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谢宏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谢宏治
(2010年3月19日)
同志们:
刚才安元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满意副市长就如何加快文化建设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就建设文化衡阳,讲几点意见。
衡阳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在海内外很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新的形势下,衡阳如何传承文化薪火、再创文化优势,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文化立市、文化活市、文化塑城、文化旺城”。“文化立市”,就是要从思想上重视文化,从战略上推进文化,树立文化领先、文化优先的理念,让文化在蒸湘大地上“立”起来。“文化活市”,就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充分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让衡阳文化释放更大的活力。“文化塑城”,就是要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塑城计划,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用文化塑造城市。“文化旺城”,就是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出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建立网络健全、运行高效、惠及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气旺、投资旺、消费旺、发展势头旺、干部群众士气旺的衡阳再添一把旺盛的文化薪火。
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软实力就是经济硬支撑。我们要从战略上谋划文化工作,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上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一要进决策。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履行好党和政府执政使命的高度,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文化工作,每半年至少深入文化单位现场办公一次,加强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确保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二要进规划。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文化发展的战略研究,精心制定《衡阳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规划要着眼于用好战略机遇期,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并注意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要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大工程,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要进预算。各级党委政府要逐步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县市区每年设立50万元文化活动专项资金要不折不扣到位;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和乡镇文化专干工资要确保全额拨款,纳入财政统发范围;村兼职文化管理员的报酬要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中解决;“政府买单,群众看戏”、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经费要按规定列入财政预算。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科学发展就是抓大项目、好项目。文化项目是最有潜力、最有活力、最具竞争力的大项目、好项目。一要用最好的理念推动文化项目建设。一个文化项目就是一道风景、一张名片。各级各单位要整合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人才优势,兴起文化馆所、文化遗址、文化景点、文化商圈的建设热潮。要注重在城市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城市雕塑、广场道路等有形载体中,赋予文化内涵,使文化项目建设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要挖掘衡阳厚重的文化底蕴,注重文化项目、文化景点等方面的文化包装,使之得到质的提升,把衡阳各地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东西,以最适宜、最优美的形式展示出来;要经常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精心设计,点亮昨天的文化、彰显今天的文化、描绘明天的文化,使衡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脉得以传承。二要用最优的政策支持文化项目建设。近些年来,为扶持文化建设,中央和省里相继出台了中办发[2005]27号、中办发[2007]21号、湘办发[2006]26号等一系列文件,对税收减免、土地使用、金融信贷等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此,我们要用好、用足、用够。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今年要重点推进“十大文化工程”。各地各单位要围绕这些重点文化项目,积极争取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在立项、选址、征地等方面,该变通的变通,该减免的减免。同时,要加大力度,支持民办非营利性机构的文化建设,给予适当补贴。三要用最大的力度推动文化项目建设。要实行
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要善于运用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督查、绩效式考核,切实把文化项目建设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一心一意抓好文化项目建设,以项目带来投资,在投资中促进文化发展;以项目带来变化,在变化中凝聚文化队伍。
三、要把文化惠民作为第一民生
当今时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群众求知、求美、求乐,想文化、盼文化、要文化,文化惠民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民生工程。各级各单位要从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出发,大兴全民读书、全民创业、全民健身、全民节俭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一要面向基层,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做到县有两馆(文化馆和图书馆)、乡有一站(文化站)、村有一室(文化活动室)。与此同时,要积极扶持群众建设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业余剧团的发展,使之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二要贴近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要坚持定期送地方戏,巡回演经典剧,经常办文化节,广送群众喜爱的文化大餐;要按照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公共大
戏台”等活动,广搭群众参与的文化舞台;要经常开展“政府部门买单、群众免费看戏”、“电影进社区、文明进家庭”等活动,不断完善博物馆、纪念馆、爱教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制度,广派群众受益的文化“红包”。特别是每逢重大节庆日和节假日,要在公共场所举行群众文化活动,并在新闻媒体公布活动动态,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党的温暖。三要立足本土,精心创作文艺精品。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只有真正的精品才能使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文艺创作实践中;要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要求放在首位,以观众和读者欢迎不欢迎作为衡量艺术成败的重要尺度;要深入生活,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怀百姓情感,写百姓生活;要把艺术创作规律、市场规律和观众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避免出现“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属”的现象,真正创作出群众喜爱、市场欢迎的文艺作品。
四、要把文化转型作为第一课题
当今社会正在深度转型,文化作为社会的先导,处在社会转型的最前沿。各级各单位要积极探索文化转型这一重大课题,重点研究,重点突破。一要深化改革,促进文化体制转型。体制机制不活,文化发展不旺。大改革才有大活力,大创新才有大发展。按照省文化强省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今年上半年全省四个试点城市(长沙、岳阳、常德、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