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院士与创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

钱学森院士与创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
钱学森院士与创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

钱学森院士与创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

一、钱学森院士创建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新学科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我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的创始人——钱学森院士,于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在众多的科学技术领域,他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先驱者,更是我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领导者。在钱学森的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中,有一个集成方法贯穿于工程、技术、科学直到哲学,形成了一套综合集成体系,这就是他的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思想。

早在钱学森院士归国之初,发展系统工程的心愿就已萦绕在他的心头。组织我国“两弹一星”研制的过程中,钱学森所用的就是“系统工程”的方法。航天系统工程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1978年以后,钱老便在全国作报告,宣传“系统工程”。1978年9月27日,钱学森以第一作者的署名,在《文汇报》上刊发了长达三万字的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全面阐述了对系统工程的思考。自此,“系统工程”便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这是我国系统科学发展历史上的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2001年3月20日,《文汇报》上一版头条刊发了钱学森接受记者姚诗煌与江世亮专访的报道——《以人为本,发展大成智慧工程——谈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这篇凝聚了钱老多年研究心血的稿件,也成了他关于系统科学的最后一篇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章,这对系统科学的发展,乃至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为构建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从1986年起,已经75岁的钱学森办起了系统学讨论班。从1986年到1992年约7年时间里,每次讨论班钱老都会参加,可谓雷打不动。钱学森认为:系统学的建立是一次科学革命,它的重要性不亚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来看,量子力学是微观层次上的科学革命,相对论是宇观层次上的科学革命,那么系统学则是宏观层次研究上的科学革命。宏观层次就是我们人类生活的这个世界,在这个层次上出现了生命和生物,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复杂巨系统的研究以及国际的复杂性研究,都是着眼于这个层次上的。

每次温家宝总理去看望钱老时,钱老总会问:“我们国家这么多年,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是啊,继承钱老的事业,完成系统科学理论的体系构架,切盼大师级人物。

二、系统科学与交通运输业的融合:创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

我们长期从事交通运输教学与科学研究,一直存在着感到困惑的问题,即对交通运输、综合交通以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与管道等交通运输部门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工程建设实践深层的理论根据不清楚。长期以来,我们对它们的分析一直停留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一卷上所说的“除了开采业、农业和工业,尚有第四个物质的生产部门,那也会通过手工业经营,制造业经营和机械经营这三个不同的阶段。那就是运输业,那或是运输人或是运输商品。……在这个部门,是和其他的物质生产部门完全一样。并且,在运输业上,劳动对象上也会发生物质的变化——即空间的或场所的变化。就人的运输而言,这好像只是一种服务,是企业家供给乘客的服务。……在运输业,劳动对象(商品)也会在劳动过程发生一种变化。它的地位将会改变,并由此在它的使用价值上发生了一种变化,因为这个使用价值的地位将会被改变。……商品一经达到它的目的地,它的使用价值的变化就会消减。”摘自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一卷(第405—406页,三联书店,1951年版)。我们对交通运输业内部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的认识则一直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提出的所谓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的理论上。综合交通运输学就是把这五种运输方式进行简单叠加和组合,并通过简单的技术经济评价而形成的,但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基础理论上来说则认识模糊。在我们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也只是就交通运输部门作业管理和操作上进行静止的孤立的死记硬背,对其承担的运输任务进行教学和研究。由于没有其基础理论的支持,因而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交通运输业,这就造成了交通运输业规划上、建设上、使用上以及管理上的效率和效益不高。

上世纪60-70年代,计算机进入生产和社会各领域。随着交通运输部门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进入了计算机时代的运营管理时期,于是我也开始了对计算机的学习。当时我正从事铁路列车牵引力计算的教学,列车牵引力的计算非常烦琐。它是运用微分方程来进行机车牵引力与列车阻力(由轮轨摩擦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和气候天气阻力等合成)的计算,而且列车运行又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的过程,列车在线路上连续的

移动,而机车拉动列车的牵引力也就随着列车在线路上运动而随时发生变化。为此,我们对机车提供的列车有效牵引力要进行每时每刻的反复计算。过去,我们对这种烦琐的计算采用计算尺和机械计算机等工具进行,它们既不精确又需要大量反复重复的计算,因此我于1975年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这一作业。电子计算机是一个由几千个部件的系统整体集成,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对象,为了学习计算机我开始接触系统理论,从而开始学习钱老的博大精深的系统思想。钱老对系统科学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阐述,使我对他所提出的系统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认识到了复杂系统实质的深刻性、复杂性和实体可操作的现实性。

系统科学的学术思想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和技术知识:从横的方面来看,它横跨自然科学、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地理科学等大学科门类各领域;从纵的方面来说,由理论的最高层次辩证唯物主义,经过部门哲学、经济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等层次,纵贯全过程。总的来看,它是个开放的矩阵式的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

横向联系启示我们,研究学问要运用大跨度思维方式。钱老曾教导我们“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互不通气,大成智慧系统学教导我们要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能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地触类旁通,实现创新”。纵向联系具体的基础哲学来自哲学,哲学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哲学给出具体科学的向导。钱老强调“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他的整体观不是主观随意的猜测和虚构,而是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熔铸在一起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钱学森通过对系统科学及其应用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建立系统学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实践意义。他说“复杂性的问题,现在要特别重视,因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大工程的建设都是复杂性的问题,解决这类复杂系统问题用还原论方法是不行的”。1990年他提出了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钱老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把对事物各种系统的研究,深入到开放复杂巨系统的范畴,并提出了解决、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使得他一贯倡导的系统科学获得了重要的进展。钱老说:“在1990年提出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它是再大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也处理不了的问题,需要有新的思想和方法。我们把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起名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把运用这个方法的集体称为总体设计部。”20世纪5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灵境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为我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与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因而组成人—机结合的劳动体系势在必行。综合集成法的实质是专家经验、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计算机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并构成一个以人为主的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系统。

在钱老的系统学、系统工程科学的熏陶下,我开始把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学与交通运输学结合起来对交通运输对象进行再认识和分析研究,我逐步认识到交通运输业是一个系统对象,而且是一个大系统,它又是在人的参与下的一个复杂大系统对象。在钱老和他的助手宋健院士的帮助下,我于1978年明确地提出把系统科学和交通运输学科融合在一起,并提出了创建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即把交通运输与系统工程融合成一个整体构建成交通工程系统工程学。

三、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定义、定位和定性

(一)首先要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下定义。

首先要明确一个由多部门或多个部件所组成的有一个明确统一功能的组合体,我们称它是一个系统对象。交通运输业是由固定设备和设施(包括线路、轨道、港站等)、移动设备(包括机车车辆、汽车、轮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由人参与的组织管理(包括运输组织、营销组织、服务组织等)共同参与而组成的一个实体,为此我们把它称作是一个交通系统,而且由于是有人参与进行的生产组织因而它又构成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部件复杂、结构复杂,又是通过网络性、动态生产活动,按照钱老对复杂大系统的定义,它应当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我们应在复杂大系统的基础上来认识交通运输系统的实体。这与我们过去认为交通运输业是一个由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部门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二)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是什么。

通过钱老创建的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我们认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应该是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的形成、构建、变化、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性的科学。今天我们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就是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构造、形成、完善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根据它自身的规律性来构造和建设它。要

使交通运输系统得以健康、科学、有效的发展,就必须认识交通运输系统本身的实质及其客观发展的规律。基于上述分析,我认识到要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研究就必须遵循系统理论,离开了系统理论的指导,交通运输系统就得不到正确的科学的建设与发展。过去由于我们对交通运输系统认识不清,就交通运输论交通运输,把交通运输这个复杂的整体进行离散的、分部门的、分部件的规划、建设和投资,从而造成了交通运输系统的不协调不匹配,无法形成系统最大能力,导致能力、设备的浪费,不能发挥交通运输系统的最大效益和效率。因此,今天我们要建设的交通运输系统,必须依托系统科学整体的、匹配的、协调的理论和综合集成的方法,进行认识、规划和建设。

(三)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功能。

我们对于交通运输的功能的认识一直是清楚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就是完成客、货运输任务。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交通运输所依据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理论认识不清,而只抓住了马克思所阐述的“除了开采业、农业和工业,尚有第四个物质的生产部门,……那就是运输业,那或是运输人,或是运输商品。……在运输业上,劳动对象上也会发生物质的变化——即空间的或场所的变化。就人的运输而言这好像只是一种服务,……但这种服务的买者和卖者间的关系,无关于生产劳动者对资本的关系。……”(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由于人们对交通运输部门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不清楚,因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运输服务认为是交通运输部门的基本任务。交通运输业的基本任务是做好服务,这是不错的,但交通运输如何从综合交通系统整体上实现最优的运输服务呢?由于缺乏交通运输系统理论的支撑,致使交通运输系统服务的手段、设施、工具、组织管理等都缺乏系统整体的开发,从而导致交通运输系统不能得到科学、协调、整体的发展,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交通部门所应该完成的运输服务任务亦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

(四)交通运输系统的生产过程与服务。

我认为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有二重性,它既是生产部门也是服务部门,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部门性质也不同。这可以从几个侧面来看。

1、如果它是在工业生产部门活动,就应该等同于生产部门。如钢铁联合企业,它自身由采矿、炼铁、炼钢、轧钢等部门组成,并进行联合生产,要把它们建成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则要靠企业的铁路来实现。如果生产地和原料地不在一起,则只有依靠交通运输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生产,如我国的宝钢要用澳大利亚的矿石,则需通过海运把澳矿运到上海宝钢才能实现宝钢的生产。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其生产过程就是一个运输过程,即把地下的煤炭运送到地上,再把开采出来的煤炭运到消费部门。这些在工业部门的运输我们也称为工业运输。

2、如果它不是为生产过程服务,而只是为消费部门服务,此时的交通运输业又是一个消费服务部门。它是用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消费需要。当然如果是运送生产工人去工场生产,则它应该是属于生产性运输。

总之,我认为交通运输的性质应当依据不同场所、不同情况下所完成的运输过程来确定。但总的来说,它都是为生产、生活所服务的,因此今天有的学者把它定位在服务行业也有一定的道理。

四、交通运输系统学的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阶段

1978年以来,在钱老的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学的引导下,我们开始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建设,二十年来先后经过了这几个阶段:

(一) 创建初期

上世纪70年代,我因学习使用计算机而接触到了钱老的系统科学理论,从而开始了系统理论的学习。我参加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成立大会,会上听取了钱学森教授和上海交大张仲俊教授的有关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的报告。报告中,钱老谈到了他在七机部(航天部的前身)主持两弹一星的重大工程时,是如何将系统工程理论运用到巨大的国防工业上的。我于是开始把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学与交通运输学科相结合,提出了创建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构思。当时,交通运输学科在一批老教授的控制下(我当时只是一位副教授),我对这种新思想是否能成立有些信心不足。此时,正好宋健教授(钱老的助手)的夫人王雨生同志和我同在机械系内燃机教研室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于是我通过王雨生同志见到了宋健教授,并向他请教。在和宋健教授交流探讨之后,他就表示完全支持我的思想,同意建设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构思。后

来他又和钱老研究后告知我,钱老明确指出“交通运输是一个大系统,而且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大系统,完全可以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来认识、分析和研究”,当时由钱老领导的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也表示全力支持。钱老和宋健教授的肯定与支持,使我增加了信心和决心。与此同时,适逢我们交大邀请美国伯克利运输研究所的卡里森教授来我校讲学,他给我带来了美国第一本关于“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基础理论”的书籍,并介绍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是用“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来讲述系统科学的。我看到美国的这本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教科书(Fundaments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alysis, Marvin L. Manheim)后,再次对建立中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增强了决心、意志和信心。我当时正处于学术思想迷蒙、摸索的状态下,在得到钱老的思想支持和鼓励后,使我明确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发展道路。面对当时校内外的一些阻力,我排除一切困难,开始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创建工作。

(二) 如何建设交通运输系统学科

我们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的建设采取了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应该说从1980年开始,我带着7~8位研究生走出校门,去了深圳、海南等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们一边在系统工程学会的引导下学习钱学森教授的系统工程理论,一边就运用钱老提出的理论到我国最早的改革开放试验地区——深圳和海南,实践和大力宣传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思想,得到了这几个特区交通运输部门的支持。我们先后完成了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理论支撑的7~8个重大的交通运输开发、规划以及战略决策的项目,同时我们在每个项目完成后进行了运输系统的总结。1988年,在钱老的支持下,我又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下成立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对外名为“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学会成员包括长期在城市交通、铁道部门、公路部门、航空部门以及长江等水运部门的官员、专家和学者,共有一百多位。大家认识一致,并一致同意把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为我们的建设目标。此外,北方交大于1986年亦成立了“交通系统工程研究所”,由校长直接担任所长。自此,我们有了交通运输系统的队伍和机构,通过近十年的努力,直到1990年,我们正式出版了《交通运输系统分析》教科书和《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案例集》,培养出了一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高级人员,应该说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三)建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博士学位点和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体系以及理论的创新阶段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北方交大建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硕士学位点。我们于1994年、1996年又先后两次向国务院申请建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博士点,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以及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支持,最终于1998年,在学科无计划无指标而且导师又超龄(当时我已61岁了,国家规定博士生导师年龄最高为60岁)的情况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以“国家确实需要,水平确实较高,予以特别批准”的批文下达予以批准。于是在1998年,我校建立了第一个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博士点,开始了交通运输系统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培养。到目前我们已先后培养近三十多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博士生,多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博士后。

(四)初步建立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通过实践和理论总结以及人才培养,我们已明确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理论体系应包括五大部分(现只列出五部分的组成,详细内容从略)。

第一部分为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

第三部分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应用实践理论。

第四部分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

第五部分为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应用案例。

三十多年来,我们在学习钱老的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理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我们与之结合进行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实践中,亦在钱老的学术思想指导下进行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在推行钱老总结出的“由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的实践中,引入了交通运输系统的模拟、仿真与模型组合,引入了美国J.W.Forrester教授的《工业动力学》原理而构建了“交通运输系统动力学”,研究了人—机结合的交通运输决策支持系统、顾基发教授团队提出的WSR方法(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以及系统科学领域著名学者德国H.哈肯教授所提出的“协同学理论”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协调中的运用。此外,

我们还引用了前苏联生产力布局专家、科学院通讯院士T.C.哈恰图洛夫以及E.D哈努科夫博士的交通运输系统布局方法等。

总之,三十年来在钱老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通过我们多年的实践和总结,今天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已建立起来!

五、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的社会实践和推广

(一)于1986年,在钱老的支持下,我国建立了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先后已进行五届的组建,学会已团结了分布在国家交通部门、研究院所、大学院校以及交通运输领域的大中型企业的官员、专家、院士、教授和企业家等近100多位,他们经常在学会的支持下,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学科的发展。

(二)在学会和专家的参与下于2000年创立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杂志是由成思危、徐冠华、周干峙任名誉主席,张国伍任名誉主编,毛保华任主编的高水平学术期刊;期刊已出版了九年,刊物已收入EI检索,已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杂志。

(三)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在政府部门、研究院所、大学以及企业的支持下,于2005年创建了“北京交通7+1论坛”,论坛已得到交通界、学术界、政府界以及企业界的支持,论坛每一季度召开一次。四年来从未间断,现已按期召开了十六次,它对扩散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理论有了一定的影响。

(四)培养了一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学生。他们分散在交通运输部门、大学、研究院所以及交通企业当中,担当了重要的职务,包括省部级、司局级、教授级和总经理等职务。这对推动系统科学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五)出版了一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著,包括教科书、专题书、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应用书以及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方法论指导书等。

总之,在钱老逝世的今天,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钱老对我国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在此特别追思钱老对我们“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的建设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钱老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科学家,他始终走在科学的前沿,即使在退休后和耄耋之年,钱老仍然在从事科学研究。他致力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研究、系统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他还带领一批科学家从事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和还原论的有机结合,对国家建设意义重大。

钱学森生前出版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领域都有开拓性的贡献。我们是钱老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学的最大受益者,今天我们纪念钱老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了解和利用钱老的科学思想,认真总结我国科学家成功经验,进一步学习钱老的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梳理钱老学术思想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科学的发展!

钱学森与控制论

钱学森与控制论 郑应平 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 文章首先介绍了控制论的内容、方法和意义,以及历史回 顾,并特别强调其在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而 介绍了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的内容、观点及其在整个控制论 发展过程中的承前启后作用,特别强调了它定位于面向工程 应用的理论及其技术科学的特点,即把工程实际中行之有效的 原理和方法整理总结成为理论,又将此理论在解决工程问题中 不断充实、提高和发展。随着他结合系统工程和大系统、复杂 系统乃至复杂巨系统的控制问题逐步形成的综合集成方法论体 系,进一步明确了他对控制论在系统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和现代发展方向的观点,对现代控制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 动作用。文中具体介绍了系统工程、系统科学体系和复杂系统 控制理论的发展和融汇,指出它们已成为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 重要方面。最后简要介绍了当前信息科学全面发展的趋势,以 及系统和控制理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 控制论;工程控制论;技术科学;复杂系统控 制;复杂巨系统综合集成方法论 1、控制论的基本内容、发展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和 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很早就希望构造一些精巧的机器能够代 替人类自动完成一些复杂的操作。最早实现的这类功能包括自 动计时,自动定向,利用水力、风力的自动装置等等。科学技 术发展的推动力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生产的需求。瓦特蒸汽机 首先解决了动力问题,但为了能够正常工作,瓦特还发明了一 种离心调速器,它能自动调节进汽阀门以保持一定的转速。这 里他实际上已采用了反馈原理,即根据转速变化引起离心球高

度变化反过来调整蒸汽输入以调整转速。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即不能矫枉过正,否则会恶性循环,自激振荡。为此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研究了这种反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并于1868 年发表论文“论调速器”,当属最早的理论工作。 当时控制的对象主要是机械和电子系统。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电路和无线电方面运用频谱分析方法得到了关于系统稳定性和其他品质分析的大量成果。这套理论恰好可用于控制系统分析,形成今天所谓的古典调节理论,至今仍广泛用于许多简单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问题则涉及非线性和随机输入下的系统品质和控制问题。前者导入了李雅普诺夫和庞加莱关于动态系统稳定性和动态行为的定性分析方法;后者则由维纳发展了统计滤波和预测理论,据说曾用于二战中的防空火炮控制。上世纪30、40年代,系统和控制思想空前活跃,有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维纳的控制论,香农除了信息论以外,还发表了关于继电开关逻辑综合的理论,至今仍是计算机等离散状态系统控制综合的理论基础。冯·诺依曼除了决策和博弈理论以外,还提出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自组织、自修复、自繁殖系统的初步想法;阿什贝的控制论则比较强调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提出新的思想,例如体温的自行镇定(homeostat)和适应环境(ultrastable)的系统。所谓“老三论” 就是那时开始形成的,它们今天仍然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部分理论基础。 2、控制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的发表 维纳把控制论界定为“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他选用的术语“Cybernetics” 既来自希腊文中“掌舵人”的概念,又与麦克斯韦1868年的论文中“调速器”一词有关。但其内容主要涉及统计力学在通信、滤波和控制中的应用。反馈原理和稳定机制,控制论原理在生物医学和社会管理中的应用等等。这也不难从其各章标题看出:牛顿时间和柏格森时间,群和统计力学,时间序列、信息和通讯,反馈和振荡,计算机和神经系统,完形和普遍概念,控制论和精神病理学,信息、语言和社会等等。此外在第二版还加入了自繁殖机一章。阿什贝的书也类似。他们较多地谈论思想和方法论,而如何将它们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英文版)[1] 在1954年应运而生。它包括18章,其篇幅按1958年的中译本[2]计为33万字,其内容特点可概括如下。 1) 面向工程应用的理论。书中指出,控制论(Cybernetics)一词,安培曾于1845 年用于描述一种关于国务管理的科学;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古典(伺服)控制系统理论(1930-1940年)是关于机械系统与电器系统的控制与操纵的科学;维纳控制论(1948年)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关于动物体和机器的控制与通讯的科学;钱学森进而将控制论的主要问题概括为“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定性性质,以及由此决定的整个系统总体的运动状态”的研究;而工程控制论则被界定为研究控制论这门科学中能够直接用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那些部分,它除了应当包括伺服系统工程实际的内容之外,更深刻更重要的在于作为技术科学,应把工程实际中各种原理方法整理总结成为理论,以显示其在不同领域应用中的共性,以及许多基本概念的重要作用,它的重点在于理论分析,而不是系统部件的详细构造和设计问题。作为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使我们可能以更广阔的眼界、更系统的方法来观察有关的问题,从而得到解决老问题更有效的新方法,并揭示新的前景。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及总结

《交通工程学》期末试题 专业:道桥99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交通工程学》被称为“五E”科学,“五E”指__工程_______、____执法_______、__教育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能源____________。 2.《交通工程学》的诞生,一般认为以___交通工程师协会____________的成立为标志。 3.交通规划中的“四阶段”模型的四个阶段是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 交通分配。 4.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服务交通量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双向双车道公路,2001年12月19日星期三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十二月份月变系数为,星期三的日变系数为,设计小时系数为,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修成双向_______。 a.二车道 b. 四车道 c.六车道 d.八车道 2.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间正确的是________。 a.二者相同 b.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c.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3.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产生量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 外,若干现状还未有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______。 a.重力模型模型c.平均增长率模型模型 4.道路基本通行能力(N 基),可能通行能力(N可),和实用通行能力(N实)的关系为: 基>N可>N实基>N实>N可可>N基>N实可>N实>N基 5.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可用_______来描述。 a.二项分布 b.负二项分布 c.泊松分布 d.负指数分布 三、简答题 1.简述O-D调查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调查方法与步骤。 2.何谓交通密度如何得出有哪些调查方法 3.什么是行驶车速与行程车速二者有何区别各有哪些调查方法 4.简述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内容。 5.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 四、计算题 1.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 ,如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密度<最佳密度) 2.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 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净超越观测车(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观测车 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 问:a.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b.试求有多少以100公里/小时行驶的车超越 观测车c.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 3.某信号交叉口,其色灯周期为60秒,每周期内可通过3辆左转车辆,若左转弯车流量为200辆/小时,问是否会出现延误若有延误,这种延误占周期中的百分比是 多少(假定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 4.车流在一条单向双车道公路上畅通行驶,速度为100Km/h。由于突发交通事故,交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 习题2-1 解:⑴ 小时交通量: h Q /2493195190210195201205220219232217208201辆=+++++++++++= ⑵ 5min 高峰流率: h Q /27845 60 2325辆=? = ⑶ 15min 高峰流率: h Q /268415 60 )220219232(15辆=? ++= ⑷ 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929.04 6712493 15=?=PHF 习题2-2 解:已知: % 26.131326.0082.03086.17082.086.1730 ,/h 1500C ,/d 50000AADT 3 .13.11==-?=-====--x K x 辆辆 设计小时交通量: h K AADT DHV /66301326.050000100辆=?=?= 车道数: 42.41500 6630 1=== C DHV n 该道路需修6车道。 注:此题5.0=D K 。 如果6.0=D K ,3.5=n 。

习题2-3 解: 1000606 100 =?= Q 辆/h 车头时距:6.31000/3600/3600===Q h t s/辆 车头间距:206.36 .3206.3=?== t s h V h m/辆 车流密度:5020/1000/1000===s h K 辆/km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2.120 24===V S t h 习题2-4 解: s t n t i i 5)3.56.47.44.53.59.42.51.58.47.40.52.50.59.41.58.4(16 1 1161=+++++++++++++++==∑= h km s m t ns V n i i S /72/2080 100 161 ==?= = ∑= h km V n V i i t /16.726.1154161 )9.673.786.767.669 .675.732.696.700.756.760.722.690.725.736.700.75(16 1 116 1=?=+++++++++++++++==∑=

钱学森主要学术贡献

钱学森主要学术贡献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 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

(完整版)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应用研究作为人类知识总体系的一部分,系统工程直接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国内外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和实际应用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我国系统工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更是形成了例如孙子兵法、万里长城和都江堰等一系列伟大成就。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工程、生产等复杂的大系统以及巨系统不断增多,系统工程这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更是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从社会领域、经济领域、科学技术领域、军事领域和环保领域等方面对当前系统工程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本文最后结合当前时代发展,大胆设想与展望了系统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与应用。 1系统工程的发展 系统工程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建立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以及为了实现系统的目的功能所必需的各种思想、技术方法和理论的方法性学科。由于近代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出现了许多规模庞大、构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大系统(如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生产系统以及电力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通讯情报系统和军事指挥系统等),这类大系统往往是一个多级分层决策的多输入输出系统, 系统输入的信息几乎都是随机的,并且这类系统往往需要同时具有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 即是一类能够完成多种功能的人机系统、科研试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等。因此,系统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在国内外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1.1国内发展 在古代中国,老子阐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西周出现了世界构成的“五行说”,东汉时期张衡提出了“浑天说”,当时虽然没有明确的系统概念,没有设立一套完善的系统方法论体系,但是却对客观世界的系统性及整体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系统工程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代表就是都江堰这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整个工程由鱼嘴(岷江分流),飞沙堰(分洪排沙)和宝瓶口(引水)等三大主要部分组成,相互之间协同促进和影响,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在钱学森的领导下,科技人员在工程实践中形成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方法的雏形,并将这套方法推广到电子、船舶等其它军工行业。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钱学森、许国志等专家们开始探索建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组织开展“系统学科讨论班”活动,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和“从定性的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等,在中国掀起了研究和应用系统工程的高潮,继而迅速推广到军事、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 从1979年开始,钱学森提出了建立系统学科体系的目标,逐步发展完善系统的科学体系。钱学森教授等人先是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论,于1992年又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进而把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与使用这种方法的组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20世纪90年代中期,顾基发教授等提出的物理一事理一人理(WSR)方法论。

(完整版)交通运输工程学试卷及答案2014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交通密度不容易观测,通常用其他变量来代替,但是不能用来代替交通密度 【C 】A.时间占有率B.空间占有率C.车头时距D.车头间距 2.设车流的流量为Q辆/小时,车头时距h服从负指数分布。则到达的车头时距h大于t秒的概率是【C 】A.exp(3600Qt)B.exp(?3600Qt)C.exp(?Qt/3600)D.exp(Qt/3600) 3.不属于铁路信号基本色的为【B 】A.红色B.紫色C.绿色D.黄色 4.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基本参数不包括【A 】A.绿灯时间B.相位差C.绿信比D.周期长度 5.理想条件下高速公路在设计车速为100km/h时每车道通行能力为【B 】A.1600小客车/h B.1400小客车/h C.1250小客车/h D.1100小客车/h 二、填空:(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2.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时驾驶人、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3.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速度、加速时间或加速度和最大爬坡能力。 4.铁路车站按技术作业形式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及编组站。 5. 描述交通流特征的三参数为车度、交通量及交通密度。 三、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交通运输系统 是由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2.道路通行能力 我国对通行能力的定义是指道路设施疏导交通流的能力。即在一定的时段(通常15分钟或一小时)和正常的道路、交通、管制以及运行质量要求下,通过道路设施交通流质点的能力,也称为交通容量或简称容量。它是道路设施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通过车辆的极限数值。 3.智能运输系统 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

钱学森主要科学成就

钱学森主要科学成就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在空气 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1956年初,钱学森 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 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 委员。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 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 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的学术著作,引起了控制 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 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也成为该组织第一届 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 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 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 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 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 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 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 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 的需要。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 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 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 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 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

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方面得到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1)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 (或行人)的能力; 2)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预测)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 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为什么要进行OD调查?OD调查内容包括那些? 答案:进行OD调查,目的是掌握与规划区域有关的现状;人、车和货物的起、终点和路径;出行目的、运输内容等情况。 OD调查内容包括货流和客流的调查。

交通工程学作业

姓名:曾颖平学号:14922888 专业:交通运输班级:交通运输2014-59班(专本) 《交通工程学》第1次作业 四、主观题 16.名词解释:平均日交通量 答:在少于一年的某个时段内,在指定地点的平均每日交通量,称为平均日交通量17.名词解释:立体视觉 答:人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一种视觉感知能力。18.名词解释:高峰小时交通量 答:指一天内的交通高峰时间连续1h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19.简答题:简述交通法规的作用 答:交通法规的作用有: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20.名词解释:暗适应 答:指人的眼睛由明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 《交通工程学》第2次作业 13.名词解释:车头间距 答:指在同向行驶的车队中,两连续行驶的车辆车头驶过某一点时的时间间隔。 14.名词解释:高峰小时系数 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比称为高峰小时系数。 15.什么是交通工程学?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 答: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动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技术学科。 16.什么是驾驶疲劳?导致驾驶疲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机能下降的现象。生活环境、睡眠质量、车内环境、运行条件、身体条件、驾驶经历。 17.交通量调查的意义、基本步骤及主要调查方法各有哪些? 答:1、确定道路设施的规模;2、确定交通控制方法;3、确定交通与运营管理依据;4、预测交通量趋势;5、用于运输经济分析;6、评价道路安全程度。 调查方法:1、人工观测法;2、自动计测法;3、乘车调查与观察法 18.交通条件对车速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答:1、驾驶员的影响;2、车辆的影响;道路的影响;交通条件的影响;环境的影响。 《交通工程学》第2次作业 15.影响交通延误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驾驶员自身素质,车辆性能及技术状况、道路及其车流组成情况、交通负荷转向车比例及其他干扰情况、道路服务水平及交通控制水平、道路交通环境及其他因素等。

大学交通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A)卷 学年第一学期第1页共4页 号 学 名 姓 级 班 1 2 信 交 级 班 用 适 卷 试

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 1、试述时间平均速度与区间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答:时间平均速度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所有车辆 点速度的算术平均值。(2分) - 1 n 计算公式为:Vt =—2 V ; n i —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 分) 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2、道路通行能力: 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亦称道路通行能量。 3、绝对相位差: 在联动信号中,选定一个标准路口,规定该路口的相位差为零,其他路口相对于 此路口的相位差, 称为绝对相位差。 4、服务水平: 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 度或服务质量。 期末考试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试卷答案和评分标准 5、延误: vt :时间平均车速;V i :第i 辆车的地点车速; n :单位时间内观测到车辆总数 (3 分) 区间平均速度是指某路段的长度与通过该路段所有车辆平均行程时间之 比。 (2 分) 计算公式为: - 1 -Z - n i V i . 7 vs :区间平均车速;其他符号意义同前。(3分) 2、简述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以及各阶段的功能。 答:四阶段为交通发生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配。 (2 分) 交通发生预测用于推测规划年交通量;(2分) 交通分布预测区与区之间交通流量的多少;(2分) 交通方式划分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 (2分) (交通分卷预测将各小学年第不同交通方期的交通量分页 到具体的路网 上。 分)

交通运输工程学试卷及答案教学提纲

交通运输工程学试卷及答案 2 0 1 4

、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交通密度不容易观测,通常用其他变量来代替,但是 —不能用来代替交 通 密 度 C 】 A ?时间占有率 B .空间占有率 C .车头时距 D ?车头间距 2 .设车流的流量为Q 辆/小时,车头时距h 服从负指数分布。则到达的车 头时距h 大于t 秒的概率是— A . exp(3600Qt) B . exp(-3600Qt) 3600) D . exp(Qt/3600) 3.不属于铁路信号基本色的为 A .红色 B .紫色 C .绿色 5.理想条件下高速公路在设计车速为 100km/h 时每车道通行能力为 【B 】 A . 1600小客车/h B . 1400小客车/h C . 1250小客车/h D . 1100小客车/h 二、填空:(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 .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_警告标志、 禁令标志、指示标志 和指路标志。 2.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时驾驶人、—行人、车辆 、道路 和交通环境。 3 .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 ____ 最高速度 、 加 速时间或加速度 和 最大爬坡能力 。 4 .铁路车站按技术作业形式分为 _中间站、 区段站 及编组 站_。 【C 】 C . exp(-Qt/ 【B 】 D .黄色 4.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基本参数不包括 A .绿灯时间 B .相位差 C .绿信比 【A 】 D .周期长度

5.描述交通流特征的三参数为 _车度、交通量及交通密度。 三、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交通运输系统 是由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 2.道路通行能力 我国对通行能力的定义是指道路设施疏导交通流的能力。即在一定的时段(通常15分 钟或一小时)和正常的道路、交通、管制以及运行质量要求下,通过道路设施交通流质点的能力,也称为交通容量或简称容量。它是道路设施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通过车辆的极限数值。 3.智能运输系统 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醉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有哪些?。 (1)醉酒使人的色彩感觉功能降低,视觉受到影响。(2)醉酒对人的思考、判断能力有影响。(3)醉酒使人记忆力降低。(4)醉酒使注意力水平降低。(5)醉酒使人的情绪变得不稳定。(6)醉酒使人的触觉感受性降低。 2. 请画出具有东西向左转专用相位的十字交叉口车辆流向图和信号配时图?

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钱学森共13页文档

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 要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强国,必须大大地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这是大家所认识了的。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我们现在不但科学技术水平低,而且组织管理水平也低,后者也影响前者。要解决组织管理水平低的问题,首先要认识这个问题,要认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有充分认识我们的管理水平低、管理工作存在着混乱的情况,我们才能够切实地总结经验教训,不但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要学习和掌握合乎科学的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否则,我们就会继续浪费时间、人力和资金,就不能完成我们在本世纪内要完成的宏伟任务。有了认识只是第一步,还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要改革目前我国上层建筑中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特别要打破小生产的经营思想,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组织管理。我国虽然早已是社会主义国家了,但意识落后于存在,小生产的经营思想还根深蒂固,我们不懂得用大生产的经济规律去组织生产,这就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必须在上层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革。第二个方面是要使用一套组织管理的科学方法。我国在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中的先行者是华罗庚教授,他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对“统筹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大庆油田、黑龙江省林业战线、山西省大同市口泉车站、太原铁路局、太钢,以及一些省市公社和大队的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许和鼓励。我们在本文想就这第二个方面,讲点意见,也就是从总结组织管理的经验,讲讲建立起比较严密的组织管理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培养组织管理的科学人才,以此引起大家进一步的讨论,从一个侧面帮助管理水平的提高。 现在我们来讲一讲组织管理工作的历史发展情况。先从工程技术方面说起。在历史上,例如作为个体劳动者的一个泥瓦匠,他要造房子,首先要弄到材料,选定一个可行的方案,然后进行建设。他要建造一间什么样的房子,在他动手建造之前,房子的形象已经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他按照一定的目的来协调他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并且随着不断出现的新的情况来修改原来的计划。在整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交通工程学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交通工程学》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称交通工程学科为“五E”学科,“五E”指的是:工程(Engineering)、法 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 (Environment)。 2、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从视力、视野、和色感等几个方面体现。 3、根据美国的研究,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4、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有85%的车辆行 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此速度称为 85%位车速,交通管理部门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最高车速。 5、OD调查,是一项了解交通的发生和中止在有关区域里所做的调查。 6、M/M/N排队系统是指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 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7、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三级服务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采用三级服务水平。 8、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 1、交通量; 答案: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高峰小时系数;

答案: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 3、设计车速; 答案: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标准。 4、服务水平; 答案: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在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方面得到 的实际效果。 三、简答题 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有: (1)系统性; (2)综合性: (3)交叉性; (4)社会性; (5)超前性; (6)动态性。 2、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答案: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区别:

交通工程学习题库1

《交通工程学》试题库 一.问答题 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与交通安全有何关系 2. 疲劳驾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与肇事的关系是什么 3. 什么是城市道路的交通特性 4. 什么是道路的平面线性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如何保证 5. 交通量和流率是如何定义的二者有何区别 6. 描述信号交叉口的参数——饱和流率和损失时间是如何定义的 7. 时间平均速度和区间平均速度是怎样定义的二者有何区别相互关系如何 8. 交通量调查中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哪些情况 9. 叙述车辆跟驰模型。 10. 叙述交通波理论的基本内容。 11. 叙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作用与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关系。 12. 什么是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依据是什么 13. 叙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措施。 14. 平面交叉口是否采用信号灯控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15. 在交叉口信号配时中,为什么要设置黄灯和全红时间一个两相位的交叉口,其信号 周期长度的计算包括几个黄灯(或全红)时间 16. 什么是交通规划其目的是什么 17. 交通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18. 简述增长系数法、重力模型法的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 19. 在交通事故原因分析中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 衡量交通事故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21. 常用的事故多发地点评定方法有哪些 22. 叙述城市公共交通的含义和结构 23. 如何计算公共交通客运能力 24. 叙述轻轨交通的优点。 25. 叙述道路交通环境的含义。 26. 叙述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及控制办法。 27. 什么是智能运输系统 28. 什么是运行延误 29. 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0. 什么是交通流理论研究交通流理论常用方法有哪些 二.计算题 1. 一交叉口,设置了专供左转的信号相,经过研究指出:来车符合二项分布,每一周期内平均到达20辆车,有25%的车辆左转且无右转,求: (1) 到达三辆车中有一辆左转的概率; (2) 某周期不使用左转信号相的概率。 2. 车流在一条6车道的公路上畅通行驶,其速度为V=80公里/小时,路上有座4车道的桥,每车道的通行能力为1940辆/小时,高峰时车流量为4200辆/小时(单向)。在过渡段的车速降至22公里/小时,这样持续了小时,然后车流量减到1956辆/小时(单向)。试估计桥前的车辆排队长度和阻塞时间。 3. 有一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口,火车通过时,栅栏关闭时间h t r 1.0 。已知公路上车辆

交通运输工程学pdf

交通运输工程学pdf 【篇一:交通运输工程学试卷完整版】 一、选择题 1、某条道路是客车专用快速路规定了道路的(b )分类属性 a 规划设计 b交通管理 c断面布置 d 交通控制 2、城市道路网络的特征指标一般不用( b)表示 a路网密度 b道路面积率 c人均道路长度 d路网技术等级 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与( b)无关 a建筑面积 b城市用地规模 c项目性质 d 项目位置 4、确定某机场为4d或4e等级是依据( a c d) a飞机最大轮距宽度 b机场客运量 c飞机场地长度d飞机最大 5、交通改善规划tip的更新年限一般为(b ) a 一年 b 三年 c 二十年 d五年 1、简述its的基本概念,可以采用哪些its技术来缓解交通拥堵。答:智能运输系统( 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可以采用的its技术有 1)交通诱导系统(车辆导航系统)采用了道路实时信息采集与发布等技术 提示路段拥堵情况,诱导驾驶人选择畅通路段,有利于交通流在路网上的平衡,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通过获得实时交通信息帮助道路使用者找到一条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最优路径,通过诱导道路使用者的出行行为来改善路面交通系统) 2)停车诱导系统 采用了泊位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 诱导车辆顺利停车,减少寻泊车辆在路上绕行产生的多余交通量,缓解交通拥堵。 3) etc不停车收费系统 采用了车辆自动识别技术,电子自动计费技术等。 减少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排队与延误,减少高速公路出入口上的拥堵情况 1)出行者信息系统 出行者信息系统可以在出行前或者出行中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中,出行前的信息服务可以为出行者提供用于选择的出行方式、路线和

钱学森与《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与《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与《工程控制论》钱学森与《工程控制论》 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29年,钱学森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机械和力学。1934年,钱学森大学毕业,并考取清华大学赴美留学预备班。1935年,钱学森远渡重洋,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专业硕士学位。1936 年,即一年后,钱学森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专业硕士学位,同年,钱学森转学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后,即1939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获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 钱学森的博士导师冯·卡门(Von Karman)是近代力学的奠基人,领导着美国最早的火箭研究机构—“喷气推进实验室”。 获取博士学位后,钱学森留校任教,从事火箭导弹研究,并成为冯·卡门研究小组和“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重要成员。 二十世纪40年代,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理论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并成为世界级的火箭专家。1943 年,钱学森和马博尔(Marble)合作完成了《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研究报告,为二十世纪40年代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 钱学森对于科学最突出贡献之一在于,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钱学森与冯·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和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亚声速采用的公式是以钱学森和冯·卡门的名字命名的 “Karman-Tsien”公式。 1945年, 美国政府组建了一个由36位优秀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团去德国考查。考察团要参加一次重要的战略行动。冯·卡门受聘担任了这个科学顾问团的团长,被授予少将军衔。钱学森受聘担任火箭组主任,被授予上校军衔。 冯·卡门后来回忆道: “我们的朋友钱学森,是1945年我向美国空军科学顾问组推荐的专

交通工程学I考试模拟题目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2015-2016学年 第2学期《交通工程学I》复习参考题目 一、名词解释 1.交通工程学 2.(汽车)最高车速 3.路网密度 4.视野 5.动视力 6.交通量 7.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8.AADT 9.MADT 10.WADT 11.高峰小时系数 12.交通量的构成 13.交通流特性 14.交通流基本参数 15.交通量 16.设计小时交通量 17.地点车速 18.行驶车速 19.行程车速 20.时间平均车速 21.车流密度 22.车头间距 23.车头时距 24.临界密度 25.阻塞密度 26.交通量换算

27.空间占有率与时间占有率 28.延误 29.束流 30.分离 31.排队论 32.非自由行驶状态 33.车流流动理论 34.车流波动 35.道路通行能力 36.服务水平 37.基本路段 38.基本通行能力 39.实际通行能力 40.规划通行能力 41.交织 42.匝道 43.Wardrop均衡原理 44.交通规划 45.交通事故 46.交通事故现场勘查 47.交通安全评价 48.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49.交通法规 50.绿信比 51.停车供应 52.停车密度 53.停放车辆指数 54.停放周转率 54. P+R停车换乘系统

55. ATMS 56. ITS 二、简答题 1.广义交通、狭义交通异同是什么? 2.交通在经济建设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4.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5.简述驾驶人的反应操作过程。 6.汽车驾驶控制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包括哪些? 7.醉酒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有哪些? 8.疲劳驾驶的定义与危害。 9.简述自行车流的交通特性。 10.机动车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11.在道路上行车时吸引驾驶员注意力的三组因素是什么? 12.我国城市道路公路分为哪些等级?城市道路有哪些类别? 13.简述道路的基本特性。 14.路网密度的基本概念 15.路网布局形式有哪些? 16.简述交通系统四要素的相互关系。 17.设计小时交通量是如何确定的? 18.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9.交通条件对车速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20.行车速度特性包括哪几种类型? 21.简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 22.交通量换算的定义? 23.交通量资料的用途是什么? 24.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有何区别? 25.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6.延误的定义及其分类主要有哪些?

交通工程学考研试题

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51 试题名称:交通工程学基础 1992年: 一.在一条长度为24公里的干道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观测到汽车100辆通过,设车流是均匀连续的且车速V=20公里/小时,试求流量(q)、时距(h t)、空距(h d)、密度(K)以有第一辆汽车通过此干道所需时间(t)[以分钟或小时计均可]。(15分) 二.某路段10年的统计,平均每年有2起交通事故,问此路段明年发生事故5起的概率是多少?又某交叉口骑自行车的人,有1/4不遵守红灯停车的规定,问5人中有2人不遵守交通规定的概率是多少?(15分) 三.某交叉口信号周期为40秒,每一个周期可通过左转车2辆,如左转车流量为220辆/小时,是否会出现延误(受阻),如有延误,试计算占周期长的百分率,无延误则说明原因(设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20分) 四.试说明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的定义及区间平均车速与时间平均车速的关系。(15分) 五.简述交通事故的定义与主要指标并就其是否合理予以简评。(15分) 六.简述城市交通规划的类型、内容、程序与主要作用。(20分) 1993年: 一.何谓行车延误、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影响延误的因素是什么? 二.简述起讫点调查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三.我国的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 四.某高速公路拟建立收费站。已知车辆是随机到达收费站的,其到达率为2000辆/小时,每辆车交费所需时间符合平均时间为6秒的指数分布。在采用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情况下,请用具体计算指标比较说明在应该收费站设2个、4个及6个收费口的效果。五.已知某十字交叉口,其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3条车道分别供左转专用、直行和直右混行; 南北干道一个方向有2条车道,分别供直左混行和直右混行。车种比例,大车:小车=2:8,车头时距为秒。信号灯周期为125秒;绿灯时间,东西向为70秒,南北向为50秒。路口折减系数取。东西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分别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和10%; 南北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设该交叉口不影响对向直行车的左转交通量为134辆/小时;直右车道上允许的右转交通量为185辆/小时。请按停车线法计算应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1994年: 一.简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何谓“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量“?请扼要阐明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三.某停车场,到达车辆数是50辆/小时,停车场的服务能力为80辆/小时,其单一的出入道能容纳5辆车,问此出入道是否合适? 四.若在5公里长的公路上随机40分布辆汽车,求任意500米路段上有5辆以上的概率。五.何谓高速公路合流部分、分流部分的通行能力?应如何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