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毕业设计
传感器在家用电磁炉系统中的设计毕业设计

毕 业 设 计(说 明 书)题 目:传感器在家用电磁炉系统中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传感器毕业论文题目

传感器毕业论文题目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
而单靠人们自身的感觉器官,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它们的功能就远远不够了。
为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传感器。
因此可以说,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长,又称之为电五官。
下面是学术堂为大家整理的传感器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传感器毕业论文题目一:1、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生产监控系统设计2、高秆作物自对行作业控制方法研究3、智能化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研制4、基于农业物联网的智能温室系统架构与实现5、精密排种器性能监测装置研究--基于超材料光电传感器6、基于电容信号的排种监测系统研究7、基于摩擦阻力法的粮食水分检测仪研制8、面向精细农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9、基于二维激光传感器无人直升机作业边界探测10、水稻浸种催芽箱温度传感器优化配置--基于遗传算法11、基于计时库仑技术的可再生型三磷酸腺苷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12、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用低阻尼宽频响加速度传感器13、有线无源PDC-SiCN陶瓷基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14、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事件触发的分布式滤波15、综合传动油液金属磨粒在线监测传感器研究16、考虑互感影响的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17、基于小波变换的磁悬浮轴承冗余位移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18、胺菊酯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19、NaOH蚀刻玻碳电极的大肠杆菌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检测20、传感器节点自主供电的环境混合能量收集系统设计21、高精度硅压阻式气压传感器系统设计22、基于光纤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温度传感器23、基于石墨烯修饰碳电极的铜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24、最优距离与细胞分簇的无线传感器路由算法25、一种新型光纤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26、润滑油金属磨粒传感器设计及试验研究27、自校正型CMOS数字温度传感器28、5MN光纤布拉格光栅力值传感器29、磁致伸缩压力传感器设计及其输出特性30、光纤超声传感器及应用研究进展31、保偏微纳光纤倏逝场传感器32、特高频传感器等效高度的频域参考测量方法33、基于MOFs材料的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34、谷物在线水分传感器的研究35、基于声传感器阵列的连续泄漏定位方法研究36、新型双通道可选择性SPR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传感器毕业论文题目二:、基于柔性铰链结构的高灵敏度低频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37、基于柔性铰链结构的高灵敏度低频光纤光栅加速度传感器反应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制38、基于Au纳米颗粒/还原氧化石墨烯C-反应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基光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39、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基光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展、湖北省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40、湖北省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液位监测传感器校准装置41、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液位监测传感器校准装置、一种加载短路针的小型化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内置特高频传感器42、一种加载短路针的小型化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内置特高频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的自适应降噪研究43、图像传感器的自适应降噪研究、电涡流传感器探头线圈的参数化设计与制造44、电涡流传感器探头线圈的参数化设计与制造、基于洛伦兹力机理的电磁超声周向导波传感器研制45、基于洛伦兹力机理的电磁超声周向导波传感器研制的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改进协议46、基于ZigBee的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改进协议、热磁对流氧浓度传感器感应机理的实验47、热磁对流氧浓度传感器感应机理的实验、新型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48、新型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多监控任务移动传感器网络高效数据路由协议49、多监控任务移动传感器网络高效数据路由协议、变控制线的燃气轮机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50、变控制线的燃气轮机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基于构型优化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灵敏度提升方法51、基于构型优化的高阶模态微质量传感器灵敏度提升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高效的自适应分簇算法5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高效的自适应分簇算法、新型可集成的湿度传感器设计与分析53、新型可集成的湿度传感器设计与分析全景视觉传感器54、适用于管道内形貌检测的3D全景视觉传感器、对射式螺旋形光纤液位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55、对射式螺旋形光纤液位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移动机器人的超声波传感器发散角标定及应用56、移动机器人的超声波传感器发散角标定及应用、单排差动结构的新型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57、单排差动结构的新型纳米时栅位移传感器的水分仪称重传感器非线性补偿研究58、基于PSO-LSSVM的水分仪称重传感器非线性补偿研究、波长和强度同时响应的锥形多模光纤温度传感器59、波长和强度同时响应的锥形多模光纤温度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式覆盖控制研究综述60、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式覆盖控制研究综述、激光传感器在喷雾靶标检测中的研究应用61、激光传感器在喷雾靶标检测中的研究应用、一种带混合联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任务分配策略62、一种带混合联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任务分配策略仿真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研究63、基于cooja仿真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研究、可穿戴式柔性电子应变传感器64、可穿戴式柔性电子应变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65、MoS_2中空纳米球的制备及在超灵敏microR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比率式荧光纳米氧传感器66、比率式荧光纳米氧传感器、新型视频喉镜图像传感器结构设计67、新型视频喉镜图像传感器结构设计、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无速度传感器研究68、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无速度传感器研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69、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石墨烯三维微电极生物传感器研究70、石墨烯三维微电极生物传感器研究、立式扭矩传感器磁场与输出电压分析71、立式扭矩传感器磁场与输出电压分析、基于氧化锌修饰的碳纳米管传感器的可燃气体检测平台开发72、基于氧化锌修饰的碳纳米管传感器的可燃气体检测平台开发传感器毕业论文题目三:、电动车用永磁无刷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73、电动车用永磁无刷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74、基于滑模观测器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基于无位置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硬件在环仿真研究75、基于无位置传感器的永磁同步电机硬件在环仿真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充电调度算法76、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充电调度算法、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设计77、无线视觉传感器网络的节点设计、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与趋势78、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模糊粒子群算法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路径覆盖策略79、基于模糊粒子群算法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路径覆盖策略、钾肥生产原卤井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80、钾肥生产原卤井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技术的低功耗无线锚杆应力传感器设计81、基于LoRa技术的低功耗无线锚杆应力传感器设计温度传感器的高温性能优化与设计82、LC温度传感器的高温性能优化与设计、基于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究进展83、基于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究进展、火箭贮箱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系统设计84、火箭贮箱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系统设计、双圈同轴光纤束传感器三维空间输出特性研究85、双圈同轴光纤束传感器三维空间输出特性研究、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单相整流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86、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单相整流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数据采集功率控制研究87、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数据采集功率控制研究的新型聚合物石英压电传感器振动性能分析88、基于ANSYS的新型聚合物石英压电传感器振动性能分析、阻抗型无线无源声表面波传感器的研究89、阻抗型无线无源声表面波传感器的研究、一种组合结构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90、一种组合结构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时钟同步校准的方法 91、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的本地时钟和传感器节点的RTC时钟同步校准的方法、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综述92、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综述、基于非均匀成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跳路由算法93、基于非均匀成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跳路由算法共振的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94、基于Fano共振的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基于传感器阵列的恶臭气体检测95、基于传感器阵列的恶臭气体检测、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信道传输特性试验研究96、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信道传输特性试验研究、基于寡核苷酸链的汞离子荧光生物传感器97、基于寡核苷酸链的汞离子荧光生物传感器应变传感器的隧道安全实时监测算法研究98、基于FBG应变传感器的隧道安全实时监测算法研究、输变电设备智能传感器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99、输变电设备智能传感器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有向传感器网络的覆盖增强算法100、有向传感器网络的覆盖增强算法、航向测量系统中三轴磁传感器标定的等效两步法101、航向测量系统中三轴磁传感器标定的等效两步法、基于平面电感角位置传感器的双同步参考系锁相环102、基于平面电感角位置传感器的双同步参考系锁相环、基于阻抗匹配的电子标签式香蕉气体传感器103、基于阻抗匹配的电子标签式香蕉气体传感器频段的农田信息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104、基于780MHz频段的农田信息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105、LSPR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无线温湿度传感器自动校准系统的设计106、无线温湿度传感器自动校准系统的设计、爆炸冲击条件下的加速度传感器结构分析107、爆炸冲击条件下的加速度传感器结构分析、航姿系统矢量传感器非对准误差及其校正108、航姿系统矢量传感器非对准误差及其校正传感器毕业论文题目四:、同时测量温度和折射率的光纤传感器109、同时测量温度和折射率的光纤传感器、基于硅基双微环谐振腔的高灵敏度电流传感器110、基于硅基双微环谐振腔的高灵敏度电流传感器、基于角度补偿的手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测距算法111、基于角度补偿的手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测距算法、光纤端面集成金属光子结构传感器112、光纤端面集成金属光子结构传感器、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模型预测磁链控制113、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模型预测磁链控制、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114、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实现线性测量的光学电压传感器设计115、实现线性测量的光学电压传感器设计、传感器移动云计算研究116、传感器移动云计算研究、用于山核桃陈化时间检测的电子鼻传感器阵列优化117、用于山核桃陈化时间检测的电子鼻传感器阵列优化、分辨率实时可调的无线图像传感器节点设计与试验118、分辨率实时可调的无线图像传感器节点设计与试验温度传感器的特性119、SiCSBD与MOSFET温度传感器的特性、体育场馆中的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研究120、体育场馆中的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研究、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121、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频率域感应式磁传感器灵敏度研究122、频率域感应式磁传感器灵敏度研究、可穿戴传感器进展、挑战和发展趋势123、可穿戴传感器进展、挑战和发展趋势、农业传感器技术研究进展与性能分析124、农业传感器技术研究进展与性能分析、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响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快速评定125、地铁列车振动环境响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快速评定、振动环境下压力传感器失效机理分析126、振动环境下压力传感器失效机理分析、考虑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全程无位置传感器控制127、考虑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机全程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激光传感器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128、激光传感器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光纤传感器测量精度影响分析129、环境温度变化对光纤传感器测量精度影响分析、纳米基电分析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30、纳米基电分析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兽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一种机械故障诊断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特征提取的方法131、一种机械故障诊断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特征提取的方法、热式气体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32、热式气体质量流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的力矩传感器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133、基于LabVIEW的力矩传感器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基于屋顶二值红外传感器网络的人体定位和行为识别系统设计134、基于屋顶二值红外传感器网络的人体定位和行为识别系统设计、多普勒辅助水下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研究135、多普勒辅助水下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研究、变压器局放检测光纤超声传感器优化设计与分析136、变压器局放检测光纤超声传感器优化设计与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带延时的一致性时间同步137、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带延时的一致性时间同步、多传感器室内环境监测系统138、多传感器室内环境监测系统、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系统集成设计139、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系统集成设计、三轴磁传感器误差分析与校准140、三轴磁传感器误差分析与校准研究141、基于模糊控制的无电压传感器光伏系统MPPT研究、微纳光纤高温压力传感器142、微纳光纤高温压力传感器的煤矿井下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143、基于ZigBee的煤矿井下无线传感器节点设计、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温度修正试验144、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温度修正试验传感器毕业论文题目五:、一种带有能量自补给节点的异构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145、一种带有能量自补给节点的异构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基于平面线圈线阵的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146、基于平面线圈线阵的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基于测量基准变换的增量直线式时栅传感器研究147、基于测量基准变换的增量直线式时栅传感器研究、无源伺服反馈多输出低频振动传感器148、无源伺服反馈多输出低频振动传感器、基于信誉系统及数据噪声点检测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安全模型 149、基于信誉系统及数据噪声点检测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安全模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行为度量方案150、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行为度量方案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传感器控制151、基于STM32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传感器控制、一种有向传感器网络强栅栏覆盖算法152、一种有向传感器网络强栅栏覆盖算法、滑动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位移传感器153、滑动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位移传感器波传感器测量液体流速矢量的方法154、薄膜谐振Lamb波传感器测量液体流速矢量的方法、应急情况下最少转发节点的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树算法155、应急情况下最少转发节点的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树算法、基于平面线圈的高分辨力时栅角位移传感器156、基于平面线圈的高分辨力时栅角位移传感器传感器动态模型参数识别157、基于HFLANN的MSMA传感器动态模型参数识别、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混合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158、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混合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纳米温度传感器159、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纳米温度传感器环温度及环境折射率双参量光纤传感器研究 160、基于保偏光纤和LPFG的Sagnac环温度及环境折射率双参量光纤传感器研究、基于对称铰链的中低频光纤加速度传感器及其优化设计161、基于对称铰链的中低频光纤加速度传感器及其优化设计、光纤光栅激光传感器与其研究进展162、光纤光栅激光传感器与其研究进展、一种基于结构优化的光纤束压力传感器163、一种基于结构优化的光纤束压力传感器、时栅位移传感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研究164、时栅位移传感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研究、满堂支架无线监测力传感器研制及系统设计165、满堂支架无线监测力传感器研制及系统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综述166、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综述、感知受限的移动传感器节点扫描覆盖优化算法167、感知受限的移动传感器节点扫描覆盖优化算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温度监控系统设计168、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温度监控系统设计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策略及仿真169、基于PSO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策略及仿真、纳米材料比色分析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170、纳米材料比色分析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的发展前景171、尤政院士谈中国制造与传感器/MEMS的发展前景、探析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优化172、探析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优化、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173、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基于金属负载型碳纳米管的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174、基于金属负载型碳纳米管的适体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175、金薄膜电极表面修饰纳米ZrO_2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精细农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节点定位研究176、精细农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节点定位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算法研究177、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算法研究银纳米棒复合材料和丝网印刷三电极体系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178、基于二硫化钼/银纳米棒复合材料和丝网印刷三电极体系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铜碳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对苯二酚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179、铜碳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对苯二酚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基于复合介电材料的印刷柔性压力传感器研究180、基于复合介电材料的印刷柔性压力传感器研究181、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服装实体销售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ICP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传感器及电源通用控制器的设计学生:赵磊学号:********指导教师:***专业:机械电子工程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O一一年六月Graduation Design(Thesis)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Design of Senor and Source General ControllerUndergraduate: Zhao LeiSupervisor: Prof. Yin AijunMajor: Mechanical-electronic Engineering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June 2011摘要测试技术与测试仪器是获取信息、分析和处理测量数据的关键技术和手段,是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质量分析检验与控制不可获取的工具。
机械科学里测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研究分支,机械里面的测试有机械的振动、噪声等测试,其中机械振动的测试及工程上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理论技术的水平的提高,现代的振动测试过采用电测法,但是在机械行业里面机械式的测振法仍然是以振动传感器为理论基础的。
现在工程测试中广泛采用的机械量的电测原理和技术,也就是首先使用各种转换装置——传感器来将不同信号的物理特征转为具有物理特性的电信号。
所以传感器在机械测试中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的。
要做好机械测试这一块的工作,我得做好测试整个过程中的每一步。
而传感器要很好的工作它肯定是需要完善的调理电路。
而在机械的测试技术中常用到得就是两种传感器,普通的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和ICP加速度传感器,两者的应用都很广泛,在现代的机械测试中都应用的很多。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两种传感器的结构,在测试中的应用,以及两种传感器使用的差别。
两种传感器之间又由于内部有小的细微差别使他们在测试的时候拥有不同的测试通道,这样我们的测试仪器上就需要给两种传感器配备不同的通道口,是仪器显得繁重而且给测试工作带来烦恼,在本文中将以简化测试人员的工作,简化测试仪器的为目的设计一个传感器自动识别及调理电路来实现传感器通道口的共用问题,同时也解决ICP传感器的恒流源供电。
(完整版)酒精浓度传感器(MQ3)毕业论文

(完整版)酒精浓度传感器(MQ3)毕业论⽂摘要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速发展,⼈民⽣活⽔平的迅速提⾼,中国逐渐步⼊“汽车社会”,酒后驾车⾏为所造成事故越来越多,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酒精正在成为越来越凶残的“马路杀⼿”。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车祸丧⽣的⼈数就超过60万⼈,留下永久性伤残者在400万以上,⼀般受伤者则不计其数。
在许多国家,车祸已成为第⼀位意外死亡原因。
此外,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惊⼈。
据事故调查统计,⼤约50%—60%的车祸与饮酒有关。
中国公安部门在2009年8⽉,在全国各地加强查处酒后驾驶的⼒度,以减少由酒后驾驶造成的恶性交通事故。
要查处就涉及到检测⼈体内的酒精含量和使⽤设备来进⾏检测的问题。
本⽂研究设计了⼀种⽤于公共场所具有检测及超限报警功能的酒精浓度智能测试仪。
其设计⽅案基于89C51单⽚机,MQ3酒精浓度传感器。
系统将传感器输出的4~20mA的标准信号通过以AD0832为核⼼的AD转换电路调理后,经由单⽚机进⾏数据处理,最后由LCD显⽰酒精浓度值。
⽂中详细介绍了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以及数据显⽰⼦系统和报警电路的设计⽅法和过程。
系统对于采样地点超出规定的酒精浓度时⼆极管报警电路提醒监测⼈员。
同时,操作⼈员对于具体报警点的上限值可以通过单⽚机编程进⾏设置。
关键词:酒精浓度传感器(MQ3); STC89C52 MCU; AD转换器AbstractSince 2000,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apid increas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hina society is also growing, Alcohol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rutal "killer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worldwide number of people killed in road accidents every year on more than 60 million people, left with permanent disability of 400 million or more, usually the injured were numerous. In many countries, traffic accidents addition, the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the accident is quite amazing. Accident investigation,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bout 50% -60% of car accidents and alcohol-related. China’s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in August 2009, around the country to strengthen efforts to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drink driving, to reduce the drink driving accident caused by the vicious. To investigate the body involving the detection of alcohol and use of equipment to detect problems.In this paper, design a public place for the detection and limit alarm functions with an alcohol concentration of intelligent tester. This design,based on STC89C51 microcontroller and MQ3 alcohol concentration sensor. System sensor output 4 ~ 20mA standard signal through AD0832 core A D converter circuit, after conditioning, data processing by the MCU, the final alcohol concentration value from the LCD displa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ata acquisition subsystem, data processing and data display subsystem and alarm circuit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sses.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the sampling sites exceeding the alcohol concentration diode reminder alarm circuit monitors. Meanwhile,the operator specific alarm point for the upper limit set by MCU programming.Alcohol tester will bring a driving signal prior to a safeKey words: Alcohol concentration sensor (MQ3) ; STC85C52 MUC ;A D converter⽬录摘要 .................................................................. ABSTRACT ............................................................... I 引⾔....................................................................第⼀章绪论 ............................................................1.1酒精浓度检测仪开发背景.............................................1.2酒精浓度检测仪的发展...............................................1.3酒精浓度检测仪设计内容.............................................第⼆章⽅案器件简介......................................................2.1MCU选择的简介 .....................................................2.2数模转换器的简介...................................................2.3液晶显⽰器的简介...................................................第三章总体⽅案设计.....................................................3.1STC89C52单⽚机 ....................................................3.2ADC0832数模转换 ...................................................3.3LCD1602液晶显⽰ ...................................................第四章硬件设计 .. (1)4.1最⼩系统的实现 (1)4.2数据采集设计 (1)4.3AD转换设计 (1)4.4LCD1602液晶显⽰设计 (1)4.5报警设计 (1)第五章软件设计 (1)5.1编译语⾔的选择 (1)5.2主程序模块 (1)5.3AD转换模块 (1)5.4按键输⼊模块 (1)5.6液晶显⽰输出模块 (1)第六章系统调试 (1)6.1系统硬件调试 (1)6.1.1元器件的焊接 (1)6.1.2电路测试 (2)6.2系统软件调试 (2)6.3系统整体调试 (2)第七章结束语 (2)致谢 (2)参考⽂献 (2)附录 (2)附录⼀硬件设计原理图和PCB图 (2)附录⼆检测程序 (2)引⾔随着中国经济的⾼速发展,⼈民⽣活⽔平的迅速提⾼,中国逐渐步⼊“汽车社会”,酒后驾驶⾏为所造成事故越来越多,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酒精正在成为越来越凶残的“马路杀⼿”。
stm32本科毕业设计

stm32本科毕业设计
有很多可以做的STM32本科毕业设计项目,以下是几个常见
的例子:
1. 室内定位系统:使用STM32和各种传感器,设计一个能够
在室内实现人员或物品定位的系统,可以用于场馆导航、设备监控等。
2.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利用STM32和各种传感器、执行器,
设计一个能够实现家居设备自动控制的系统,包括灯光、温度、窗帘等设备的控制。
3. 智能车辆系统:使用STM32和各种传感器,设计一个能够
自动避障、跟随线路等功能的智能车辆系统。
4. 无人机控制系统:利用STM32和各种传感器、通信模块,
设计一个能够实现无人机的自动控制和遥控操作的系统。
5. 嵌入式图像处理系统:使用STM32和图像传感器,设计一
个能够实现图像采集、处理和显示的嵌入式系统,可以用于物体识别、图像处理等应用。
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子,具体选择什么样的项目要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来决定。
可以向导师、老师或者经验丰富的同学请教,他们会给出更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多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设计毕业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毕业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〇一年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多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设计Design of A Circuit for Multiple Sensors Data Acquisiton and Transmission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 年0 月摘要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对温度和湿度数据的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
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或日常生活中对温度和湿度数据监测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课题的设计基础是基于nRF24L01通信模块的无线多路温湿度数据采集与传输电路系统的设计,主要应用于特殊环境或工农业现场的温湿度采集与监测。
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技术,利用无线数据的通信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间布线所带来的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
本系统选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系统包括无线数据通信模块,DHT11温湿度传感器,LCD液晶显示模块,蜂鸣语音报警模块,以及模拟继电器LED指示等外围电路。
系统由主机-从机-从机的结构体系组成,主机系统可同时对多个传感采样节点进行数据的汇集。
传感器节点通过从机将实时温湿度数据采集到单片机,经过数据运算再通过nRF24L01模块发送给主机,主机接收到从机的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测量和处理,与程序设定的上限值进行比对,判断监测传感节点的参数是否达到预警值,并对报警电路和模拟继电器模组进行相应的控制。
最后经过实际的软硬件测试之后,本作品实现了STM32单片机采集多节点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过nRF24L01模块及特殊通讯协议进行一定距离的传输,最后在主机的LCD12864液晶上显示出来的模型。
(完整word版)传感器课程设计(基于labview的pt100温度测量系统)

目录第一章方案设计与论证 (2)第一节传感器的选择 (2)第二节方案论证 (3)第三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3)第四节系统框图 (4)第二章硬件设计 (4)第一节 PT100传感器特性和测温原理 (5)第二节信号调理电路 (6)第三节恒流源电路的设计 (6)第四节 TL431简介 (8)第三章软件设计 (9)第一节软件的流程图 (9)第二节部分设计模块 (10)总结 (11)参考文献 (11)第一章方案设计与论证第一节传感器的选择温度传感器从使用的角度大致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前者是让温度传感器直接与待测物体接触,而后者是使温度传感器与待测物体离开一定的距离,检测从待测物体放射出的红外线,达到测温的目的.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温度传感器中,相比运用多的是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一般在比较特殊的场合才使用,目前得到广泛使用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主要有热电式传感器,其中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的称为热电阻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热电势变化的称为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阻传感器可分为金属热电阻式和半导体热电阻式两大类,前者简称热电阻,后者简称热敏电阻。
常用的热电阻材料有铂、铜、镍、铁等,它具有高温度系数、高电阻率、化学、物理性能稳定、良好的线性输出特性等,常用的热电阻如PT100、PT1000等.近年来各半导体厂商陆续开发了数字式的温度传感器,如DALLAS公司DS18B20,MAXIM公司的MAX6576、MAX6577,ADI公司的AD7416等,这些芯片的显著优点是与单片机的接口简单,如DS18B20该温度传感器为单总线技术,MAXIM公司的2种温度传感器一个为频率输出,一个为周期输出,其本质均为数字输出,而ADI公司的AD7416的数字接口则为近年也比较流行的I2C总线,这些本身都带数字接口的温度传感器芯片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这类器件的最大缺点是测温的范围太窄,一般只有-55~+125℃,而且温度的测量精度都不高,好的才±0.5℃,一般有±2℃左右,因此在高精度的场合不太满足用户的需要.热电偶是目前接触式测温中应用也十分广泛的热电式传感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温范围宽、热惯性小、准确度高、输出信号便于远传等优点。
毕业设计133南京工业大学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

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任务下达日期:2005 年12 月20 日毕业设计日期:2006 年2月20 日至2006 年 6 月20日毕业设计题目: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毕业设计专题题目: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1、了解目前压力监测装置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2、了解CAN总线的原理、特点;3、设计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使之具有数据存储、显示、报警、修改上下限报警值以及通信功能;要求硬件配置方面包括微控制器模块、压力传感器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及仪表的抗干扰措施的设计;软件方面包括初始化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LED显示模块、通信模块及控制模块等相应程序以及总程序的编写; 最后进行软硬件仿真调试。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评语(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答辩及综合成绩摘要针对目前我国煤炭安装生产中液压支架监测系统传统测量方法存在的种种不足,从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的特殊环境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
本文针对总线型仪表的要求,选用了PIC系列的带有CAN总线接口的18F458单片机,开发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压力传感器。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首先对CAN总线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在硬件配置方面加以介绍,包括微控制器模块、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接着从软件方面加以介绍,包括初始化模块、A/D转换模块、修改报警上下限模块、LED显示模块、通信模块以及软件抗干扰措施的编写,即给出了系统总的程序流程图和各子程序流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光纤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取各种信息的传感器已经成为各个应用领域,特别是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工具,越来越成为信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与技术基础。
因此,在当今信息时代掌握传感器技术尤为重要。
本文简述了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地位,也讲述了在机电一体化中常用传感器的类型、特点、结构及用途等,还介绍了在机电一体化中传感器的选择指标以及在以后的发展。
关键词:传感器,机电一体化目录前言一、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 (4)二、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地位及作用 (4)三、常用传感器的类型、特点、结构及用途 (5)3.1电阻式传感器 (5)3.2电容式传感器 (5)3.3电感式传感器 (6)3.4压电式传感器 (6)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的选择 (7)五、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发展 (8)5.1传感器的微型化 (8)5.2传感器的智能化 (9)六、结论七、参考文献八、谢辞前言传感器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一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了解传感器的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传感器的分类、组成、功能等。
了解和学习传感器技术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传感器作为信息集训的一脉正在越来越广泛的普及及发展到我国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其中为使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化,必须利用其信息技术,即传感器技术,使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农业国防军工,能源交通,家用电器等应用领域均有其开发市场。
在我国尤以传感器技术的潜力最大。
应用方面主要用于化学方面、环境保护方面、生物工程方面以及医疗卫生方面等等。
一、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以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直接响应的被测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 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用于传输或检测的信号部分。
由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都很微弱,因此有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对其进行放大、运算和调制等。
图1 传感器的组成二、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地位及作用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图2由图可见,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机电一体化技术想要发展就离不开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等同于系统的感受器官,它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现今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传感器,如果没有传感器那么机器人将寸步难行。
传感器其作用相当于系统的感受器官,它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如果缺少这些传感器对系统状态和对象信息精确而可靠的自动检测,那么系统的信息处理、控制决策等功能就无法谈及和实现。
三、常用传感器的类型、特点、结构及用途3.1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是把位移、力、压力、加速度、扭矩等非电物理量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传感器。
它主要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和锰铜压阻传感器等。
结构:由电阻元件及电刷(活动触点)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电刷相对于电阻元件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转动和螺旋运动,因而可以将直线位移或角位移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输出。
特点:电阻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出精度较高、线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
但是它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等影响较大,有分辨率不高等不足之处。
用途:电阻式传感器与相应的测量电路组成的测力、测压、称重、测位移、加速度、扭矩等测量仪表是冶金、电力、交通、石化、商业、生物医学和国防等部门进行自动称重、过程检测和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3.2电容式传感器把被测的机械量,如位移、压力等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
容式传感器可分为极距变化型、面积变化型、介质变化型三类。
电容式传感器是一种用途极广,很有发展潜力的传感器。
图3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结构:它的敏感部分就是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
其最常用的形式是由两个平行电极组成、极间以空气为介质的电容器。
特点:电容器传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灵敏度高,过载能力强,动态响应特性好和对高温、辐射、强振等恶劣条件的适应性强等。
缺点是输出有非线性,寄生电容和分布电容对灵敏度和测量精度的影响较大,以及联接电路较复杂等。
用途:极距变化型一般用来测量微小的线位移或由于力、压力、振动等引起的极距变化。
面积变化型一般用于测量角位移或较大的线位移。
介质变化型常用于物位测量和各种介质的温度、密度、湿度的测定。
3.3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把被测的物理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变化,再由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
电感式传感器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自感式,互感式和涡流式三种。
特点:①无活动触点、可靠度高、寿命长;②分辨率高;③灵敏度高;④线性度高、重复性好;⑤测量范围宽(测量范围大时分辨率低);⑥无输入时有零位输出电压,引起测量误差;⑦对激励电源的频率和幅值稳定性要求较高;⑧不适用于高频动态测量。
用途:电感式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微位移,凡是能转换成位移变换的参数,如压力,力,压差,加速度,振动,应变,流量,厚度,液体等都可以用电感传感器来进行测量。
3.4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自发电式和机电转换式传感器。
它的敏感元件由压电材料制成。
压电材料受力后面产生电荷。
此电荷经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后就成为正比于所受外力的量输出。
特点:它的优点是频带宽、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重量轻等。
缺点是某些压电材料需要防潮措施,而且输出的直流响应差,需要采用高输入阻抗电路或电荷放大器来克服这一缺陷。
配套仪表和低噪声、小电容、高绝缘电阻电缆的出现,使压电传感器的使用更为方便。
用途:压电式传感器用于测量力和能变换为力的非电物理量,如压力、加速度等(见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
广泛应用于工程力学、生物医学、电声学等技术领域。
四、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的选择选择传感器主要考虑传感器的类型、灵敏度、频率响应特性、线性范围、可靠性与稳定性、精度、工作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1、传感器类型为实现对某一参数的测试,可供选用的传感器类型可能会有很多。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在原理、测量方式、信号输出方式、精度、动态特性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测试机床主轴的振动时,可以选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而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则无法满足要求。
2、灵敏度一般来说,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高的传感器所能感受的最小被测参数变化小,当被测参数发生变化时,传感器将会产生较大的输出变化。
但应注意:灵敏度越高,外部干扰、噪声越容易混入。
(1)一般来说,灵敏度越高测量(线性)范围越小。
(2)如果被测参数为二维或三维向量,则各测量方向上的单向灵敏度越高越好、交叉灵敏度越低越好。
3、频率响应特性在被测参数的频带内,所选传感器应能实现近似的不失真测试;与幅频特性对应的灵敏度应尽可能高些,与相频特性对应的响应时间越短越好。
物性型传感器的频响特性比结构型传感器要好;非接触式传感器的频响特性比接触式传感器要好。
4、线性范围任何传感器都有一定线性工作范围。
在线性范围内输出与输入成比例关系,线性范围愈宽,则表明传感器的工作量程愈大。
传感器工作在线性区域内,是保证测试精度的基本条件。
线性范围一般与灵敏度相互矛盾。
5、可靠性与稳定性可靠性是指仪器、装置及其它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指定功能的能力。
传感器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设计、制造及使用时的工作环境条件等因素,特别是受后者的影响很大。
稳定性指的是测试装置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工作条件发生变化后保持其性能不变的能力。
稳定性主要有时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稳定性是传感器可靠工作的条件和保证。
6、精度传感器的精度表示其输出与输入的被测量值的一致程度。
传感器是测试系统最前沿的环节,其输出能否真实准确地反映输入的被测量值,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使用性能。
选用传感器时,要综合考虑精度的使用要求与经济性。
一般在满足精度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价廉的传感器。
7、工作方式:(1)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2)破坏性检验与非破坏性检验(3)在线测试与非在线测试8、其它选用传感器时还要兼顾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易于维护等因素。
据此上述要求我们来讲一下霍尔式传感器,在讲述之前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其传感器的概念、效应、以及表现形式和应用。
五、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传感器的发展在当前信息时代,对于传感器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计数机辅助设计技术、微机电技术、光纤技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传感器技术正在向着微型化和智能化发展。
5.1传感器的微型化一方面传感器技术由于受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微电机技术的发展的影响向着微型化发展。
传感器必须配有标准的输出模式;而传统的大体积弱功能传感器往往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所以它们已逐步被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性能微型传感器所取代;后者主要由硅材料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快、灵敏度高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传感器的微型化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了。
就当前技术发展现状来看,微型传感器已经对大量不同应用领域,如航空、远距离探测、医疗及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信号探测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开发并进入实用阶段的微型传感器已可以用来测量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压力、应力、应变、声、光、电、磁、离子浓度及生物分子浓度等。
另一方面,敏感光纤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传感器的微型化。
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光作为信号载体,并通过光纤来传送信号。
光纤传感器的有着重量轻、体积小、敏感性高、动态范围大、传送频带宽、易于转向作业等优点。
光纤传感器还可以运用于3D表面的无触点测量。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激光LD、CCD、CMOS图形传感器等新一代设备的问世,光纤无触点测量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图4光纤传感器5.2传感器的智能化智能化传感器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另外一种涉及多种学科的新型传感器系统。
此类传感器系统一经问世即刻受到科研界的普遍重视,尤其在探测器应用领域,如分布式实时探测、网络探测和多信号探测方面一直颇受欢迎,产生的影响较大。
智能化传感器是指那些装有微处理器的,不但能够执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而且还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结论判断的传感器系统。
这一类传感器就相当于是微型机与传感器的综合体一样,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传感器、辅助传感器及微型机的硬件设备。