试前应进行表象技能训练,可使自己将对成绩的担忧转移至对活动的注意上。例如,投篮考试前,你可以首先想象自己正在一个无人的体育馆投篮,然后,想象自己在有同伴的情况下投篮,接下去想象所有的同学正注视着自己的情况下投篮,最后,可想象在同学发出对自己伤害性言语的情况下投篮。实施了这一方法后在随后的考试中即使面临各种应激情景时,也会面不改色从容应对。

(五)休息和睡眠

减少应激与紧张的一种最有效方法是充分的休息与睡眠。休息好是抗击应激与疲劳的最好方法,最好是每晚睡7-9 个小时,并且,由于身体自然荷尔蒙节律,建议每晚在接近相同的时间上床休息。除了晚上很好地睡眠外,白天午休15-30 分钟也是减少应激__的一种有效疗法。如果没有条件上床休息,靠着桌子伸伸腿、闭闭眼也可以。

总之,有多种方式能成功地控制应激,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技术,并加以坚持。为了确定哪种放松技术对你是最有效的。

五、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

人既是有着细胞器官等组织的生物人,又是有着丰富情感和独特个性的心理人,而从本质上看,人是一个社会人,扮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见图2)。学会与他人交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社会人,有与他人交往的需要,这种需要在青年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每个人总是在社会中生活,而不是生活在世外桃园。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受性格特点和社会阅历的影响,往往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和技能。交往愿望与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会产生不少焦虑和苦恼,造成心理冲突,久而久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要保持心理健康,不仅要乐于与人交往,而且要注意交往的原则和技巧,使自己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心理冲突通过向亲朋好友倾诉而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因此,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网络之中,个人与社会的适应情况不仅表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态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与他人和社会建立联系的方式和程度及对各种事情的处理上。例如,一个人在单位里,与同事关系差,与领导又处不好,经常抱怨工作环境太差,在换了一个单位后,人际关系依然搞不好。这说明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很差。

社会适应不良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差的人常因人际关系的矛盾而产生心理上的烦恼,并持续地出现焦虑、压抑、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可使人的免疫能力下降,进而,生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研究显示,70%的高血压患者人际关系不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之中。另外,研究表明,交际越广泛,寿命也越长。在美国,有一项调查对6900 名成人进行了为期9 年的观察,结果发现,社会交往少的人死亡比例大(占总人数的30.8%),而社会交往多者的死亡率只有9.6%。调查结果还表明,社会交往频繁与否,对男子死亡率的影响要比女子大。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

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为了保持身心健康,人们既需要营养、体育锻炼、休息和其它生理方面的满足,也需要安全、友谊、爱情、亲情、支持、理解、归属和尊重等通过人际关系所获得的心理方面的满足。从一定意义上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生命所需的非常宝贵的滋补剂,善与人处是一个人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因此,为了学习进步、为了家庭幸福、为了事业成功、为了健康长寿,总而言之,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都应该努力培养和提高善与人处的能力。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重要的是能正确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多看别人的长处,只有这样,你才能客观地评价他人,友好地与人相处。自我感觉好的人,大多是估计自己过高,估计别人过低,与他人关系容易紧张。

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能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有研究表明,外向性格者比内向性格者的社交需要更强烈,这种社交需要通过跳舞、做操等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可得到满足。内向性格者则更应该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这可使自己的性格得到改善。然而,如果个体仅仅是想通过锻炼提高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水平,则应当以个人习为主。

个体坚持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与他人交往或参与群体活动。布拉尼认为,个体所以为群体活动所吸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即群体认同、社会强化、体育活动的刺激性以及参与活动的机会。坚持体育活动者要比中途退出者更能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

女性坚持体育锻炼似乎更与体育锻炼的社会特性有关。美国有一项研究显示,62%的女性喜欢与朋友或配偶一起进行练习,而男性只有26%。25%的女性和18%的男性认为,与同伴一起练习是自己坚持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斯蒂芬等人研究指出,在他们所调查的加拿大被试中,18%的女性和12%的男性认为,不和他人一起练习就会阻碍自己继续参加活动。此外,35%的女性和24%的男性将社会交往看成是坚持体育活动的很重要的原因。

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人的社会交往活动,而且体育锻炼的社会交往特性又会吸引人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

六、小结

1.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包括改善情绪状态,提高智力功能,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消除疲劳,治疗心理疾病等。

2. 应激是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应激反应是一种包含有应激源、个体对应激源的评价或解释以及个体的典型反应。应激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 当个体处于消极的应激状况下时,就会产生不良的的生理和心理征兆,如心跳加快、呼

吸困难、经常性的疼痛或疲劳、焦虑、忧郁、睡眠障碍、性障碍或低自尊等。

4. 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有生理的、心理社会的和环境的。

5. 个体完全能挤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且有许多挤出时间进行锻炼的方法。

6. 放松技术是控制应激的有效方法,包括自身训练、呼吸锻炼、沉思、表象训练、休息和睡眠等。

7. 人是社会的人,需要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体育锻炼由于能促进人际交往,因而提高了锻炼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思考题:

一、你打算怎样挤出时间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二、你如何预防应激反应?

三、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十三课-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十三课-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十三、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见:《第十三课-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ppt》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影响心理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人在孕育过程中,气质、性格和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的某些成分等就受到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出生后,还受到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我们从心理和遗传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两个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1、心理和遗传问题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遗传的,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影响下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一个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的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的某些成分会明显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心理和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生活事件和环境变迁、都市文化、心理冲突与不良人格特征等。 (1)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家庭是影响个体早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早期母婴关系和稍大后期的儿童与父母关系,对儿童长大以后的人际关

系和社会适应性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儿童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就会产生消极影响。 (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化。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社会生活的变动即为生活事件。如考试、升学、亲人的病故等。这需要个体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整适应因这一事件所带来的生活变化,从而减轻精神压力。生活事件造成的精神压力越强烈持久,对心理和生理平衡的影响就越大。环境变迁也是重要的生活事件,它需要一系列的适应过程。(3)都市文化。都市文化在促进工业发展、商业繁华的同时,必然导致人口密度增加、住房困难等一些问题。由于繁杂的人际关系、噪音、交通拥挤等影响,实在难以避免产生情绪紧张。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住房拥挤、居室层次较高,公寓楼形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减少了,使焦虑、恐惧、寂寞等与身心不利的异常情绪的发生机率大大增加。 (二)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机理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在他的名作《体育颂》中曾满腔热情地歌颂道:体育是“勇气”,是“乐趣”,他以使人“内心充满欢喜”、“思路开阔”、“条理更加清晰”,“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也有着良好的作用。 1、体育锻炼可促进智力的发展 正常的智力是正确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前提,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想像力等能力得以改善提高,还可以令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具有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8套试卷答案)

试卷一 1.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是() D、改变 2.()是培养健全自我的核心和关键,有三层含义:接受自己的全部;无条件接受自己;喜欢自己。 B、自我悦纳 3.关于压力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是:() C、压力适度,工作效率高 4.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不属于客观表面因素的是:() D、个人品格 5.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呈倒U型 6.给专业技术人员带来压力的压力来源中,不属于个人因素的是:() C、工作任务及工作场所 7.管理者指责部下时,要讲究一些技巧,下列是一些指责部下的技巧与注意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C、指责时不必顾忌部下的自尊和和自信 8.为了预防心理障碍,个体采取自我调整措施,可以通过训练提高抗压能力,哪些方法是不可取的?() A、控制自己,我一定要是最棒的 9.注意易转移最常见于哪种病人?() D、躁狂症 10.关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哪一个是错误的?() D、自尊 11.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C、心理疾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随时都可能发生 12.幻听最常见于()。 D、精神分裂症 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包涵了哪些基本要素: A、躯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2.社会适应的主要内容包括: A、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 B、对社会各种角色的适应 D、对社会活动的适应 3.职业压力可能造成三种消极的个人后果,分别是: A、心理症状 C、行为症状 D、生理症状 4.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属于主观深层因素的是:() A、特点相似 B、需要互补 D、个人品格 5.情绪具有两极性,表现为() A、积极的和消极的 B、紧张和轻松 C、激动和平静 D、强——弱 6.属于强迫障碍的是:() B、过渡洗手、洗澡、刷牙、修饰 C、反复检查门、窗、锁、用具、炉灶 D、哭泣,焦虑 7.下列关于人际交往的说法,正确的有()。 B、在对熟悉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更为明显 C、第一印象不会形成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因而不必在意 D、刻板印象都是消极的,应该避免 10.如何给人留下良好的每一印象?() A、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 B、微笑 C、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D、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 8.对于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下列哪些说法是恰当的?() B、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评价 C、他们往往更自信 9.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具有两极性 C、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1.改变不是社会适应的组成之一。 X 2.职业适应包括角色适应、心理适应、生理适应、人际适应以及能力适应。正确 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正确 4.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正确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这样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许多学者的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些人把体育锻炼理解为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到打扫卫生;有些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做大量的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不够明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汇总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个体的情绪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社会中,人们认为健康主要是指身体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因而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生理机能水平,提高适应自然、抵御疾病的能力。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世界的冲突与纷争。那种“无病即健康”的生物学健康观已经过时,而发展成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体和社会上的保持健全的状态,精神健康的标准是:(1)具备自我控制能力;(2)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3)内心世界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 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the concept and standard about mental wellness) (一) 心理健康的定义 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日本的松田岩男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来适应,即个体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问题,心理都不会失调等。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躯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综合各种认识,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至今说法不一,综合各种国内外各种观点,心理健康应符合以下条件: (1)智力正常:智力是个体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其了解、认识外部世界的十分必要的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并具有情绪体验能力,从而自我效能感增强,而智力落后者经常遭遇失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即时练习答案)第一章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概论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B)。 A、良好的个性品质 B、社会适应良好 C、良好的人际关系 判断题 (正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BJKx3qR。x2qsUyI。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心理健康 单项选择题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有: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和(B)。 A、社会事件 B、个人期望 C、生活事件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有:社会变革、角色压力和(C)。 A、行为模式 B、个人期望 C、生活事件 判断题 (正确)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悦纳自我适应环境 一、什么是社会适应? 判断题

(错误)社会适应是改变环境以适应个体要求的过程。 (正确)社会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错误)个体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是被动的,无法实现自身的心理需要。 二、自我成长三部曲 单项选择题 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包括自我、超我和(B)。 A、镜我 B、本我 C、理想我 判断题 (错误)“悦纳自我”就是既要喜欢自己的优点,也要喜欢自己的缺点,对自身的各方面很满意。 (正确)能了解自我,不过度自卑或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第三章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一、职业适应 单项选择题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职场新人社会适应的内容?(C) A、心理适应 B、作息时间的调整 C、消费方式的改变 判断题 (错误)职业适应就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正确)职业适应就是积极调整,使自己尽快进入职业角色的过程。 二、xx 单项选择题

(完整word版)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doc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是我校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的专门机构。中心位于大学生活动中心西区 103 、104 室,有三名心理学专职教师,主要工作包括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日常心理咨询与测量 (周一至周日上午预约,电话 6706932) 、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月 (周 )、 新生心理健康普测与建档、心理危机干预等。设有心理阅览室 (周一至周五白天开放 )、团体辅导室、心理测量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并配有专业心 理测量软件和沙盘训练器材。办公室电话6706931 ,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ed5487737.html,。 健康的心理是健康身体、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帮助新生形成良好的适应。良好的适应,是大学新生融入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的保证,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为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特制定简要提纲。 本提纲包括心理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生涯规划和 关注特殊群体五部分。

请各院系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根据此指导大纲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活动; 2、院系分管领导、辅导员、一年级导师、一年级心理健康 委员人手一册; 3、做好心理健康委员推荐工作。 心理健康委员工作职责: (1) 负责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2) 注重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探索提高本班同学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4) 定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培训、交流等 ;(5) 维护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导师、辅导员。 心理健康委员素质要求:(1) 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2)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和语言表达技能; (3) 具有耐心、温和、乐观、亲切的性格特点;(4)责任心与服务意识强。 组建班委时要包括男、女心理健康委员各一名。心理健康委员是班委 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特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从竞选同学中选出最佳人选。 请将竞选同学的名单(姓名、性别、班级)于9 月 28 日前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103 ,电话 6706931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2008 年 9 月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V o l 30N o 1J a n 2006 护理与康复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刘 娅 浙江省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 绍兴 312000 摘要: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是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通过分析回顾了国内、外有关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5509(2006)01 0087 02 PE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L iu Ya P E and S p or ts S chool of S haox ing City ,Zhej iang P rov ince (312000) Abstract:PE exer cise and psy cho log ical health is a new subject in the field o f spor t psy cho log y study.T hroug h analy sis,it t races back so me import ant r esear ch fr uits at home and abr oad o n the eff icacy o f PE ex ercise and psy cho lo gical health,explo res the sta tus quo ,ex isting pr oblems and future dev elo pment in the field.Key words :P E ex ercise,psycholog ical health 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这己为许多人所熟知。当一些人体弱多病、身体状况不佳时,除服药打针外,他或她会考虑通过身体活动来增强体质、恢复健康。然而,当某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遭受挫折而情绪长期低沉,或患有明显的心理疾病时,他或她很少会想到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情绪,消除心理问题。 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就体育锻炼与一些心理健康指标(如情绪、个性、人格、自我概念、认知过程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锻炼对治疗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作为促进心理健康重要手段之一的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的研究也就成为现在乃至以后国际运动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在介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1 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 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一般来说,测定人脑细胞的反应速度可以看出他的思考速度和智商的高低,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是促进脑细胞反应速度提高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的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人的右脑半球,由于大脑对身体的感觉和运动是对侧支配的,而体育锻炼又能经常活动平时较少活动的左侧肢体,所以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就有利于挖掘大脑右半球的智力潜能,发展人的智力。 2 体育锻炼对情绪状态的影响 情绪状态主要包括心境、激情、应激等。它是研 究者们用来检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效应的最主要的指标之一。体育锻炼的情绪效应包括短期情绪效 应和长期情绪效应。 2 1 体育锻炼的短期情绪效应 许多研究发现,参加愉快的、非竞争性的或有节奏的体育锻炼会产生显著的短期情绪效应,从而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如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精力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对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良好。体育运动可以给个体带来诸如愉快、信心、自豪的情绪体验;但锻炼后即刻进行的测量结果表明,高强度的锻炼对情绪有消极的影响。 2 2 体育锻炼的长期情绪效应 H avden 等人(1984)有关有氧锻炼与焦虑和抑郁关系的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的锻炼者在较长时间内很少焦虑和抑郁;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人心率的60%~75%)的锻炼,每次锻炼时间20~60min,有助于情绪的改善。 2 3 体育锻炼的应激效应 M org an 等人研究指出,高强度的体育锻炼(80%的最大摄氧量)可以降低应激,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与习惯于坐着的人相比,更少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国内学者朱健民研究发现,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应激反应明显低于不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3 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的形成及其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锻炼者自己是活动的主体,这样就有利于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人格的显示和发展。著名学者麦亦尼认为,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创造性、消除紧张、保持友谊、使人乐观等心理保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1月第30卷第1期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中文摘要 :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 担负着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 , 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 , 体育锻炼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 能够减轻心理压力 , 改善情绪状态 , 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本文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 分析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 并结合体育与健康的理论 知识 , 论述体育锻俩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 并提出大学生应该如何合理进行体育锻炼的建议。 英文摘要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i s t h e m a i n f o r c e o f o u r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dr i v e , th e y ar e su p p o s e d to ac c o m p l i s h th e gr e a t n a t i o n a l r e j u v e n a t i o n o f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is an im p o r t a n t st a g e of de v e l o p m e n t , an d id e a s an d v a l u e s is a cr u c i a l ti m e. An d sp o r t s tr a i n i n g fo r th e pr o m o t i o n o f me n t a l he a l t h is a ve r y im p o r t a n t po s i t i v e ro l e to al l e v i a t e t h e m e n t a l s t r e s s , m o o d , e s t a b l i s h g o o d i m p r o v e m e n t s t o t h e c o n c e p t an d tr a i n i n g of st r o n g wi l l , to he l p st u d e n t s ac q u i r e a g o o d m i n d t o t h e a b i l i t y t o p r o p e r l y f a c e d s e t b a c k s a n d f a i l u r e s. T h i s a r t i c l e w i l l r e v i e w t h e r e l e v a n t d o c u m e n t s , s p o r t s ex e r c i s e s an d an a l y z e st u d e n t me n t a l he a l t h , sp o r t s an d h e a l t h a n d w i t h t h e t h e o r y o f k n o w l e d g e , i n v a r y i n g d e g r e e s o f th e un i v e r s i t y of me n t a l pr o b l e m s so m e ve r y so u n d ad v i c e. 中文关键词 :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英文关键词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S p o r t s e x e r c i s e s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及标准 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讲座 讲稿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讲座 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1了解什么是健康和心理健康 2 根据健康标准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3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理解 4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第二部分系列讲座之一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1 对心理适应知识的了解 2 大学生适应不良的表现 3 应对适应不良的策略 第一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一什么是健康 1现代健康观 同学们好,我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健康?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甚至有人认为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健康。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那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日渐为人们所抛弃,新的健康观应运而生。 现代社会对健康概念有着全面而完整的理解。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就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健康”加进去,因此健康包括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后面三者都和心理相关。。 身体健康是身体的素质好,有健康的体魄,不容易得病,得病后很快会治愈; 心理健康讲的是平衡,有自我掌控能力,能够保持一种平衡; 社会适应,人是社会的人,在各种各样的人群中生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 适应良好的指标是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做出适应的反 应;

道德良好,有道德底线,不要损人利己,能够按照社会倡导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要 求自己,追求真善美,对是非善恶美丑有辨别能力 2健康人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个人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当然,我们这里主要了解的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个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但对生理健康具有直接影响,还是个体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长才的重要保证。俄国生理学家曾对战场上的伤员进行调查,发现战胜方伤员的伤口比战败方的要愈合的快,且愈合得好。其原因为战胜方伤员的心态要更为积极些。尤其是如果一个人心理长期处于不健康状态,则必然导致生理异常或病变。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在现代,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已将身心疾病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并发现心理因素是许多疾病的病源或诱因,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癌症以及哮喘、糖尿病等都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也是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通过大脑直接影响智力活动。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使人记忆力增强,反应敏捷,思维活跃;焦虑不安、悲观、苦闷、怒等不良情绪,则使人心烦意乱,思维停滞,阻碍智能的发挥。长期的心理紊乱必然导致大脑机能失调,破坏正常的智力活动。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心理不健康,就难以继续进行正常学习。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成为困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大问题,是大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武汉某高校教务处备案,从1991年至1995年间,学校办理休学的188人,其中因神经衰弱,情感障碍等原因而休学的占24%。江西省对1995年以来28所院校大学生退学、休学情况的调查,在所有退学者中,52.41%的学生是因为承受不了学业上的精神压力而放弃学业的。在休学者中,心理疾病约占1/2。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进行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基本保证。

第二章适应与心理健康

第二章适应与心理健康 课题一适应心理概述 教学目的:掌握心理适应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重点:适应的心理过程 教学内容: 一、适应的含义 心理学范畴里使用适应概念时,通常有三个角度,一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即生理适应,如感官对声、光、味等刺激物的适应;二是心理上的适应,通常指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机制来使人减轻压力、恢复平衡的自我调节过程,这是一种狭义的适应概念;三是对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适应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适应,这是社会适应的概念。 (一)什么是适应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对适应的定义是这样下的:“适应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 这一定义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了适应这一心理现象的性质与特点: 第一,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 第二,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 第三,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 由此,可以对心理适应作以下比较完整的表述: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二)适应的意义 1、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2、适应主要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社会适应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活方式的适应,包括对不同生活条件与方式的适应; (2)社会态度的适应,包括政治态度、工作态度、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友谊观、爱情观等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社会角色的适应,主要指对不同角色行为规范的掌握与发展; (4)社会活动能力的适应,包括生活、学习、交往、工作、劳动、休闲等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5)社会法制与道德观念的适应,主要指维护社会安定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行为规范。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个体的情绪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社会中,人们认为健康主要是指身体的健康、生理的健康,因而采取各种措施,增强生理机能水平,提高适应自然、抵御疾病的能力。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世界的冲突与纷争。那种“无病即健康”的生物学健康观已经过时,而发展成为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维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体和社会上的保持健全的状态,精神健康的标准是:(1)具备自我控制能力;(2) 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3)内心世界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 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the concept and standard about mental wellness) (一) 心理健康的定义 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日本的松田岩男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来适应,即个体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问题,心理都不会失调等。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躯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综合各种认识,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 (二) 心理健康的标准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形考任务2试题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形考任务2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4分,共80分) 题目1: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本质是上(),成年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亦是如此。 A. 生理需要. B. 自然规律 C. 心理需要 D. 寻求安全感 题目2:Cindy Hazan & Philip Shaver(1987)在研究爱情和依恋类型时区分出三种类型的依恋,不包含()。 A. 回避依恋类型 B. 安全依恋型 C. 精神依恋 D. 焦虑/矛盾依恋型 题目3:()认为男性更关注性忠诚是基于一个基本的生物事实:男性不可能100%的确信妻子的孩子是自己的。 A. Bowlby B. David Buss C. Cindy Hazan D. Philip Shaver 题目4:全世界的女性都倾向于寻找比自己年纪稍大的男性结婚,这样的男性具有较多的资源和社会地位。这表明,女性更看重获得()的能力。 A. 未来资源 B. 生殖资源 C. 繁衍资源 D. 财富资源 题目5:下列不属于囚徒困境和公共地悲剧的相似之处的是()。 A. 都会把自己的行为动机解释为外界的压力 B. 在共有资源的利用上产生矛盾 C. 行为的动机都是在变化的 D. 都不客观地评价对方的行为 题目6:()在1973年阐释了人类寻求立刻满足的驱力何以导致社会困境。他认为,个体或群体会被即时的回报所诱惑,即使这些利益后来被证明会产生不愉快的甚至极其严重的后果。 A. Gifford B. Hine C. John Platt D. Herlocker 题目7:()认为,人们会重复那些能够获得立即强化物的行为。一旦这些当前能带来强化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成本,人们便置身于陷阱中了。 A. 认知原理 B. 解析原理 C. 强化原理 D. 重复原理 题目8:()是研究影响疾病的行为、心理因素的学科,认为我们的身体状况与我们的所行所思有非常微妙的关系。 A. 身心健康学 B. 心理康复学 C. 健康心理学 D. 心理健康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 查 报 告 姓名:朱涛 班级:08 应用电子技术 学院:轨道交通学院 学号:20085120170103 时间: 2010—11—1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步入大学校园,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学习任务、人际交往及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学生独立地面对和处理,因此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如:紧张,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严重的不适应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具体的压力有哪些呢?经济学系实践部对我系06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思考和研究。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采用自编的问卷,对我系06级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抽取人数共240人,男生130人,女生110人,很好地反映了我系06级学生的构成;对调查问卷实行不记名填写,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情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大学与高中的整体氛围差距很大; 2、所就读的学校与自己心中理想的学校有很大差距; 3、校纪校规对生活和学习起到了约束作用;

4、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会影响情绪的波动; 5、上大学后,最大的挫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6、大多数学生热衷“勤工俭学”; 7、宿舍中基本没有大问题; 8、当宿舍出现问题时会用委婉的态度来处理; 9、少数同学在与人交往方面会存有戒心; 10、在日常生活中,舍友指出其自身错误时,愿意立即改正,并道歉; 11、恋爱的动机是打发无聊的时光; 12、在课堂不活跃,与身边的同学不熟,却与舍友有很多话题; 13、很少同学在意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14、业余时间主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如上网或打游戏; 15、出现心理问题,主要向信任的朋友倾诉。 四、调查分析 大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后往往老师讲得很少。自觉、自立、自主、创新是大学学习的方法。 2、人际交往是一种艺术,下面的几种做法可助你成功:树立伟大形象,保持亲密有间,宽松友善待人,流露真诚笑,主动大度处世,努力善解人意。 3、大学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朝气盈然的地方。从学生自身的发展角度看,大学阶段正好是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也

探究体育活动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影响

探究体育活动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影响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回顾以往国内外对领导心理健康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归纳整理,并采用SCL-90量表对河南省参加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参加体育活动的不同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统计,探究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育活动参与程度较高的领导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参与程度较低者,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促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标签:体育活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运动心理学 前言 近年来,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领导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很大的“心理压力”。领导干部是一个需要很高综合智能的职业,领导要有完成本职工作的本领和健康的体魄,同时也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了领导的有效性,所以,领导干部应该保持心理健康才能发挥有效的领导作用。只有领导干部拥有了健康的心理他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能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工作的高效运转。目前,领导干部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科学实验证明,体育锻炼对提高健康水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从河南省参加党校学习的领导者群体中进行取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试图探索河南省领导干部参加体育活动程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望研究结果能揭示体育活动影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内容结构,为提高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一、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前,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达成共识:心理健康与参与体育活动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临床心理学的一些研究显示,参与体育活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能够明显改善一些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而且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的维持。持续30min左右的一次性身体活动可改善心境状态并且缓解焦虑和紧张的情绪。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常常会产生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的情绪,要适应这种环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从而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之中[1]。 (一)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促进智能发展 体育活动是一种人自发而主动的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够让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强化,可以发展人感知能力,让大脑思维想象的反应速度提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需要大量的思考,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他们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卷二)

客观题70分(单选12*2=24分;多选10*3=30分;判断8*2=16分;)以下答案得分在65分左右 主观题30分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二)参考答案 DBCCBBADCDCB AC ABCD ABCD ABCD ABC ACD ABCD BCD ABCD ABCD 对错对对对错对对 1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的有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和个人期望。 2专业技术人员从个人角度克服职业倦怠: a.有效的时间管理 b.积极的心态 c.挖掘工作意义 d.培养工作兴趣 e.生活节奏调整 3健康家庭关系的表现: 1、健康的婚姻关系 2、良好的亲子关系 3、和谐的原生家庭 情绪健康的特点 1.开朗、豁达,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肝火或郁结于心。 2.情绪正常、稳定,很少大起大落或喜怒无常,能承受欢乐与忧愁的考验。 3.能给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有同情心。 4.谈吐风趣、文雅。 5.自信、乐观、有主见,能独立的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工作。 6.明智、少偏见,能正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长、短处。 7.对前途有信心,勇于上进。

8.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承认现实,并按社会要求行动。 9.对平凡事物保持兴趣,能不断从生活环境中得到美的感受、快乐的享受,会工作也会消遣。 10.尊重他人,能与人为善、和睦相处。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一般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 同时社会适应能力是反馈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是人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 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它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个体。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 ②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 ③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个体在遇到新情境时,一般有3种基本的适应方式: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接受情境,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 首先要先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再者对这个社会要有清醒的认识,可能在你进入社会前对社会的估计和你现在所经历的有所偏差,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会比较好。不要轻易说自己得了抑郁,这种只是挫折感,经历一些挫折对个人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无奈,因为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的无奈;但千万不要绝望,你有你的价值,对于你的家人你自己来说你有充分的理由好好面对自己的生活,计划自己的未来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产生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一个社会适应良好的人;一个社会适应不良的人,心理健康肯定会受到影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改革的深入进行,必然带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会造成社

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前言 刚刚结束繁杂的高中学习,我们进入到全新的大学生活。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丰富、最活跃、最璀璨的时期。我们都是处于发展心理学中被称为学龄后期的一个心理成熟的关键期。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就像刚摆脱摇篮的孩子,在新的环境中需要面对很多问题,比如完全崭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等。如何使我们积极面对这些问题和消除因此产生的心理问题,用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是学院学校尤为关注的。因此我们调查组展开啦一系列调查研究。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解释为知、情、意等心理素质的统一,人格完善协调,社会适应良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是:1、正确认知事物,2、良好管理情绪,3、充分协调意志,4、保有健全的人格,5、自我意识恰当,6、人际关系和谐,7、善于适应环境,8、积极面对挫折和压力。三.报告摘要 此报告主要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主要围绕大一刚进入学校的适应情况,几个月以来学习的感受,人际交往三个方面展开,本调查报告写于到2013年11月16日,调查范围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大一新生。 四.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我们的调查范围在建筑工程学院大一风景园林和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男女比例约4:1,采取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和寝室聊天进行。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小组针对上述调查问题进行调查,在过程中,我们小组有明确具体的分工,男生负责男生方面调查,寻求班级女同学在女生那边进行调查,其中问卷回收率为94%,问卷有效。寝室走访谈话均简单记录。由组长召开小组分析会议,并将会议结果归纳记录。 五.调查结果 1.生活适应情况 生活主要分为寝室生活和日常衣食住行生活。浙江理工大学寝室在整个大学寝室水平而言是较好的,这点也是获得普遍赞同的,在女生调查者中约80%认为她们的寝室偏小不是很适应。寝室成员之间相处还是不错的,根据走访聊天了解,男生寝室生活有一定的整体性,比如寝室中有几个学习比较努力的同学,那寝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