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中医辨证12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牛膝:《别录》“味酸,平,无毒。主伤中少 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 髓,除脑中痛及腰膝痛,妇人月水不通,血 结,益精,利阴气,止白发。 《本经》“坠胎”。
▪ 人参:《别录》“微温,无毒。主治肠胃中冷,心腹 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 脉,破坚积。”
▪ 芍药:《别录》“味酸,微寒,有小毒。主通顺血脉, 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 消痈肿,附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 (2)毒副作用 : 肾毒:马兜铃、木通 肝毒:川楝子、天花粉、半夏 苍术、薄荷、桑寄生
3.学说与用药 (消化疾病方面)
▪ 3.1 阴阳气机升降 ▪ 3.2 肝胆气机升降学说: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 ▪ 3.3 脾胃升降学说:
李东垣《脾胃论》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3.1 阴阳气机升降
▪ 阳升阴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 为天,浊阴为地”,“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清阳出上窍,浊阴 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 四肢,浊阴归六腑。”
▪ 三药配伍:桔梗,上宣肺气,下行大肠,消 痈排脓,《内经》“病之下取于上”;秦皮, 气味苦寒,其性滞涩,入大肠经,清热燥湿 止痢;仙鹤草,入大肠,功专止血,并能补 虚,上下并治。肺大肠并用,共奏通达上下, 凉血止痢,补虚收涩之功。
▪ 另配伍药组:黄芪、三七粉、白芨,苡米、 败酱草;黄连、木香、炒枳壳、焦楂、薤白
肉苁蓉、当归、炒杏仁、炒桃仁; 炒卜子、炒莪术
3.2 肝胆气机升降学说
足厥阴肝经,主升;足少阳胆经,主降。二者为阴 阳脏腑关系。情志等伤肝,肝气升,胆也随之失降, 胆气不降,肠胃中浊气,逆流入胆,干扰清净之府, 而气滞浊壅,胆流不畅,曰痛,曰胀,曰便秘。
▪ ①胆囊炎
▪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清胆截疟,升举阳气。 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 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 黄芩:清热泄火,清热燥湿、清热安胎。入少阳经, 善清少阳之邪热。
▪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连翘气芳烈, 而性凉,故凡在气分之郁热,皆能泄之;又 味兼苦辛,故又治肝家留滞之邪毒也。”
《衷中参西录》:“连翘善理肝气,既能 疏肝气之郁,又能平肝气之盛。”
阴;五脏之分,穷必归肾。”
2. 临症选药原则
▪ 2.1 循证论方:辨准诊眼,选用古方, 如:
小柴胡汤:“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 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 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方中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 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 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实四两;若腹中痛者, 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 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 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 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 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 三两。……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 悉具。”
循证论方:辨准诊眼,选用古方
▪ 镇肝熄风汤:头晕、面赤,足软,脉弦长。 ▪ 炙甘草汤:“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
草汤主之。” ▪ 酸枣仁汤:“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
之。”
2.2 掌握中药的特点:
《本经》《别录》:上、中、下三品 后世:根、花、木、叶、子、动物等
不是以功效归类,致使许多药效被遗弃。如:
▪ 阴升阳降:《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之升降, 天地之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 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 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 因,而变作矣。”
①返流性食道炎(食管裂孔疝)
▪ 病在食管下端,位于膈上,发病与肺气肃降、 大肠传导相关。
▪ 栝蒌、郁金、枳壳 ▪ 栝蒌:《注解伤寒论》:“泄胸中郁热。”
前人指出“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 ▪ 枳壳:苦降下气,善宽胸利膈,行气消痞。
张洁古“胜湿化痰,泄肺走大肠。”
▪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疏肝利胆。
《本草汇言》:“治胸胃膈痛,两胁胀痛,肚 腹攻痛,饮食不思。”
▪ 三药配伍:栝蒌,甘寒润滑,既上清肺胃之热,开 胸散结,又下滑大肠以通脏腑;枳壳行气消胀,宽 胸快膈,下理大肠之滞;郁金既入气分,又入血分, 能行气解郁(胸肺郁气),凉血散瘀。上、下并用, 气血并调,共奏宣降肺气,宽胸利气、润肠通便之 功。
《本经》:“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 痹,破坚积,寒热疝癥、止痛、利小便,益气”。
▪ 白头翁:《别录》:“有毒,主治鼻衄。”
▪ 肉苁蓉:《本经》:“味甘,主五劳七伤,补中, 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 人癥瘕。”
2.3 熟悉现代药理
▪ (1)药理药效:如 纠正心律失常: 苦参、香橼、常山 抗病毒:山豆根、板蓝根
消化内科疾病的 中医学说和药用配伍
康复中医科培训课件
1.内科病证的辨证规律
1.1 外感疾病:六经辨证:张仲景《伤寒论》 卫气营血辨证: 叶天士《温热论》 三焦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辨》
1.2 内伤疾病:脏腑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轴心线:脏腑阴阳气机升降: 在经(气)===〉奇经
在络(血) ▪ 清.顾靖远《顾靖远医镜》:“阳邪之至,害必归
▪ 另配伍药组:姜半夏、黄连、白蔻;三七粉、白芨、 煅瓦楞。
②溃疡性结肠炎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得配本草》:“治入痢药,开肺气之
郁 于大肠。”
▪ 秦皮:清热燥湿、清肺明目、止咳平喘。 《汤液本草》:ຫໍສະໝຸດ Baidu主热痢下重,下焦
虚。” ▪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补虚,杀虫。
《百草镜》:“下气治血,理百病,散 痞
③功能性便秘
▪ 紫苑: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本草正义》:“惟紫苑疏泄肺气,则上焦开
而下焦亦泄。” ▪ 酒大黄:清肠通便,泻火解毒、逐瘀通经。
周凤梧:大黄苦寒沉降,气味具厚,力猛 善走,能直达下焦,荡涤胃肠积滞,清泄血分实热。 ▪ 郁李仁:润肠通便,消胀行水。
李东垣:“专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 ▪ 三药配伍,宣上通下。 ▪ 另配伍药组:白术、枳实、蒲公英、川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