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
王素文吕中辉
本文从锻炼心理学的角度,就近年来国内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领域中的一些研究热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研究评述。
1、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1.1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焦虑、抑郁类心理疾病,决定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功效的主要因素有:喜爱锻炼并感受到锻炼的乐趣、选择中等活动强度、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0-30 min、每周3 次或3 次以上和有规律地坚持锻炼;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坚持程度、喜爱程度和锻炼时间三个锻炼维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性的独立贡献,而锻炼次数、选择强度和主观感觉三个维度则没有显现出独立于其它维度的贡献。健美操锻炼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持续10 周的60 min 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产生的效益最为显著。健美操锻炼的时间因素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作用,而强度因素对心理健康方面有显著作用。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问题存在负相关关系。师范大学生经常锻炼群体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和治疗心理疾病。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要好于不经常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减轻肢残人对身体健康的担忧,提高对自身身体活力认识的功能;体育锻炼虽不能改变肢残者对身体吸引力的认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身体自我价值感,并显著提高对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积极评价,尤其对有运动经历的肢残运动员比普通肢残者表现得更为突出。体育锻炼能够对肢残者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产生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1.2 体育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选择集体锻炼形式和锻炼类型活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更为突出。
1.3 体育锻炼强度、运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强度对提高中学生的自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因体育锻炼强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明显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周期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锻炼持续周期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不管锻炼持续周期如何不同,运动量对焦虑因子都有影响。运动量在抑郁因子上的主效应不显著,但运动量与锻炼
持续周期在抑郁上交互效应显著。不同的运动量组别对大学生的体、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等有显著性差异。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只有适宜的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心理健康,相反,如果所采用的锻炼方法和手段不科学,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而且还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心理耗竭和锻炼依赖性。心理耗竭是指锻炼者在锻炼中因长期无法克服的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是一种锻炼心理症状。该症状不仅会损害锻炼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直接导致其退出锻炼;锻炼依赖性是指锻炼者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依赖,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有积极锻炼依赖性的人能够控制锻炼行为,在运动后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消极锻炼依赖的人在锻炼后往往会产生更多的应激、抑郁、焦虑和愤怒等情绪体验。
3、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不足
尽管目前锻炼心理学的科研和学科的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锻炼心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锻炼心理学理论体系尚未完善
锻炼心理学是随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研究健身活动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但是具体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则是众说不一,从目前国内各种研究成果来看,锻炼心理学的内容多是取自运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而且说法不一致,体系也各不相同,还没有建立根植于本土的锻炼心理学理论体系。
3.2 锻炼心理学学科高素质研究队伍建设
加强学科研究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锻炼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组建研究队伍,锻炼心理学的研究队伍需要由以下几方面专业训练的研究者组成: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学、统计学、体育学等。锻炼心理学是交叉学科群,从某一个单一学科角度去研究体育学会受到学科局限,不能获得全面、系统的认识。
3.3 研究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目前,对体育科研方法的研究比较少,锻炼心理学还没有比较独立的成体系的研究方法,大多数研究成果仍完全套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4 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有较为完整的运动心理学和体育心理学教材体系,但还没有一本体育锻炼心理学,这给体育锻炼心理学的教育、体育锻炼指导人才的培养带来了诸多不便,锻炼心理学教材建设已经严重滞后。综观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在锻炼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进步是全方位的,研究的总体水平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致使研究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张力为2004 年提到的心理学研
究问题:没有研究假设、论述过多实证过少、统计方法过于简单、撰写格式不够规范,至今仍基本一致。欲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我们需要重视张力为的五点建议,即重视理论假说、追求因果关系、探索第三变量、引入多元统计和利用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